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尔能看到江面上点出一圈波纹,随后又消失不见,该是那江中鱼儿被游船惊走。

    江中船只往来,皆如一叶,只见得薄舟落于那里,悠然渐远。

    江水尽于天际不见远处,目不能及,能见的就是一条大江长流,而己身则是在这其中漂摇。

    岸上熙攘,常能听到人言欢语,几座楼阁更是热闹,人声不绝。

    靠在传遍的白裳人微微抬起来了头,斗笠下的目光看向岸边的那几座楼阁。

    船夫老丈看到了那人的目光,摇着船,笑了一下说道。

    “那是我们江东有名的酒楼,每日都是人在那喝酒,到了夜里也不会去去,君是要在此停下,还是继续游船?”

    他这船除了接往来的人渡河之外,有时也能接到些来江东游览的人,眼前的人就是这般,只是租他的船在江中游上一圈。

    对于这般的客人船夫是很欢迎的,做活轻松些,赚得也不少。

    “酒楼?”靠坐在那的白裳人扶了一下自己的斗笠,似乎是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老丈,就在这岸边停下吧。”

    “好嘞。”船家应道,摇船的手一转,船桨扭过,将小舟靠向岸边。

    越近岸边,越能听得那人声不止。

    小舟漫过,带起一片涟漪,船夫撑着杆子靠岸。

    岸边带着江中的清水气,还有那岸侧的花草淡香,清风扑面,让人醺醺。

    “砰。”

    小船靠在了岸边,轻波微摇。

    船上的白裳人起身提起了一旁的竹箱,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了几个铜钱递给了船家。

    “谢过老丈了。”

    “应该的。”船夫笑着接过铜钱,看那白衣人上岸,摆了摆手:“君慢走。”

    拿起了杆子将船撑离岸边,向着远处去了。

    顾楠站在岸上,脚下江畔的浅草上还沾着水露,几株不知名字的野花长在其中给那草绿添了几分不同。

    江东之景确实是不负美名的。

    不论是那江上烟波,还是那江畔花红。

    路旁的垂柳随着风摇晃,时不时一些柳絮因风而起,在半空之中飞过,惹得行人打上几个喷嚏。

    顾楠走过草地,看着远处的酒楼,倒是没有向着酒楼那去。

    也不说别的,酒楼的酒她也买不起。

    她刚才在船上看到的也不是那酒楼。

    而是江边的一家小酒家而已。

    说是酒家其实就是一个棚子几张在桌子,加上几坛酒。

    迈着步子向那走去,还未走进就闻酒香伴着花香,在江景之中,却是真有几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顾楠随意地找了一酒桌坐下。

    “客人要些什么?”

    店家笑着迎了上来,看他那模样,想来今日的生意是不错的。

    “店家,你这卖的什么酒水?倒是很香。”顾楠将无格放在桌子上问道,那酒却是很香,很远就能闻到。

    “嘿嘿,没有别的,自家酿的梨花酿,这个时节喝倒是正好。”

    店家看起来是一个憨厚的汉子,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一旁的酒坛子。

    梨花酿,顾楠算了一下。

    倒是也没错确实是快要到六月份了,这个时节春日酿下去的梨花酒确实是刚好。

    从那个怀里取出了几个铜钱递给店家笑道。

    “那麻烦店家帮我打上一些来尝尝了。”

    “客人可要温过?”这年头的酒多有杂质,温过也会好喝一些。

    “那就温过吧。”

    “哎,客人稍候。”

    店家拿着钱温酒去了,顾楠坐在桌前,悠闲地看着那江中。

    江边的和风让初夏也不热,倒是几分凉爽。

    鼻尖微香惹人,柳絮飘飞着,清风阵阵,吹得人都是疏懒。

    这江东一行倒是真不算白来,便是这人景就叫人不舍离去了。

    确实如此,外面的世道纷乱,江东相比之下,是要宁和许多。

    远处一小亭,修的也不算精致,青瓦屋檐,几根红柱立着,中间摆着套桌子。

    但亭子修在江堤高处,可远眺河面波涛,看那水天一线。

    倒是一个喝酒的好去处。

    顾楠正想着待会取了酒过去,看向亭中,却见到亭中已经有了一个人,坐在那里。

    远远看去,倒是一个佳公子。

    身穿着一身长衫,束着头发,衣袋微宽,被那江风吹得轻扬。

    垂在脸侧的几缕头发被吹起,使得人看清了他的模样。

    当时是一浊世佳人,桃目微红,剑眉却是英武,嘴角带着一丝浅笑正望着那江中。

    姿质风流,仪容秀逸。

    他的怀中抱着一张长琴,身旁放着几壶酒和一个杯子。

    似乎是正要奏琴。

    两旁的路人多有回眸而顾,却无有上前打扰者。

    ······

    路旁的那几座高宇楼阁之中,下堂人声不断,而楼上则是安静许多。

    楼阁的一扇窗户打开,房里两个少女正透过窗户,看向那江边的小亭之中。

    看到那江边停下的公子,两个少女的眼中都带上了喜意和倾慕。

    她们都是着酒楼的乐女,为客人奏琴,为寻常的客人弹琴时她们都会尽心为好,但是有一人来的时候她们却会故意弹错。

    这人就是那停下的小郎。

    江东之中此人常有盛名,人称美周郎,此人不论是才学,乐艺,都叫人倾慕。相貌也是俊美,如似好女,叫男子也常看之出神。

    这周郎有一则趣闻。

    他常会去酒楼听琴,不过每每都只是低头喝酒,从不会看那琴女一眼。

    在他看来这般是在唐突佳人,却不自知他不去看对于那佳人来说才是心忧。

    周郎好曲乐之艺,纵是酒过三巡,也能听出琴音出错,也只有这时他才会去看那琴女。

    盖是如此,常有琴女将那琴音弹错,以求周郎一顾。

    ···

    楼阁的房间之中,两个少女俯在窗边向外看去。

    其中一个眼中出神的看向那亭中的小郎。

    “你看,我就说周郎来了。”

    “为何不进来喝酒,而是坐在那江边?”

    另一个少女的眼神有一些幽怨,莫不是真嫌她们的琴音太差了。

    窗外。

    亭中的君郎,喝了一杯酒,双手轻拂在琴上。

    寻常他都是只会在家中奏琴。

    不过今日他的心情很好,所以想要来这一观江水,顺便奏琴喝酒。

    若是能再求得一醉,那就是最好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非池中之物() 
    亭中的人将琴声奏起,那清音而高,轻动于江畔。

    好像是人声渐远,就连那酒楼之中传来的喧声似也远去,独留那琴声犹在,与江山作歌。

    路人偶有听到那琴音的,脚步慢了下来,有些更是驻足停留,看着那亭中作思,听上一会儿才是离开。

    景美人美音美,相和似是共成一至美,叫得落雁沉鱼。

    亭中人正入神的拨动琴音。

    却突然听闻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琴音中断,那郎君的嘴角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意,回头看去,见到一个人站在亭外。

    穿着一身白裳,那人手中拿着一壶酒。

    看到亭中的人回过头来,轻笑着说道。

    “着实抱歉,琴音甚美,本不舍打扰。奈何此处实在是一个喝酒的好地,若是君不介意,可否借一方地予我?”

    “君且放心,我喝尽就走。”

    那亭中的郎君愣了愣,他还是从未听过有人为了喝酒挑地方的。

    不过细想来,他自己不也是挑了此地来喝酒的,此地倒也确实是喝酒的好去处。

    笑了一下,伸手作请。

    “阁下不必客气,且入座便是,有人共饮不也是妙事?”

    “如此,多谢君了。”

    白裳人提着酒走进了亭中,靠在亭旁坐下,将酒打开喝了起来。

    亭外能望见那江流远逝,江上船舟过往,让人自是心胸开阔。

    酒水微甜,带着春日旧时的梨花香,算不上什么佳酿,自家清酒却也别有滋味。

    如此的酒景,让人未饮,就已经醉了一半。

    白裳人像是心满意足地放下酒壶。

    抱着长琴的郎君拿起了酒杯对着她微微一敬。

    “周瑜周公瑾,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白裳人回过了头来,似乎没想到对方会和自己搭话,毕竟她本来就只是来借个酒地的。

    周瑜,周公瑾。

    她先是一怔,随后摇了摇头。

    这巧,未免太巧了一些。

    “在下顾楠,未有字。”

    “未有字?”周瑜的声音里有一些疑惑。

    似乎是听出了周瑜的诧异,顾楠看向他,沉默了一下,才轻和地解释道。

    “还未有取字,家中长辈就先早故去了。”

    “如此。”

    周瑜的眼中带着几分歉意,随后一笑,举起了酒杯,颇为豪迈地说道。

    “余自罚一杯。”

    说着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两人之间再无旁话,盖是说本来两人也不太熟悉。

    周瑜重新开始奏琴,顾楠独自喝酒。

    琴音悠悠,让那温酒带上了几分余意,该是多了一些酒醺,让人更想醉去。

    等到一曲尽时,周瑜的双手轻按住微颤的琴弦,叹了一声。

    这一曲他终是弹不好,方才又是错了一个音。

    坐在一旁的顾楠轻摇着酒壶,她是已经快要喝完了。

    听到周瑜的叹气,微醺地说道。

    “何必叹息,此曲就本就难成曲调,只是错了一个音已是很好了。”

    周瑜微微一惊,抬了起头来。

    “阁下亦懂琴律?”

    或许不该说是懂,能听出那一音,当是在琴律一道颇有建树才是。

    “略懂一些。”

    顾楠将酒壶中的最后一口酒饮尽,将酒壶挂在腰间,酒喝完了她也该走了。

    周瑜的眼中却似乎是来了什么兴致。

    “阁下是爱喝这梨花酿?”

    “嗯?”不明白周瑜为何突然这么问,顾楠疑惑地回头看向他,又看了看腰间的酒壶笑了一下。

    “这酒倒是别有几分味道。”

    “那不若余再给阁下买一壶来,阁下为余弹上一曲如何?”

    周瑜笑着说道,人都只能闻到他的琴声,难得遇到一个能听出他琴中所误的人,他很感兴趣。

    顾楠坐在那思索了一下,一曲琴换一壶酒,倒也是值,说来她的手中也无有多少钱财了。

    当下点了点头:“也好。”

    “阁下稍等。”周瑜笑着起身,便买酒去了。

    顾楠坐在亭子中,目光落在了放在那的长琴上。

    这琴用的是杉木,杉木做琴,木性稳定,音柔且润,而且随着使用时间越久,音色会越好。

    她也算是懂一些琴,还记得是当年的故人教的,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人。

    当年她教她琴曲之时,用的琴也是杉木琴。

    顾楠看着琴呆了一会儿。

    直到周瑜买了酒回来。

    浅饮了一口酒水,将那长琴放于膝上,顾楠出神地将手放在了琴弦上。

    是很久都没有弹了,也不知道手生了没。

    “当。”

    琴弦被指尖拨动,在阵颤出声,似是空谷之中山泉作响。

    她会的曲子不多,不过其中有一个曲子她记得倒是从来没有弹过。

    那是故人去后,她曾经的一个琴师故友常给她弹的曲子,那故友叫旷修,那曲子好像是叫做,高山流水。

    “当。”

    第二声之后,琴声扬起。

    只是初奏,却已经让周瑜怔然,他好像是看到了一卷宏图正在他的面前展开。

    随着琴音而动,那宏图渐渐显露,目前的是一股浩荡烟云。

    于那高山之巅处,于那江河之极尽。

    似是将那万里山河锦绣,尽收于目中。

    若是曾经的顾楠或许可以弹得了入阵之曲,但是弹不了高山流水。

    但是如今,她也偶得了几分其中之意了。

    琴不再奏,余音不止。

    顾楠将长琴放下,拿起酒壶仰着头喝了一口。

    周瑜出神了一会儿,最后直到那余音再听不见,才做出了他的评价。

    “浩然壮气。”他转醒过来,又是回味了一番。

    “呵呵。”拿起身旁的酒杯酌酒畅饮了一杯,轻笑了一阵。

    抬起头来,认真地上下打量了顾楠一眼,认真地说道。

    “阁下当非池中之物。”

    “过赞了。”顾楠摇头说道:“我不过就是一个方士而已。”

    “余从不言过。”

    周瑜浅笑着说道,摆了一下自己的手:“今日能闻君一曲,当可一醉矣。”

    对于他来说,今日当真是一个喜日。

    先是听闻了那个的消息,后又是得逢如此妙人,还需何求?

    周瑜带着笑意扭头看向江中。

    今早听闻曹操欲要号召诸侯共讨董卓,他知道这个江东将要变了。

    这个汉室亦要变了。

    他突然兴起,看向身旁的人,温笑着问道。

    “依阁下看,这世道如何?”

第二百八十三章:酒量不好就不要多喝() 
    “世道如何?”顾楠嘴间的浊酒咽下,酒香在唇齿之间溢散。

    “啪。”亭下的江流浪涛拍在了江畔的石上,发出了一阵阵拍击的声音,碎水飞溅。

    “呵。”顾楠笑了一下,看向身旁的佳人模样的郎君,将酒壶放在身旁的地上。

    “我不过就是一个游方的客士,这世道如何,周郎何必问我?”

    周瑜将琴置于一旁,拿起了酒壶和酒杯自酌了一些。

    嘴角带着些笑意,随意地说道。

    “阁下且说便是,瑜自当恭听。”

    其实他也就是一时兴起,随口一问,他也想看看能弹出如此浩然之曲的人,对这世间有如何自视。

    见周瑜确实要问,顾楠抬了一下眉毛,靠着坐在小亭的凭栏前。

    没有再喝酒,而是听着那涛声,叹了一声。

    侧目,尽于那江中。

    “世道将乱,汉室将倾。”

    她的声音有一些无奈,汉家的百姓活得算不得是如何好,但是起码这数百年之间少有乱事,百姓虽然依旧困苦,但是起码不必手战乱折磨,还能得活。

    比之于战国秦末,大部分的时候,已经是好了太多。

    是所以,虽然说是汉室灭了秦国,就心而言,她是对汉室抱有怨意的。

    但是这怨意过了百年当年,灭秦之人都已经不在了,她抱着这份怨意又有何用?

    她反而不希望汉室倾颓,若是汉室常固,起码还能留这世人一个不战的世道。

    这也是她为什么从未抱有什么偏激的想法,比如起乱的原因。

    战国百年,秦末世人十去六七,汉时王莽,天下受灾,这世人根本经不起这般的动荡了。

    她如今已经将百家之言多有集收。

    其中用于农利之处,用于教说之处,用于工商之处,用于革制之处,都已有进展。

    工农之中可行便利机巧之策,改于农工器具,使事半功倍,墨学之中多有所传。

    革制之中儒、法、道,三道齐行,可用于各世。

    传学之中有活字齐印之术,格物算学,自当可使书文传于天下。

    若是天下安定,明君于世,她自可将此些交于朝堂之上,江湖之中,由其中传用于世。

    当是时,当可使世间愈安,当可使国中长定。

    这也是她自己的用于追求那盛平的办法,无需用战事解决的方法。

    可惜如今只差几步之时,却已经至于东汉之末了。

    这天下,又要见了那烽火之色了。

    ······

    世道将乱,汉室将倾。

    周瑜听到了在这八个字,眼中抬了起来看向顾楠,眼中微亮。

    但是面上依旧不动神色。

    浅笑着握着酒杯喝着。

    “阁下说笑了,说着这种话可是大逆不道的。”

    “是吗?”

    顾楠横了周瑜一眼,涛声在侧。

    浪潮声中,顾楠笑了一下问道。

    “难道,周郎不是这般想的?”

    周瑜深深地看着顾楠,嘴角的笑意依旧。

    “如今朝中,奸妄已去,外戚也无能干政。献帝继位,还有董太师领二十万西凉铁骑在侧支持,朝中大局得稳。在外黄巾之乱受平,遗部难成大势。”

    “内外得安,阁下又如何说是,世道将乱呢?”

    他说着将倒入杯中的酒水对着顾楠虚敬了一下,放到在嘴边饮去。

    这周瑜······

    顾楠摇了一下头:“献帝年少无基,不能再掌政,董卓行权,强横无道,曾闻其荒淫专暴。臣强君则逆,二十万西凉军说是卫汉,不若说是挟汉。朝堂之上何来安定之说?”

    “在外四夷欲进,各地诸侯割据,有公孙、袁、孙、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