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就快昏过去的他,又生生地被痛醒了几分。
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背上,接着一道冰凉的内息涌入了他经脉里,调理着他破败不堪的脉络。
顾楠看着马背上的吕布,放开了手掌。
他的运气还算不错,死不了。
冰凉的内息散去,吕布的身上又开始传来了剧痛,这次的痛楚比之前还要强烈了许多。
顾楠可没有顾及吕布会不会痛,下手的时候简单利落。
虽然有效,但是那种拉扯经脉的感觉不是一般的人受得住的。
这人,果然没有一点像是女子。
吕布的脑海中闪过最后一个念头,便晕了过去。
兖州兵马在新汶正式败退,张辽在陈宫的接应下率残部逃回了兖州,吕布被俘。
徐州臧霸和青州夏侯渊、李典率军攻入兖州,而曹操则是准备领一军撤回北海。
陶谦尚在徐州,此时说不定除了兖州,还在观望青州的局面,曹操不可能冒险带着大半的兵马离开。
需要守备陶谦,行军紧迫,所以吕布的事也准备押回北海之后再行处理。
“哎,今天吃什么。”路边的一个士兵同身边低头吃饭的闲聊,一边看向他的碗里。
赶了一天的路,兵马在此处停了下来是准备休息一晚。
胜仗之后,军中的气氛也难得的显得轻松了一些。
“能吃什么,还不是这些东西。”
被搭话的士兵翻了一个白眼,同时护着自己的碗,不好吃归不好吃,就这么一些填肚子的东西,可不能叫这货抢了。
“哈哈,虽然还是这些东西,打了胜仗,总觉得连吃饭都香了许多。”
两人在路边说笑。
一个穿着白衣服从他们的身边走过,白衣上是一件黑色的甲胄,腰间一柄黑棍一样的剑摇随着她的脚步轻晃着。
两个士兵立刻闭上了嘴巴,低下了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直到那穿着白衣裳的人走了过去,两人才松了一口。
“呼,那人你认得不?”
“啧,废话,当然认得了。”
这人和吕布的一战他们是都看到过,说的夸张些,非人哉。
顾楠一路走去取饭,虽然就算她不去也会有人送到她的营帐里,但她很少在自己的营帐里吃。
路上的士兵见到她都匆匆绕开走过,甚至不敢对上她的眼睛。
两旁人的神情顾楠自然都是看得见的,不过,她也被人怕惯了。
取了三份饭食,一人坐在一块空地上吃了起来。
“顾先生。”
听到有人在叫自己,顾楠的嘴里嚼着干粮抬起了头。
是曹昂拿着饭食坐在了她的身边,他也不喜欢自己坐在营帐里吃,实在是闷得慌。
曹昂坐下,却没有吃东西,而是停顿了一下,侧过头来说道。
“先生,有件事我想请教。”
顾楠喝了一口汤水,将嘴里的干粮咽了下去,看向曹昂。
“哦,何事?”
“先生那日对吕布用的那一剑叫什么?”
这事曹昂已经想了好几个晚上了,那日见到的剑光,他说不清楚,只觉得就好像是天地间一人独立的感觉。
但那个剑术绝对比他见过的任何一种都要凌厉。
今天正好遇到顾楠,他想问个清楚。
剑?
顾楠先是有些不明白,而后就反应了过来。
“你想学?”
“是。”曹昂看向顾楠,眼中满是期待。
谁知顾楠却摇了摇头。
“这你学不了。”
这还是她第一次没有教给曹昂他想学的东西。
“学不了。”曹昂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这是为何?”
“要几分心境,你还未到。”
顾楠说着低下头,拿起了第二块干粮,咬了一口。
“心境?先生,子脩想试一试。”
曹昂斟酌了一会儿,认真地看向顾楠。他想试一试,一遍学不成,就两遍,两遍不成就三遍,直到学成的一日。
顾楠没有回答,而是两三口将手中的干粮吃完。
拿起了最后一份饭食,对着曹昂说道。
“很苦的,还是不要学了。”
是很苦的,这一剑,要用百年的光阴去学。
要看世事变迁,要看故人生老病死,要看这天地间独剩自己一人,才算是心境到了。
因为那时,除了剑,也再无他物了。
顾楠起身离开,曹昂看着她的背影,他相信先生不会骗他,他可能确实学不了这剑。
但是他不明白,是有多苦,要到先生都劝他不要学的地步。
······
吕布被锁在一辆囚车上,几日来都没有什么反应,不吃不喝,若不是他还有几分内息,恐怕早就饿死了。
押送囚车的士卒也都在路边吃着饭食,吕布一人无声地锁在囚车里。
“沙沙。”
一个穿着白衣裳的人走来,盘坐在了车辙上。
“吃些东西。”
手里拿着一块干粮,递到了吕布的嘴边。
吕布没有张口,紧闭着嘴巴。
手里的干粮摇了摇,顾楠淡淡地说道。
“若是你在这里饿死,猜猜世人会怎么笑话你?”
沉默了一阵,吕布张开了口,狼吞虎咽地将干粮咬进了嘴里。
算不上大的干粮转眼间就都被他吃了下去。
“你为何这么在意世人怎么看你。”
顾楠随口问道。
吕布的嘴巴上还沾着一些残渣,手被绑缚在身后。
他其实不在意世人怎么看他,他只在意一个人怎么看他。
“水。”
几日都没有说话,他的声音沙哑的难听。
顾楠将自己手中装着汤水的碗递了上去。
“咕嘟咕嘟!”
大口地喝着,汤水从他的嘴角淌下。他应当是渴的厉害,一口气就将碗中的汤水喝了个干净。
吃喝过后,他的脸色也算是好看了一些。当然,是对比之前的。
“你们青州的饭食,就在这么一些?”
“我拿了三份,自己吃了两份。”
···
“哼,一女子吃这么多,不成体统。”毕竟是军营里的一份饭食,通常来说就是一个男子一份也是管饱的。
顾楠的眼角微不可查的抽了一下。
但是她也没有和吕布计较,拿着碗跳下了车辕。
吕布吃完了,她也准备回去了。
“这一路,要押我去哪?”
吕布的声音从她的身后传来。
“北海。”顾楠没有回头,摆了摆手,走远了。
“北海······”
囚车上吕布轻轻地念着这两个字,闭上了眼睛,又沉默了下来。
第四百零三章:为何世事总是哀()
青石板间一颗小草被行人的脚踩折了腰,路边的树上青绿,春风已来,街上不再是灰蒙蒙的,算是好看了许多。
寒意未去,但是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多少也暖和了一些,一只土狗趴在一户人家前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轻快地摇着尾巴。
今天街上有些拥挤。
两个人从它身边走过,狗的眼皮抬起了一些,没有去管,又耷拉了下来。
“这么多人,都是去城门的?”
“可不是吗,在外打仗的人回来了,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你听说了吗,那杨家的姑娘,每日都坐在门前等她男人回来,还借钱替他做了件新衣裳。”
“哎,也不知道她男人能不能回来。”
“别说不吉利的话。”
两人聊着眼见着就要到城门了,听说今日,北海相孔大人也来了,此时应该就在城门上。
街道的两旁挤了很多人,后来的人都有些看不清城门前的模样。
只远远地看到城门打开,兵马行进的声音在街道上响起,车马行进的声音清脆,军阵上的旗帜迎风鼓舞。
该是声音有些吵了,趴在房门前打瞌睡的土狗耳朵动了动,睁开了眼睛,只看见穿着人群里,士卒的靴子和马蹄车轮错落不绝。
人群的前面,一个姑娘踮着脚尖望着军阵中的每一个人的脸庞,似乎是想找到她想找到的那一个人。
她的手上捧着一件衣裳,衣裳上的针线细密,看得出一针一线都是很用心的。
军阵走了很久,久到她仰着的脖子酸痛,脚也踮不起来了。
姑娘依旧痴痴地看过军中的每一个人。
直到所有的兵马都走了过去,她也没有见到她等着的人。
她呆呆地立在城门前,看着城门,好像是那城门里还会走出来一个人一样。
但是再没有人走出来。
抿了抿嘴巴,姑娘失神地微微一笑,低下了眼睛。
她的手上,刚做好的衣裳,已经被沾湿了一片。
路上都被挤着。
一个穿着白衣裳的女孩提着一把剑挤进了人群,挤到了道路的两旁。
她站在路边,看到衣甲破旧的士兵从路上走过。
她想找到她的师傅,问一问,她有没有遇见过一个叫做吕布的人。
可她还没有找到师傅,却见到一辆囚车行来。
囚车之上锁着一个满身血色的人,残破的雁翎无力地垂在脑后,铠甲破开,全然看出原来的样子。
甲胄下的衣衫脏臭,魁梧的人形也消瘦了许多,低着的脸庞上沾着血污和沙土。
她的记忆里,那个人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那个人本来应该永远是顶天立地的。
本来应该,是威风凛凛,骑在赤色的大马上,领着兵马归来,是一个大英雄。
而此时,那个英雄,却正跪在那里。
吕布感觉有人在看他,他抬起了头,顺着视线看去,却只看到一个人推开人群跑开。
······
兵马回营,顾楠也回了自己的府上。
出奇的没有见到玲绮,在曹府的时候没有见到,此时回到了家中,也没有见到。
大概是去了外面吧,等一等吧。
玲绮一向都很让人放心,通常的时候,晚饭前一定会回来。
将无格放在了桌案上,顾楠坐了下来。
堂上,她的呼吸渐渐均匀。
是坐着,就睡了过去。
这一趟,她确实已经很累了。
“滴答。”
一滴水声,顾楠醒了过来,抬起了眼睛,看向门外。
外面下起了雨,春雨总是绵绵,一下就会下很久。
天色已经快要黑了。
“绮儿?”
唤了一声,等了一会儿,也没有回应,玲绮是还没有回来。
青黑色的天下,风雨飘摇,院子里的树上枝叶摇摆着,偶尔几片被风吹下的叶子落下,被雨点打着落在了墙角。
顾楠站起了身,取下了挂在堂上的蓑衣。
她是准备出去找找。
披着蓑衣走出了堂外,小院里,雨点打在斗笠蓑衣上的声音细细,雨意微寒。
正准备将开门出去,门却自己开了。
玲绮的身上被雨水淋得湿透,头发湿漉漉地垂在脸侧。
“这是怎么了?”
顾楠愣了愣,伸手将她脸上的雨水擦去,入手的却是几分温热。
“快回屋里去吧,换身衣服,免得受寒了。”
说着,转过身准备去取一件衣服来。
“师傅。”
身后的声音很轻,发着颤,带着一些哭声。
顾楠回过头,雨里,女孩清瘦的身子显得很单薄。
“能不能,不要杀爹···”
她这才发现,女孩是在哭着。
女孩慢慢地跪在门前,白色的衣袍沾上了泥土,她将额头抵在地上,脸上流下的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什么。
“绮儿保证,爹不会再攻青州了,师傅,能不能不要杀爹···”
······
一个妇人坐在桌前,桌上摆着针线,手中织着一个什么,看模样,像是一个布人。
那布人是一个将军,穿着一身英武的铠甲。
一个小女孩趴在桌边,两手撑着脑袋。
她认真地看着妇人手中的针线,问道。
“娘,爹是什么样的人?”
“嗯?”
妇人侧过头来看向女孩,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你爹啊,他是一个大英雄。”
“大英雄。”女孩出神地想了一会儿,又问道。
“那为什么,爹总是不回家?”
“因为。”妇人的脸上露出些许落寞地神色。
手中轻轻地摸过那个织了一半的布人。
“他是个大英雄。”
女孩听不懂妇人说的话,嘟着嘴巴。
注意力又回到了妇人的手上。
“娘在织什么?”
妇人笑了笑,伸手放在女孩的头上:“我在织你爹。”
“爹。”女孩看着布人,看得出神。
“我能织吗?”
“可以啊,娘教你。”
雁门、太原、洛阳,那时爹娘都还在。
那时他们一起看了太原的日暮,一起看了洛阳的灯会,她坐在爹的背上,娘就在身边。
她说要去哪,爹就带她去,娘则总是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她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样。
如果有一个世上,爹在,娘在,师傅也在,那该多好。
第四百零四章:有些事情,不是看可不可能才去做的()
郡府上,这日堂上的人很多,就连孔融都到了,但是却显得格外安静,所有人都看着座上伏案看着书文的曹操。
今日虽说是议事,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曹操在施令,其他人在听。
曹操的左手下的位子上坐着一个白衣先生。
此人很少参与议事,今日倒是少见的来了。
对于这个人其他的人大多都没有什么了解,他们中许多只见过这人一面,就是在兖州和徐州共入青州的时候。
叫人不解的是她坐的位子,按理来说,在座的人中应该由北海相孔融坐在曹操左手下的位子才对。
不过反观孔融,似乎也并没有在意这件事,觉得理所应当一般。也就没有人不识趣地去提在这件事了。
荀彧也在,他坐的位子不前。曹操出兵的时候并没有带着荀彧,而是命他为功曹。
官职虽然不大,却有打理政务的权利。
曹操不在的期间有一部分的事务便是交于荀彧打理的,也是曹操有想试一试他的心思。
结果是很让曹操满意的,他如今看来的事务都条理清楚,许多杂务都已经无需在处理,有一些需要他定夺的也做的妥当的处置。
当然此时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注意这些,徐州的陶谦总让他不能安心,一个早间他已经全用在了布置青州的事务上了。
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曹操的眼睛从书文上移开,微微出了一口浊气。看向座下的人,接下来就是要处理和兖州战后的事务了。
兖州的事务,首先的就定是关于一个人了。
“兖州吕布,诸位觉得应当如何处置?”
这还是曹操今日来问地第一句话。
堂下低声议论了起来,但是还没有说上几句,一个声音就将议论声打断了。
“将军,我可去劝降吕布。”
堂下一静,曹操转过头来看向顾楠。
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带着了然地神色。
他说今日这疲懒的先生怎么会自己说要来议事,原来是为了这件事。
不过,这吕布若是能真心归降,自然是好事。
顾先生也阵中也算是救了他一命,若是她去劝降,说不定还真有几分可能。
“好,那此事就交于先生。”
曹操说着,看着顾楠又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本以为顾先生转性了,想一同议事参谋,还欣喜了一阵。
谁知还是同从前一样,无事之时,她就不会自己做事。
哎,先生什么都好,就是这性子,太过散漫了些。
暗自摇了摇头,曹操拿起了下一卷书文。
顾楠领命退下,可堂上的另一边。
荀彧正看着她若有所思。
······
议事结束时已经是午后,外面的街上已是夕阳斜照,路上也已经没有几个行人了。
顾楠走在街上,像是在想什么事情,想地出神。
轻轻地叹了一声。
她大概是有一百多年,没有遇到过这么让她心烦的事了。
也不知道从几时起,她用来记时的单位已经变成了十年,百年。
“顾先生。”
一只手突然从身后,拍在了她的肩膀上。
顾楠惊了一下,大概是方才太过出神,她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走到了她的身后。
停下了脚步看去,是荀彧正带着笑意看着她。
或许是因为出于大家之门,荀彧总是给人一副气度坦然,谦谦君子的感觉,也是这种感觉总能让人对他多生出几分好感。
“荀先生?”
顾楠的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她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