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李承乾-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party,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收贪财来充实国库。”

第二十二章 考校(三)() 
“苏绰定律”一讲完,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一双手不断的摩挲着下巴,久久不语。

    李承乾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一时之间御书房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这个“苏绰定律”直接看破了事物的本质,道出了历朝历代吏治*的根本,因为“以贪反贪”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王朝之中均有表露。

    自夏启开创家天下开始,直至清末几千年的历史,除了周朝因分封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名义上存留八百年的王朝之外,可还有任何封建的王朝的超过?

    究其原因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中国历朝历代贪污横行,吏治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也是封建王朝吏治*的真正历史根源和政治根源,也是中国历史政治的真正痛处所在,以致使中国社会难逃历史设定四百年一轮回的灾难。

    “世间没有不灭王朝,更没有长盛不衰的国家,天地轮回,生老病死,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承乾声音放缓慢慢的说道:“究其原因还是用人,具官。”

    “那你有什么办法?”李世民凝重的说道,本来他是抱着姑且一听的思想的,但是谁知道李承乾却是言之有物而且思想让他都始料不及。

    “只有加强监督,儿臣也无其他的办法。”李承乾迎上李世民的目光,毫不怯场的说道。

    李世民不由的暗自舒了一口气,暗自放下心来,接着又道:“这治民和治臣你全都说了,你在给朕说说这治军、治家和修文。”

    “儿臣,遵命。”

    “一个王朝之强盛,在于其有无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更在于这支军队在国家层面中所处的地位。”李承乾道:“兵强马壮未必战无不胜,国富民强未必攻无不克。”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才能让四方臣服,万国来朝。要想使我大唐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支绝对忠诚,英勇善战的军队。”

    “在这一点之上,儿臣有一个详细的想法,可以将其写成一个条陈,呈给父皇。”李承乾说道。

    “嗯嗯,就以你之意,接着说。”李世民说道。

    “其四为治家,儿臣所说的治家,为如何治世家。”李承乾说道。

    一听“世家”二字,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缩,他实在是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已经想到了这一步,心中既有欢喜又有些忧虑,典型的矫情病又犯了。

    所谓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自秦汉以降,王朝更迭不断,但是五姓七望,关陇军事集团等等世家门阀却始终活跃屹立与朝堂之上。

    最典型的就是山东曲阜孔家,隋来称臣,唐来佐唐,明来扶明,清来降清。

    可谓是大小通吃,满盘皆赚。

    “自光武帝利用世家门阀力量获取天下之后,世家之力不断壮大,虽然魏武帝曾经重用寒门子弟,但是因为曹丕篡汉致使其根基削弱,而晋之以后,更是有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之说。”

    “前隋一个庞然大物,衰亡的如此之迅速,还不是杨广的一系列改革触及了世家门阀矫情的底线。”

    李世民听得频频点头,科举制度,迁都洛阳等等无一不是削弱世家的举动,科举甚至是杨广想要将世家连根拔起。

    “南平吴会、北却突厥、三征高丽,完善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纵观杨广为政举措,从这些方面来说,杨广称之为明君也不为过,但是他操之过急,他不知道,在世家子弟心中,先有家而后才有国,国始终是排在家之后的。”

    “用一句话概括前隋,君非亡国之君也,臣乃亡国之臣也。”

    “那以你之言世家岂非一大毒瘤,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李世民出言问道。

    “也不全是,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李承乾道:“毕竟现如今还是世家掌天下教化之声,现如今朝堂还好,但是民间任何人、任何事都脱离不开世家的影子。”

    其实纵观历史的长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世家在其中都起了很大的力气,而且最后更是得到丰厚的回报。

    但是唯有三次例外,一次是刘邦立汉,因为那时候真正的贵族都被始皇帝歼灭一空,剩余都是小鱼小虾,等到刘邦击败中国最后的贵族项羽之后,得以定鼎天下。

    第二次则是朱元璋建明,同样也是如此,因为蒙古入住中原之时将中原五大姓等诛杀一空,最后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得以开创朱明基业。第三次则是毛太祖之时。

    更何况在唐朝初期世家门阀在民间的力量大的不可想象,就算是李世民有时候也毫无办法。

    贞观中期,李世民实在无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而且李世民多次发出包含迷惑与愤怒的质问:“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天下第一。

    这将一直自视甚高的李世民气得不行,于是在李世民的强势干预之下,将皇室排为第一,虽然《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

    就算是程咬金等大臣也以娶五姓七望之女为荣,盛唐宰相薛元超甚至留下“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的感叹。

    不过在盛唐之时,五姓七望在朝堂之上的力量确没有绝对的优势,一者乃是皇帝的刻意打压,以李世民的强势自然容忍不了他们,虽然继任者李治有些暗弱,但是架不住人家有个狠老婆武则天啊!杀太子都跟喝凉水似得,更何况是区区的五姓七望了。

    二者乃是建立唐朝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在盛唐之时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者则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

    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

第二十三章 古书的变化() 
“而治家又和修文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父皇可以想一想,若是我大唐人人识字,世家门阀还能如此吗?”

    “在大唐各个州府建立学校,凡六岁之童必须上学读书。”

    “所以科举必须大力提倡,而且更要将其细化,以此来达到遏制世家的目的。”

    ?????

    “儿臣,有办法可以将使促成修文这件事。”

    脑中慢慢回想着李承乾刚才的话语,李世民的嘴角不由浮起一丝微笑,现如今他对自己的这个继承人更加满意了。

    当然了这与此时的李世民尚且春秋鼎盛有关,君不见历朝的太子被废差不多都是皇帝老迈之时,汉武帝晚年逼反刘据,李世民逼反李承乾,康熙废太子囚众子。

    若是此时的李世民年龄老迈,而李承乾又表现的十分的优秀出色,恐怕他就不是现在这种心情。

    ???????

    再说李承乾回到东宫之后,一直在思索李世民所说的三天之后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想了一会他还是没想到于是就暂且放下这个事,而后拿出纸笔开始写今日同李世民所谈的内容。

    还是从他所写的五个方面洋洋洒洒开始写,甚至不待片刻停滞的,毕竟有些东西在他的脑中已经思索了许久了。

    等到他写完之后,心情不由的有些舒畅,这可能就是佛家所说的念头通达吧。

    又思索了片刻,突然他发现上一次程咬金送给他古书上面多了一点东西。

    李承乾顿时一惊,而急忙走到古书前面,看见上面的东西,他是大吃一惊。

    “来人。”

    “太子殿下,您有何吩咐?”屋外一个内侍急忙走了进来。

    李承乾凝声说道:“孤今日上午出去之后,是否有人进入过孤的寝宫?”

    那面内侍一愣,接着说道:“殿下,没有您的吩咐任何人都不曾进过您的寝宫。”

    可能是感觉说的不够,于是他又加了一句“任何人也不敢进入。”

    李承乾按下心中的疑惑,挥了挥手让内侍下去。

    而后又静静的看着古书上的东西,他将其拿起,不停得在手中摩挲,这是后世之中的冷兵器**,乃是用精钢打造的,通身散发着森冷的寒光,还有三个血槽令人不寒而栗。

    以大唐现如今的炼钢技术是绝对打造不出来的。

    所以他的心中有一丝疑惑,甚至是夹杂着一丝的恐惧。

    放下**,李承乾拿起古书,随意的翻动还是和以前一样啊,没有什么变化。

    突然他定睛一看,古书的第一页上面盖着一个“太子之玺”的印章,虽然有些暗淡,但是朱红的颜色怎么也消失不掉。

    瞬间李承乾就有了一丝新的想法,于是急忙将“太子之玺”拿起,而后沾上印泥,平复了一下心情。

    稳稳地将其按了上去。

    谁知一眨眼的功夫,印鉴突然变暗。

    李承乾看到这种变化暗自舒了一口气,他瞬间就明白了这把**是怎么来的。

    突然他又想起了程处默说的话,程咬金还有一屋子的这种古书,于是急忙命人前去传唤程处默。

    就在这时内侍来报,左屯卫军校尉常胜求见。

    李承乾顿时大喜道:“快传。”

    果然过了片刻,常胜挎着一个包裹走了进来,大礼参拜道:“末将左屯卫军校尉常胜参见太子殿下。”

    “小胜子,赶紧起来,今天怎么想起来来孤这里了。”李承乾喜道。

    常胜也是乐呵呵的站了起来,而后说道:“太子殿下,末将的父亲和妻子从老家来看末将,这不给末将带了些土特产,末将想着太子殿下,所以就给您带来了些。”

    一听“土特产”这三个字,李承乾回想起后世的一些做法,不由的哑然失笑,不过他知道常胜给他的就是土特产,绝非其余的其他什么东西。

    “小胜子,你有心了,也就你还记得孤。”李承乾道。

    常胜曾经作为李承乾的贴身护卫,同李承乾相处甚好,虽然后来常胜调入左屯卫中,但是现在二人却无丝毫的违和之感,唠了一些旧事,一时之间宾主尽欢。

    突然李承乾道:“小胜子,你知不知道三天之后是什么日子?”

    常胜骤闻此言,下意识的答道:“太子殿下,三天之后是息王的生日。”

    常胜说完此话,好似有些懊悔,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观看李承乾的反应。

    而李承乾脸上则出现一丝的沉思,并未注意到常胜的表情。

    三天之后乃是息王(李建成死后被追封息王)的生日,李承乾一拍额头瞬间就明白李世民为什么在御书房之中是那种蛋疼纠结的表现了,心中暗道原来如此。

    现如今玄武门的鲜血恐怕尚未干涸,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一大家子人全是李世民杀死的,但是你不得不说这哥们是一个标准的矫情之人,说白了就是既想当**又要立牌坊。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俺老程来了,您找俺老程有什么事吗?”门外一个声音咋咋呼呼的想起。

    “程将军,您不能进去,还没通传呢?”内侍焦急的声音的传来。

    “啥玩意?俺老程去见太子殿下还要通传?你知不知道俺老程和太子殿下的关系。”

    听到这里李承乾不由的会心一笑,而后对着门外说道:“王虎不用拦了,让程小将军进来吧。”

    “你看看,俺就说吧,俺直接进就行了,你还非要拦俺。”

    程处默那庞大的身躯瞬间出现在李承乾的眼中。

    他一看李承乾咧着嘴笑道:“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几天不见你程处默变得更加结实了,是不是没少偷喝酒,没少闯祸啊?”李承乾道:“要知道回来的时候,程将军可是让孤看着你的。”

    一听这话程处默顿时吓了一跳,心道难道俺老程在军营偷喝酒被殿下发现了,所以才叫俺来的,一时之间有些惴惴不安。

    一看程处默的表情,李承乾瞬间就明白被自己猜中了。

    “好你个程处默,等明天程将军回来,你看孤怎么和程将军说?”李承乾假意恐吓道

第二十四章 从前有座山() 
一听这话,程处默顿时急了,求饶道:“太子殿下,您可千万不能这么做,俺就是平时训练的时候多喝了点酒,这您要是告诉了俺家老爷子,他还不得打烂俺的屁股啊!俺老程的屁股可是刚好啊!”

    “呵呵,你程处默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今天怎么求起饶来了?”常胜打趣道。

    程处默一愣,看着常胜就仿佛看傻子一般道:“要是打你的屁股,俺老程才不怕呢?”

    “你·····”常胜顿时无语,和这浑人还真没法说。

    “好了,赶紧起来吧,像什么样子,刚才是逗你玩的。”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您你怎么不早说?害的俺老程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程处默拍了怕膝盖上不存在的尘土,而后乐呵呵的拍马屁的道:“还是太子殿下好,只要您有吩咐俺老程绝无二话。”

    “接着。”李承乾随手将三棱·军·刺抛给他。

    程处默下意识的伸手接了过来,看见这个兵器散发着寒光,不由的在空中比划了几下,一时之间寒光闪烁,甚是锋利,心中十分的欢喜。

    程处默不由的嘀咕道:“想不到多喝了几碗酒不仅没事,太子殿下还赏赐俺这么好的宝贝,要是犯个大的错误,岂不是赏赐的东西更好?”

    李承乾不由的满头的黑线,无奈的说道:“谁说这是赏赐给你,孤是让你看看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兵器?”

    “啥玩意?不是赏给俺的?”程处默诧异的说道:“不过这玩意俺还是头一回见。”

    边说又比划了几下,虎虎生风,就算是旁边的常胜也感觉到兵器上所散发的寒意,一时间使得旁边的常胜变了脸色,慢慢的离这个浑人远了一点,万一被他误伤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那你父亲的古书是怎么得来?你知道吗?”李承乾问道。

    “古书?那玩意有啥用?”不过程处默还是沉思了一会回答道:“俺也不知道,据老爷子说这是俺家的传家宝。”

    “但是好几次俺都看见那些破烂玩意都是他自己捣鼓的,据他说是什么仙家法宝。”

    “反正只要是一碰到古书的事,老爷子就神神叨叨的。”

    “那些古书他是宝贝的不的了,有一次俺的二弟程处亮不小心撕烂了一本,被老爷子打的皮开肉绽的,一直在床上躺了三个月。”末了程处默又加了一句,幸灾乐祸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