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精兵基本没做抵抗就做了俘虏。消息传到长安,公卿百姓大为震骇,宇文泰紧急召集在京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夏州是宇文泰起家的地方,夏州的陷落对宇文泰打击很大,如果高欢顺夏州南下,基本一马平川,长安再无险可守,这正是大家最担心的。只有都督郭贤认为高欢一定不敢贸然进军。郭贤解释道:从前贺拔公初薨,关中人情骚动,而高欢不能乘机夺取雍州,是高欢无智。

    等到銮驾西迁,彼时我六军寡弱,毛鸿宾丧败,潼关失守,高欢不能乘势攻战,是高欢无勇。现在我们上下同心,士民戮力,高欢哪里敢来送死。

    且豳夏荒凉,千里无烟,就是他要南侵,粮食辎重无以为继,以此看来,高欢必不能来。众人觉得郭贤所言不无道理,但饶是如此,宇文泰还是命全境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果如郭贤所料,高欢根本没有乘胜追击的打算,他的目的就是告诉宇文泰西魏根本没有后方前方之分,夏州拿下了此行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留下都督张琼、许和留守,以张琼主管军事,许和为刺史打理民政,自己带着斛拔俄弥突部落五千户返回晋阳。

    夏州突袭的胜利鼓舞了灵州曹泥,曹泥跟其女婿凉州刺史刘丰生一起宣布跟宇文泰划清界限,接受东魏的领导。老刺头又要兴风作浪,宇文泰气不打一处来,亲自率军要灭了曹泥。时隔一年,西魏大军再次包围灵州,李虎的老办法继续使用:引河灌城。灵州再次成为一片汪洋。

    高欢自然要救曹泥,但关山万里远水不解近渴,关键时刻,他动用了一支奇兵:阿至罗人。阿至罗人一直受高欢的恩惠,对高欢惟命是从。

    接到高欢的命令后,阿至罗人立即出动三万骑兵绕到西魏军的后面,一支西魏军的小部队五十多骑被阿至罗人俘虏,阿至罗人摆出随时可能发动进攻的态势,西魏大军感受到威胁,陷入恐慌之中。

    宇文泰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经过权衡利弊决定撤围退兵,阿至罗人的任务是掩护曹泥,所以并不主动攻击,西魏大军退走,老刺头曹泥又一次死里逃生。高欢以灵州偏远难以防守,派骑兵迎曹泥和刘丰生率所部东迁,以刘丰生为南汾州刺史。

    刘丰生成为东魏的重要将领。接着,高欢又令阿至罗人威逼秦州覆靺城,事实上,据守覆靺城的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万俟受洛干一直跟高欢有来往,他已经联络好匈奴人部落离开陇右东归,阿至罗人名义上要进攻覆靺,实际上是掩护万俟普东归,因为只要阿至罗人在附近活动,宇文泰就不敢贸然出兵。

    万俟普同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率部曲出发了。

    宇文泰闻讯后赶紧率轻骑追赶,一直追出上千余里也没有追上,只好悻悻返回。高欢亲自扶万俟普下马,这个场面让其子万俟受洛干感动不已。

    正所谓武川的归武川怀朔的归怀朔,强扭的瓜不甜。对于督将们接连叛逃,宇文泰内心非常郁闷,在督将们的眼里,大统天子还不如元善见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有号召力。

    尤其是万俟受洛干,荣任太宰,官位不可谓不高,竟然不顾山高路远历尽千辛万苦跑高欢那去了,高欢贼子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叛乱阴影下的西魏也不是一点喜事没有,两位重量级拳手回归了,他们的到来冲淡了可朱浑道元、万俟受洛干等叛逃的阴影,长安的天空总算见到了太阳。

    西魏大统二年,即公元536年秋天,长安城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流落江南的传奇英雄贺拔胜回国了。(未完待续。。)

    手机: 电脑:

第一百四十五章【落叶归根】() 
唐朝那些事儿;第一百四十五章【落叶归根】

    贺拔胜能回来,原大魏朝阁内都督赵刚功不可没。濠奿榛尚a顶a点。a 。2x。co孝武帝出走的时候,赵刚鼓动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奔赴关中,谁料半路上遇到蛮人土豪武装的袭击,赵刚成了蛮人的俘虏,赵刚是个乐观的人。

    他知道蛮人一向不服王化,他们不听朝廷的同样也不一定会为高欢卖命,如此以来自己跟他们就没有深仇大恨,所以尚有一线生机,况且,蛮人并不是不能交流,很多汉人为了躲避赋税徭役逃入深山与野人为伍,成为蛮人部落的重要组成。

    赵刚属于典型的外交型人才,最擅长的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赵刚开始设法跟蛮人们沟通,耐心向蛮人们讲天下大势,让大家认为他实在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人,既然是好人,就不能像对待坏人那样粗野无礼。蛮人们被说动了,赵刚重获自由,自由后的赵刚没有忙着动身去长安,因为他已经知道元修驾崩元宝炬上任的消息。

    虽说元修死了,可元宝炬一样是孝文子孙天潢贵胄,能够拥立长君表明宇文泰对大魏朝是忠心的,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欢拥立的元善见不过是一个孩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东魏属于地地道道的伪政权非法政府。赵刚决定,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们艰难,一定要去长安。

    但是,赵刚知道,即使是走亲戚也不能空着手,如果元修还在位,凭老关系在朝廷里混一定没问题。可现在是元宝炬、宇文泰当政,他们跟自己又没有多少旧情。就这样去投奔人家还以为咱是来混饭吃的,说什么也得送宇文泰一个见面礼。

    一无所有的赵刚还有脑袋、还有舌头。他相信凭自己的天赋一定可以做成一件大事。赵刚瞄上了东魏东荆州刺史李魔怜,如果能说服出身赵郡大族的李魔怜投降,无异对高欢是一个重大打击,还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触动一下河南地那些墙头草的神经。

    这可不是小礼物,而是一份分量很重的大礼。李魔怜本名李愍,魔怜是他的字,李愍年轻时挺混,作为赵郡大族子弟要想当官很容易。可他年近不惑了还不愿意入官场,他更喜欢干的事是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孝昌年天下大乱后,李愍隐居在林虑山静观天下之变,大都督长孙稚把他招到帐内任统军,长孙稚为鲜于修礼所败,李愍逃回家中。

    后来,北道大行台元鉴表授李愍为假节别将镇守邺城东城,元鉴谋逆,李愍诈患风疾逃走投奔了大都督源子邕。持节镇守邺城西北的汁河,在这里他曾经击退了葛荣叔父乐陵王葛苌的一万精骑。

    高欢起兵信都,李愍率部属数千人归附,太昌初年为南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后除骠骑大将军、东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加散骑常侍。

    在赵刚的忽悠下,李魔怜狐疑不定。于是让赵刚到晋阳看看形势。高欢宴请了赵刚,两人谈得很好。高欢还让赵刚带书信给荆州。

    然而,赵刚回到荆州。把高欢形容成了野心膨胀的乱臣贼子,李魔怜决定听赵刚的话,于是李魔怜斩杨祖欢等异己分子,宣布东荆州受关西节度,赵刚作为特使入关。

    赵刚在霸上见到宇文泰,向宇文泰汇报了关东的形势,宇文泰大喜,以光复东荆州的功劳以赵刚为伯爵,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赵刚见到元宝炬,提出请流落江南的贺拔胜、独孤如愿等人回国。元宝炬也有此意,于是派赵刚去疏通。

    赵刚通过关系将书信送到建康交到贺拔胜等人的手中。话说贺拔胜在侯景的逼迫下渡江投奔梁国,梁帝萧衍对这位北方骁将一向很敬佩,所以对他的投奔很欢迎,从此贺拔胜在江南做了寓公,除了不能过问政事,日子过得还不错,然而没过多久,江北传来消息说兄长贺拔允被高欢杀死、自己一家老小被高欢囚禁。

    原来元善见即位后,以贺拔允为太保,但贺拔胜南逃、贺拔岳之死这些事的发生让高欢跟贺拔家已经是势不两立了,所以高欢对贺拔允也不放心,最终找个借口将贺拔允饿杀,同时将贺拔胜一家老少囚禁起来

    国仇家恨,贺拔胜寝食难安,他做梦都想带兵北伐东魏,杀高欢报仇,可梁帝萧衍担心贺拔胜一去不回,如何肯放心地将军队交给他?

    贺拔胜很郁闷。联系到南奔将帅多受重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贺拔胜的经历,梁武帝是清楚的,贺拔胜勇猛,但他缺少了一个将军最基本的品质:诚信。

    从投降卫可孤又反卫可孤、作为尔朱荣的部将在尔朱荣被杀后却站在永安皇帝一边、永安帝让他去打尔朱仲远却又投降尔朱仲远、韩陵山一战又背仲远投高欢、然后又跟高欢反目,反反复复的次数太多了,这样的英雄谁能放心大胆地用?

    既然梁国不肯用我,也只有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关中了。看了赵刚捎来的书信,贺拔胜心动了,他召集跟随自己的手下们商议北归事宜,大家都赞同回国,但是,梁国皇帝会放自己走吗?

    贺拔胜上表求归。梁帝萧衍看罢奏折,连声道好文笔,听说奏折是卢柔所写,就命宫中人前往探望,并赠送给卢柔许多绸缎。贺拔胜无语了。

    跟贺拔胜一起投奔江南的原荆州行台军司史宁道:有一个人可以帮我们。史宁说的人是中书舍人朱异,萧衍的宠臣。史宁知道朱异受萧衍的信任,分量足,找他比找直接找皇帝还管用。贺拔胜深以为然。

    史宁见到朱异,谈到自己与贺拔胜等为贼所迫,幸得梁国收留苟活于世间,皇帝陛下待我等隆恩。我等感激至深,然每念及国仇家恨。无不扼腕叹息,且远离家乡。音讯阻隔,不想家书万里而至,思乡之情不可自抑,贺拔将军欲请辞,请大人成全。

    史宁说到动情处,涕泪横流,朱异也为之动容,对史宁道:故乡之思;如何能忘,我一定代为上奏。助你等得遂心愿。

    在朱异看来,贺拔胜在梁国是英雄无用武之处,而回去可以在梁国和西魏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双方共同对付强敌东魏,这样的结盟对梁国是有益的,所以放贺拔胜回关中对梁国有百益而无一害。朱异的话很管用,萧衍听从了朱异的建议。

    北还之日,梁帝亲自在南苑为贺拔胜送行,令贺拔胜感动不已。贺拔胜也是性情中人。从此看见鸟兽往南的一律不射,以此表达自己对南朝的感激之情。

    贺拔胜踏上了北归的道路。高欢也听到贺拔胜要回关西的消息,他对贺拔胜他太了解了,黑獭如果有破胡相助岂非如虎添翼?

    高欢通知驻军河南的侯景想法子阻止贺拔胜。侯景立即率轻骑前往堵截。对通过东魏控制区贺拔胜早有准备,他知道高欢一定会派人阻击,所以从水路到襄阳后即悄悄弃船登岸从山路行进。

    这个行动计划有点冒险。为了躲避东魏军队的拦截,官道不能走。小路跟没有路差不多,加上秋雨连绵。天山间气温又低,几百里山路走过去,大家吃尽了苦头,随行人员冻饿而死的有一大半,谋士卢柔还一度迷了路,差点冻死在枯木之下。

    历尽千难万险,贺拔胜一行终于回到了长安,当初随行渡江五百余人,安全返还长安的还不到一半。然而,贺拔胜肯放下面子屈身于宇文泰之下吗?过去两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贺拔胜已经功名显赫的时候,宇文泰只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小老弟,可过去的小老弟现在已经成为关西真正的老大。以贺拔胜的性格,他能处理好同宇文泰之间的关系吗?

    贺拔胜请罪于朝堂,魏文帝对他能回来已经很高兴了,以其德高望重,加封为太师,太师可谓臣子的最高荣誉,自大统元年太师上党王长孙稚病故后一直空缺。卢柔被宇文泰调到大行台府任行台郎中与苏绰一起执掌机密,史宁进爵为侯另有任用。

    在北归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贺拔胜一直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一直无法同宇文泰的关系一直很尴尬,两人见面只是点头而已,如此也形成一道奇观,贺拔胜与同僚们见到宇文泰,大家都弯下腰拜见,只有贺拔胜如鹤立鸡群般站在那里不动。

    宇文泰心中虽也有些别扭,但想到自己今日的一切原本贺拔岳所给,所以对贺拔胜更加客气,既然你不拜我就让我拜你好了。

    宇文泰的客气让很多人愤愤不平,贺拔胜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再怎么说宇文泰位居丞相,在关西的威望更是自己所不能比拟,自己有什么?自己的面子值多少钱?

    贺拔胜后悔了。一天,贺拔胜与众人随宇文泰在昆明池游宴,碰巧有两只水鸟在水面上戏耍,宇文泰命人取过大弓亲自交到贺拔胜的手上,然后指着两只水鸟道:很久不见贺拔公的神射了,今天请贺拔公试射助兴。贺拔胜结果大弓,但听弓弦响过,两只水鸟便被穿了肉串,随从众人齐声喝彩。

    贺拔胜就此一拜到地双手高举将弓箭交还给宇文泰,朗声道:如果贺拔胜追随在丞相讨伐逆贼,贼子必将皆如此二鸟一样。宇文泰大喜,赶紧起身将贺拔胜扶起,两人手拉手相视大笑。贺拔胜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算是正式承认了宇文泰的地位。

    从此,两人推心置腹,贺拔胜把宇文泰当做了自己的新主,宇文泰对贺拔胜更是恩礼日重。贺拔胜回来的时候,独孤如愿没有跟着一起回,因为独孤如愿的情况跟贺拔胜还不一样,独孤如愿是奉命东征失利后投江南的,属于本朝的事,而贺拔胜南奔属于前朝旧事。

    贺拔胜先回来也算是为独孤如愿探路,为了老部下回归,贺拔胜自然做了不少工作。半年后,独孤如愿回归的时机成熟,于是也向梁帝请求北归。

    梁武帝问独孤如愿:你父母在山东。你要回哪个魏?独孤如愿慨然道:自然回关西,事君无二。君上在哪里我当然要去哪里。“忠臣啊”,梁武帝很感动。其实对独孤如愿而言,他只能到关中,忠孝不能两全,自己当初抛弃家人追随元修西迁的时候已经选择了忠,如今,如果回东边,高欢肯放过自己吗?

    即使高欢肯放过自己,在侯景、高敖曹这些骄兵悍将的眼里,自己还有地位吗?到东边就等于让自己放弃已经取得的一切。从头来过,独孤如愿不傻。独孤如愿带杨忠、宇文虬返回了长安。带兵出征,损兵折将,按照律法是大罪,独孤如愿上书请罪。但这一次,他却没有像贺拔胜一样轻松过关。宇文泰让尚书省讨论如何给独孤如愿定罪。

    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王等人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呈上一份评估报告,报告上说独孤如愿作为边将丧师辱国,国家的刑法自然不能偏废。

    但斩杀贼将辛篡。论功当赏。孤军千里,没有后援,敌众我寡,不肯投贼而奔梁。情有可原。所以我们的意见是戴罪立功,官复原职。“照准!”魏文帝一锤定音,独孤如愿没有被追究责任。不但原来加封的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不变,而且转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官升一级。

    从宇文泰对独孤如愿的态度看。两人的感情已经远非昔日之甜蜜可言,独孤如愿回来,一定事先得到了承诺,加上老上级贺拔胜的关系,似乎不应如此曲折。随独孤如愿归来的杨忠、宇文虬各有际遇。

    宇文泰见杨忠身长七尺八寸,美须髯,状貌魁伟,仪表不凡,登时心生喜欢,便从独孤如愿身边将他调到自己帐下听用。宇文虬仍然追随在独孤如愿左右,朝廷追录前功进爵为公,将来,两人都有一番不俗的表现。杨忠没有辜负宇文泰的期望,不久便大大出了一次风头。

    杨忠随宇文泰在龙门狩猎,一只猛虎突然从草丛中窜出,杨忠的战马受惊将他掀翻在地,弓矢丢在一旁,猛虎呼啸着冲向杨忠,杨忠已经来不及拔佩刀,说时迟那时快,杨忠猛然跃起徒手同猛虎展开了肉搏,在众人一片惊呼中,争斗已经分出了结果,只见杨忠左手夹住虎腰,右手硬生生将虎舌拔出,老虎口中喷出一股鲜血,身子软绵绵地倒在地上,这一幕让旁观者看得心惊肉跳。

    宇文泰也为杨忠的勇猛所折服:奴奴才是真正的“揜于”。老虎别称揜于,从此杨忠改字为“揜于”。

    离开独孤如愿单飞的杨忠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大统二年对于宇文泰而言是倍感艰难的一年,关西本来就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偏偏老天也来凑热闹,这一年大旱少雨粮食歉收。

    一直到腊月还看不到冬雪的影子,旱情仍然没有缓解的迹象,如果持续下去,明年的年景还是问题,挨到年底很多人家已经断粮,到处都传出饿死人的消息,民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易子而食。

    宇文泰正为关中大饥的事闹心,偏偏这个时候,边疆急报:东魏大举进犯,东魏大丞相高欢亲自带队,兵分三路,分别向华州、潼关、上洛方向进军。高欢都督东军主力过龙门屯兵蒲坂,东魏京畿大都督窦泰率精骑万人杀向潼关一线,司徒高敖曹率河南诸军出武关向上洛方向进军。

    对于高敖曹一路,宇文泰倒不怎么担心,虽然经上洛过蓝田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