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义臣出现在窦建德的面前,他用两次奇袭击败了对手,面对窦建德这支残兵时,他没有再用计谋,而是直接采取了强攻。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在实力大大超出自己的对头面前,窦建德依然无法坚守,很快,义军士兵四下逃散。窦建德本人领着数百亲信逃入茫茫的芦苇丛中。兵马尽失,强敌在后,这个失败的人,又能逃到那里去呢?窦建德第一次感到了茫然,但命运终于无法忍心再于这位汉子身上加以磨难。逃走数天后,窦建德并没有发现追兵。杨义臣收兵了。在他的眼里,高鸡泊的反抗势力已经被扫荡,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骄傲与自信让他再次选择放人一条生路。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判,也是杨义臣一生最大的遗憾。征讨高鸡泊是杨义臣最后的领军机会。杨广召回了杨义臣,并遣散了他的士兵,然后给他安排了一个礼部尚书的官职。做出这样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安排是有原因的,杨广跟他的大臣们讨论认为反抗军虽然多,但成不了气候,而杨义臣屡克义军,兵力膨胀,长期在外,才是帝国真正的隐患。在亡国之际,总有这样的言论占据主导,岳飞同志就是这样壮志未酬空悲叹的。回到朝中,杨义臣就得了病,应该是被气病的。空有平乱报国志,无奈朝中尽佞臣。望着一边义军四起的大地,一边是歌舞相继的江都,饶是英雄也顿觉无力回天吧。我有救天之力,奈何天要自取灭亡!没多久,忧愤交加的杨义臣死在了礼部尚书这个莫名其妙的职位上。隋朝最后一位名将就此陨落,大隋朝已经无可挽救。窦建德又回来了。杨义臣撤走了,孙安祖死了,张金称死了,高士达死了,顺便提一句,以前在这一带活动的义军比如王薄们也投瓦岗军去了。留给窦建德是一个空白的造反市场。他将重新开始,大展拳脚。窦建德第一个回到的地方是当日高士达跟杨义臣交战的地方。这是曾经发生过他缺席的大战,此时,旧日沙场的上还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在这里,掩埋着他的一位战友。虽是人生短暂的交集。虽然相互暗地里视为竞争对手,但窦建德觉得自己必须来到这里,他不能放任高士达的尸体就此暴于荒沟。高士达的死对窦建德未必不是好事,在这样一个有勇无谋的头头下做事是没有前途的。况且一个平庸的领袖跟一个高超的二把手之间,迟早都会发生火并这样的残剧。窦建德挣脱了束缚,他可以真正开始自己的霸业。可他的霸业却又必须借助高士达播下的火种。火种就在这昔日战场之上。窦建德将在此地接过高士达的旗帜。窦建德下令找到高士达的尸体。他本人穿上素白的孝服。率领全军为高士达发丧。消息传来,四下被打散的义兵纷纷聚集过来,这里面不但有窦建德以前的亲信,也有高氏宗族的人。这便是道义的感召力。接下来,窦建德做了一件事。让自己的部队更加强大,我们知道起义军大多是贫困的农民,落草为寇之后,对曾经欺压他们的隋朝官员以及地主士人们毫不手软,抓住就杀。这也是回应隋朝官员抓住反兵就杀的政策。你杀我,我杀你,礼尚往来是也。窦建德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仇恨只能激起更大的仇恨。杨广的随获斩决并没有消灭反抗,同样,义军的杀戳并不利于部队的发展。于是。窦建德下令,以后抓到隋朝官员不得随意杀害,如果俘获士人,窦建德亲自接见,发现有才能的人,就引为谋士。这种策略。后人称为统一战场,是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窦建德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隋朝官吏一算帐,发现在杨广陛下当差风险还大于当草寇。干脆向窦建德投了降。数月之后,窦建德的部队发展了十万人,成为河北地区最强大的义军。但这支部队并非没有弱点。这是一支败亡余军。当日杨义臣扫荡河北给义军带来了沉重的心理阴影。而失败带来的阴影就只能用胜利扫除吧。窦建德等到了重振军心的机会。隋朝的大军又出现在河北地界。说起来,这支隋军还是李密招来的。

    江淮劲卒李密的瓦岗十分热闹,八方英雄齐聚而来,大碗喝酒,大枰分金银,何等快哉。但必须要说明一点的是,李密的瓦岗跟宋山的梁山是有区别的,区别之一是李密的瓦岗比较松散,不少人与其说来投山,不如说是来借仓吃饭。当然,吃完饭,他们也会各统自己的部队,奉李密为总舵主,一起干推翻隋朝的大事。这样的运作模式有点像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更像组团打怪兽刷装备,**oss自然是杨广,对李密来说,副本开在杨广不在的东都洛阳。这个副本不像想像中容易,洛阳宫的杨侗终于展现了不同于他年龄的成熟。在刘长恭大败而回后,杨侗并没有将刘败将军法处置,而是释免其罪,还把刘长恭叫去做思想工作,令其不要有心理负担,以后将功赎罪就是。虽然不中用,但这是他仅有的力量。掌握住自己能掌握的力量,这是无奈之下的唯一正确选择。杨侗用他的宽容大度重新团结起了东都的力量,并布置了紧密的防守,李密虽然频频出击,但收效不大,有一回出击,李密还差点被流箭射中,直接去见了杨玄感。围绕东都,瓦岗军跟隋军形成了僵局。僵局是用来被打破的,对李密来说,更大的麻烦要来了。造成这个麻烦的原因是李密太高调了。在攻下洛口仓后,李密乘胜进军,又拿下了东都附近另一个大仓:回洛仓。一时之间,兵势大振,四方来投,来投奔的除了各地义军之外,还有不少隋朝官员。这里面,有一个叫祖君彦的人。此人算是隋朝愤青,对隋朝官府相当不满,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嫉妒。据记载,祖君彦才华横溢,但不巧的是,杨广本人也以文人自居,又患有相当严重的文人相轻病。于是,在隋唐政府内,祖君彦只被安排了一个小小的东都书佐,每天起草点公文。你不用我。就不要怪我为他人所用了。在李密找到东都后,祖君彦毅然丢下公务员的铁饭碗,投靠了瓦岗军,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檄书。从写作进度来看,祖君彦应该早就打好了腹搞。不一会,洋洋数千,文采飞扬的檄文出现在纸面上。这是一篇著名的檄文。在檄文中,祖君彦使用了一个对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后被提练为罄竹难书。成为形容罪大恶极之人的专用词。虽然难书,但祖君彦还是发挥统计学的特长,为杨皇帝列举了十大罪状,罪名从谋杀亲父到穷兵黩武再到公费旅游以及三观不正调戏妇女等等无所不包,更耸人听闻的是。里面竟言之凿凿说杨广搞**(这个,杨陛下绝对可以告对方诽谤),据说祖君彦平时说话木纳,敢情这狠劲都到笔头去了。这篇檄文终于把杨广陛下惹急了,愤怒之下,他打出了最后的王牌:江都通守王世充。

    王世充的世界观在隋未所有叱咤风云的人物里面,史书对于人物性格的描述,王世充的可谓最复杂。综合一下,可以得到如下词语:自卑,倔强。孤僻,好强,残忍,刻薄,善妒,造做。虚伪。王世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大概只能从他的过去寻找答案了。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其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守寡没多久就跟一王姓汉人搞起了对象。怀上孕后奉子成婚嫁了过去,据记载,是当了一名妾。而这位新妇带过去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王世充的爹。这说明两点,一是王世充身上流淌着西域人的血,所以他生下来头发就是卷的(省卷发钱了),声音属男低音(豺声)。第二,王世充的父亲处在一个并不美妙的位置,通俗讲,他是一个拖油瓶。王世充的父亲是在歧视中长大的,但据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并没有自暴自弃,不但长大成人,娶了老婆生了王世充,还当上了官。这是他父亲用人生经历给王世充上的最重要的一课:不要管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好自己。王世充领会到了这一点,并且还有所发挥。长大之后,托父亲的福,王世充成为了左翊卫的一名亲兵,显然,在拼爹这个领域,他比下有余,比上就差远了,像人家李密借他老子的光都当上了左亲卫大都督(搞不好,王世充还是李密的兵),杨玄感就更不用说了,什么都没干就因为是杨素的儿子就成了上柱国。人是生而不平等。王世充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他并没有探究原因,更没有改变这种不公平的伟大理想与非凡勇气,跟许多人一样,他转而追求这种不平等。我无法成为一个显赫的官二代。但我可以努力成为显赫官二代的爹。这便是王世充的真实想法。

    可成为官二代容易,投胎时认准方位就行,成为官二代的爹就太难了。答案或许就在现实中吧。王世充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从别人身上发现了答案。榜样是现成的,隋文帝杨坚欺负孤儿寡母,当上了皇帝,杨广靠着拉帮结派,伪装成朴素的三好青年,抢来了太子的位子,又通过说不清的宫廷弑父案登上了皇位。王世充恍然大悟,原来成功就是这样来的,不择手段,抛弃原则,心狠手辣。。。。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决,我只要复制这样的秘决,一定能像他们一样!你的成功,我可以复制!

    王世充的世界观形成了,这不全是他的错,这个时代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成功是需要跟内心作妥协的,它需要不停的向你的内心索取你保留的东西,这些东西,第一样可能是慵懒的生活。王世充交出了慵懒,他十分努力,博览群书,据记载,主要阅读范围在兵法、律令、经史,以及龟策、推步之术(算命用的)。而且小伙子很低调,就像我一同学一样,平时可劲玩,到半夜就在被窝里加班,每到考试让人大跌眼镜。王世充懂得这么多,竟然没多少人知情。

    跟下属套近乎,他也没架子。交出了这些,王世充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从一名小小的侍卫兵成为了江都郡丞。在这里,他将迎来最好的机会。江都扬州是杨广经常去的地方。离权力的中心越近,机会越多。但郡丞还不够近,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市级的郡丞要想拍杨广同志的马屁还是有点使不上劲。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王世充很快找到了方法。江都宫监张衡最近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到施工现场转悠,此人卷发,深目,满脸和气,见人就拱手为礼。(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九章【枭雄】() 
王世充的世界观在隋未所有叱咤风云的人物里面,史书对于人物性格的描述,王世充的可谓最复杂,综合一下,可以得到如下词语:自卑,倔强,孤僻,好强,残忍,刻薄,善妒,造做,虚伪。王世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大概只能从他的过去寻找答案了。

    王世充,西域胡人,本姓支。其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守寡没多久就跟一王姓汉人搞起了对象,怀上孕后奉子成婚嫁了过去,据记载,是当了一名妾。而这位新妇带过去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王世充的爹。

    这说明两点,一是王世充身上流淌着西域人的血,所以他生下来头发就是卷的(省卷发钱了),声音属男低音(豺声)。第二,王世充的父亲处在一个并不美妙的位置,通俗讲,他是一个拖油瓶。王世充的父亲是在歧视中长大的,但据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并没有自暴自弃,不但长大成人,娶了老婆生了王世充,还当上了官。

    这是他父亲用人生经历给王世充上的最重要的一课:不要管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做好自己。王世充领会到了这一点,并且还有所发挥。长大之后,托父亲的福,王世充成为了左翊卫的一名亲兵,显然,在拼爹这个领域,他比下有余,比上就差远了,像人家李密借他老子的光都当上了左亲卫大都督(搞不好,王世充还是李密的兵),杨玄感就更不用说了,什么都没干就因为是杨素的儿子就成了上柱国。

    人是生而不平等。王世充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他并没有探究原因。更没有改变这种不公平的伟大理想与非凡勇气,跟许多人一样,他转而追求这种不平等。我无法成为一个显赫的官二代。但我可以努力成为显赫官二代的爹。这便是王世充的真实想法。

    可成为官二代容易,投胎时认准方位就行,成为官二代的爹就太难了。答案或许就在现实中吧。王世充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从别人身上发现了答案。榜样是现成的,隋文帝杨坚欺负孤儿寡母,当上了皇帝,杨广靠着拉帮结派,伪装成朴素的三好青年,抢来了太子的位子。又通过说不清的宫廷弑父案登上了皇位。

    王世充恍然大悟,原来成功就是这样来的,不择手段,抛弃原则,心狠手辣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的对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上人!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决,我只要复制这样的秘决,一定能像他们一样!

    你的成功,我可以复制!王世充的世界观形成了。这不全是他的错,这个时代也要负上一定的责任。成功是需要跟内心作妥协的,它需要不停的向你的内心索取你保留的东西。这些东西,第一样可能是慵懒的生活。王世充交出了慵懒,他十分努力,博览群书,据记载,主要阅读范围在兵法、律令、经史。以及龟策、推步之术(算命用的)。

    而且小伙子很低调,就像我一同学一样。平时可劲玩,到半夜就在被窝里加班。每到考试让人大跌眼镜。王世充懂得这么多,竟然没多少人知情。数年后,但王世充用他的这些五行奇术绝地反击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大人还有此等奇术。

    深藏起你的锋芒,而让人娱悦的尾巴不妨多摇一摇。下一个索要的东西可能就是原则了。王世充同样没有犹豫,没有原则大概就是他的原则。当官期间,王世充经常舞弊,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被人质问时,毫不惭愧,反而利用其律法上的知识优势,进行反驳。

    充分体现了最高明的违法者必然是法律专家。第三样东西是羞耻心。王世充大概是连羞耻心是圆形还是方形都未必清楚,拍上司马屁,他打点准,下手力度拿捏恰到好处。跟下属套近乎,他也没架子。

    交出了这些,王世充一步步走向了他的成功,从一名小小的侍卫兵成为了江都郡丞。在这里,他将迎来最好的机会。江都扬州是杨广经常去的地方。

    离权力的中心越近,机会越多。但郡丞还不够近,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但市级的郡丞要想拍杨广同志的马屁还是有点使不上劲。面对这样的不利因素,王世充很快找到了方法。江都宫监张衡最近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到施工现场转悠,此人卷发,深目,满脸和气,见人就拱手为礼。

    这位仁兄当然就是王世充。张衡连忙上前打招呼,虽然张衡是上面派下来的,王世充是地方官吏,但好歹同朝为官,必要的客气是不能少的。王世充对张衡的杰出的工作赞叹不已,表示皇帝看到张大人如此劳心费力,一定会龙颜大悦。张大人前途无量啊。

    张衡摆摆手,王世充并没有发现对方露出了一丝难已察觉的苦笑。同样,张衡也不会知道王世充此时心里正在冷笑。回家后,王世充兴奋莫名,立刻提笔写报告,向杨广报告他在施工现场的新发现:张衡偷工减料,宫中设备缺乏。这

    并不算诬告,张衡确实没有按照杨广的高标准严要求求去施工,他这样做的目地却不是为了捞油水,而是为了节约民力。当然,百姓的死活王世充是不管的,而且王世充相信他的这封告密信一定能将张衡搞下来。

    据他打探的消息,杨广已经不满张衡,具体原因就比较深,简单说一下,当年杨广夺位,张衡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换而言之,他知道得也太多了。

    小报告打上去后,张衡除官为民,不久后,张衡被赐死于家中。而王世充成功达到目的,替代张衡成为江都宫监。王世充是一个称职的工程临理,他将江都宫修建得富丽堂皇,反正钱又不是他的。不花白不花。

    何况王世充还自掏腰句,替杨广购置了铜镜屏风。王世充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升任为江都通守。综上所述,大家很容易认为王世充步步高升就是因为会拍马,但实际上。王世充并不是只会溜须拍马这一项绝技。

    人在盛世可以凭借拍马术就位极人臣比如和坤和大人)而乱世真正脱颖而出的一定是有实力的。真正让杨广对王世充另眼相看的原因是:王世充是一位屡战屡胜的大将。在隋末年间,王世充是不多的对起义军保持高胜率的隋将。

    王世充的第一个对手叫刘元进。当日杨玄感造反之时,各地有不少响应的义军,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刘元进的部队。刘无进,余杭人,据史料分析。这位刘兄是乡里的头面人物,而他率领乡亲们走上反抗这条道路大概得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