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将军说的不无道理,错过这个机会,你这个守捉使猴年马月才能够熬成节度使?不过,我们得想个两全之策。这样行不?到事发之日,我们先别急着进云州城。就驻扎在城外,让李尽忠将段文楚他们押解过来。然后,我们派一得力之人率一队精骑护送段文楚去长安。向朝廷说明情况。我们入城之后,就耐心的静候佳音吧。”

    “什么佳音?”

    “这还用问,你不想要皇帝的敕书和大同节度使节钺么?”

    李克用频频点头称是,既然阻止不了造反,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平接班。他心里舒坦了许多,搂着刘氏卿卿我我好一阵子,有磨蹭到里屋去那啥……

    李克用是一个有文化的青年,他“自幼熟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与宋江所处的时代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经历,走的都是由造反到招安的路子。也算是殊路同归吧。但他俩最终的结局则大相径庭,李克用是善终的。因为他生在唐朝。

    康君立回到云州城,向李尽忠作了汇报,几个人商议好了行动方案。

    段文楚注定是在劫难逃,牙兵是防御使卫队,他们想捉拿自己的长官,还不是如同探禳取物?这一天的夜晚,康君立等牙将带着一群牙兵凶神恶煞地扑向防御使府衙。府衙内那几个侍卫,一见到他们就放下武器,段文楚及以下机关干部很快成了阶下囚。

    李尽忠派人到蔚州通知李克用,速来云州城主持政局。

    乾符四年(877)二月,代北,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上飘舞着雪花,放眼望去,崇墉百雉、山川原野到处都披上厚厚的银装。李克用留下一部分士卒守城,带着蔚州守兵数千众顶风冒雪、赶往云州。一路上招兵买马,及至云州城下,部众已达万人。

    李克用按原定计划,屯兵于斗鸡台(大同奚望山)下。初六,李尽忠派人送来帅府的兵符印信,请李克用自任大同防御使留后。初七,李尽忠、康君立等人用刑具将段文楚和判官柳汉璋等五人押至李克用的营帐前。

    营帐前,临时搭建了一座帅台。帅台前,旌纛扬天、鼙鼓动地。李克用端坐在台上,十余名赳赳武夫站立两边(此时还没有十三太保)。李尽忠立于台下施礼道:“禀大帅,囚犯段文楚一行五人带到,请予以处置!”

    他话音刚落,身旁康君立用力一挥手,只见五把锃亮的大刀齐刷刷的举起,刀光闪处,五颗血淋林的人头滚落在雪地上。

    李克用还没来得及张口说话,就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脑子里“轰”的一声,一片空白。当他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在李尽忠、康君立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现在,我李克用擅杀国家大臣、忠烈之后的恶名,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看着他两人脸上不易察觉的微笑,李克用气得半响说不出话来。沉寂良久才说出一句:“放肆!尔等意欲何为?”

    李尽忠的回话早就想好了:“请恕末将鲁莽,段文楚贪赃枉法、天怒人怨,不杀无以服众。属下恐大帅心存妇人之仁,故出此下策,实乃不得已而为之。”

    这冠冕堂皇所包藏之祸心,李克用何尝不知,但他必须面对现实。段文楚的脑袋已经掉了,人死不能复生,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就只当李尽忠说的是肺腑之言吧,刚而不柔易折,妥协不一定是软弱的代名词。

    两天后,李克用进入防御使府衙处理事务。并以大同镇全体官兵的名义上疏朝廷,请求政府要员们认真倾听代北人民的呼声,正式任命李克用为大同节度使(注:防御使和节度使只是名称不同,其级别、职权都一样。)

    然而,不仅李克用的手下用行动对他说、不!这一次,以十六岁天子李儇为首的大唐中央政府,也一反对藩镇忍让之常态,倔强地对李克用说、不!并且针对代北的叛乱,打出了一整套反制的组合拳!

    李尽忠、康君立他们笑了,笑的很开心,黑锅,轻而易举就放在了李克用的背上。李儇在诏书中说:“段文楚若实刻薄,自结怨嫌,但可申论,必行朝典。遽至伤残性命,刳剔肌肤,惨毒凭凌,殊可惊骇!忠烈之后,节义之门,致兹横亡,尤悚观听。”

    看看,皇帝对此二人的“杰作”是深信不疑。

    “三人成虎”!关于李克用如何残杀段文楚的传闻,如空穴来风,迅速传遍了代北、关中、乃至全国。聒噪最积极的自然少不了有支谟家族的人,在他们心里,早就问候李克用八辈子祖宗多少遍了。不为别的,只为他曾经嬉闹防御使公堂。支谟墓志云:“朱邪克用屠防御使一门,率盐泊川万户。”

    早在几年前,人家就已经入了唐室属籍,姓李了。而支谟家族的人却对他们的皇族身份视而不见,仍称呼“朱邪”,其小肚鸡肠,莫过如此。

    大同事变的消息和李克用炮制的请愿书,连同李国昌言不由衷的上疏,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长安。当时,僖宗李儇正在大明宫旁边的马球场,进行激烈的马球比赛。(未完待续)

第10章 【李克用10】() 
突然一名中书省的官员,口中喊着:“陛下、陛下。”冒着被马球杆击中脑袋的危险,蹿到李儇的马前,递给他一份刚刚打印出的报纸(当时称邸报)。李儇看了报纸,脸色铁青,随手把马球杆一扔,骑着马径直向太极宫驰去。

    侍卫们赶紧簇拥着跟上,马球场上只留下球员们一双双狐疑的目光:小主子今天是怎么啦?放弃比赛,怎么可能?不、这不是真的!

    进了太极宫,李儇吩咐值班宦官,传诸位大臣速来政事堂议事。

    这是一次“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到会的有:(首席宰相)兵部尚书郑畋、门下侍郎卢携、左仆射王铎、(注:以上官员均为同平章事)还有神策军使田令孜、吏部尚书郑从谠、吏部侍郎崔沆、礼部侍郎崔澹、户部侍郎豆卢、太仆卿卢简方、中书侍郎李蔚、右金吾卫大将军支谟、司农卿支详……

    会议由李儇主持,首先由郑畋介绍大同事变的基本情况,接着宣读李克用的请愿书和李国昌的奏章。奏章中说:“乞朝廷速除(派遣)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违命,臣请帅本道兵讨之,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

    李国昌这些话究竟是真还是假?联系他过去一贯的品格为人,正如诏书中说的“李国昌久怀忠赤,显著功劳。”似乎他的话有八成是真。然而,当知道日后李国昌与李克用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共同对抗政府军之后,肯定有许多人会大跌眼镜、吐槽不已。

    其实这也没啥好奇怪的,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成语“金无足赤”是对他最适当的诠释。李国昌内心当然是有想法的,河朔三镇哪一任节度使不是自任留后?上报中央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朝廷有哪一次不是睁只眼、闭只眼?何况自己还是李唐宗室的人。与外人相比,李克用的大同节度使更有把握获得皇帝的认可。所以他才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目的是为了给足朝廷的面子。使之有台阶可下。站在李国昌的角度看,这自然有它的道理。

    天子李儇生性好玩。政治上如一泓清水,说白了,就是小白。但,好在他有一个与刘邦相同的优点:不固执,愿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军国大事难以决断时,总是愁眉苦脸的对谋臣说:“如之奈何?”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臣们在听了李克用的请愿书之后,血脉贲张。有说对李克用不能姑息、迁就的。也有说李国昌父子为大唐立有御边讨贼之功,应重在安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最后,综合这两方面的意见,针对大同事变的三项临时性措施出台了:

    一、任命司农卿支详为大同宣慰使(意为安抚),并附于支详一份诏书,作为中央对李克用请愿书的答复。诏书写道:“若克用暂勿主兵务,束手待朝廷除(派遣)人,则事出权宜、不足猜虑。若便图军柄,欲奄有大同。则患系久长,故难依允。”

    二、责成李国昌告诉克用,以平常礼仪迎候支详。至于李克用的官职嘛。放心好了,朝廷自有安排,“必令称惬(满意)”。

    三、任命太仆卿卢简方为大同防御使,并交给他一项光荣任务:调停中央与代北沙陀部族的关系。在以天子名义给卢简方的诏书中说:“知卿两任云中,恩及国昌父子,敬惮怀感,不同常人。”要他向李克用陈述祸福、晓以利害,“切令大节无亏,勿使前功并弃。”。

    帝国正处于多事之秋。政要们很忙,下面还有一大堆头疼的事在等着处理。邸报(唐朝政府内部发行的刊物)还报道了这么一则新闻:

    乾符四年正月。大雪纷飞。王仙芝的**武装抵达江陵(今湖北荆州)城下,“遂陷罗城(主城)”守军退守子城(内城)。攻防战持续了一整天。夜幕降临,而荆南节度使杨知温还一直在书房里作诗。将佐们(包括幕僚)请他出来安抚军心,见他“纱帽卑裘,请擐甲以备流失。”杨知温登上城楼,面对满身尘土、血迹斑斑的将士们和众幕僚说:“本帅不才,今做小诗一首,请诸位同仁多多指教。”

    说罢,展开手中飘散着墨香的宣纸,摇头晃脑地吟道:“百雉金池固,楚天犹自低。草贼强弩末,坐看乱云飞。”

    随后得意地问:“诸位,如何?比之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如何呀?

    众人是如何点评的,邸报上面语焉不详。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知道,他的这一举动直接葬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李儇气还没消呢,听到这里,大发雷霆之怒。从不暴粗口的他,这回也破例了:“他娘的杨知温,你个酸秀才,蠢驴!让他给我滚出荆南镇,有多远滚多远!后来呢、后来呢?”

    郑畋接着往下念:幸有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及时出兵救援,与驻扎在襄阳的五百名沙陀兵会合。“俱至荆门,遇贼。沙陀纵骑奋击,破之。”王仙芝领兵退去,江陵无虞。

    李儇这才松了一口气。

    会议立即决定,贬杨知温为郴州司马。同时还决定,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

    接下来宣读的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据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曾元裕将军上奏,三月份,我政府军大破王仙芝于黄梅,杀草贼五万余,追斩王仙芝。今传首京师,不日即到。

    政事堂内,群臣欢呼雀跃。大会在雄壮的《秦王破阵乐》歌声中结束。

    李儇原以为,有李国昌和卢简方这两位重臣双管齐下对李克用进行说服教育,相信李克用会迷途知返的。然而实际情况与他的主观愿望完全相左,不过几天功夫,就传来李克用攻陷遮虏军的消息,迫使朝廷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时光进入到乾符五年(878),这一年帝国的人事调动极其频繁。像走马灯似的。请耐着性子看一看,这一时间段朝廷到底有多忙。

    四月中旬,被朝廷任命为大同节度使的卢简方还没走到云州。半道上接到皇帝的制书(圣旨),改任为振武节度使。有人说了。那不是沙陀李国昌的地盘么?别着急,李国昌同时也接到一封制书,他被任命为大同节度使。

    应该说,朝廷这一招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我们不知道大臣们是否相信了李国昌在奏章中说的话,只知道这一招的高明之处在于:即利用李国昌压制了李克用,又使李克用当大同节度使的梦想破灭于无形。你李克用再骄横,还能将你父亲拒之于城外么?

    然而,朝廷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国昌不是个省油的灯!是的,他以前一直都很听话,基本上是“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但是,以前听话,不代表这一次也一定听话。其实李国昌从大同事变一开始,就有了父子二人并据两镇的想法,并坚定不移的认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

    他在接到制书后,不看则已,一看火冒三丈。把制书撕了个粉碎。大骂道:“你们这帮只会摇唇鼓舌的二货,算计到我的头上来了。”随后,杀死监军(宦官)扯旗造反。率军一路南下。直抵遮虏军(军:边疆州一级的行政区,实行军事管制。)与李克用会合,继而剑指宁武、岢岚军。

    卢简方孤身一人去振武上任,时有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奉旨派出一部分幽州、并州之兵接应他。行至岚州,恰遇沙陀兵,尚未开打,这群卢龙来的痞子兵一哄而散。卢简方气急败坏、暴病身亡。

    五月,郑畋与卢携因为对南诏战和之事发生争执,卢携不慎。衣袖带落了桌子上的砚台,坠地破碎。李儇很不高兴。说:“大臣相诟,何以仪刑四海?”意思是说:身为大臣。形同泼妇,哪有一点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你们宰相也别当了,我大唐丢不起呢人!

    这样,郑、卢二人被免去宰相职务,到“太子宾客分司(在东京洛阳)”吃闲饭去了。李儇钦点豆卢为兵部侍郎,崔沆为户部侍郎,二人同为同平章事,接替郑、卢二人的工作。

    六月,朝廷以前昭义军节度使曹翔为检校尚书右朴射、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又以左散骑常侍支谟为河东节度副使,专门对付李克用。曹翔与李克用这一对曾经在征讨庞勋时、同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如今,因为政治,两人已是水火不相容的敌人了。

    支谟墓志云:“那期晋政多门,曹翔作伯,移公于大同宣谕。寻有后敇,讨除二凶。”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在山西这个地方,目前曹翔是老大,我们家支谟名为副使,实际只是个居委会主任的角色,逢人便说,面包会有的……后来皇帝下了敕书,支谟才加入到围剿李克用叛军的行列。

    沙陀叛军大掠唐林、崞县等地,杀入忻州境内。铁骑纵横、有如犁庭扫闾;所到之处,火光冲天、顿作焦土一片。

    七月,曹翔到了晋阳城(太原,历来是河东镇治所。),命义城、忠武、昭义、河阳诸镇兵齐聚晋阳,准备与李克用进行决战。

    八月,曹翔引兵北上救忻州。李克用审时度势,鉴于敌众我寡,决定不与政府军硬碰。兵锋转向西北攻岢岚军,“陷其罗城(外城)”。曹翔闻知岢岚军吃紧,忙率兵往救。在一个叫洪谷的狭长地带,中了李克用设下的围点打援之计,政府军大败,退回晋阳闭门坚守。

    沙陀叛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岢岚。

    曹翔回到晋阳后,怏怏不乐。一个月后(九月),步卢简方后尘“暴薨”。

    心态心态,让我感慨。命之不存,事业何在?

    消息传到长安,朝廷召开紧急会议。(摇头)会议可真够多的,只是委屈了李儇小朋友,很少有时间在大快朵颐的玩儿了。会上作出了以下四项决议:

    一、以河东宣慰使崔季康为河东节度使、代北行营招讨使(即剿匪总司令)。

    二、命昭义节度使李钧、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白义城沙陀酋长安庆、萨葛酋长米海万合并讨伐李克用。

    三、罢李蔚为东都留守,任命吏部尚书郑从谠接替李蔚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首席宰相)。

    四、诏令京畿巡使王处存率禁兵围亲仁坊(御赐别墅),捉拿李国昌的儿子克让。

    李克让是李克用的二弟,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可堪称与李克用并列的、晚唐夜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据史书记载,李克让十二岁时就以勇悍闻名于代北。他不仅精于骑射、箭无虚发,而且还是一名善于使马槊的高手。

    咸通年间,兄弟二人随父奉旨到淮北平庞勋之乱。李克让常常是单骑持槊冲入敌阵,出尽了风头。“贼平,以功授振武都校(中级军官)。”后来,李克让又奉天子诏,率师征讨王仙芝。“贼平,以功授金吾卫将军。”留宿在京师,担任警卫工作。

    李克让的简历表明,他年纪比李克用小,而在仕途上却更有出息。现在,就因为李克用在代北叛逆一事,朝廷要株连到这位与叛逆没有一毛钱关系的、无辜的、年轻的老革命。堂堂帝国中央政府,连法律都可以漠视,还遑论什么为人民服务!

    王处存带着数千名禁军,趁夜将亲仁坊包围个严严实实。李克让召集手下纪纲、浑进通、何相温、安文宽、石的历等十余人,跳上战马、挥舞着刀枪剑戟,拼死突围。王处存鼓励众将士:“弟兄们,要戮力同心,千万别让反贼跑了。抓住一人,均赏金锭一个。”

    听说有赏,禁兵们来劲了,一拥而上。李克让等人且战且走,未能甩脱追兵。长安北城垣已近,守城士兵忙关闭城门,被这十余骑斩关夺门而出。(未完待续)

第11章 【李克用11】() 
追至渭水河畔,又是一场恶战。官军被杀死数百人,李克让等人却毫发未伤,从渭桥遁去。他们的武功,着实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