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军发展的很快,主要有之前庞勋起义失败后逃亡到各地的庞勋旧部,这些人应该不是出于天下为公的心思来的,在当时他们是被朝廷缉捕的罪犯。起义的大小战役很难一一赘述,
笔者自己也不能一一说的清楚,值得一说的是他们的战术,起义前三年,义军的作战区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南、山东、湖北、以及笔者的家乡安徽。
他们的战术的特点有两个词,一是走为上计,一是避实击虚。充分发扬走为上计的是黄巢,这仁兄走两淮,踏长江,从浙江仙霞岭开山道七百里到福建,再从两广绕道两湖,江西,安徽一直打到黄河流域,直至打下神都!很有25000的精神。这战术和另一句很相似,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
这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任何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除了新发明,在几千年的老黄历里都能给你找出相近的例子和词语。即使中国没有过资本主义,还是曾有资本主义萌芽的。
话说前三年义军在打仗的过程中有过两个插曲,朝廷招安,第一次只封了王仙芝一个人做官。这比《水浒传》中除宋江、卢俊义小气的多。当时的政府也真够损的!
这不明摆着耍人吗!黄巢一怒之下打了王仙芝一顿,打的他头破血流,可见黄巢平时根本没从心里把王仙芝当回事,说打你就打你。作罢后两人分兵作战。
唐朝政府为何不招安其他人呢,不过是一张纸的事,就算给个虚职也比什么都不给要好!
好比公司想裁撤老员工,很少会直接辞退,换个让他不如意的位置,让他自己提出来辞职!当时的宰相王铎是力主招安的,不论是大局还是私利。
因为他的堂弟汝州刺史王镣在义军手上,而当时被义军围着的靳州,刺史裴偓是王铎的学生。
但是当时的主要大臣和另外一个丞相却反对招安,理由是不能助长了贼军的气焰,真实的理由可能是派系斗争,你同意的我就反对,你有了功劳就意味着我失去了利益。而只给王仙芝一个人封官,即使招安不成,也可以起到分化敌人的目的,所谓两桃杀三士。
一举多得!各方受益,这么一想,实在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两人分兵后,倒也互相策应、战机合适,曾合兵一处,合围宋洲。
这一战没能打下宋洲,撤了围。却招来了两个人物。后梁太祖朱温和他二哥朱存来投军谋求富贵。
再次分开后,王仙芝转战河南、荆州一带,一心想被招安,机会也确实来了,监军杨复光做了中间人,事情很顺利的谈妥了。
这次王仙芝派了心腹大将尚军让和蔡温球去受降,结果朝廷的招讨使宋威谎报是作战擒拿的,在狗脊岭把人给杀了!史书说他是为了冒领军功,笔者看来也不能是冒领,这军功他早有本事拿下的,只是一直没拿而已。
在王仙芝作乱初,宋威轻而易举的就把义军打残了,一度传出王仙芝战死的消息,虽然朝廷军撤围后,王仙芝又诈尸复活了
。但宋大将军从来就不曾花心思剿匪,和副将说,康成训剿灭庞勋,落得被贬的下场,不如留着,不失为升官的借口!即使将来他们成功了,我们多少还是功臣。还是很看得起王仙芝的。
作为康成训曾经的部下,很难让宋威不做如此打算。后来的节度使刘巨容打败黄巢后也说过同样的话,乱世,手里有兵才是王道。受招安的尚、蔡被杀了,王仙芝异常愤怒,不惜与唐军决战。但打仗不是靠愤怒的程度决定的。
在宋威看来,你的情绪如何,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你的实力如何,一直在我的掌控中,养大了,该捞的也捞了,下手吧。没多久,王仙芝在湖北黄梅被前招讨副使曾元裕包围,所部五万余人皆被剿灭。
还活着的分成两部,一部过了长江,一部由尚让率领跟了黄巢。整个起义坚持了三年。没能换的富贵,只换得被杀戮,其实他也不必悲伤,农民起义成功的本来就极少。
不久后,也会有很多当年的对手下去陪他。朝廷以‘杀尚军让非是‘解除了宋威的兵权!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运转使。打仗要钱,盐铁即是军费,可见盐在当时的重要。(未完待续)
第34章 【起义】()
高骈,祖上因功被封南平王。
高骈作为名将之后,上几代都是禁军里管事的,自身本领不凡,文武双全。据说曾一箭射下两只雁!
号称落雁侍御”,笔者觉得除非是天大的巧合,不然一箭双雕的事也太少见了,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一次射出两只箭,分别射中了。
高骈展露头角时官位是神策都虞候,“神策军”被人熟知的怕不是因为这只军队,而是书法大家柳公权的《左神策军碑》。
高骈因平党项、吐蕃、安南、云南之乱而官拜“燕国公”,虽然下场可怜,却称得上唐末名将。
黄巢和王仙芝分兵后,实力弱了不少,各路勤王军队也赶到了中原。
黄巢很明智的选择了南下,发扬了前面提到的走的精神,黄巢一边走,一边抢,后边的尾随者同样是一边追一边抢。一路就到了浙东,在这里,黄巢遇到了部分抵抗,战役不大,甚至说很小。却堪称经典。
而这个经典的战役是后来的吴越国王钱镠创下的,义军进入浙江后,钱镠十来人守在一处义军必经之道埋伏,道路仅容单人匹马过去。
钱镠带着手下用弓箭射死不少,后义军派大军捕杀这支捣乱的小队。钱镠带着人马撤退,半道上嘱咐一个老妇人,如果有人问及他们,就说屯兵八百里。
八百里是地名,后来义军果然找这老妇人打听。心惊彼兵之多。乃开山道七百里入福建。
这一说肯定夸张了,彼时黄巢后有高骈部下张璘的追兵,张璘是黄巢的克星。黄巢被他虐的都没脾气了。虽然后来死在了黄巢手里,但责任多在他的领导。形势紧张。容不得不走。
黄巢开山道七百里,进入福建,攻下了福建最重要的城池………福州。做了两件事,一是善待士人,黄巢杀人也是迫不得已,只有得罪自己的才杀。
而善待读书人。可能和自己当年考过进士有关系。
那些读书的人中指不定就有人和黄巢同期考试,一起去看榜。彼此没少寒暄。
一是大肆屠杀所谓的地主、官僚,还有一个顽固不化的处士周朴。毕竟打仗要军费,部下要吃喝,既是义军又不能抢百姓。只能打这些大户的主意了。
伟大的**当年不也打过土豪劣绅筹措军费吗。据他的一篇文章里交代的,有二十万!
话说这位周处士,黄巢是打算用周朴,周朴很牛的给顶回去了,天子我都不待见,还会跟你混吗?于是就被黄巢杀了。另有一说是黄巢杀人太甚,周朴是为民请命不成,被杀。
都避不开因话不对黄巢的口味而被杀。黄巢是个自负的人,容不得一个穷酸在那大言不惭的指责自己。更容不得别人看不起自己。
好意请你是看得起你,给你点好脸色还登鼻子上眼了。当自己是伯夷叔齐了,这两个缺心眼的饿死了。
这真是。黄巢杀的漫不经心,周朴死的无关紧要。不会做人的周朴不表示不会作诗。
史载周朴擅长写诗,喜好苦涩的诗风。为了写一句诗,天天皱着眉头想
因此得了一个雅号“月锻年炼”,搁到现在也只是个性格不羁不受约束的学者、诗人。未必真有治世之才。说的白了,政治是利益的争斗。诗歌是心境的斗争。
他本人也多次表示不想做官。隐居在嵩山,经常和山里的僧人往来。更加深了他不流于世俗的性格。这位周处士有两大经典事迹。可见其人痴、愚!
一是其诗《董岭水》中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一人知其性格,骑着毛驴在他面前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念完后,催着毛驴疾跑。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牛人周朴跟着毛驴跑,直到大喘着气把人追上。向那人说道:我的诗是河声流向西,不是河声流向东。
另一日在野外遇到一个背着柴禾的樵夫,上去抓着别人的手臂喊道:我得到了,我得到了。
樵夫被吓得丢下柴禾就跑,正巧被巡逻的看到了,以为是小偷,当场给抓了。
周朴上去和巡逻的解释说,刚才只是见樵夫背着一捆柴想到了两句诗。
樵夫得暗叹今天出门没看黄历,遇到这种不正常的家伙。可见周朴之愚!这两句诗是“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周朴的性格与本人的经历当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处士,真正看的开的人,又何必刻意去表现自己的言行特立独行。
不事天子不过是作为炫耀的资本。不通权变招来杀身之祸。读古人书是件很痛苦的事!
很多的见解与论述只是个人顿悟而来的结果!上下甚至不相连贯。不知古人是否有此感
!所谓的月锻年炼,笔者看来只是个人才力之不及,对晚唐社会迷惘的思索,且过度的沉溺于个人的精神世界中而不能自拔。对他的死,用他自己的诗说: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
虽是早晚休,但笔者还是觉得人生早休不如晚点休要好。周大才子,下辈子,希望您能活的明白点。
黄巢和他的部下在福州没少干杀人放火,抢砸打拿的勾当。但福州的大户毕竟也有被抢光的时候,此时高骈的部下张磷正带兵朝福州来,
黄巢屡次败在张磷的手下,此时未必打得过,福州又是才打下来的,兵员粮草都得不到有效补充,守不得。
去广州吧,广州当时也是国际都市,经济发达,商贸繁荣,且久不经战事。打下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没有比去广州更好的选择了。
黄巢在进军广州的同时。写信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向朝廷请和,封自己做个天平节度使。
张磷不久后就会追过来。广州是要打的,但留条后路也是必要的,还能麻痹敌人,示弱于敌。
宋江就是黄巢的翻版啊。有才或者自认有才之士真是得罪不起,开始会好心好意来帮你做事讨个活路,如果不领情,那就别怪他们了。被逼的。
朝廷拒绝了,黄巢竟然例外的又写了一封。请为广州节度使,黄巢的头也低的够多了,都是出来混事的,何必连条活路都不给。
朝廷几经商议。同意封官,什么官呢,率府率,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
也就带一个班的人数,这和玉帝封孙猴儿为弼马温没什么区别。孙大圣管的马要比黄大王管的人要多。
其实对比后来很多人获取节度使的手段,黄巢有三点理由不足被封。
一是,明目张胆的起义,最出风头的人,攻了城。杀了官,而朝廷也还有一定的控制权利,灭的掉。一是太猖狂。像王建、钱镠多少都是打着为朝廷办事的旗号。
好比贪官和土匪的区别。贪官不会比土匪好,贪官就是些偷工减料的承包商,虽然不合格,还能用。土匪看不惯了,非要过来把堤给拆了重建。
但多半只负责拆不负责建。三是没和朝廷的重臣多联络感情。不过就算给了钱也未必有用。
反对封官的大臣很多还可能是所谓的清官忠臣。未必真为了钱而反对。其实笔者有个疑问,按理黄巢的家里很有钱。考试的时候就没去塞点钱打通些门路。
是不屑为之还是没有门路去塞钱。很多时候确实是仅有钱是不够的。像以前的国企之类的部门,比如说笔者就有一些亲戚子承父业的在里面上班。非亲非故的。谁耗那个心,也不差你那点钱。不过,据说现在再进去这些部门很困难了。得有真本事。
对朝廷封官后黄巢的心情可想而知,真如同弼马温了解到自己是几品的官职。
哎!真是给脸不要脸,老子做什么官,全凭自己高兴,低下头请个封赏,给你个台阶下,竟敢侮辱我,如此,可别怪我黄某人了!没过多久,义军打下广州,大肆屠杀,据说是两个月杀了12万之多。
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杀人的速度倒是不逊于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人啊!而且被杀之人中有很多是经商、传教的老外。杀只是手段,抢才是目的。
这一次真算是大抢特抢。及致打下神都后,义军看城里的老百姓太穷了,主动把自己在广州抢的财宝拿出来散了。
这回僖宗是真愤怒了,脸都丢出国门了,而且黄巢一直在江浙产粮区,闽粤经济区闹腾,确实打到唐政府的痛处了。所以政府派了大队人马,加紧剿灭。
黄巢倒是很想在广州多享受一段时间,奈何,追兵迫近,瘟疫盛行。
死了不少人马,朱温他二哥朱存就折在这了,留下一对孤儿一个寡母。带军沿湘江而下,据说是造了数十大伐,这筏子就算很大,但要说载着数十万的人马军资多少有些不合情理。
巢抢了那么多,不至于连几条大船都抢不到。这大筏子顶多载着先头部队。
朝堂散会之后,田令孜率了500神策军、领着四个王爷、几个嫔妃架着僖宗皇帝往西不分昼夜的狂奔。
各路大臣大多没弄清皇帝的去向,一部分人明白去向。奈何赶不上。城里的士兵和一些地痞无赖趁机混入府库抢劫金银。
也许不是抢。这些金银本就是他们的同阶层兄弟缴纳上来的。
傍晚时,义军的前锋柴存先行进入长安城。随后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着百官去迎接坐在黄金轿里的黄巢。尚让发出晓谕说:黄王起兵,本就是为了百姓。
不像李唐不爱惜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话说的简单,这关头谁能放得下心安居乐业啊!
而士卒见道旁百姓过于贫穷,把自己抢来的财宝到处施舍。但是没过几天就开始抢劫、杀人。
尤其是杀官吏。黄巢禁止不住!可见这些就是一群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
所以再看先前施舍财宝的镜头,绝对不是什么义举。长安城的百姓此时并未遭洗劫,未必就见得多穷。也许在这些士卒看来;终于熬到头了,被追赶的日子结束了。
也可以肯定的说后期补充的军队中很多都是抱着趁火打劫的目的来的。所以洒金银的行为更多的只是一种宣泄。
僖宗在路上被前宰相现在的凤翔节度使郑畋拦下来,请他暂时去凤翔。这位僖宗皇帝真是被吓破胆了,战战兢兢的说我不想和巨寇离得太近,暂且到兴元,征天下兵以图收复京师。
你留在这里纠合各路军队,尽最大努力建功立业。不得不羡慕,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郑畋向皇帝请求便宜从事的权力。僖宗当即表示同意。
唐僖宗狂奔到婿水,下诏给牛勖、杨师立、陈敬,意思说京城已为黄贼攻陷,我暂时住在兴元,如果贼军打过来,我就会去成都避难,你们预先作好迎驾的准备。哎!
十一日,黄巢将留在长安的宗室子弟全部杀光,唐朝为了防止亲王作乱,将各个王爷都幽禁在都城。也是我们基本看不到节度使有宗室子弟的缘故,这倒方便了黄巢!
十二日,黄巢住到宫里面去了。十三日,就称了帝,即位于含元殿,真是迫不及待啊。据说没有黄袍,画了一件将就着穿。
没有大典乐队,用数百只战鼓代替,真不是一般的能将就。农民兄弟就是实在,不穷讲究!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三品以上官员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员如故。
册立其妻曹氏为皇后。理所当然的分封大臣。众人也不能白跟着你啊!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崔即崔的儿子,被任为宰相。
刚哄完媳妇睡下,这两天状态不是很好,昨天帮媳妇装系统,u盘没找到,用内存卡做的启动盘,结果装完后内存卡就不能再打开了,里面装着笔者去北京、泰山等地的照片。到现在还没能恢复,真心的伤透了!
外面还有喝醉酒的邻居在大叫着耍酒疯!和他媳妇吵架,害的四邻不安,真是连酒品都没有。
最近在看投资方面的书,很想将来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只是目前的股市情况貌似不是很好。也不知道工作好不好找。在天涯里的财经讨论板块也浏览了几十篇文章。
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散户实在不应该以短线操作为主,不可知的因素太多了。(未完待续)
第35章 【起义】()
四人中,尚、赵是早起就跟着黄巢混的,崔是浙江时被俘的官员,唯独杨是跟着
张直方投降的官员,且世代是官宦大族。此人性格怪癖,据说考试前,把自己写的文章送给考官。考官看后,夸赞不已。
他却说:“这文章不是我写的,是弟杨源嶓作的。考官说:“现在的子弟以文求名,大半是借别人的文章。
要是有一篇文章被看上了,没一个不炫耀是自己写的。像你这样的,可以改变世上的不良风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