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笑笑说:“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第二天。两军再次交战时,周德威告诫部下:“如果阵上见到陈夜叉,你们只管假装逃走,

    我来对付他。”周德威换上士兵的装束,让部下上前挑战,等陈章领兵追来时。部下依计佯装败退,将陈章引诱过来。还未等陈章回过味儿来。周德威已从背后杀出,

    一锤便将陈夜叉打下马来,生擒回去,威震三军。所以说,做人一定要低调,太拽的人可能会死的很惨。同年秋天,李嗣昭再次攻取泽、潞二州。

    光化三年,李嗣昭在沙河击败汴军,再次夺取洺州。朱温亲自带兵围住李嗣昭,李嗣昭败走,逃至青山口,遇汴军伏兵,李嗣昭大败。

    同年秋季,李嗣昭夺取怀州。同年,汴军攻打镇、定二州,镇、定二州都脱离河东依附于朱温。

    天复元年(901年),朱温被封为梁王。朱温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把王珂擒了回去。李克用先后失去三个同盟,于是写信送钱向朱温求和

    。朱温认为河东已经没不堪一击,可以很快攻下,于是说河东文书的措辞傲慢无礼,然后率军大举进攻。四月,氏叔琮进入天井,

    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氏叔琮夺取泽、潞两地,其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都迎接梁军前去投降,一时间晋地人心惶惶。

    这时粮草不济,又逢天降大雨,军中很多士兵得了疟疾,于是朱温退兵回去。五月,河东军再次夺回汾州,并诛杀了李瑭。六月,周德威、李嗣昭夺取慈、隰两州。

    天复二年,河东军进攻晋、绛二州,在蒲县大败。朱温军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攻太原。李克用大为恐慌,打算逃到云州,又想逃往匈奴,一时间犹豫不决。这时,梁军再次发生大规模疫情,退兵而去,周德威于是再次夺回汾、慈、隰三州。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在争霸赛中,李克用一再处于下风,胜利貌似遥遥无期,但还好,这一次,他又挺住了。

    昭宗争夺战

    前文提到,僖宗刚刚登上帝位,就把拥立自己的两个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封为公爵。刘行深很忠心,但他却有个不忠心的养子………刘季述。文德元年,刘季述与杨复恭合谋,拥唐昭宗李晔为帝。

    唐昭宗虽然由宦官所立,但内心却十分排斥宦官,于是依靠朝臣和藩镇的力量,一再削弱宦官的势力。但是有一只关键力量却一直牢牢掌握在宦官手中,这支力量就是神策军,当时分别由刘季述、王仲先坦任左右中尉。

    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唐玄宗时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天宝十三年(754年)置神策军于洮州(治今甘肃临潭)磨环川,以成如璆为军使。统兵戍边,遏制吐蕃。此时神策军还只是个地名,为大唐边境的一个军事据点。

    安史之乱时。成如璆派卫伯玉率千余人赴中原参战。参加了攻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的相州之战。九节度兵败邺城后,卫伯玉与宦官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

    这时候,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所占,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并以卫伯玉为兵马使。后来卫伯玉入朝,

    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统帅,再后来郭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统帅。此后,鱼朝恩把陕州节度使所辖军队一起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数万人的军队。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京师平定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大内。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军再次进攻关中,神策军于是屯于苑中,分为左右两厢,正式成为天子禁军。大历五年(770年),鱼朝恩因罪获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

    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贞为使,却突遇“泾卒之变”,德宗出逃。事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于是,于兴元元年(784年),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

    贞元二年(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贞元十二年(796)。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神策军中,护军中尉为最高统帅。神策将吏都受其节制。

    到了唐朝后期,其他晋军都名存实亡,神策军就成了中央禁军的主力部队,故所谓禁军,实际上指的就是神策军。贞元十二年以后,以宦官掌管禁军便成了国家的基本国策。

    直至唐朝末年,禁军统帅权始终牢牢控制在宦官集团手中,神策军将吏也多由忠于宦官者充任。

    昭宗亮剑了,先后除掉了杨复恭、景务修、宋道弼等宦官。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眼看昭宗的下一刀很可能朝自己砍来,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宦官决定豪赌一把。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刘季述趁昭宗沉睡之际,率领禁卫发动宫廷政变,尊奉小太子为帝,同时假借皇后名义,连夜传出命令说:皇帝听信馋言,肆意胡闹,随便杀人,大逆不道。

    两位神策军中尉对这些事情都一清二楚。现在替天行道,请皇太子主持朝政。随后,刘季述陈兵殿廷,

    控诉皇帝沉湎酒色,不配主持朝政,并把伪造好的请太子监国的文状出示百官,令他们签字画押。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事已至此,以宰相崔胤为首的文官集团只能委曲求全,

    在文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接着新皇帝在逼迫下登基称帝,旧皇帝在逼迫下交出玉玺,然后新皇帝在逼迫下入主寝宫,旧皇帝在逼迫下被囚少阳院。

    宦官们不仅在伺候主子上能做到无微不至,在防范主子上一样能做到滴水不漏。为了防止唐昭宗跟外边通风报信,刘季述下令,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送进去。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刘季述又下令,一根针、一枚钉也不准送入。每天,皇帝的吃喝全部由墙上的小窟窿递进去,

    拉撒,对不起,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身为监下之囚,昭宗夫妇也只能委曲求全,生不如死的活着,他们只有等待,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政权的变更,就意味着清洗的开始。宦官上台了,大洗牌正式开始,平时受昭宗宠幸的宫人、方士一律被活活打死,就连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未能幸免。

    正常人杀了人总喜欢遮遮掩掩、毁尸灭迹,杀了十个,往往只会承认其中的一个命案,但人妖死变态刘季述则不一样,他常常是月黑风高夜杀人,光天化日下运尸,

    运尸也就算了,他还要壮大声势,弄得满城皆知,比如一车就能装下的尸体,他非要装十个大车出来,所以有的车辆只能装一两具尸体,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就这样,车辆络绎不绝的从皇宫里进进出出,刘季述看了,会意的笑了。

    此时,朱温正在定州行营,听说宫廷发生政变,立即返回大梁。刘季述为了稳定政局,也急需取得地方实力派的大力支持,于是派干儿子刘希度到大梁拜见朱温,说明废立皇帝的原因,

    并许诺把政权交给朱温,以求得朱温的支持。宰相崔胤为了挽救残局,也给朱温修书一封,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

    朱温把崔胤的来信交给刘季述,说崔胤反复无常,应该及早除掉。刘季述立即把崔胤找来问话。当过宰相的人就是不一样,崔胤急中生智,一口咬定信件是奸人伪造,

    目的旨在破换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时候,崔宰相几乎都要声泪俱下了:“刘公公啊,您可千万不能上当受骗啊,您要是杀了我就中了敌人的诡计了。”

    刘季述心想,是的,千万不能中敌人的诡计。然后宰相大人与刘季述歃血为盟,约定一起对付朱温。

    这边刚跟刘季述发了誓,那边崔胤又写信给朱温,请他诛灭刘氏,靖君难,清君侧。

    朱温在双方的争取下,一时犹豫不决。于是,召集僚佐,商议策略,大部分人都说:“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该管的。”

    只有天平节度副使李振表示了反对,他对朱温说:“竖刁、伊戾的叛乱,都是可以用来成就霸主的事业的,如今宦官幽禁羞辱皇帝,您若不去讨伐,就不能指挥其他的节度使。”

    李振的这番话涉及了两个典故:竖刁(又作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这是一个跟岳不群、东方不败相比毫不逊色的人,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成为宦官。

    而齐桓公也果然大受感动,并因此将管仲的教导当成了耳边风,从此亲信易牙、竖刁。

    但是,竖刁并没有把对他的忠心坚持到最后,当桓公病危时,竖刁作乱,不给桓公吃饭。桓公得知后用衣袖蒙脸,活活饿死。

    桓公有六子,其子无诡继位,公子昭逃走,竖刁带人守住正殿,与诸公子对峙,宫中成了剑拔弩张的战场,也成了尸气逼人的停尸场,桓公死后六七十天,无人殓葬,寝室蛆虫遍地,尸臭熏天。

    公子昭逃到宋国,在宋襄公的支持下,大兵压境,老臣高傒乘易牙统兵出城,请竖刁进宫议事,竖刁进宫,被埋伏的兵甲杀死,于是迎公子昭回宫,无诡被杀,

    易牙逃亡鲁国。而伊戾,指的是惠墙伊戾,这不是日本人,而是宋国宦官,太子痤的内师。(未完待续)

第19章【大梁帝国】() 
太子痤长得很漂亮,但内心狠毒,左师向戌对他既害怕又讨厌,惠墙伊戾做太子的内师但不受宠信。

    公元前547年秋,楚国客人到晋国访问,经过宋国。太子痤请求在野外设宴来招待客人,宋平公同意了。

    惠墙伊戾向宋平公请求跟从太子,宋平公说:“他不是很讨厌你吗?”惠墙伊戾正义凛然地回答说:“小人事奉君子,被讨厌不敢远离,

    被喜欢不敢亲近,恭敬地等待命令,岂敢有三心二意呢?太子那里即使有人在外边服务,却没有人在里边服务,下臣请求前去。”宋平公被感动了,于是就派他去了。

    惠墙伊戾到了设宴的地方,就在那里挖了坑,当然,他不是在挖灶做饭,而是在上面用上牺牲,把盟书放在牲口上,检查了一遍后,便骑马飞驰报告宋平公说:“太子将要作乱,已经和楚国的客人结盟了。”

    宋平公问:“他已经是我的继承人了,还谋求什么?”伊戾回答说:“想快点即位而已。”

    宋平公于是派人去视察,人赃俱获,宋平公又向自己的夫人和向戌询问,他们都说:“的确听到过这回事。”

    宋平公就把太子痤囚禁起来。太子痤说:“只有公子佐才能使我免于祸难。”太子痤于是召请公子佐向宋平公请求,并说:“如果到中午你还不来,我就知道自己死定了。”向戌听说后。

    就找公子佐聊天,两个人胡吹乱侃,说了个没完没了。过了中午。太子痤想自己应该死定了,于是就上吊死了,后来公子佐被立为太子。宋平公慢慢得知其中隐情,就把惠墙伊戾给烹杀了。

    其他话朱温估计也没听进多少,但一听到能当霸主、可以指挥其他节度使,他就动心了。

    于是立即下令将刘希度一伙人扣押,同时派李振到京城与崔胤密谋讨伐事宜。不过。这次朱温晚了一步。他尚未入关,宫廷再次发生变故。

    神策军大将孙德昭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他这么一忿恨,就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

    这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就包括崔胤,崔胤于是派亲信石戬有事没事跟他喝个酒打个牌什么的。孙德昭喝醉后经常暗中掉眼泪

    。这时候石戬就趁机游说:“自从反贼刘季述废立天子后,全天下的人都盯着这件事呢。刘季述罪大恶极,但很多人迫于他的威权,不敢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这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不过这事还真拖延不得,您如果不早作打算,说不好就会被别人抢先一步。”孙德昭顿受鼓舞。感动的都快热泪狂飙了,总算是碰到知音了,您说吧。要我怎么干。石戬于是就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王仲先坐着轿子上朝,行至安福门时,预先埋伏好的士兵一起动手,当即将王仲先斩首。

    然后。孙德昭提着王仲先的脑袋,捉住了监守少阳院的士兵。恭请昭宗夫妇出了少阳院。

    崔胤扶昭宗登上长乐门城楼,率领百宫齐呼万岁,表示祝贸。之后刘季述和王彦范一齐被抓,二人在长乐门前被活活地打死。

    家属和族人皆受株连被杀。圣经中有句话说:凡动刀剑者,必死于刀剑之下。我再补充一句:凡活活打死别人者,也必定会被活活打死。冬天貌似过去了,昭宗的春天快要来临了吗?

    昭宗复位后,更加信任崔胤,军国大事尽以付之。但政治体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得了的,死了刘季述,还有后来人,神策军指挥之权,仍然归于宦官,

    只是这次是由刘季述换成了韩全诲。韩全诲,是上文一起被唐僖宗封了公爵的韩文约的养子。当时宦官极其畏惧崔胤,事无大小,皆禀命而行。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崔胤是吃过宦官大亏的人,认为宦官若不根除,则朝廷永无宁日,他自己也会永无宁日,所以必欲尽诛之以绝后患。韩全诲闻之,涕泣哀求于昭宗。

    昭宗说好说好说,我回头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崔胤,然后一回头又暗地里命令崔胤以后遇事要用奏疏密封,不可口奏,以免被宦官窃听。习总书记告诉我们,打铁还要自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韩全诲虽然不再喜欢美女了,但唐昭宗喜欢,韩全诲于是派了十几个识字的美女间谍入侍昭宗左右,暗中观察皇帝的一举一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全诲终于得知了一个惊天大密谋,这个密谋就是崔胤要诛杀所有宦官。韩全诲于是动手了,当时崔胤掌管财政,

    韩全诲便教唆禁军游行示威,抱怨冬衣减少,供应不足,又在唐昭宗面前告状,请求要治崔胤的罪。军队不能乱,一乱就是大问题,受过几次叛军大害的唐昭宗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不得已,他只得罢免了崔胤的官职。崔胤很生气,于是找了外援朱温,朱温早就想染指朝廷政事了。于是在得书后不久,引兵入京。

    韩全诲也就能欺负欺负皇帝跟宰相,一听说朱温要来,便挟持昭宗撒腿就跑,一直逃到凤翔,依附了李茂贞。朱温到了长安,闻知昭宗已被劫走,锲而不舍,挥军西上,直逼凤翔。韩全诲我是吃定你了,昭宗,我是要定你了。

    李茂贞,今河北蠡县人,原名宋文通,后因功被唐僖宗赐名李茂贞。李茂贞最初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小年轻一样参加了当地的军队。

    但他没有叫李刚的老爹。也没有当市长局长的亲戚,所以没有人提拔他,他只能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奋斗。后来,李茂贞所在的军队奉命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驻守,他在军队里混了个小队长。

    再后来黄巢攻进长安,他所在的军队又奉命前去围剿黄巢,并一不小心,打败了黄巢的将领尚让,这次李茂贞立下战功。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

    光启二年(886年),静难节度使朱玫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反对田令孜。田令孜挟僖宗逃往凤翔。朱玫拥李煴为帝,自任侍中,专断朝政。

    李茂贞时为神策军扈跸都将,带领所部担任了唐僖宗的贴身保镖。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的追兵。

    不久,王行瑜倒戈杀了朱玫,李茂贞因功被任命为武定节度使,也就是这一次,被唐僖宗赐名为李茂贞,还赐字正臣,也就是正直大臣的意思。

    从此,李茂贞便凭借这些常人所没有的荣誉和雄厚的实力割据一方。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

    经过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冲突,李昌符兵败退去。唐僖宗很生气,让李茂贞领兵猛追,

    李茂贞也没有辜负主子的期望,歼灭了李昌符的残部,还顺带把李昌符的项上人头拿回来献给僖宗。唐僖宗龙颜大悦,加封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李茂贞受封为陇西郡王。

    李茂贞从此便将凤翔当作他的革命根据地,全力经营。并趁机兼并其他公司,扩充地盘。宦官杨复恭在朝廷无法立足,跑到养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那里,一起反叛。景福元年(892年),李茂贞攻克兴元府,

    斩杀杨复恭父子。遂兼并山南西道,成为关中一带最具实力的藩镇。然后李茂贞又先后攻占了凤州(今陕西凤县西北)、洋州(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