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当世第一,他相信当檄文写就之后,一定不会让他失望,而这封檄文,将会告诉天下人他讨伐曹操的原因,更要成为调动冀州军积极性的关键。
比起荀湛,袁绍自己的想法还是出兵白马,道理很简单,这一次非比寻常,他需要亲自带兵征伐,毕竟这回不再是对付刘澜这样的诸侯,而是曹操,而文丑能否起到作用,很关键,对此袁绍看起来并不放弃,甚至还充满了担忧,文丑是否是曹操的对手,是否能完成攻下兖州击败曹操打下许都的重托?
这些他必须要考虑,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几点,还有就是他是要留住曹操的,而文丑他不确信,其次在攻打下许都之后,如何能保证天子的安全,那绝对没有他就在军中到时候直接面圣来的方便,比起让部队惊扰到天子,他的存在可以避免所有的麻烦。
所以正是经过这些考虑之后,袁绍才决定亲自领兵,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领兵作战了,但这一仗只要赢下来,未来也确实不需要袁绍再亲自到前线了,这一仗关乎重大,谁赢谁就有可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所以袁绍一点都不敢怠慢,他怕输,但更想赢,所以只能亲自坐镇。他现在比任何人都要迫切,不是说庐江如铁板一块吗,已经尝试了各自攻势,根本就拿不下,除非围城,耗上一年半载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可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庐江说破就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寿春之战(117)()
原本要撤军的徐州军,却因为连日的暴雨而不得不暂缓撤兵,可是很快徐州大营便被暴雨所淹,三名大将不得不暂时选择地势较高处重新设立营寨,而徐州军这样的举动,自然全部看在纪灵的眼中,现在的徐州军可谓是人心惶惶,如果这时能够出城奇袭,必定一战成功。
虽然袁涣极力反对,但是他并不懂得军事,而眼下的情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出城杀徐州军一个措手不及一定能够大获成功,在刘勋的支持下,纪灵当即李端,急令左右打开了并未封死的西门,领军直奔正在重新竖立营寨的徐州军。
在袁术眼中,如果张勋是帅,统领千军万马,那么纪灵就是寿春军第一猛将,战场冲杀无人可挡,在他的率领下,西门吊桥落下,城门随即开启,寿春军军随着纪灵陆续出城,向徐州军奇袭而来。
正在设立新的营寨的徐州军根本就没想到寿春军会突然杀出来,等他们发现寿春军的时候,距离只有不到五百多米,这个时候预警虽然响了起来,可是因为距离太近,根本就不可能有效的指挥部队进行反击。
徐州军敌袭的预警很快淹没在敌人的喊杀声中,纪灵脸上笑容狰狞,这是他这几个月来头一次露出笑容,不管是好看还是恐怖,这笑容都意味着一件事,报仇的时刻到了,他们等待了许久的时机终于出现。
这个机会纪灵有没有想过,肯定有想过,但是在他的计划中,利用桃花汛的想法可根本没法和这自然的力量相提并论,如果能有选择的话,他还是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够成功,但可惜因为袁涣,这件事最后只能作罢,但老天没有辜负他,虽然对于寿春的百姓这是天灾,可是对于他们却是天赐良机,至于徐州军,那自然是一场噩梦,因为从这一刻开始,徐州军要完蛋了。
如果他能够反应再快一点的话,在徐州军大营被淹的时刻发起进攻,那时效果会更好,比现在还要好,或者徐州军能够冒雨离开,也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但是他们没有,或许这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强势的原因,所以才会轻敌,不然正常情况下,大营都没有了不想着撤退还想着再设立营寨,难不成等雨停了才离开?
有些急了没猜对,但是想要等雨停了离开正是张颌等人的想法,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是撤兵,大营毁了那肯定就要撤兵了,但是因为有军令,要去寿春,那么与其冒雨前去,反而不如先找个地势高一些的地方重新扎寨,待等雨小一些甚至是彻底停了之后再离开也不迟。
不然冒雨行军,虽然军中如今配备了大量的军医,可是冒雨伤寒被夺走性命的情况也不栽少数,他们不能冒这个险,但是却没想到真是这样的犹豫,却发生了眼前的这一幕,当看到纪灵冲杀而来的一刻,他们知道,眼下只能拼死一战,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绝对不能让纪灵得逞。
张颌的态度很坚决,包括太史慈也一样,反正这场暴雨对他们来说已经让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与其最后领军令,那还不如何纪灵拼个你死我活呢,就算最后全部战死,也比之后窝囊的回到广陵强。
可是张辽却有着同样的想法,这样的情况之下交战,根本就没有多少的胜算可言,就算勉强击退了敌军,那也是惨胜,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寿春军出城不就是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吗?拿窝在庐江的寿春军毫无办法,每日里念叨着如果能逼寿春军出城与他们交战该有多好,好了,现在人家出来了,怎么又害怕了?
不可能,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他们苦苦等待的机会,现在终于出现了,或者说他们终于等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能不能战胜纪灵,甚至是直接攻破庐江,就在这一仗,这场暴雨,是灾难无疑,因为他造成的后果却是如此,可是却把纪灵间接的从庐江城里逼了出来,那这场暴雨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天灾反而应该是副雨。
当然到底是祸是福,现在双方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谁胜谁败,谁又能笑到最后,没有人能知晓,但是用不了太久,答案就会出现,那个时候再看到底是谁在哭,又是谁在笑,这场雨对谁的意义更大。
张颌、张辽、太史慈三人立刻翻身上马,尽可能指挥集结更多的部队准备迎敌,而在他们竖立新的营寨之时,雨势其实已经转小了,不然张颌们也不可能在暴雨之中去新立营寨,而一个时辰之后,也就是纪灵杀过来的此刻,雨势越来越小,在双方交战的一刻,突然转晴,天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五颜六色甚是好看。
而随着彩虹的浮现,一名名徐州步兵开始在前方假设起来巨盾,虽然还有更多的部队还在集结之中,但是短时间内集结起来的三千人已经足够争取更多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张辽左右看了其余二将一眼,对二人道:“这里先交给我,你们快去集结部队,能不能破庐江,完全取决于两位将军集结部队的速度是否够快!”
在张辽的强硬的态度下,虽然都不愿意离开,但二人最后还是返回集结部队,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寿春军则迅速杀了过来,虽然巨盾兵挡在前方,但寿春军的长矛还是对他们发起了轮番的冲击,而因为集结的部队较杂,长枪兵有些,但更多的却是朴刀与弓兵,对于进攻盾兵的敌军,效果毫不明显,但是张辽的本部在张汎的指挥下,很快便集结了一曲长枪兵,他们被张汎优先带了过来,这样一来,在枪兵的保护下,对寿春军形成了有效的打击,很快双方从一边到的防守变成了互有攻防,虽然徐州军不断的再向后推移着,但是终于不是徐州军被杀,而是忽悠伤亡起来。
可是徐州军毕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而且在人数上还占了劣势,立时看到正面突击受阻之后的纪灵快速改变策略,从两翼派部队杀将过来,如果继续一味的猛攻中路,那么一旦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敌军的正面布防,很可能就会给徐州军赢得时间,他之所以敢这样杀奔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杀徐州军一个出其不意,如果徐州军有准备,那他自然不敢杀出庐江城,而现在的情况,如果被张辽这些盾兵和枪兵给拖住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了。
两翼部队一夹击,果不其然,徐州军的正面防御立时土本瓦解,张辽彻底不淡定了,破天戈一挥,这个时候还能如何,步兵防御阵被破,眼下只能硬拼了:“帐下儿郎,建功立业就在此时,随我杀!”
“杀!”
张辽身边足有上百人同时挺着长枪随他杀奔而来,而张汎也是不甘人后,紧随在他身后,杀奔过来。
如果他能够反应再快一点的话,在徐州军大营被淹的时刻发起进攻,那时效果会更好,比现在还要好,或者徐州军能够冒雨离开,也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但是他们没有,或许这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强势的原因,所以才会轻敌,不然正常情况下,大营都没有了不想着撤退还想着再设立营寨,难不成等雨停了才离开?
有些急了没猜对,但是想要等雨停了离开正是张颌等人的想法,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是撤兵,大营毁了那肯定就要撤兵了,但是因为有军令,要去寿春,那么与其冒雨前去,反而不如先找个地势高一些的地方重新扎寨,待等雨小一些甚至是彻底停了之后再离开也不迟。
不然冒雨行军,虽然军中如今配备了大量的军医,可是冒雨伤寒被夺走性命的情况也不栽少数,他们不能冒这个险,但是却没想到真是这样的犹豫,却发生了眼前的这一幕,当看到纪灵冲杀而来的一刻,他们知道,眼下只能拼死一战,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绝对不能让纪灵得逞。
张颌的态度很坚决,包括太史慈也一样,反正这场暴雨对他们来说已经让局势变得越来越糟糕,与其最后领军令,那还不如何纪灵拼个你死我活呢,就算最后全部战死,也比之后窝囊的回到广陵强。
可是张辽却有着同样的想法,这样的情况之下交战,根本就没有多少的胜算可言,就算勉强击退了敌军,那也是惨胜,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寿春军出城不就是他们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吗?拿窝在庐江的寿春军毫无办法,每日里念叨着如果能逼寿春军出城与他们交战该有多好,好了,现在人家出来了,怎么又害怕了?
不可能,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他们苦苦等待的机会,现在终于出现了,或者说他们终于等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能不能战胜纪灵,甚至是直接攻破庐江,就在这一仗,这场暴雨,是灾难无疑,因为他造成的后果却是如此,可是却把纪灵间接的从庐江城里逼了出来,那这场暴雨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天灾反而应该是副雨。
当然到底是祸是福,现在双方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谁胜谁败,谁又能笑到最后,没有人能知晓,但是用不了太久,答案就会出现,那个时候再看到底是谁在哭,又是谁在笑,这场雨对谁的意义更大。
张颌、张辽、太史慈三人立刻翻身上马,尽可能指挥集结更多的部队准备迎敌,而在他们竖立新的营寨之时,雨势其实已经转小了,不然张颌们也不可能在暴雨之中去新立营寨,而一个时辰之后,也就是纪灵杀过来的此刻,雨势越来越小,在双方交战的一刻,突然转晴,天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五颜六色甚是好看。
而随着彩虹的浮现,一名名徐州步兵开始在前方假设起来巨盾,虽然还有更多的部队还在集结之中,但是短时间内集结起来的三千人已经足够争取更多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张辽左右看了其余二将一眼,对二人道:“这里先交给我,你们快去集结部队,能不能破庐江,完全取决于两位将军集结部队的速度是否够快!”
在张辽的强硬的态度下,虽然都不愿意离开,但二人最后还是返回集结部队,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寿春军则迅速杀了过来,虽然巨盾兵挡在前方,但寿春军的长矛还是对他们发起了轮番的冲击,而因为集结的部队较杂,长枪兵有些,但更多的却是朴刀与弓兵,对于进攻盾兵的敌军,效果毫不明显,但是张辽的本部在张汎的指挥下,很快便集结了一曲长枪兵,他们被张汎优先带了过来,这样一来,在枪兵的保护下,对寿春军形成了有效的打击,很快双方从一边到的防守变成了互有攻防,虽然徐州军不断的再向后推移着,但是终于不是徐州军被杀,而是忽悠伤亡起来。
可是徐州军毕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而且在人数上还占了劣势,立时看到正面突击受阻之后的纪灵快速改变策略,从两翼派部队杀将过来,如果继续一味的猛攻中路,那么一旦短时间内无法突破敌军的正面布防,很可能就会给徐州军赢得时间,他之所以敢这样杀奔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杀徐州军一个出其不意,如果徐州军有准备,那他自然不敢杀出庐江城,而现在的情况,如果被张辽这些盾兵和枪兵给拖住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了。
两翼部队一夹击,果不其然,徐州军的正面防御立时土本瓦解,张辽彻底不淡定了,破天戈一挥,这个时候还能如何,步兵防御阵被破,眼下只能硬拼了:“帐下儿郎,建功立业就在此时,随我杀!”
“杀!”
张辽身边足有上百人同时挺着长枪随他杀奔而来,而张汎也是不甘人后,紧随在他身后,杀奔过来。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寿春之战(118)()
张汎的出现虽然无法改变战场的局势,但是却帮了张辽的大忙,他不在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了众多帮手,也是,当他一个人面对周围数之不尽的寿春军时,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对,顾前不顾后,疲于应对,可是当身边有了张汎与徐州军时,一切就都变得容易了,他不用再为身侧的敌军而分心,可以全力对付面前的寿春军。
破天戈被他高高举起,振臂高呼一声,道:“兄弟们,随我杀!”后面的徐州军还在集结,如果不是竖立营寨,各曲士兵分散各处,以徐州军的素养绝对不会浪费这么久的时间,而且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他们都是新组建不久的部队,一曲甚至是一个千人队里,还有很多人相互之间根本就还没有熟悉,而这也是集结缓慢的一点原因,很多人甚至在匆忙集结后发现错了,周围确实是他认识的老战友,但那却是未重新组建部队之前的战友,不得已只好离开继续寻找自己的什长佰长或者是千长和部曲督,虽然战友可能认错,但是什长佰长和千长是绝对不会认错人的。
张汎出现不久,董禧也同时出现,张辽如今军中最为倚重也是跟随他时间最久的两员将领,他们相继出现,让他底气十足,眼中喷射着慑人的寒芒,杀向了面前的寿春军,而在他两侧的张汎与董禧,也不甘落后,挥动着手中兵刃,紧随其后。
“杀啊!”
张辽策马而动,手中破天戈向前挥舞,朝着一名寿春军砍去。
“杀!”
张汎与董禧也在同时快马赶到,挥舞着兵刃,高声嘶喊着,这一刻他们视死如归,一往无前!
而在他们的身后,虽然只有不过两千余人,但是他们没有一人退缩,冲杀而上。
纪灵眼中满是不屑,因为就在一个多月之前,这样的情形发生过,那个时候他败在了张辽的手中,而今日历史不会重演,他会让张辽也品尝一次失败的滋味,好戏才刚开始!张辽眸光射出了熊熊烈火,父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全军冲啊!”纪灵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随着冲锋的号角响起的一刻,跟着他杀出庐江城的寿春军全军冲锋,杀向面前的徐州军。
惨烈的交锋开始了,寿春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在冲杀着敌军,节节败退,虽然张辽、张汎与董禧在顽强抵御着,但是在敌军的全力冲锋之下,很快,越来越多的徐州军成为脚下无数死尸中的一员。
张辽没有被吓退,而是一直在默默的疯狂杀戮着,徐州军也没有虽然不断退后,看着战友不断战死沙场,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吓破胆而逃跑,反而跟着葬礼一直在前线坚持着,他们没有选择,也只能坚持到底,只要这样,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
可是寿春军的数量比他们多太多了,面对数倍于己杀过来的寿春军,徐州军此刻的伤亡在不断加重着,如果以往与寿春军交锋,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话,那么现在则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六百,几乎没杀一名寿春军,就要付出两人的伤亡代价,甚至是三到四人,敌军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这样下去,他们必败无疑,可是面对寿春军如此猛烈的进攻,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张辽想不到也想不出,除非能够坚持到张颌与太史慈部队集结完毕,那个时候,再与寿春军正面作战,必然胜算更大。
张汎与董禧手中紧握着兵器,他们看着身前的张辽,董禧想说些什么,最后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张汎看了他一眼,一脸的不满,怒其不争,如此关键时刻居然连话都不敢说出来,真是不知道是胆大还是胆小,不得已只好自己直接杀到他的身边,道:“文远,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吗?”
“坚持!”
“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继续下去,我们都得死在这里。”张汎非常清楚现在的情况,也知道张辽也看在眼里,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必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