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阳,而如果他能够直接前往徐州的话,那就更没有危险了,就算是返回寿春,那也是有冀州军在身边,更不用担心。
他来此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对马延态度好,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安全,最少要比留在寿春更安全。
但是如果职位低了,那同样也不成,这就会变得对冀州不重视,让人家觉得是怠慢甚至是轻视,最后思来想去,在几个人选之间做出决定的一刻,乔蕤来了,他私人现在没有官职,但是他的身份地位却颇高,这样一来又不失他的身份同样还给足了冀州面子,远比也选一名偏将更合适。
最终袁术做出了决定,同意了乔蕤的请令,他也得以前去西曲阳。
马延是典型的武将,一脸络腮胡,看样子就知道是那种猛将类型,而乔蕤则不同,如果要问见到他第一眼的的马延,乔蕤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那么他一定会说他见到了郭图和逄纪,因为乔蕤眼睛里闪烁着如他们一样的眼神,而他习惯将这样的眼神称之为老狐狸才会又的眼神,而当他笑意盈盈的迎上来的一刻,他更确定了,这样的笑容会让人很舒服,可是见过了冀州内部这样的眼神,他知道这都是笑面虎一样的人,杀人于无形,瞬间他就提高了警惕,虽然他来的目的是接袁术到徐州,可是再此之前,确保自身的安全,不落入他的陷阱才是关键。
对他来说,在这类老狐狸面前,如果是敌对势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猎人,如果是现在的情况,那就更简单了,同样去做狐狸,所谓内秀之人有很多,但是能个个都像张飞一样用外表迷惑人的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先天优势,因为长相会很容易被归类到莽夫一群人中,但是当一个人把他们归到这一类人之中的同时,他们也就进入了对方的设计之中。
这世上真正会骗人能骗人的人不是那种开口就不着边际满嘴谎话连篇之人,而是那种看着长得憨厚却有偏偏十句话有七八句是真的人,所以每当这类人说出一两句句假话的时候,会非常容易的骗到人。
而张飞的情况或者说现在马延的情况,就跟张飞如出一辙,他的外表具有迷惑性,会让人很容易的给他贴上标签,但是他的外表却成功把乔蕤迷惑,接下来的一切看起来乔蕤一步步以自己的步骤再走每一步,可真实的情况却是,乔蕤正一步步掉进马延预设之中。
一切都按照着马延的想法进行着,老狐狸遇到了修炼千年的九尾狐,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想法都在人间的眼中,连他这句话想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都全在他的心中。
乔蕤用盛大的欢迎仪式来欢迎马延一行的到来,如此隆重,说明乔蕤有着自己的私心,倒并不是说他想去算计马延,这一点马延其实是多心了,毕竟现在的情况可不能与冀州相提并论,遇到的老狐狸们,各怀打算的情况也不同,乔蕤现在最想的可不是想着如何算计马延,没这个必要,他最大的想法说白了是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比起留在寿春,显然现在最安全的则是来到西曲阳,而如果他能够直接前往徐州的话,那就更没有危险了,就算是返回寿春,那也是有冀州军在身边,更不用担心。
他来此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对马延态度好,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安全,最少要比留在寿春更安全。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寿春之战(123)()
有的人天生就善于与人打交道,不管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如何,哪怕很差,但还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让二人之间的关系精进,而乔蕤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他这样能言善辩之人,天生就是吃钩距纵横这碗饭的,可惜他却从未对此道有过研究,但是但论嘴皮子的话,乔蕤可一点都不比简雍差多少,甚至还要远远高过简雍,是真正能把真的说成假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
如果不是他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又如何能在连番战败之后仅仅只是被免职,这样的惩戒换成别人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可他偏偏每一次大败而回,都能说动袁术,该严惩的变成了小戒,该杀头变成了免官,这在寿春,也只有他一人能有这样的能耐了。
按理说,他这样的连吃败仗,不死也得脱层皮,可不就无事,还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关键是居然没有一人嫉妒,不就如此每当袁术要拿他开刀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为他求情,可见这人把官场这点学问都摸透了,是真正的不倒翁,而关键是他居然是唯一一个不就能夹在张勋纪灵缝隙之中的将领,统领着一支人马,而且还能在阎象与杨弘之间两面讨好,这样的人,虽然在军事上连吃败仗,可是在庙堂之上,却是真的有着大本事,不然像他这样的,别说等袁术要他的命了,可能早就被排挤出了后将军府了。
但事实证明他却在后将军府混得风生水起,而凭借的就是他这张嘴,能有这个本事,对付区区马延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而且他第一天虽然马延处处谨慎,步步为营,可乔蕤说白了就是来瞧瞧这人的脾性和喜好,武人吗,不爱宝马就爱美人,但你不能直接冒冒失失就把这两样送上,得搞清楚他对此到底会更爱哪一个。
而看宝马和美人,首先就是通过乐姬舞姬,开宴之时就能瞧出他的反应来,如果这人对此毫无反应,没有任何表情,那就说明他喜好的肯定是宝马,而如果有反应的话,那就不同了,当下他就会给马延安排了。
其实他更希望马延能对美人感兴趣,毕竟这里是寿春不是并州,想搞一匹宝马太难了,远没有找一名能歌善舞长相出众的舞姬容易,但可惜最后让他失望了,可失望归失望,他还有后手,既然是有备而来,自然就不会空手而回,当然了拉近关系,除了美人宝马,还有其他办法,比如说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也是他二人共同的利益,既然是这样,那一切也就简单了,你马延再有本事再有能来,到了寿春地界,还得靠他这土著不是,就算现在冷冰冰的,可是他把口风稍微那么一松,立即就引他上钩,然后他再表明态度,最少让马延清楚,在这件事情上他会全力配合马延,尽快尽早带主公前往徐州。
乔蕤的态度让马延半信半疑,可他能有这样的态度已经非常难得了,虽然一时间马延还不可能对他完全信任,更别说做到乔蕤口中携手共进这类冠冕堂皇的事了,但是只要他是真的坦诚相待,那么之后他也会完全相信他的,但是现在马延的态度却很坚决,那就是谁都不信,哪怕是袁术,也不信,除非袁术真跟着他到了徐州。
马延点点头,道:“希望能够通力合作,安全忽视后将军抵达徐州。”对付乔蕤这样的人,好听的话冠冕堂皇的话得说,不然反而会激怒这类人,这个时候虚与委蛇是最基本的,做不到这点,那么日后他在寿春,可能真的就要寸步难行了。
毕竟怎么看这乔蕤都是那种笑面虎,杀人不见血的角色,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所以这样的人至少要保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撕破面皮,这是最基本的,要不然
马延没有继续往下想,没有必要,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袁术能够抵达徐州,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如何与乔蕤相处,也就容易了。
马延绝对是聪明人,当然他却不知道乔蕤真正打着什么注意,或者说是想要从他身上获取可以先去徐州的利益,这一点很关键,当然精明的乔蕤也清楚,这不过就是漫天要价罢了,不成也无妨,但关键是要能确保他的安全,这才是关键。
甚至换个角度来说,既然要去冀州了,那么多一个朋友自然就要多条路,可以说乔蕤这一次来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果只是单单为了某一个原因的话,那他可不会主动请缨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因为在他眼里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只要能与马延攀上交情,那么顺着马延他就能够尽可能的多认识一些冀州人,最后他在冀州那还不是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想想那个时候,他敢保证,就寿春去的这些人里,有一个算一个,绝对都不会混得比他好,甚至根本就不会得到任何被重用的机会,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袁术,袁绍能在如此关键时刻不忘兄弟之情,但也仅仅是给他一条活命的机会,指望着想在冀州还要有立足之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现在冀州的实力摆在那里,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了,整个天下,谁不想去冀州谋个一官半职,不能说从龙之功吧,但最少日后也能给自己谋个前程不是。
晚宴之后,按照计划第二日部队就会立即动身前往寿春,可是第二日却下起了暴雨,根本就无法启程,部队只能继续在西曲阳驻扎着,看着屋外的倾盆暴雨,马延觉得这样的降雨很快就会结束,在北方,越是这样急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最多半个时辰差不多就会停了,可是在西曲阳他遇到了与张颌张辽一样的烦恼事,根本就没有停的迹象,但雨势在一刻钟之后就变小了。
有的人天生就善于与人打交道,不管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如何,哪怕很差,但还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让二人之间的关系精进,而乔蕤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他这样能言善辩之人,天生就是吃钩距纵横这碗饭的,可惜他却从未对此道有过研究,但是但论嘴皮子的话,乔蕤可一点都不比简雍差多少,甚至还要远远高过简雍,是真正能把真的说成假的,能把活的说成死的。
如果不是他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又如何能在连番战败之后仅仅只是被免职,这样的惩戒换成别人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可他偏偏每一次大败而回,都能说动袁术,该严惩的变成了小戒,该杀头变成了免官,这在寿春,也只有他一人能有这样的能耐了。
按理说,他这样的连吃败仗,不死也得脱层皮,可不就无事,还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关键是居然没有一人嫉妒,不就如此每当袁术要拿他开刀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为他求情,可见这人把官场这点学问都摸透了,是真正的不倒翁,而关键是他居然是唯一一个不就能夹在张勋纪灵缝隙之中的将领,统领着一支人马,而且还能在阎象与杨弘之间两面讨好,这样的人,虽然在军事上连吃败仗,可是在庙堂之上,却是真的有着大本事,不然像他这样的,别说等袁术要他的命了,可能早就被排挤出了后将军府了。
但事实证明他却在后将军府混得风生水起,而凭借的就是他这张嘴,能有这个本事,对付区区马延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而且他第一天虽然马延处处谨慎,步步为营,可乔蕤说白了就是来瞧瞧这人的脾性和喜好,武人吗,不爱宝马就爱美人,但你不能直接冒冒失失就把这两样送上,得搞清楚他对此到底会更爱哪一个。
而看宝马和美人,首先就是通过乐姬舞姬,开宴之时就能瞧出他的反应来,如果这人对此毫无反应,没有任何表情,那就说明他喜好的肯定是宝马,而如果有反应的话,那就不同了,当下他就会给马延安排了。
其实他更希望马延能对美人感兴趣,毕竟这里是寿春不是并州,想搞一匹宝马太难了,远没有找一名能歌善舞长相出众的舞姬容易,但可惜最后让他失望了,可失望归失望,他还有后手,既然是有备而来,自然就不会空手而回,当然了拉近关系,除了美人宝马,还有其他办法,比如说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也是他二人共同的利益,既然是这样,那一切也就简单了,你马延再有本事再有能来,到了寿春地界,还得靠他这土著不是,就算现在冷冰冰的,可是他把口风稍微那么一松,立即就引他上钩,然后他再表明态度,最少让马延清楚,在这件事情上他会全力配合马延,尽快尽早带主公前往徐州。
乔蕤的态度让马延半信半疑,可他能有这样的态度已经非常难得了,虽然一时间马延还不可能对他完全信任,更别说做到乔蕤口中携手共进这类冠冕堂皇的事了,但是只要他是真的坦诚相待,那么之后他也会完全相信他的,但是现在马延的态度却很坚决,那就是谁都不信,哪怕是袁术,也不信,除非袁术真跟着他到了徐州。
马延点点头,道:“希望能够通力合作,安全忽视后将军抵达徐州。”对付乔蕤这样的人,好听的话冠冕堂皇的话得说,不然反而会激怒这类人,这个时候虚与委蛇是最基本的,做不到这点,那么日后他在寿春,可能真的就要寸步难行了。
毕竟怎么看这乔蕤都是那种笑面虎,杀人不见血的角色,所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所以这样的人至少要保持表面上的相安无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撕破面皮,这是最基本的,要不然
马延没有继续往下想,没有必要,反正他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袁术能够抵达徐州,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如何与乔蕤相处,也就容易了。
马延绝对是聪明人,当然他却不知道乔蕤真正打着什么注意,或者说是想要从他身上获取可以先去徐州的利益,这一点很关键,当然精明的乔蕤也清楚,这不过就是漫天要价罢了,不成也无妨,但关键是要能确保他的安全,这才是关键。
甚至换个角度来说,既然要去冀州了,那么多一个朋友自然就要多条路,可以说乔蕤这一次来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果只是单单为了某一个原因的话,那他可不会主动请缨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因为在他眼里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只要能与马延攀上交情,那么顺着马延他就能够尽可能的多认识一些冀州人,最后他在冀州那还不是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想想那个时候,他敢保证,就寿春去的这些人里,有一个算一个,绝对都不会混得比他好,甚至根本就不会得到任何被重用的机会,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袁术,袁绍能在如此关键时刻不忘兄弟之情,但也仅仅是给他一条活命的机会,指望着想在冀州还要有立足之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现在冀州的实力摆在那里,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了,整个天下,谁不想去冀州谋个一官半职,不能说从龙之功吧,但最少日后也能给自己谋个前程不是。
晚宴之后,按照计划第二日部队就会立即动身前往寿春,可是第二日却下起了暴雨,根本就无法启程,部队只能继续在西曲阳驻扎着,看着屋外的倾盆暴雨,马延觉得这样的降雨很快就会结束,在北方,越是这样急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最多半个时辰差不多就会停了,可是在西曲阳他遇到了与张颌张辽一样的烦恼事,根本就没有停的迹象,但雨势在一刻钟之后就变小了。
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 寿春之战(124)()
都说帝王之家最无情!就算是父子兄弟,在皇权面前,兵戎相见者不知凡几,而大将军现在的嫡子中,类似的情况已经愈演愈烈,虽然很多人都说这一切的矛盾爆发点主要是因为立长立贤所引起,可是就算真的立长,难道袁氏兄弟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不争不抢了?
不可能,在那个位置,谁放弃了谁就彻底认输了,再无翻身之日,在权利面前,别说还有机会,就是没机会,也都会最后一搏所以大将军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已经做到了父亲能做到的最低限度,既然不可能阻止他们兄弟之间的争与夺,那么他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以这样的方式告诫他的子嗣们,不管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屠刀挥向自己的骨肉兄弟。
可以说这完全是迫于无奈的选择,而并非是大将军想到了什么美妙的化解办法,他不希望历史重演,更不希望手足相残,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大将军这是为了百年之后考虑,而换个角度来说,也足以说明大将军的野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人之下这么简单,如果哪一天他走上了那个位置,那么千百年来发生的事情会不会同样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为争皇权,手足相残,而且他可有确信,大将军能保证立三公子,可是他能保证三公子继位之后不对他的两个哥哥下杀手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他现在做的这一切,是警告所有公子,同时也是教给三公子,日后不论到了任何时候,都要对他的哥哥手下留情。
说实话,大将军身为人父,已经把自己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为了他的孩子们不手足相残,他能够放下与兄弟袁术多年来的恩怨,这一点换成其他人真的非常难得,可换个角度来说,那么帝王之家最无情这句话其实就是不成立的,因为兄弟之争绝非帝王家独有的产物,并非只只会出现在帝王之家,只是帝王家事更为人所熟知,更被百姓津津乐道罢了,所以在很多人眼中,帝王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父子亲情,可是在寻常百姓之家,父子兄弟反目者同样比比皆是。
如果民间都是父子子孝,只是帝王家没有亲情,那还举什么孝廉,都是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