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10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重重点头,主公既然已经做出决定,那他自然就要无条件的执行了,当即告辞,道:“那卑职现在就传书给张辽三人,让他们按计划行事,如果袁术以逃,则不必追击,如果袁术仍留在寿春,则找机会放走袁术。”

    “好,就这样传令吧。”

    “诺。”

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寿春之战(146)() 
徐庶施礼之后转身走出议事厅,返回自己的公房之后,开始草拟文书,很快便通过飞鸽传书以及快骑的方式传递出去,接下来就看他们三人的动作快不快了,其实这个时候,不仅要在曹操之前拿下寿春,最好还要在袁术离开之后,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

    把一切交代完之后,却突然看到了温恢走进了内卫在广陵临时办公的院子,与磨练的公房一样,内卫的院落看起来和其他将军府公房没什么两样,如果不是将军府内只人,而且还有些身份者,根本就不会知晓这间公房其背后其实乃是内卫谍报机构,当然温恢知晓,如今的他早已通过自己的才能当上了将军府议曹。

    虽然只是将军府属官,但是以他的才能,早就能够到地方主政一方了,不过刘澜对他还有刘放是非常器重的,现在说白了就是让二人在自己的身边先锻炼几年,毕竟都是些刚及的年轻人,放到地方容易出乱子,等再过各一两年,把二人下放到亭里当个厅长,如果能干出成绩,一步步县令、郡守甚至是刺史都没问题,当然了前提是二人得有这个能耐,不过就现在看来,二人就现在所展现的才华来说,大汉朝如果没乱的话,二人那可是都有入朝为官,陌生是九卿便是三公都没问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刘澜在涿县的时候还是太嫩了,看人待物哪里有今天的眼光,那个时候瞧不出来,可现在就不同了,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见得人多了,现在只要让他看一眼,说几句话,心里也就有数了。

    看到议曹温恢来了,徐庶笑着同时招手示意他跟着自己到了自己的公房,进入屋内,温恢忙施礼,道:“议曹温恢见过军师。”

    徐庶和温恢的情况一样,都是将军府的属官,虽然不属于汉朝廷编制,不食汉禄,但却是由刘澜发饷,可不管是谁发饷,都会有一个职位高低,就好像徐庶的军师将军,虽然在将军府远不如关羽的领军将军,更不如张昭的长史,但徐庶的军师将军却要在张纮的正议校尉之上,可谓是将军府内第三人。

    看他的形容虽然比较匆忙,看表情却是喜上眉梢,毕竟是年轻人,一切都写在了脸上,这一点甚至让他有一点好像看到了自己初见刘澜时的情形,想都不想,破口而出,道:“温议曹,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

    温恢点点头,道:“是有点小收获,袁绍要攻打曹操了。”

    徐庶大吃一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在温恢身边的软垫跪坐了下来,对他说:“哪里来的消息?属实吗,快给我透露下你的消息来源。”

    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徐庶必须要确定温恢的消息来源,还有这件事情温恢直接来找自己,本身就是非常奇怪和值得怀疑的一件事情,以他的身份来说,这次随军真有什么内幕的消息,也该向刘澜直接通报,而不是自己,当然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他的消息来源,虽然他所说的事情让徐庶很激动,可是当冷静下来之后,这一切却有着太多的疑点不得不让他小心。

    “其实卑职也觉得奇怪,不敢贸然去见主公,这才斗胆来见军师,想请您帮小子参谋一二,看看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如果可信,卑职便再去面见主公,若是冀州奸计,则看看有没有反间的可能。”

    “哦,那你快说说,情报的来源,我好判断。”徐庶非常好奇的问道。

    “通知卑职这件事情的人名叫韩珩,他现在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别驾司马,今日他派人来到广陵,突然便来见我,还带了这样一封信件。”他说着便把韩珩的书信交给了徐庶,道:“军师这就是,您先瞧瞧。”

    徐庶看完信的内容,很是好奇道:“你与此人的关系如何?看他信中所言,袁绍出兵兖州已经势在必行了?”

    “此人家在代郡人,而卑职与其相识更是有缘,当年家父在涿县病故之后,卑职带着家父返回老家安葬,在返回故乡时与此人相识,此后卑职虽与其有书信往来,可全是劝卑职前往冀州出仕,自从卑职在徐州出仕之后,便此人再无与卑职有过任何联系,今日当收到他的书信之后,小子先喜后惊,尤其是在看到书信的内容,更是觉得此中必有阴谋,所以才急忙来面见军师。”温恢将与韩珩的事情一五一十全部说给了徐庶,可这更让他纳闷了,这韩珩到底有着什么打算呢,按理说他不过就是袁熙帐下的属官,别驾司马罢了,可却能知晓这般隐秘的消息,要知道内卫在邺城挖空心思都探听不到如此隐秘的事情,他一个远在幽州的别驾就能知晓袁绍要打兖州的消息,这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来自冀州的阴谋,可是他刚才分明看到温恢的表现,那表情,分明是非常激动的,也就是说温恢对于此人最少是非常信任的,不然的话是绝对不会出现来时的表情,至于他现在这番话,说白了还是因为自己提出了疑惑之后,他才顺着自己的说辞往下说的,但是他这些话更多的还是让自己去判断,而他并没有给出此人可信任的程度到底有多高。

    可是从他的表述来看,他与韩珩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情迷,但又是为了什么却又让他对其如此信任呢?这么多的疑惑让徐庶对这件事情有了一点其他的想法,倒不是怀疑温恢的忠诚,可以说温恢还是幼童的时候就已经与青年主公有所交集,若论起忠诚度来说,整个秣陵都有二心,他也不会有,所以在内卫的评价之中,对温恢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而在他的忠诚度这一栏里,经过隶属于将军府的内卫司以及徐州内卫以及青州内卫三方的三次评估中,结果如他所想的一夜在中城的选项中,三方最终都给予了忠心耿耿的评价。

    三方内卫的调查,完全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调查,而且三方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毕竟当时温恢前来的时候乃是从冀州过来,而且与刘澜也有几十年未见,这数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切都是需要进行调查的,虽然主公对他深信不疑,可作为内卫的谍子,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没有调查过的人,他们处于职业的敏感,都会给这类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在经过调查之后,徐庶才最终确信了他到徐州的目的就是来投靠主公的,后来当徐庶把他的调查报告交给刘澜时,甚至还挨了骂,但这些却不是温恢所能知晓的内幕了,但徐庶毕竟是心胸宽广之人,本来青年时便是游侠,不会记恨与他,更何况就算是当时主公生气,他也振振有词,毕竟这是他的职责,陌生主公当时没说不用调查,就算说了,他照样会调查。

    但是现在,这么多的谜团出现在自己面前,徐庶必须要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毕竟在内卫的调查里,韩珩与温恢相识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内卫的调查中是有缺失的,当然这也必须要体量内卫,毕竟从温恢的描述中可以得之,他们相识是在归家葬父的路上,而这一调查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当时徐庶也许可以不计较,可是现在他却对温恢返回太原这一路上有所好奇了,而身为专业的谍报人员,一旦他好奇,那么就一定要解开,当然现在不仅是他从涿县返回太原的鲁肃见过什么人,又认识了什么人,还要查探到他散尽家财之后从太原来徐州的路上,又与何人相识或者说又见过了什么人。

    这一切可以说是在一转瞬之间做出的想法,徐庶笑了笑,看着他的侧脸,试探道:“那你说,韩珩这封信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徐庶很期待他的回答,而接下来温恢却说出了一些让给他惊奇的话来,而这些则是徐庶之前所没有想到甚至可以说是被他完全忽略的事,就比如他连想都没有想,就直接说道:“王修先生带回来的消息人尽皆知,袁绍已经非常明确的让他带回了冀州出兵高邮,攻打广陵的消息,可是卑职却觉得袁绍如此明目张胆,绝对不是他的真正目的。”

    温恢的情况徐庶是非常了解的,别看他的年纪不大,可除了晓诗书之外,还通军事,有一度刘澜甚至想把他往军中将领方面培养,甚至说他日后就算成不了第二个鲁肃,也一定能成为第二个自己,当时徐庶笑了笑算是默认,毕竟内卫的评价对他是非常高的,虽然这份评价只能当做参考,可不要忘了,这份参考可是内卫在对主公治下上千人的评价之后得出的论调,可以说这份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就算偶尔有误差,但也足以说明这份评价的价值是完全可以进行参考的。

    如今在大量的评价之后,现在内卫在写评价往往只是对于各军中新崛起的校尉或者是各郡县内政绩突出的县长和官吏,对于他们内卫会从多方位进行评价,不管是出生还是性格,不管是学识还是胆魄,这一切都是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的,而通过这些标准,对其进行一个分析,甚至做出大胆推断,这个人的未来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高度。

    本来青年时便是游侠,不会记恨与他,更何况就算是当时主公生气,他也振振有词,毕竟这是他的职责,陌生主公当时没说不用调查,就算说了,他照样会调查。

    但是现在,这么多的谜团出现在自己面前,徐庶必须要搞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毕竟在内卫的调查里,韩珩与温恢相识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内卫的调查中是有缺失的,当然这也必须要体量内卫,毕竟从温恢的描述中可以得之,他们相识是在归家葬父的路上,而这一调查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当时徐庶也许可以不计较,可是现在他却对温恢返回太原这一路上有所好奇了,而身为专业的谍报人员,一旦他好奇,那么就一定要解开,当然现在不仅是他从涿县返回太原的鲁肃见过什么人,又认识了什么人,还要查探到他散尽家财之后从太原来徐州的路上,又与何人相识或者说又见过了什么人。

    这一切可以说是在一转瞬之间做出的想法,徐庶笑了笑,看着他的侧脸,试探道:“那你说,韩珩这封信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徐庶很期待他的回答,而接下来温恢却说出了一些让给他惊奇的话来,而这些则是徐庶之前所没有想到甚至可以说是被他完全忽略的事,就比如他连想都没有想,就直接说道:“王修先生带回来的消息人尽皆知,袁绍已经非常明确的让他带回了冀州出兵高邮,攻打广陵的消息,可是卑职却觉得袁绍如此明目张胆,绝对不是他的真正目的。”

    温恢的情况徐庶是非常了解的,别看他的年纪不大,可除了晓诗书之外,还通军事,有一度刘澜甚至想把他往军中将领方面培养,甚至说他日后就算成不了第二个鲁肃,也一定能成为第二个自己,当时徐庶笑了笑算是默认,毕竟内卫的评价对他是非常高的,虽然这份评价只能当做参考,可不要忘了,这份参考可是内卫在对主公治下上千人的评价之后得出的论调,可以说这份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就算偶尔有误差,但也足以说明这份评价的价值是完全可以进行参考的。

    如今在大量的评价之后,现在内卫在写评价往往只是对于各军中新崛起的校尉或者是各郡县内政绩突出的县长和官吏,对于他们内卫会从多方位进行评价,不管是出生还是性格,不管是学识还是胆魄,这一切都是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的,而通过这些标准,对其进行一个分析,甚至做出大胆推断,这个人的未来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高度。

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 寿春之战(147)() 
徐庶非常又耐心听着温恢的分析,不管他说的对不对,最少他是有认真的思考,这一点让徐庶甚至有些恍惚,想起了自己当年在主公帐前时的样子,不管自己的分析是漏洞百出还是无懈可击,刘澜不仅不会打断他而且全程都在认真聆听,这对他的自信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他日后的成长在他看来更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所以在温恢说出韩珩这一封书信如果只是为了迷惑主公,那么他给自己传书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就算自己与主公有那么一层特殊的关系,可是想要通过这么一封书信就想扰乱我们既定的防御部署,他未免也太高看我了。

    “你是这样认为的吗?”徐庶笑呵呵的拍了拍温恢的肩膀,道:“依我看啊,他对你还是很了解的,最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看,你这不就把韩珩这封书信拿来给我看了吗?”

    “可是……”温恢立时就急了起来,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可却发现好像还真就如徐庶说的那样,自己已经按照韩珩所希望的那样在做了。

    “你是极为精明的年轻人,也有着自己独到的判断,但是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早脱离了你以往所处的环境,相对单纯的人和事,而现在你所处的环境,似这等尔虞我诈的情况,日后只会更多,而那个时候如果我并不在你身边,就还能求助谁?谁都无法求助,你只能通过你自己来分析和判断你接受到的消息是真是假,他们给你的意图到底是要打算做什么,其实你已经做的非常好了,因为你在思考。”

    徐庶充分肯定了温恢,虽然他还有着诸多不足,但这些不是学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只是经验上的欠缺,而这些是可以很快得到提高和锻炼的,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温恢会脱胎换骨,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军师,但是卑职还是有一点必须要说出来,不管对错,这是我的一些想法。”徐庶这番话说完,说白了就是撵人了,可温恢不想就这样回去,最少也要把自己所想都说出来,不然就这样回去太不甘心了,不吐不快是现在他最想要做的事。

    “你说。”温恢所谓的消息,只是从韩珩这封书信得来,看他现在这个样子,好像还真发现了什么,可是就这样一封书信他又能有什么发现呢,他有些好奇,当然如果是老调重弹,那就没多少意义了。

    “军师,您说的这些都对,但是首先卑职必须要弄清楚几点疑惑,不然卑职是一定不会就这样回去的,首先是这封书信,韩珩的目的是什么,以他一个幽州别驾来说,如此隐秘的消息肯定不可能是他能够得知的,那么他这封书信的目的也就是说他背后之人是谁?”

    “还有呢?”他能有疑问是好事,既然他提出来了,而徐庶对他的印象又好,甚至在这一刻都有把他收为弟子的想法,那么在这个时候为其解惑又何尝不可,当然首先他要先听听他的这些疑惑到底都是些什么。

    “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温恢很认真很严肃的说道:“第一个疑惑,不管这背后是谁主使,那第二个疑惑包括接下来第三个疑惑这一计划一旦成功或者失败之后对他们又能有什么收获?”

    温恢是在很认真的想过这三大疑惑之后才决定来见徐庶的,或者说他完全是在自己仔细分析之后得出的冀州不会来犯广陵的结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贸然而来,所以当徐庶几乎全盘否定了他的想法之后,他在心中有重新思考自己之前所想的一切,但是他最后却发现自己所想好像并没有错误,反而可能性更大。

    “背后的主使,这封信的目的,目的达成对冀州有和好处或不利?失败又有何好处或不利?”徐庶逐一回答他:“既然他乃幽州别驾,那自然就是刺史袁熙的属官,背后之人十有**袁熙甚至袁绍,至于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那就再简单不过了,就是要扰乱我们,你说如果这封书信被主公看到,那么最多只会……”徐庶说到这里,突然怔住了,他好像忽然明白了温恢为何如此迫不及待的来见自己了,因为这封书信的意义对于冀州来说,或许是为了起到迷惑的作用,毕竟先有王修带着冀州驻防高邮即将攻打广陵后又出现了韩珩这样一封书信,可是当温恢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和疑惑时他却突然发现这封书信好像确实来的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不管他背后代表着谁,是谁指使,当这封书信达到主公的案前,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主公绝对不会因为这样一封书信而去改变已经决定了的部署,所以防御冀州军依然是会继续执行,并不会受到这封书信的干扰。

    所以温恢才会怀疑这封书信背后的主使到底是谁,因为他要通过韩珩传来的这封书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既然无法改变他们的既定部署,那么也就衍生出来了第三个问题,这件事成功与失败会对韩珩和他的背后之人甚至是冀州有什么样的好处和不利呢?

    徐庶非常又耐心听着温恢的分析,不管他说的对不对,最少他是有认真的思考,这一点让徐庶甚至有些恍惚,想起了自己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