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面,没什么可恨的,你杀我我杀你正常,谁被杀那是对方更有能耐,这一点气量他还是有的,可是对曹操就不一样了,小动作不断,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人。
他现在恨很急了曹操,完全就像当年对袁术,可不管他和袁术再如何,说白了他们打小对付,就是仇敌,斗到头,他胜了,袁术也甘愿认输,那他也吧是小肚鸡肠之辈,完全可以做到不计前嫌,但曹操不一样啊,他们是近三十年的发小老友,如果没有袁绍,凭他曹操拿什么去讨董,如果不是他袁绍,他不过就是东郡太守,如果不是他,他拿什么当上兖州太守,政令都不会出东郡郡,其它各郡各县那可都是他曹操的人,结果让他处理张邈还敢拒绝他,那个时候他还能理解,可是当张邈反叛,兖州大乱,袁绍虽然怪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也还是没有怪罪他,愿意接受他来冀州,但没想到他却最后战胜了吕布,这样一来兖州把他彻底掌控,反而他则彻底失去了对兖州的控制权。
他忍了,谁让大家是兄弟呢,袁氏兄弟哥哥当他是仇敌是外人,可我有你阿瞒一个兄弟拿我是自己人足矣,但是他错了,曹操翅膀硬了,居然用一个太尉让他屈居其后,这算什么,无耻,卑鄙,是狼子野心。
袁绍的个性就是这样,猜忌也自私,在他眼中,从小就是他的跟班的曹操完全就像是他的玩物,布偶,他除了顺从就只能顺从,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必须要做什么,想把他打扮成什么样就能打扮成什么样,他如果要反抗要反对,绝对不允许,这会被他视作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而曹操已经屡次三番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当他一次次试探着袁绍的底线之时,终于把袁绍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我能让你有今时今日的地位,也同样能在你觉得自己翅膀硬了的时候,把你打回原形,袁绍的愤怒不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河内,更不是因为河内那几万人,也不是区区太尉对他的羞辱,而是他的背叛是袁绍所不能接受的,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唯独你曹操不行!
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发小,你更是我的兄弟,谁背叛我都行,他都不在乎,就算是文丑颜良都成,可唯独你曹操背叛不行!
在袁绍眼中曹操所欠他的,是其一辈子就算赔上性命都还不完的,可是在曹操眼中是这个样子吗,在曹操眼中他欠袁绍吗?
讨董是他筹集的资金和家乡包括家族组成的乡勇出的兵,与你袁绍何干,讨董檄文最早出于桥瑁,但形成规模被世人知晓的却是他与你袁绍何干?东郡太守是袁绍表奏,可前提是他征缴匈奴和黑山军的功劳,至于州牧,那是剿灭了黄巾,可他这个州牧,政令不出东郡一城,说白了就是光杆司令。
结果他这个光杆司令,却被要求去杀掉张邈,张邈在兖州的地位是他这样的小辈能杀的?人家是八厨之一,在兖州人家的声望才是真正的州牧,在人家的地盘上想动他,他曹操得先死,就算成功了,到时候也是他曹操被抱负而死。
可是袁绍不听这些,结果把张邈逼反了,他最后夺取了兖州,战胜了张邈和吕布,如果有什么地方承了袁绍的情,那多半就是朱灵带着他的本部人马对自己的投诚,除此之外他实在想不到其他。
对,还有徐州之战,他替父报仇,可朱灵却不是因这件事到了兖州,而是在这之前的匡亭一战,所以说你做出的这些都只是为了你自己的利益,而对于他曹操有哪一件算得直接的恩惠?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匡亭之战他取得大胜,那现在袁绍还能在冀州如此张狂?人家公孙瓒、陶谦和袁术三路大军可能早就踏平冀州了,所以在曹操眼中袁绍对他哪里有什么恩,反而是他每每在袁绍关键时刻定力支持,全力支援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他非常没有承过他袁绍什么情,就算是袁绍说什么把能人名士派往他许都助其一臂之力这等话,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不管是荀彧叔侄还是郭嘉等人,有哪一个是你劝来的,都不是在你那里郁郁不得志,看不到出头之日才离开了邺城到了我许都的?
又哪里会与你有关系,可袁绍却对这些只字不提,反而非常有意思的认为是他曹操欠其太多太多,可从小到他,都是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就算是他手中这把倚天剑,那也是在讨董之时,袁绍为了听自己对他夺取北四郡的看法曹操求来的,对这把武器曹操看重多时,一直在等一个机会,而那一刻,机会出现了,所以他和袁绍是朋友知己不假,可说到底他们一直以来都是等价的利益交换罢了。
他出钱,他出谋,相得益彰。
温恢把书信誊抄了一遍之后,徐庶便站了起来,走出房间后派人往幽州送了过去,而后二人继续饮酒,推杯换盏,一直到临近子时这才结束,徐庶把他送出屋去,二人告辞了这才返回了屋中。
当然在他离开之际,徐庶还不忘又叮嘱了他一句,就算忘不掉这件事情,那么也一定要保密,绝对不能泄露半个字出去,这件事事关重大,一定要切记,切记!
“徐军师放心,卑职一定守口如瓶,就算是做梦也不会泄露一个字出去!”温恢虽然喊了不少酒,行动和反应早就迟缓了,可有些事情就算徐庶不叮嘱他也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么绝密的消息,干系如此之重大,他哪敢泄露半个字啊,更何况这件事明眼人都知晓,就他和主公以及军师三个人知道,真要走漏了消息,那根本就不用查都能知道是谁走了了消息。
而在他和徐庶喝酒吃肉畅饮之时,他却不知道,在广陵郡内的县令府中,刘澜帐下的谍子机构正在权利的运转着,这一天是他们近些日子以来最为忙碌的一天,从正午到子时屋里进进出出忙得不可开交,就算已经临近子时,依然没有如此。
一道道命令被传递下去,信鸽更是不停被放飞与接收,而飞往许都和邺城的信鸽最多,现在的刘澜,急需知道的是曹操许都的近况以及邺城袁绍的情况,他需要了解更需要确认,这封冀州来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不是刘澜不相信温恢,而是他们的敌人太过狡猾,所以所有的探子在这一天都行动了起来。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的话,那么袁绍如果真要动兖州,那么就一定有风声走露出来,不管他隐藏的有多深,一定有会,只要能找到蛛丝马迹,就能顺藤摸瓜。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做真很容易,作假可就太难了,只要是假的,那就一定会有纰漏,既然是谎言,那就一定会被戳破,刘澜现在明面上要支持着袁绍出兵,可是在私底下,他却要探听消息,他必须要掌握真相。
而曹操那边,也一样,有些时候他的谍子未必能掌握的情报,许都却可以获取,毕竟渠道不一样,他不相信袁绍都已经决定要攻略兖州了,许都会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强大的内卫机器运转着。
刘澜相信,在他的强大谍报网下,任何真相都不会超过三天时间,那个时候他也就能够决定自己出兵九江或者吴郡的时间,在孙策和许贡二人之间,刘澜陷入了两难。
但其实并不难。
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寿春之战(151)()
刘澜对温恢非常关心,说明在眼下身边的这群年轻人里,他算得上是最受他看重的那一个,但显然刘澜知道有些时候看重和关心并不需要表现出来,所谓响鼓要重锤,百炼才成钢,就他和刘放的二人,就他们的父辈这层关系,刘澜给他们走个后门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并没有,就好像军中他要任命一员大将简单,但任命一名佰长千长却难,因为公平和公正,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才是底层士兵们最关心的,他们不会关心自己的将军是谁,但是他们会关心自己的什长、佰长是谁。
这与他们有着切实的关联,如果你是因公受封那没问题,那如果是走后门那不仅没人会服你,反而还会千方百计的来对抗,而温恢和刘放二人的情况也一样,所以刘澜在他们到来之后,二人最初不过只是一名小小的刀笔吏,能有今天的地位,是他们的能力,没人不服气,道理很简单,都说二人是主公的内亲,可二人如果真的是内亲,会在小小刀笔吏上的位置以待就是半年,这半年二人的才华有目共睹,虽然文人相轻自古皆然,最后还是会落下不少诋毁和污蔑,但坊间府内不管如何评价,他二人明白他们能走到今天,都是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来的,理所应当,而这一切看起来好像刘澜什么也没有做,其实不然,这对二人自信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二人年纪轻轻,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可言,贸然身居高位,一旦出现任何的偏差,在加上流言蜚语,对二人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他们二人一个自小失都失去了母亲,属于单亲家庭长大,另一个失去双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背景,着实让人可怜,可是身为后世之人的刘澜却知道,这样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的不是自己的同情,而是一视同仁的要求。
他们二人的内心都是脆弱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敏感,而这些其实是徐庶不知道的,经过刘澜讲述这才有所了解,所以当他将刘澜的奖励告之他的一刻,他看到温恢的反应时,觉得这小子是有所不满的,但结果他知道是自己错了,更没想到温恢当真没有介意,值得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体会到当他提出质疑的时刻,主公为何会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公平不等于公正,而公正又有别与公平。
而有些时候,很多人会习惯性的把二人混淆,所以当那一刻,他知道主公又教了他,而也是这一刻他们开始痛快畅饮,看人还是主公老道啊,对于用人更是如此,而他在这些方面还差了太多。
宿醉一夜,当温恢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当所有人还在梦乡的时候,已经一整夜没有休息的内卫兵丁敲响了徐庶的房门,他只觉得自己才刚睡下就被人打扰,起身一看天还未亮,可这就是内卫的特殊性,也是刘澜让陈果来负责的原因之一,就因为这一点,没有个好身体好体魄,一般人还真难,高强度的工作吃不消啊。
他开了门,擦脸的同时让内卫汇报,但内卫只留下几句暗语,还在桌上留下了一张竹筒之后便离开了,徐庶擦了擦脸,算是清醒了,打开竹筒,看到了里边的内容,没有任何反应,好像什么事都未发生一般,就在这时,主公什么的亲卫同时也到了。
急忙串号衣衫,当他赶到后宅的一刻,主公房屋的油灯已经亮了起来,能够从窗户的倒影中看到主公出来进来中堂,看来主公也得到消息了,虽然现在最大的情报机构是内卫,可别忘了部队也有属于自己的斥候探马,而这件事情,很明显是属于军情,所以他知晓的要比云城门更晚些。
他走了过来,在关羽身边站定,两人眼神一阵交流,没有说话,但已心照不宣,而许褚此时许褚正站在屋前,等待主公的命令,在此之前,他必须确保院内的秩序,不管是谁,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许褚的地位最高。
文职一个没来,但武将却都现了身,甚至包括臧霸,不少人都在私底下悄悄交流着,看来发生大事了,而且还是军事上的。
只是他们却一头雾水,看着最前方的关羽和徐庶,都清楚这俩人肯定清楚怎么回事,当然或许在二人身后的赵云和黄忠也知晓,等待了许久,赵雨走出了屋子,说了一句主公请各位将军入屋众人便陆续进入,刘澜已经在主位坐定,示意众人坐下之后说道:“诸将,有消息传来,曹操和冀州军碰上了,僵持不下。”
众人听后,反应不一,冀州军怎么会进入寿春的,而且他们之间又为什么会对抗起来,这对于不少人会是谜题,但对于关羽徐庶来说,却说明机会真的来了,这两方一旦对抗,那他们就会有机会,首当其冲就是张辽他们能够拿下寿春。
“他们两家发生冲突,那对于我们最好不过,坐山观虎斗,不,渔翁得利!”说话的是黄忠,他在赵云对面,徐庶下首,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最少在目前的广陵城,黄忠在武将之中算得上是地位颇高了,能做到第四的位置上,没人敢忽视,当然如果他手里能有兵权的话,所以说他的身份虽尊,但在实权将领们眼中,对他却是一点都不害怕,当然担心是有的,谁知道某一天会不会为其所取代呢。
“启禀主公。”徐庶站了起来,道:“现在的情况双方只是僵持,想来还未有正面冲突,如果有可能的话,无比让他们双方开战,以冀州军的实力必败无疑,这样一来,冀州的袁绍肯定会做出反应。”有些内幕就算是关羽都不知晓,就好像袁绍虽然说要出兵高邮,可事实上他打兖州的准备早就已经开始做了起来,现在不过是要确定罢了,所以如果在寿春当真发生了双方反目甚至开战,那就等于二人彻底撕破面皮,这样一来,就算是袁绍不打兖州都不成了。
“不错,现在我们最好是要让他们双方不仅仅只是摩擦,而是要挑起他们的冲突。”赵云也起身说道:“只要能使他们双方交战,化解了他们的北盟,对我们就是天大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时机收回青徐。”
对在座之中的很多人来说,青徐是他们心中的刺,如鲠在喉,包括赵云在内,不管怎么说他是刘澜帐下的徐州都督,现在却在广陵,虽然部队在,可因为徐州城的失陷,说白了就是有名无实,而这其中还包括臧霸,当他听到收回青徐的一刻,眼睛都亮了,当即起身支持赵云:“末将以为赵将军所言不错,如果能跳动袁曹相争,与我有利,现在首要就是如何才能挑起双方的摩擦让其开战呢?”
“不如派支奇兵,乔装成另外一方,夜袭对方大营如何?”这是退到广陵的徐盛提出的建议,虽然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但却不失为一个办法。
他们几人都算得上是刘澜的心腹武将了,至于吕布投效来的其余健将甚至是臧霸的那几位兄弟根本就没有出席的机会,但是坐在最后的张北却突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首先这一消息所得的来源是否确凿?如果确凿的话,末将有几点不明白,首先冀州军以徐州之战方歇,士兵厌战而拒绝了曹操的出兵请求,才使得曹操主公与我联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这个时候冀州军又出现在寿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其次,冀州和兖州同为北盟,双方因何而反目,甚至发生了摩擦与碰撞,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最后就是,一旦我军从中挑拨,若事成则无虞,可失败之后,两军必然再次联合,所以还望主公三思。”张北这一开口,有理有据有节,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都问了出来,一只没有开口,甚至看起来好像在闭目养神的关羽在心中连连点头,不愧是他摄山营出来的,没给他丢人。
他最清楚,关已则乱,支持出兵的这些人都是在青徐有着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能说些客观话的一个是徐庶,向来如此,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利益,属于局外人,当然就能做到旁观者清了,而张北更是如此,主政广陵,他要保证的不是如何去收复青徐故土,而是广陵不会成为战场,所以他关心的又是其他方面,但不得不说,他看问题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这三条下来,虽然有私心,但最少能公正,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难了。
刘澜把众人叫来,是因为他知道袁曹交锋已经不可避免,说白了他把这些人叫来,虽然为的是这次马延和曹操之间的争锋相对,但却是之后双方可能发生的兖州之战也就是历史上的官渡之战。
而一旦官渡之战开启,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提前做准备,出兵九江,再伐孙策甚至是出兵吴郡,击败许贡与乌程严白虎以及夺取会稽,他需要听听他们的意见,两选一的支持率到底哪一个更多。
但是他却没想到,诸将对夺回青徐如此迫不及待,这势必就让他有些有些犹豫了,军心可用向来都是头等大事,如果都想着夺取青徐,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可就不只是寒了诸将之心的问题了。
当然这是后话,诸位之上,刘澜一众人开始分析起来张北提出的三点疑惑,刘澜示意徐庶为张北解惑,或者说是为众人解惑,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很好解答,那就是冀州军突然出现在寿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救袁术。
如果之前冀州军拒绝出兵是因为袁绍估计兄弟的情谊,那么现在袁绍已经没有什么可顾及的了,而据他所掌握的消息,最初的袁绍是反对曹操出兵甚至是在曹操出兵之后想帮袁术的,但是因为袁术称帝袁绍对世人的看法所顾及才作罢,他不想背上骂名甚至是反叛的罪名。
但是现在袁术已经失败了,所以他们出兵显然是想把袁术保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