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1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除了冀州的袁绍还有就是东胡,辽东骑兵足够应付了,如果袁绍主力来犯,那么就算多出来几千甚至是上万重甲骑兵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件事就这样被搁置了下来,所以重甲骑兵依然就只要许褚这么一支,虽然重甲骑兵没有受到重视,可是许褚却知道,重甲骑兵虽然劣势很明显,但是优势也同样明显,关键还是看你怎么使用了,就好像敌军列阵,那么重甲骑兵率先发起突击,轻骑兵再进行包抄,绝对能够事半功倍,但赵云最后还是拒绝了,这是他一直无法理解的,或许在他看来,轻骑兵也一样有冲阵的能力,根本就不需要重骑兵吧。

    不管怎样,轻骑兵冲阵自然是也没什么问题,战马狂奔起来,那冲击力也不是盖的,可是如果碰上麴义甚至是陷阵营这样的步兵,连他们重甲军都没有任何优势,更何况是轻骑兵,除非进行游击,不然的话,轻骑兵必败无疑,当然赵云的龙骑军不就最擅长游击嘛,当然他研究的鱼鳞冲锋阵也同样厉害,或许正是因为有着成熟的进攻体系,所以他才会觉得没有加入重骑兵的必要。

    可是他就不同了,因为近卫军从来就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就好像他说白了也只是刘澜身边的亲兵头领,当然这是很多人都习惯的称呼,说白了这个称呼连杂号将军都不如,但他也不在乎这些,因为这就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真要说起来,他在将军府里也是有着一个将军的头衔的,每月也是拿着只比关羽少几百石的禄米罢了,至于这个中坚将军的头号则很少有人知道,许褚对此其实也不当回事,在他看来有没有这个名号,对他的意义不大,反正也上不了战场,但是他现在越来越看重自己中坚将军的称号了。

    刘澜将军府里,将军最高也是俸禄最高的将军名号乃是掌军中郎将,这一职位被任命给了地位超然,负责辽东的军中第一人徐晃,对于徐晃,徐州的很多人更多还是当年他到徐州述职期间有过一面之缘,但是许褚是在辽东待过的,对他的事情还是多少有些了解。

    当年关羽和张飞参军,就是在他手里为兵的,而那个时候的徐晃,已经是刘澜身边仅有的两名百人将之人了,另一人则在之后的战斗中战死沙场,好像叫什么张正的,对他很少有人会提及,所以许褚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徐晃就不同了,正是因为连关羽和张飞都是他的兵,所以他的地位也最为超然,虽然最后他有过一段时间离去了,才有了关羽的后来居然,但是在任命掌军中郎将的任命时,因为他负责主公的安全保障,所以平时都会陪同在他身边,有所了解,主公找到关羽,在这个任命上是想听听他的态度和意见的,但没想到关羽根本就没有去争的意思,不能说让吧,但坚决不接受,毕竟徐晃怎么说也算是他的老将军了,最初虽然他挺刺头的,两人关系并不算多么融洽,可最后二人却成了军中无人不知道的知己,无话不说,关羽对于徐晃是钦佩的,他来当这个掌军中郎将,实至名归。

    刘澜这才算是送了一口气,如果关羽不答应,有情绪有意见,刘澜还真的要头疼了,他算是有些理解演义之中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迁就关羽,毕竟人家的战功和资历都摆在那里,你突然安排了一个新来的人跟他平起平坐,这换了谁也不舒服啊,这道理和现在其实有些相似的,不管徐晃曾经如何,毕竟他离开过几年的时间,就这一点,关羽在军中的声望其实早已经压过他了,甚至关羽辞去掌军中郎将后,还有不少人为他鸣不平呢,可见这个任命对刘澜是多么的棘手,但刘澜又必须这么任命,因为收买人心,因为喜欢在辽东!

    在将军府里,除了文职的属官,武职中,到底谁才是第一人,其实一直有着争论,那就是因为许褚的存在,其实刘澜对于徐庶的安排也是伤透了脑筋,为此他可是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在甄姜的建议之下,给徐庶设置了一个超然的职位。

    当然这个职位的安排有没有学习曹操用一个军师祭酒就打发了郭嘉,刘澜承认有在学,不过他可比曹操大气多了,思虑许久之后专门在将军府设置了一个军师将军的头衔,这个头衔最为奇怪,公房在属官公房里,可职位却挂在军中,所以军队里的一直以为许褚是隶属与将军府属官中,是属官第一人,而文官之中呢,又认为他是将军府武将第一人,隶属于武职,且禄米高过徐晃,所以他才是武将第一人。

    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反正就看各自如何去看待军师将军这个职位了,至于是不是第一人其实也没人真的在乎。

    关键还是以实力说话,就好像关羽,不管是武将第二人还是第三人,他那个领军将军,虽然名义上是指挥除辽东军的所有部队,但其实也就是指挥了摄山营,但毫无疑问,在众人眼中,比起远在辽东的徐晃,关羽才是武将真正的第一人。

    第二人则是征虏将军张飞,第三人则是许褚中坚将军,甚至还要比翊军将军的赵云多拿一百石粮,职位高于赵云,但因为赵云还兼着徐州都督,所以许褚也就是军职高于赵云,而地位却远逊于赵云,甚至连平狄将军张颌、射声校尉徐盛也有所不如。

    不管徐晃曾经如何,毕竟他离开过几年的时间,就这一点,关羽在军中的声望其实早已经压过他了,甚至关羽辞去掌军中郎将后,还有不少人为他鸣不平呢,可见这个任命对刘澜是多么的棘手,但刘澜又必须这么任命,因为收买人心,因为喜欢在辽东!

    在将军府里,除了文职的属官,武职中,到底谁才是第一人,其实一直有着争论,那就是因为许褚的存在,其实刘澜对于徐庶的安排也是伤透了脑筋,为此他可是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在甄姜的建议之下,给徐庶设置了一个超然的职位。

    当然这个职位的安排有没有学习曹操用一个军师祭酒就打发了郭嘉,刘澜承认有在学,不过他可比曹操大气多了,思虑许久之后专门在将军府设置了一个军师将军的头衔,这个头衔最为奇怪,公房在属官公房里,可职位却挂在军中,所以军队里的一直以为许褚是隶属与将军府属官中,是属官第一人,而文官之中呢,又认为他是将军府武将第一人,隶属于武职,且禄米高过徐晃,所以他才是武将第一人。

    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反正就看各自如何去看待军师将军这个职位了,至于是不是第一人其实也没人真的在乎。

    关键还是以实力说话,就好像关羽,不管是武将第二人还是第三人,他那个领军将军,虽然名义上是指挥除辽东军的所有部队,但其实也就是指挥了摄山营,但毫无疑问,在众人眼中,比起远在辽东的徐晃,关羽才是武将真正的第一人。

    第二人则是征虏将军张飞,第三人则是许褚中坚将军,甚至还要比翊军将军的赵云多拿一百石粮,职位高于赵云,但因为赵云还兼着徐州都督,所以许褚也就是军职高于赵云,而地位却远逊于赵云,甚至连平狄将军张颌、射声校尉徐盛也有所不如。

    

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寿春之战(213)() 
清晨,太阳才刚升起,但刘澜却以处理了足足半个多时辰公文了,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好似不知疲倦,不断在矮几前的公文上使用朱笔,或赞成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公文就剩下最后一本时,刘澜没有快速下笔,依然是清议的事情,依然是张昭寸步不让的上书,这让刘澜非常头疼,不得不停下笔来,揉着眉心。

    甄姜连忙上前,端来一盏香茶的同时为他揉捏起了肩膀,同时关心的问道:“如此让良人愁眉不展,难道又发生什么战事?”

    “这倒没有,不过应该也快了,这才回来半年。”刘澜没有瞒他,因为他非常清楚,九江战事不久就会开启,所以现在说也算是提前给他打个预防罢了,随后才又说起了清议的事情,叹道:“这个张昭啊,还真是软硬不吃!”

    如果事关其他,甄姜可能还会给出一些他自己的看法,但关系到重臣,甄姜也只能去为张昭说些好话,毕竟这都是夫君的肱股之臣,不管她对他的看法如何,她这床头封必须要有分寸,不然夫君本来就对他有气,她在添油加醋一番,那不就等于火上浇油,让父亲自断臂膀?

    “子布先生狷介耿直,以脾气暴躁著称,这些夫君又不是不知道,夫君用他为将军府长史,将大事小事都交由他处理,不就是看重了他这样宝贵的品格,现在他虽然在内阁独断了些,可内阁内的几位大员,哪个不是雄才之辈,为何服他敬他,不就是因为他一心为公,从不谋私吗,夫君既然委以重任,自当用人不疑,与其与他这样因为清议一事僵持不下,不如索性让他去处理,如果出了差池,张昭难以为继,那时夫君在出面力挽狂澜也不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只会让脾气暴躁的张子布继续与夫君一直都下去,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一方妥协,那清议的事情不就被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你不懂,这点事情,我刘澜的心胸还没那么不堪,还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真的去处理张昭,我是恼他的臭脾气,本来内阁会议已经谈好了,可他出了门就反悔,还把我和孙邵骂了个狗血喷头!”刘澜气愤的很,另一个时空里他就对张昭有所了解,对他还是有些了解,连孙策孙权面对张昭不也只能忍着他的臭脾气吗,所以他才会把这样的直臣放在了长史的位置上,几乎等于是相国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搞的这个内阁,他可以说是真正的大权独揽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张昭居然会是这样一个人,用后世的话那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所以才会对他有些不爽,甄姜只能继续开解,没想到他刚说着些儒生不都是这个样子吗,消消气。

    其实似张昭这样性格在党锢前还真是甄姜说的那样,但党锢之后张昭这样的还真少了不少,可是刘澜却知道,这些与张昭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的性格使然,当然还有一点能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所学的那套。

    儒家学派多,从子思子到孟子可不都是他那套?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

    在他眼里,什么郑学不过是歪解经义之学罢了,打入末流还差不多,至于其他诸如墨家,那完全是无父绝后,扬朱言利的成禽兽之学,而法家的强国富民之学,同样被他视作虎狼苛政,韩非、李斯乃至秦始皇,那一个不是他口中时常提及的人物,似骂他的那些不过就是骂,骂这几人那才叫一个恶毒。

    这还不说老庄,完全就是逃遁之说,而刘澜在秣陵大力兴起的兵农医工,更被他视作未技细学,和他矛盾最深的纵横钩距大家简雍,则是妾妇之道,可笑可笑!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待着有色的眼镜,所以在一些事情上,他做的是非常过分的,因为刘澜好几次都想换人了,不说罢免他,但长史这个位置上显然是不太适合他了,如果不是因为陈群离开,其实这个位置是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张昭的,而最被他寄予厚望的国渊,则是因为他的能力有限,只负责农业一块还行,要统领全局就显得能力稍有不足了。

    所以选了半天,这个位置上最后也只有先让张昭试一试了,可是却让他大为失望,为此刘澜甚至不得不让陈登先在徐州历练一番再回来,但现在刘澜也明白,如果真把张昭撤下来,谁能补上来?

    孙邵吗?他是有这个能力,可是他和张昭的矛盾,除非他真的犯下什么大的过错,不然的话刘澜说什么也不可能直接就让孙邵来取代他,但必须得说,孙邵是如今刘澜心目中尝试的第二人选,也就是一旦刘澜决定拿下张昭之后,他就会立刻补上来。

    就在甄姜不断开导着他的时候,徐庶、关羽急匆匆赶了过来,屋外的小丫鬟立刻通报,道:“夫人,徐军师、关将军求见!”

    徐庶到了,甄姜也就不好继续留在他的身边,从侧门立刻之后,刘澜才让二人进屋,片刻,徐庶和关羽走了进来,一起躬身施礼,“参见主公!”

    刘澜示意二人起身,但见两人面色严肃,不由有些奇怪,道:“发生了什么事?”

    “回禀主公,刚才豫章传来急报,孙策派兵进攻豫章,黄忠将军和许褚将军必然暴露了,二人希望主公能尽快出兵。”徐庶说完的同时,将飞鸽传书的信筒递了过来。

    “孙策居然派兵攻打豫章?”刘澜心中有点奇怪,这也太巧合了一点吧,难道他是受到了什么消息,知晓黄忠正在豫章?他不露声色的接过了信筒,打开内容,毕竟是飞鸽传书,内容有限,所以具体情况并不知晓,所以豫章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管了徐庶还是关羽甚至是他自己也都是猜测罢了,沉声,道:“这件事必须要调查清楚,孙策到底是知晓了黄忠去了豫章才出兵还只是个巧合。”

    “主公,那黄忠的求援怎么办,如果他能解决的话,或许不会这么急的向秣陵求援。“徐庶说道,至于关羽则一直没有说话,就他自己个人来说,他当然是希望出兵的,但就目前摄山营的近况来看,如果能继续休整整编哪怕半个月再出兵的话,也会比现在就出兵好太多。

    “这件事不对劲,还是等黄忠的到了之后再说吧。”虽然黄忠去了不过一万人,但刘澜并不认为孙策真的能够对他构成威胁,所以并不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徐庶急忙说道:“卑职以为,这件事不可等闲视之,最好还是做好准备,以防万一,不如先调周泰的水军与徐盛的沛县军往马鞍山集结,而云长的摄山营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这样一来,就算豫章有变,秣陵也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不至于太过仓促。”

    清晨,太阳才刚升起,但刘澜却以处理了足足半个多时辰公文了,他的精力非常旺盛,好似不知疲倦,不断在矮几前的公文上使用朱笔,或赞成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当公文就剩下最后一本时,刘澜没有快速下笔,依然是清议的事情,依然是张昭寸步不让的上书,这让刘澜非常头疼,不得不停下笔来,揉着眉心。

    甄姜连忙上前,端来一盏香茶的同时为他揉捏起了肩膀,同时关心的问道:“如此让良人愁眉不展,难道又发生什么战事?”

    “这倒没有,不过应该也快了,这才回来半年。”刘澜没有瞒他,因为他非常清楚,九江战事不久就会开启,所以现在说也算是提前给他打个预防罢了,随后才又说起了清议的事情,叹道:“这个张昭啊,还真是软硬不吃!”

    如果事关其他,甄姜可能还会给出一些他自己的看法,但关系到重臣,甄姜也只能去为张昭说些好话,毕竟这都是夫君的肱股之臣,不管她对他的看法如何,她这床头封必须要有分寸,不然夫君本来就对他有气,她在添油加醋一番,那不就等于火上浇油,让父亲自断臂膀?

    “子布先生狷介耿直,以脾气暴躁著称,这些夫君又不是不知道,夫君用他为将军府长史,将大事小事都交由他处理,不就是看重了他这样宝贵的品格,现在他虽然在内阁独断了些,可内阁内的几位大员,哪个不是雄才之辈,为何服他敬他,不就是因为他一心为公,从不谋私吗,夫君既然委以重任,自当用人不疑,与其与他这样因为清议一事僵持不下,不如索性让他去处理,如果出了差池,张昭难以为继,那时夫君在出面力挽狂澜也不迟,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只会让脾气暴躁的张子布继续与夫君一直都下去,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一方妥协,那清议的事情不就被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你不懂,这点事情,我刘澜的心胸还没那么不堪,还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真的去处理张昭,我是恼他的臭脾气,本来内阁会议已经谈好了,可他出了门就反悔,还把我和孙邵骂了个狗血喷头!”刘澜气愤的很,另一个时空里他就对张昭有所了解,对他还是有些了解,连孙策孙权面对张昭不也只能忍着他的臭脾气吗,所以他才会把这样的直臣放在了长史的位置上,几乎等于是相国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搞的这个内阁,他可以说是真正的大权独揽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张昭居然会是这样一个人,用后世的话那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所以才会对他有些不爽,甄姜只能继续开解,没想到他刚说着些儒生不都是这个样子吗,消消气。

    其实似张昭这样性格在党锢前还真是甄姜说的那样,但党锢之后张昭这样的还真少了不少,可是刘澜却知道,这些与张昭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的性格使然,当然还有一点能重要的原因还是他所学的那套。

    儒家学派多,从子思子到孟子可不都是他那套?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