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1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门房你被拦了下来,因为你的资格不足以继续进入宅院,只能在门房喝茶,怎么办,那就继续往上爬,所以你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裨将军和偏将军们跟着下人一路朝议事厅而去。

    可跟着下人到了议事厅门前,终于以为又了进入正厅与主公征东将军刘澜一同议事的资格时,管家出来了,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只有杂号将军才有资格进屋,而偏将与裨将只能在屋外站着,于是乎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杂号将军走进屋内。

    而所谓的杂号将军,说白了就是指有两个字名号的低级别将军名号,比如刘澜帐下的关羽,他的军衔便是领军将军,而张飞则是征虏将军,许褚为中坚将军,赵云乃翊军将军等,而这些将军并非天子任命,不领汉禄,毕竟在大汉朝的将领中,被承认又开府资格同时能够领取汉禄的将领只有四征、四镇以及前后左右将军,再往上那就是卫、骠骑、车骑以及大将军了。

    只有这些才是汉朝真正承认的将领,而其余所有的两字将军则统统被称之为杂号将军,就像刘澜帐下的这些将领,他们的将军衔都是刘澜所任命,钱粮也是由刘澜发放,所以说白了他们只是征东将军府的将领,所以他们虽然看上去都有两字名号,其是都属于杂号将军,而随着这样立下军功的人越来越多,杂号将军的头衔也就越来越多,但因为这些杂号将军的地位是没有等级之分,所以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可是虽然军衔一样,但是他们带兵的数量却有区分,而要看谁的地位更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谁带的兵更多,谁吃的饷更多。

    所以当将军府大门外已经人山人海的校尉们挤破脑袋想要进入将军府的时候,那些忠于爬到杂号将军的将领们在推开议事厅的大门时,才发现屋内早已人满为患,甚至连个落脚点都没有,这个时候有些人甚至会羡慕那些没有进屋的裨将与偏将,因为他们在屋外起码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甚至是中郎将,最少他在门房还有上号的茶点可以品尝。

    中郎将与裨将、偏将是公认的最好军衔,在杂号将军的率领下,有吃有喝,而如果你进不来这个屋,那你就只有干一些脏活累活甚至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你爬上了杂号将军的位置,那你就又需要和如同牛毛一样多的杂号将军们去比能耐,领兵的本事,只有真正有能耐的人,才有独自领兵的可能,所以想在万千人中脱颖而出没那么容易,因为你首先要比满屋的杂号将军都优秀,可事实证明,多数甚至是大所属杂号将军从此更多时候都是在吃饷,平日里无所事事,战时会跟着主公前往战场,但有没有表现的机会,那就只能问老天了,因为那些领兵的杂号将军又怎么可能让刘澜亲自到前线加入到战斗之中?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直接去到大部队,在大部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有几人能真正走到中郎将?从都尉每往上爬一级,那就意味着你要挤掉几千甚至是几万人,这个是夸张,但这个也是最容易,因为从一走到十,最容易走的永远都不会是七**十,而是一二三四,而当你走到九想要抵达十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这段距离,可能你要走几个、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一到九。

    

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平定扬州(110)() 
袭击的失败让黄忠很是生气,这无疑是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九江军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下一次出现这种机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甚至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因为九江军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存在,所以他们现在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不仅不会再有偷袭的可能,反而时刻都会遭到九江军的袭击。

    而这一切他怀疑是因为斥候在侦查时犯下了致命的失误,当然真相到底如何他并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已经被带了下去,真相会由执法官去审理,到时候他只要砍下记录自然就知晓了真相,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误会了斥候,这里面另有原因,被发现只是一个巧合,而不是他们的失误造成的袭击失败,但结果不论如何,他们始终是被发现了,毕竟斥候就是一直部队的眼睛,如果他们看不到敌人,反而还因此被敌人发现,那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

    黄忠比较严苛对别人严苛,对自己要求更严,或许这就是老派军人的样子,黄忠喜欢如此来区分自己和现在年轻将领的不同,如果非要划分一个时间线的话,那一定应该是在黄巾前后,在此之前成为主帅者,不管是他还是老对头董卓这些人甚至包括袁绍与曹操,对兵阴阳都是非常迷信的,较为相信天人感应之说,因为他们这些这些将领都身手儒家熏陶,而出仕时也都是文职,只不过后来因为需要才转为武职。

    可在黄巾之后,因为天下动乱,以往根本就没有出头机会的纯粹武人逐渐走向了前台,而像他们这些老派的将领,用兵时更重一个势字,而这些纯粹的武人则更为重势力,简单来说,他们重势的老派将领用兵,更讲究正面对决,也就是摆开阵势的大战。

    而武人重术,虽然被他们所不屑,但不得不说他们为了赢战争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思想却无疑最为适合战争与战场,但就他现在来看,如今的将领又有了变化,这感觉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不管商鞅、慎到还是申不害,他们各自提出的法术势就好像他们这些兵家用兵,只有奇而五正又或者正而无奇,完全是单腿走路,称不上真正的军人。

    但是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将领不在单单只是出奇或者用正,而是将其糅合,集大成之后,这样的将领那就非常可怕了,不仅能够用正还可以出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而在秣陵,刘澜是用奇的行家肯定排不上号,而关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正的大家,正因为他与刘澜配合,才有了今日之秣陵,但是随着他年纪增长,带兵时间增长之后,用兵也越来越灵活,可以说他已经在望集大成的方向发展,如果哪一天他成功了,那黄忠一点都不吃惊,毕竟在秣陵,有这个机会的将领,也就只有关羽一人了。

    当然就黄忠自己来说,他有没有加入其中,还真不好说,毕竟用兵对于很多将领来说,往往都会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而在他以往的经历中,用奇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所以他想成功,反而非常困难,而且他的年纪在这里,用兵也很难再去做一些冒险的行为,可他现在并没有带兵,而是一直在将军府,所以他只要跟在刘澜的身边,那他和刘澜就完全有这个成功的可能。

    但这终归是两人的互补,所以不会被外人承认,可是眼下的情况就有点让他头疼了,难度比较大,要追上去容易,可是要留下九江军却难,如果这个时候主公在场的话,那他一定会有很多办法留下他们,但是他可就没什么好办法了,甚至连分兵的决定都不敢有,怕发生危险,就这样带着部队继续追击,而没有下达任何派部队追上去拖延敌军的命令。

    这样做可能不会追上九江军,但同时也不会出现意外,比起追上九江军,他心里更为紧张的还是发生意外,只要他们不发生任何意外,那九江军就跑不掉,可一旦做出冒险的决定,一旦追击失败,那也许就真的可能要前功尽弃了。

    黄忠一身披挂提着凤嘴刀率领部队继续追击,整整追击了一夜,一无所获后,不得不被迫下达了休息的命令,而就在他们开始准备休息的一刻,忽然东面传出喊杀声,随即就看到满天的羽箭朝他们飞射而出。

    黄忠立即下令部队列阵,盾兵在前挡下敌军的箭雨,虽然反应够快,但还是在瞬间就倒下了数十名近卫军战士,不管多么优秀的士兵,在这样的战场中根本就躲不过死神,而且以这样的方式阵亡也同样是让很多人觉得屈辱的,可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有些事情却绝对吧是他们能够选择的,更何况还是死亡的方式。

    看箭雨的规模,最少有三百弓弩手甚至更多,可以确定乃是九江军无疑了,他们所有的兵力加在一起黄忠判断也不过两千多人,能有三百多弓弩手已经算不错了,再多反而会减弱了其余士兵的实力,反而得不偿失。

    在敌军的箭雨下,近卫军很快结阵并开始进行反击,在数百亲卫簇拥下的黄忠则来到了阵前,这个时候他需要来到最前沿,因为这是他来此的目的,拖住九江军。对于他来说,并不害怕九江军留下来,相反他害怕他们一直逃下去,那才是会让他头疼的结果,而他们只要能留下来设伏,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黄忠很果断的让连弩兵进行了一番齐射,以连弩的恐怖杀伤力,他就不相信埋伏在东侧的九江军能躲得过去,很快一只只刺猬便就在箭雨的打击下发出了痛苦的声响,很快九江军被射成了蚂蜂窝,这样的情况他们几次交锋甚至是以往的交锋都见识过,也都清楚秣陵弩机的恐怖,所以他们可不会一致坐以待毙,那样的话最后只有几许撤退,而无法对秣陵军和黄忠构成哪怕一点点的威胁。

    袭击的失败让黄忠很是生气,这无疑是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对九江军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下一次出现这种机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甚至可能再也不会出现,因为九江军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存在,所以他们现在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不仅不会再有偷袭的可能,反而时刻都会遭到九江军的袭击。

    而这一切他怀疑是因为斥候在侦查时犯下了致命的失误,当然真相到底如何他并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已经被带了下去,真相会由执法官去审理,到时候他只要砍下记录自然就知晓了真相,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误会了斥候,这里面另有原因,被发现只是一个巧合,而不是他们的失误造成的袭击失败,但结果不论如何,他们始终是被发现了,毕竟斥候就是一直部队的眼睛,如果他们看不到敌人,反而还因此被敌人发现,那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

    黄忠比较严苛对别人严苛,对自己要求更严,或许这就是老派军人的样子,黄忠喜欢如此来区分自己和现在年轻将领的不同,如果非要划分一个时间线的话,那一定应该是在黄巾前后,在此之前成为主帅者,不管是他还是老对头董卓这些人甚至包括袁绍与曹操,对兵阴阳都是非常迷信的,较为相信天人感应之说,因为他们这些这些将领都身手儒家熏陶,而出仕时也都是文职,只不过后来因为需要才转为武职。

    可在黄巾之后,因为天下动乱,以往根本就没有出头机会的纯粹武人逐渐走向了前台,而像他们这些老派的将领,用兵时更重一个势字,而这些纯粹的武人则更为重势力,简单来说,他们重势的老派将领用兵,更讲究正面对决,也就是摆开阵势的大战。

    而武人重术,虽然被他们所不屑,但不得不说他们为了赢战争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思想却无疑最为适合战争与战场,但就他现在来看,如今的将领又有了变化,这感觉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不管商鞅、慎到还是申不害,他们各自提出的法术势就好像他们这些兵家用兵,只有奇而五正又或者正而无奇,完全是单腿走路,称不上真正的军人。

    但是现在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将领不在单单只是出奇或者用正,而是将其糅合,集大成之后,这样的将领那就非常可怕了,不仅能够用正还可以出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而在秣陵,刘澜是用奇的行家肯定排不上号,而关羽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正的大家,正因为他与刘澜配合,才有了今日之秣陵,但是随着他年纪增长,带兵时间增长之后,用兵也越来越灵活,可以说他已经在望集大成的方向发展,如果哪一天他成功了,那黄忠一点都不吃惊,毕竟在秣陵,有这个机会的将领,也就只有关羽一人了。

    当然就黄忠自己来说,他有没有加入其中,还真不好说,毕竟用兵对于很多将领来说,往往都会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而在他以往的经历中,用奇的次数几乎屈指可数,所以他想成功,反而非常困难,而且他的年纪在这里,用兵也很难再去做一些冒险的行为,可他现在并没有带兵,而是一直在将军府,所以他只要跟在刘澜的身边,那他和刘澜就完全有这个成功的可能。

    但这终归是两人的互补,所以不会被外人承认,可是眼下的情况就有点让他头疼了,难度比较大,要追上去容易,可是要留下九江军却难,如果这个时候主公在场的话,那他一定会有很多办法留下他们,但是他可就没什么好办法了,甚至连分兵的决定都不敢有,怕发生危险,就这样带着部队继续追击,而没有下达任何派部队追上去拖延敌军的命令。

    这样做可能不会追上九江军,但同时也不会出现意外,比起追上九江军,他心里更为紧张的还是发生意外,只要他们不发生任何意外,那九江军就跑不掉,可一旦做出冒险的决定,一旦追击失败,那也许就真的可能要前功尽弃了。

    黄忠一身披挂提着凤嘴刀率领部队继续追击,整整追击了一夜,一无所获后,不得不被迫下达了休息的命令,而就在他们开始准备休息的一刻,忽然东面传出喊杀声,随即就看到满天的羽箭朝他们飞射而出。

    黄忠立即下令部队列阵,盾兵在前挡下敌军的箭雨,虽然反应够快,但还是在瞬间就倒下了数十名近卫军战士,不管多么优秀的士兵,在这样的战场中根本就躲不过死神,而且以这样的方式阵亡也同样是让很多人觉得屈辱的,可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有些事情却绝对吧是他们能够选择的,更何况还是死亡的方式。

    看箭雨的规模,最少有三百弓弩手甚至更多,可以确定乃是九江军无疑了,他们所有的兵力加在一起黄忠判断也不过两千多人,能有三百多弓弩手已经算不错了,再多反而会减弱了其余士兵的实力,反而得不偿失。

    在敌军的箭雨下,近卫军很快结阵并开始进行反击,在数百亲卫簇拥下的黄忠则来到了阵前,这个时候他需要来到最前沿,因为这是他来此的目的,拖住九江军。对于他来说,并不害怕九江军留下来,相反他害怕他们一直逃下去,那才是会让他头疼的结果,而他们只要能留下来设伏,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黄忠很果断的让连弩兵进行了一番齐射,以连弩的恐怖杀伤力,他就不相信埋伏在东侧的九江军能躲得过去,很快一只只刺猬便就在箭雨的打击下发出了痛苦的声响,很快九江军被射成了蚂蜂窝,这样的情况他们几次交锋甚至是以往的交锋都见识过,也都清楚秣陵弩机的恐怖,所以他们可不会一致坐以待毙,那样的话最后只有几许撤退,而无法对秣陵军和黄忠构成哪怕一点点的威胁。

    

第二千零八十章 平定扬州(111)() 
刘澜会反这样的错?毕竟人都会犯错,刘澜犯的错还少吗,可是这样明显的失误,刘澜肯定不会犯,主动让部队送死的事情连傻子都不会做,刘澜现在做了,怎么可能,,所以现在看上去秣陵军的被动一定事出有因。

    黄忠在故意示弱?孙召无法判定真相,但眼下的结果他肯定是满意的,毕竟他们占据优势,至于黄忠能还能坚持多久那就再瞧瞧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情况来判断,如果黄忠立即就撤退逃跑的话,那他肯定是不会去追击的,因为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而他如果不顾伤亡,可能他就明白了他的真正意图了。

    不过这两种可能的发生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因为他相信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他更想看黄忠会如何表现,或者说他的目的极有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觉得他们不堪一击来拖住自己。

    这种可能是很大的,如果现在刘澜最想见到的局面是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把他们拖在零陵,只要出不了零陵,那刘澜就可以早些解决他们,毕竟没人愿意让战争拖延的时间太久,没拖一天时间都会有巨大的消耗,早点结束战斗,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对刘澜都只有好处。

    所以他怀疑刘澜真正的用意,要么就是用最强的部队拖住他们,要么就是用炮灰拖住他们,如果孙召没有猜错的话,眼下的秣陵军应该是炮灰,甚至比之前他们对战的沛县军还有不如,所以他们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当然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此刻的秣陵军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朝他们疾驰而来,不过他已经完全不在意了,因为从几次的试探来看,他最担忧的秣陵骑兵似乎并不在,既然如此,那他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孙召和他的江东军除了有点忌惮秣陵骑兵,其他的所有部队还真没在乎过,甚至在步兵的对决中,他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放眼天下,也没几人能够让他有所忌惮,当然这话说的有点满了,应该说放眼天下,大多数的步兵部队,他都有着战而胜之的信心,这是他的底气,同时也是对江东军的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