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你在外,我在内,董贼焉有命呼?”武玺笑着说道,可刘澜却如何也笑不出来,坦率的讲,他真的希望武玺能留下来,为此他愿意将辽东所有内政事物都让出来交由他处理,但可惜无法实现了,不过少了武玺还有田畴和阎柔,经过矿山与襄平多年历练,他俩早已能够独挡一面,由田畴负责襄平、阎柔负责新昌绰绰有余,只是他这一走必须要留下一员大将镇守辽东,不仅要防着其余各县郡守,还要防着蠢蠢欲动的异族。

    关羽徐晃两人,无疑是刘澜最为倚重的两员大将,在军中声望最重,可真要说被人熟知,还得从新昌之战说起,正是这一战使两人相继脱颖而出,在辽东家喻户晓,尤其在原辽东校尉眼中,他俩的风头甚至有直追刘澜的趋势。

    原本两人难分伯仲,刘澜要仔细考量一番,可辽东军整编一直是徐晃在处置,对辽东军的情况比较熟悉,是以最终决定留徐晃镇守辽东。

    有了计较,刘澜也就不在强留武玺,问道:“打算什么时候离开?”

    “明天就走,先回辽阳。”

    “明天?”刘澜念叨了一句,皱起了眉:“看来无法亲自送你离开了。”

    “无妨。”武玺对此并不看重,而且他也清楚这几日刘澜一定会很忙。

    刘澜陪武玺来到驿馆才分别,在他就要进入驿馆的一刻,刘澜突然喊了他一声:“这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如果在大司马那里不尽如人意,你就回辽东来,辽阳县令,甚至是辽东郡守的位置,永远都给你留着。”

    一路来,武玺一直微笑着,可听了这话后脸上的笑容立时僵住了,刘澜的诚意让人感动,可他偏偏无法留下,不由长叹一声:“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的。”

    “随时欢迎!”

    两人就此分离,谁又想到这一别足足数十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

    第二日各县县令相继离开,但刘澜却没有去送任何一人,就像田畴与关羽所说的,各县县令不过是癣苔之患,真正的麻烦主要来自内部各校尉。坦率讲两人多虑了,可仔细想,还真不得不防,这几日他将军中众将接见了一个遍,把该说的不该说的也都说了一个遍,而现在则是他们要做出决定的时刻,当然也包括关羽与田畴,正因为今日要处理此事,所以刘澜才没有去送武玺。

    辽东各将校都被他招到了郡守府,在议事厅内,刘澜再一次见到了他们。

    “大家都落座吧。”

    刘澜扫视了一眼,老兄弟们都落座了,可原襄平将领却扔显拘谨,犹犹豫豫了半天才相继落座。

    “前日,我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给了诸君,同样也留了一天时间给你们,想必大家也都有了决断,在此之前,我还是那句话,我刘澜尊汉不尊董,不管你们背后是说我刘澜为了清君侧还是说我拥兵自立要叛汉,都无法改变今次出兵讨董,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家现在就做出选择吧,对了,在此之前我要提醒大家一句,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奉我为主,当然这不是说不让大家再效忠大汉,毕竟我们兴兵讨逆就是为了大汉朝,我想这个主次、前后前日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应该不用我再重复一遍吧?”

    众将口说不用,可表现的却并不积极,就像刘澜所料的那样,襄平众将真正的麻烦乃是石明,虽然职位不高,可来头却大,是以襄平这些将领都在看他的动静,可前日他的反应实在激烈了些,刘澜现在可一点把握也没有,如果他选择离开倒也不错,可若让他走了,他在借助家族的势力等自己前往雒阳之后,和徐晃打起对台,那这事就有点难办了。

    那时他对身处雒阳,对辽东鞭长莫及,虽有信任徐晃,可局面却不好说了。

    襄平众将犹豫之际,刘澜又开口了,必须给他们打一计强心针,不然局面之后往坏处发展:“大家不管做出什么选择,我刘澜都不会去勉强你们,欲走欲留,悉听尊便,可是我刘某人有言在先,如果有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某面前耍花招,那可就别怪刘某翻脸不认人了。”

    刘澜说完后,大厅骤然之间变得寂静无声,甚至可以听到稍重些的呼吸声,气氛变得诡谲,刘澜甚至有些后悔给出一天时间,这完全就给了襄平将校互相通气的时间,做出的选择不是全走就是全留,可他却别无他法,毕竟此事与当初整军夺权不同,他们就算被迫答应了,事后等他离开,以他们在辽东的势力,召集人手兴风作浪那还不容易?

    就在沉默之中,金广站了起来,代表大家说话了。

    是走是留?

    这一刻,刘澜的心脏好像都到了嗓子眼。(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章 学官掾史() 
大厅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包括刘澜自己,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一刻都汇集在石明身上,只见他起身拱手施礼,道:“刘郡守,实不相瞒,昨日我与大家聚在一起就你所说的那些话进行了一番交谈,大家都觉得六郡守这是夺了我等兵权之后要过河拆桥而并非为出兵讨董,可末将仔细琢磨,以我等如今的情况,如果郡守真要杀我等,完全不用这么麻烦,所以末将一直很困惑,甚至是百思不得其解,刘郡守这么做到底意欲何为,可方才郡守那番话却提醒了我。”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石明笑着重复了一遍刘澜刚才所说的话,敛容道:“看来确实是我等误会司马了。”

    “大家有这等想法也是人之常情,无妨的。”刘澜终于露出了笑脸来。

    石明苦笑一声:“当日末将投靠郡守后曾向家主去信言明投靠郡守内情,家主回信让末将尽心辅佐郡守,竭力为大汉效劳,不辱没祖宗,如今郡守举兵讨伐国贼,末将虽为武夫,但亦晓大义,绝不敢拖累郡守,还望郡守一战成功,复兴汉室,末将在此顿首了。”

    “定竭尽全力,誓平国贼董卓!”

    刘澜一番豪迈壮语,人人都显激昂无比,可最应该高兴的石明反而显得不冷不热,刘澜不解,看向他,后者苦笑一声,道:“不是末将不信任司马,实在是实力悬殊,而且……”

    “不要有顾虑,但说无妨。”刘澜明白,他这是代表辽东各将领在试探自己呢,如果不满意,这些辽东地头蛇谁知道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尤其是他将率军讨董,决不能出现丝毫意外,除非学公孙度一直坐镇辽东,将内忧彻底扫除再除外患,可真样子那他就彻底被困在辽东了,这不符他的既定方针,更会把大把时间浪费扫除辽东不稳定因素上,无法将利益最大化,这情况刘澜可不愿意见到。

    “此战败,我等定不弃郡守,必与董贼死战,可若胜,郡守入京,会不会成为……”石明深吸了一口气,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这番话来,可刘澜却好像明白他们顾虑什么了,笑道:“放心吧,我刘澜绝不会做第二个董卓!”

    石明抬头看向刘澜,他没想到自己的想法都被他看穿了,可正因如此,才彻底将他折服,刷的,一揖到底,极恭敬,道:“末将拜见主公!”

    没有了后顾之忧,石明带头认主,随即辽东各郡守纷纷有样学样开始认主,反倒是原先的一帮老兄弟落了后,坦率的讲老兄弟们叫司马叫了七八年,突然让他们改口叫主公真的不习惯,用张飞的话说俺一直唯司马马首是瞻,这个称呼改不改有什么意义?

    可就像田畴、关羽那夜相商时所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仪式,一个称呼那么简单。

    大家早先聚集在司马身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报效大汉,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司马讨伐董卓,可不管怎么说董卓现在是相国,这会让很多老兄弟觉得司马是以汉臣攻打朝廷,所以像这等人司马就必须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所效忠之人已经改变,我们不能留有二心者,而现在则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去留。

    正是因为那一夜两人的这一番话,刘澜才会再第二日不仅见了辽东各将领,更见了帐下各兄弟,虽然兄弟们一口答应效忠司马,可刘澜还是给了他们一天时间,让他们仔细考虑,如果真要继续跟着自己,那在认主之后,他们将不在为朝廷效力,而要向他刘澜效忠。

    所以就出现了此刻张飞不解的情况,可正是这两字之差,却宣告了他们所效忠的对象彻底改变,不在是原先的大汉朝而是他刘澜,不再是原先的大汉朝官职称谓司马,而是他们的主公!

    “末将拜见主公!”

    这一刻,众人的呼声使来到大汉朝七年的刘澜终于感受到了三国氛围,因为一句主公,可以说从今日起,刘澜彻底踏上了争霸道路,但也从这一天起,黑暗彻底来临。

    刘澜不知需要用几年时间打破这黑暗,迎来红霞万朵,山花烂漫时节。

    他无法给出答案,但他只能加倍努力。

    他用了足足七年时间迈出了第一步,但不介意再用七年时间打破这黑暗,哪怕时间更多更久。

    大汉将要改变,历史将要改变,这是此时此刻刘澜在心底对自己所说的唯一一句话。

    ~~~~~

    一切都安顿好了,刘澜可以安心踏上中原前往讨董,可事情远没有他想得那样万事俱备,这在送走了辽东众将后刘澜就去了学官查看儿童学习情况,陪他一同前去的乃是学官掾史,不是别人,乃是老熟人管宁,自打下新昌之战后他就又回到了襄平,得知消息的刘澜经过几次延请,方才说服他出任了学官掾史,主管郡学庠序教育事,而这位龙头教书育人确实有一套,可在启蒙教育上却让他有些手足无措了,也是,这个时期识字率低的可怜,虽然有急就篇、凡将篇、滂喜篇和仓颉篇等启蒙读物,可相对来说对很多想认字的普通儿童还是晦涩了点,所以刘澜拿出了当初通过记忆,再加上刘茵润笔后的新版‘三字经’,当然东汉后发生的一切都没有写出来,只是多加了一些急就等篇内容,主要涉及人物与地理,但却使新版三字经更浅显易懂,也更适合为辽东孩童启蒙。

    此刻一入学官,刘澜就听到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声,

    站在屋门外,夸赞着学经师与文学史,这可让一边的龙首乐得合不拢嘴了,夸奖他们与直接夸奖他自己可有着很大的区别,毕竟他与刘澜两人是以知己论交,如果自己被他夸奖那不就成了上下级的关系了嘛,真要这样管宁也就在襄平待不了多久了,但刘澜夸奖经师与文学史却不一样了,这就说明他是在肯定自己的努力,肯定他所做出的成绩,这样一来,不仅学史们脸上有光,更让他心中高兴。

    “幼安,如今辽东的情况还不是很好,收束修(送肉干)虽是古礼,可我想着学官既然是读书育人的地方,我们最好还是把束修钱尽可能的都免了,当然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条件,还需要时日,但我可以给大家交个底,日后只要我们情况好转了,我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庠序上,更要为学史、经师增加俸秩。”

    “德然,这话不用反复对我说,我都明白,有教无类,这也是我来帮你的原因。”

    “我只能再次向幼安深表敬意了,我就要离开辽东,临走之前来看一眼,同样是想让您尽心负责庠序之事,绝不能有一丝懈怠,而且田畴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到时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就去找他,他一定会为了处理的。”

    “放心走吧的人,庠序有我看着,出不了什么乱子。”

    “有你这番话保证,我也就可以放心了离开了。”刘澜笑着,却突然想到一句话,对管宁说道:“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有人用它成就非凡,有人用它祸国殃民,所以我希望幼安你教给这些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该如何运用知识。 教书育人,我记得当年你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割席断友,所以我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幼安教出来的学子们,从辽东学官走出的学生们都能像你这样!”

    管宁陷入沉思,教书育人,教书其次,育人为主!

    ~~~~~~~~

    第七卷公孙殒命定营州结束,第八卷:群雄讨董破虎牢即将开启。故事发生在公元一九零年,汉献帝初平元年。精彩故事敬请期待!(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一章 启程() 
在朔风呼啸中,刘澜离带着一万余骑兵离开了辽东,相比于辽东及辽东属国,右北平已有了几分春意,和风吹拂,绿芽破土,再次见到春天色彩,立时使全军上下充满了力量与信心。

    今非昔比,若是以往刘澜像此次出征一下子带走万余骑兵那可就真要倾家荡产了,可今时不同往日,他不仅可以从容调派兵马,更不用考虑粮草是否充足,至于后顾之忧,那更不在话下。

    此次随他一同前往酸枣的将领并不多,不像以往那么浩浩荡荡,为此不少人都私下里单独找他求肯,但刘澜最终还是婉拒了他们,并让他们以大局为重,毕竟他们现在一个个已经驻守到各县并当上了县尉,如果此次出征,那谁去填补他们的空缺,是以刘澜才没有让他们们一同随行,得到如此答复的武恪、李翔几人只好无奈回返各县,所以此刻跟随他的将领就只有关羽、张飞、阎志、仕仁以及梁大。

    数日后刘澜一行浩浩荡荡进入了右北平土垠县内,在来的路上刘澜已去信公孙瓒,询问他是否会前往会盟,只是公孙瓒却没有任何回复,如今到了土垠,刘澜决定亲自去见见他。

    公孙瓒这人啊,虽然很豁达,可在小细节上却极为较真,当年他急着回矿山路过土垠没去探望他就被其念叨了好久,今日再来,于公于私他都得去会会他,看看其的态度。

    正行之间,张飞来到了刘澜身边。

    也就是张飞有坐骑乌骓,不然也只能与大部队一样远远落在后方,恭敬说道:“司马,你还真打算去见那个公孙瓒啊,他不给回信肯定就是不会参和这档子事……”

    以前的老兄弟们都改了口,但只有一人,实在叫不习惯,那就是张飞,为此专门找司马说了这事,恰巧当时关羽就在身边,立时就把他训了个狗血淋头,看着他如同乖宝宝一般,刘澜心软了,答应他可以在没有外人时继续称呼他为司马。

    就在张飞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特权时,眼尖的他突然发现前方桑树林处有异常;忙道:“司马,你看!”

    此时的刘澜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虽然也看到了前方异常,可有万余精骑在后,还有他的杀手锏龙骑军,底气十足:“现在别说些许蟊贼了,就算有大军杀来也用不着担心。”

    刘澜示意张飞安心:“这些人肯定不是冲着咱们来的,不管是谁,龙骑军离得并不远,有这么一支骑军在,谁见了不是避之唯恐不急;又有几个会来触眉头,那不是寿星公吃砒霜找死么?”

    刘澜说笑之间,却突然见到对面林中走出两员骑马武将来,可真够打脸的,看来还真有人触这个霉头。

    警惕的看向那两人,随即就笑了,原来为首之人,可不就是身长八尺;面如紫玉;一对重瞳的公孙瓒嘛,此刻他坐着雪豹马,在严纲的陪侍下走出桑林,后者俨然成了公孙瓒现今最得力的战将,深受其赏识,统领着白马义从。

    原本刘澜是要去土垠拜会公孙瓒的,可没想到公孙瓒却主动来迎接,多年未与公孙瓒相见的他难以抑制内心激动,拿马鞭笑着指向迎来的两人,对身侧张飞道:“伯珪亲自来迎,哪有再让他亲来见我的道理,我当亲自前往拜会。”

    张飞正要劝阻司马不要鲁莽,不管怎么说公孙瓒都带着白马义从呢,若存心不良,司马这一去岂不是羊入虎口?可话刚到嘴边;小马驹早己飞迟而去;不得已只能把话生生吞回,催动坐下马追赶而去。

    小马驹如一股旋风,瞬间就到了公孙瓒面前。

    四骑相迎;两人对视,再次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兄弟,翻身下马的刘澜难掩激动之情:“伯珪,你怎么请自来迎了,这不是要折煞我么!”

    公孙瓒正微笑着看着他,尤其在见到他诚惶诚恐的模样样后,更是开怀大笑道:“你我多年未见,心中想念,又听闻你要前往酸枣讨董会盟,这才出城来迎。”

    说话之间,关羽已离大队来到了张飞身边停马,惊动了交谈中的公孙瓒,望向了两人,见二人仪表不俗;气息绵长而有力;料知必非凡人,乃问道:“此二位英雄是?”

    这也正常,刘澜账下公孙瓒那两位兄弟认识不少,可公孙瓒却只识得一个张正,并没有和张飞、关羽见过面,是以才会有此一问,刘澜当即介绍两人与他相识,听到两人姓名后,公孙瓒长哦了一声:“原来就是他俩啊,吾可是常常听仲度(公孙越)说起你们。”

    “郡守过奖了。”

    客套了一番,刘澜才进入正题,说道:“如今董卓作乱;天下有识之士共往诛之,兄何不随我一同前往雒阳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