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了,当然定了。”张飞说着便迫不及待的要带兵奔袭寿春了,至于有没有刘澜的命令早就忘在了脑后,当然了将在外有所不受,只要能攻破寿春,主公又怎么可能找自己算账呢:“我这就带兵去寿春,一定要攻破寿春、活捉了袁术小二。”
张飞这边信誓旦旦,而早前接到陈登与鲁肃联名来信的刘澜则是另一幅表情,当然不是因为他二人的建议不好,而是因为自己怎么就没想出围魏救赵这一妙计来,如果早想出来,只怕袁军早就退兵了,当然刘澜还有一些顾虑,那就是要不要先把侵入广陵的袁军消灭了,再调张飞奔袭寿春,可这个时候他又收到了曹操出兵青州的消息,迫使刘澜不得不当即回函,同意两人的建议。
也就是在张飞带兵离去的一刻,回函到了广陵,并由陈登派快马送到了张萍手中,看着书信简简单单奔袭寿春可的五个字,张飞心中仅有的那点顾虑也消失不见了,笑对着边上一同前往的鲁肃,道:“子敬啊,你怎么就这么确定主公会同意呢,还有为何你没有一早就上书主公建议他派军奔袭寿春啊?”如果一早收到这样的消息,他也不用这么火急火燎的赶往丹阳了不是,而且心中还对徐州战况提心吊胆,恨不得飞回去助主公一臂之力呢。
这是张飞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而鲁肃也一一为他做了解答,因为这围魏救赵的妙计早使不成,晚使没用,只有此时使出才是最佳时机,因为袁军败了一阵,现在不敢轻易调军,不然很可能会遭到主公的进攻,所以分兵回师大不可。
而战局如果明朗之后,就算我们奔袭了寿春,但战局明朗,围魏救赵又会使得对全局无足轻重,所以也不可。而在开战之初呢,那时使出,纪灵虽已到沛县,可张勋与十五万大军未与纪灵汇合,那时就算派军突袭寿春,张勋也能够从容布置分兵来援,所以对战局同样毫无效果,所以当我得知两军合兵一处,主公并且分兵来援广陵的一刻,我与元龙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主公经过大胜之后,已经与张勋实力相当,那么这个时候派兵突袭寿春也就最为合适了。
“原来是这样。”张飞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鲁肃见他明白,也就没有再说了,可不想张飞却又问道:“子敬,你刚才说现在奔袭,袁军回师大不可,那我们奔袭寿春,一旦没有捉住袁术,岂不是对战局毫无影响?张勋部回师,这一仗还是很危险啊。”
“我的意思是,袁军不敢分兵回援寿春,势必就只能班师回援,那么没了袁军的威胁,我徐州大军也就算是腾出了手,不管是先对付曹操、袁绍、还是吕布,都能以最快的时间将其击败,到时候将这三家跳梁小丑一一击败,徐州也就算彻底安全了。”
鲁肃顿了下,又道:“当然这一仗最关键的就是翼德你,如果我们能在寿春将袁军拖住,拖得越久越好,待主公结果了这三家,那么袁军就算击败了我们,也不敢再去攻徐州了。所以这一仗的破局之战,便是翼德将军您的围魏救赵之策了。“
而就像卢梭所说一样,刘澜在得知曹操出兵之后,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第一时间飞鸽传书陈登,可以说这一仗的关键已经从徐州转移到了寿春,当然还有张勋是不是听话,回师而去了。
此时刘澜对曹操出兵的消息忧心忡忡,曹操军从济北攻济南国,现在的形式如何了,王修那边还没有最新情报传来,但有一个好消息却是太史慈招降了后钱,按照刘澜的指令前往了徐州。
虽然太史慈前往青州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吧,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刘澜早已下令臧霸关键时刻可撤往琅琊,所以相比于青州,现在刘澜更关心的还是眼下与袁军的交战。
“主公。”
关羽被刘澜急招到大帐,两人进了内帐,摊开地图,看着所处的位置与寿春的方向,将方才发生的一切简单说给了关羽:“翼德这一仗很关键,同样我们之前的部署就全部推翻了,丹阳与广陵相对来说防御的压力就增大了,尤其是丹阳军的对手孙策。
不管是纪灵还是张勋,又或是孙策他们说白了都是只会统兵打仗,与关羽差不多,可周瑜就不一样了,典型的儒将,不仅善于打仗更能奇计百出,而且他出兵的时机,无异于派张飞偷袭寿春一个概念,选择在丹阳军最危机的一刻。
现在没有了张飞的回援,虽然派了水师过去,可最后的结果估摸着也战不过孙策水军,而牛渚是否能守得住,刘澜心中是打鼓的,或者说张颌很难守住牛渚,如果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事情就变得尴尬了,为了不让孙策南下的刘澜最后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对他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主公,丹阳就算被孙策攻下,只要能及时将我们的官员人马撤回来,也无妨,其实就我们现在的局面,南下其实并不明智,如果此战能大获全胜,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趁此时机,或全力进攻袁术或全力进攻曹操,改向南发展为向西发展。”
刘澜看了眼关羽,无奈苦笑,道:“这一仗难大获全胜,同样袁绍、袁术与曹操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想要扩展,只能继续南下。”说完,关羽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儿,现在的局面,这三人又怎么可能坐视刘澜进攻其中一家而无动于衷呢。
“丹阳的事情,暂时只能希望甄俨与张颌能躲拖一些时日了。”说着却又对关羽摆摆手,道:“好了,先不提丹阳了,说说你对翼德奔袭寿春以及我们这里与张勋之间的看法吧。”
“翼德奔袭寿春十分及时,眼下寿春主力全在我们这里,郡内最多就是些郡国兵不足为虑,而且听闻寿春的统兵大将倾巢出动,若翼德将军去了寿春,将无有能与翼德一战之将领,寿春必败。”
刘澜点点头,十分赞成关羽的说法:“翼德三万大军,必定会造成寿春恐慌,若时间允许,破城不在话下,当然想要擒获袁术,以翼德的兵力很难做到,不过就像元龙与子敬所言,他的目的最主要的还是能将张勋分兵乃至于率领部队回援。”
关羽冷笑一声:“若那张勋当真敢分兵,定叫他全军覆没,末将这就派近卫军与龙骑军重装换轻骑,时刻巡查,一旦张勋分兵,立时追击。”
刘澜沉吟片刻,他并不觉得张勋会分兵,反而坚信他会直接撤兵,可是对分兵也要做好防备,以防万一,随即点头,道:“这件事你要做好,务必保证翼德在寿春是安全。”
“诺。”
“那接下来对张勋,我们又该如何,是等翼德哪里的消息?还是再和他战一场?”现在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僵持着,等着张勋自己撤军,然后回师对付袁绍与曹操,可是有了前一次的僵持,刘澜很怕再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事情,那样一来就太被动了,就像这一次,若非刘澜反应迅速,没等纪灵与张勋合兵一处就对纪灵发起了进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现在最想要做的还是寻找战机,再与张勋战一场,彻底让袁军失去进攻徐州的可能,那时在回师就会无所顾忌,不然只是因为围魏救赵促使张勋回师,一旦张飞无法拖延住张勋,待他们赶跑了翼德,而他又在对付着曹操袁绍时张勋率军再来可就危险了,那时谁又能帮他使围魏救赵之计逼退袁绍与曹操呢?
关羽沉思片刻,又写无奈,道:“张勋对行军布阵十分在行,将打营布置得密不透风,我军想要强攻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毫无胜算,可是要寻找杀机,寻找破绽去进攻的话,张勋也没有露出这样的机会,所以只要张勋部主动犯错,我军除非强攻,短时间难觅战机。”
“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帐外清辉洒下,漫天星辰闪耀,而在帐内,虽然有有一盏油灯,依然如同白昼一般。刘澜看着昏暗的油灯,心思快速转动着,想着如何才能让张勋犯错误,可思来想去,除了他回师,刘澜还真没办法。
“是啊。”刘澜的自言自语关羽当做是对他说的话,轻轻一叹,道:“不管是白天强攻还是夜晚偷袭都没有机会,而想要等张勋犯错,以他一概的表现来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凝视着油灯的刘澜很是遗憾的拍了下桌子,蓦地,眼前一亮,计上心来:“你说,如果我们现在撤军的话,张勋会是什么反应?”
“主动后退?”关羽刚要再开口说什么,好似觉得一定不会发生,索性又闭了嘴,微微摇头,之际,嘴角却适时露出了一丝弧度,恍然大悟一般的笑着,道:“主公是打算以退为进。”
“正是。”刘澜敲击着矮几,声音有几分低沉,道:“看张勋的反应,现在巴不得和我们在这里僵持下去,如果我们一后退,你说他能不急?”
关羽似笑非笑的说道:“只要他一急,就势必要调查真相,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之战(12)()
夜色柔美,已近子时,后将军府中袁术已经休息,突然被匆匆赶来的管家吵醒。
“发生了何事?”醒来的袁术声音非常严厉,很不满大半夜被吵醒,有什么事明天不再汇报非要这么晚来吵醒他?
管家连忙在屋外说道:“将军,是刘勋太守传来书信,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向将军您禀报。”
听说是庐江太守刘勋有紧急军情传来,袁术起身披了一件外衣,来到中堂,招进了管家:“说吧,他那里发生了何事?”
“启禀将军。来者说六安有消息传来,发现了一支敌军从刘安县过,猜测目的地很可能是寿春,向刘勋太守汇报询问是否是庐江太备寇操演,刘勋得信后发生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敢怠慢连夜派快马传书而来。”
虽然醒来已久,但袁术还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打着哈欠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管家措手不及,明白将军并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关键点,小心翼翼开口提醒,道:“将军,这支部队朝寿春来了。”
“你说什么?朝寿春来了?”袁术终于反应过来了,他方才听成了是有郡国兵入了庐江,让刘勋大惊小怪连夜传书来求证,打算明日一早问问帐下看是谁跑去了庐江,现在一听,才反应过来,这哪是有人去了庐江,而是从庐江发现有部队前来寿春,而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他的部队会来寿春,就算来他也一早就能知道,也就是说,这支部队是有敌入侵了,立时,袁术好似被浇了一盆冰水,彻底醒来:“快,快把杨弘、阎象叫来。”
穿好衣衫,袁术在管家的陪同下径直来到议事厅,先见了面传讯兵,从他口中彻底肯定是有外敌来犯后彻底坐不住了,这支部队没有旗号,虽然很难判定是谁的部曲,但这个时候,除了刘澜的徐州军,不会有第二人了,心中惊恐万状,他的部队都派去了徐州,眼下寿春就只有几万郡国兵,一点没有战力,一旦徐州来了,可怎么拒敌啊?
一人在议事厅内,空旷的大厅使得独自一人的袁术越来越担忧,而被招来的杨弘、阎象在后将军府前相遇,听说此事后同样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一路忧心忡忡的议论,道:“我早就说过,不能倾巢出动,风险太大了,你们不听,现在好了,寿春空虚,敌军来犯了吧!”
阎象越说越气,这事如果一早听他的就不会是这个结果,按他的想法压根就不该派兵出征,可当时袁术那反应,谁也劝不动,所以他又提了一个防御为主的建议,可杨弘却大放厥词,说什么先发制人,最后在孙策拒绝出兵后更是提出倾巢出动的提议,现在好了吧,寿春危急,他心中的怨气自然蓬勃而出了。
杨弘知道这个阎象现在是要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了,这很正常,互相倾扎这种事,他杨弘没少干,阎象做的更多,这个时候要是不落井下石,那才有鬼,而且两人意见相左,可不就等着这一天嘛,只不过是他棋差一招,若大破徐州,现在说这番埋汰人话的就是他杨弘而不是阎象。
杨弘根本不在意他说这些,他巴不得其当着主公的面提起这些呢,那样只能显得阎象没有担当,遇事就只会抱怨,现在********只是想着该如何退敌,如果能在到达议事厅前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那么高下立判,他的指责只会被主公视为阎象无能的表现。
两人来到议事厅,整理衣冠后前后走进了议事厅:“参见主公!”
“坐吧。“袁术摆摆手,待两人落座后,这才说道:“这么晚把你二人叫来,乃是因为刘勋传讯来说有支没有旗号的部队经过刘安,向寿春而来,虽然具体的情况还不明朗,刘勋正在查证,但相比两位也应该明白,这个时候出现在六安,不是刘勋郡内兵卒,更不可能是我寿春之军,那么也就可以说明了这一定是徐州军趁我寿春空虚杀进来了,你俩都说说吧,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又该怎么处置?”
刘勋虽然说要查证,但没有旗号这一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杨弘当即说道:“主公,刘太守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时候除了徐州军不会有别人,这也是为何刘太守只说确认而不说阻敌的原因,充分说明敌军势大,以刘太守治下的兵力别说阻敌,连自保也不足,而从六太守传书前后的时间来推断,相比现在的敌军已经快要到寿春了,在敌军抵达之前,必须要尽快想出一个应对的方案出来。”
“不错。”从六安到庐江,再从刘勋接到情报写好文书从庐江传递到寿春,这么长的时间,敌军差不多已经快到寿春境内了,说不定明天就能兵临城下,而且杨弘有一句话说让他颇为满意,那就是刘勋用查证而非通常发生此事的拦停调查就说明来军兵力强大,虽然他信中没有说明,但可判断敌军人数最少在三万人以上,不然他怎么可能坐视这支部队从庐江境内从容经过呢,说明他也怕引火烧身,这个该死的刘勋。
虽然袁术心中大骂刘勋,可他也明白,刘勋的庐江军都被调取了徐州,他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放任敌军过去。说道:“现在敌军到来,寿春兵力极为不足,两位都说说眼下当如何是好?”
杨弘说道:“卑职以为,为今之计,当快马传书大将军张勋,令其派军回援,而同时派郡****守城,当然已郡国兵的战力很难守住寿春,势必需要主公打开兵器库,大量招募郡内青壮,协同郡国兵一同守城,只要能坚持到张勋回援,寿春之危可解。”
“发派郡内青壮守城吗?”袁术有些担忧,就是把青壮都派上城楼,以他们的战斗力又能坚持多久,可是现在的局面,如果不放弃寿春,就只能这样做等待援救抵达,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微微点头,正要同意之际,阎象急忙出列阻止。
他说道:“主公,徐州军突然出现在庐江郡,如果目的当真是寿春的话,那么就不得不防刘澜的真实目的了,卑职以为刘澜很可能是想要围魏救赵,逼迫大将军张勋撤军,好腾出手来去对付进攻青州的袁绍与曹操,如果我们现在撤军要求大将军回援,正中刘澜诡计,那时寿春虽之围虽解,可徐州之战亦将功亏一篑。”
杨弘笑道:“阎主簿此话太过荒谬,如果刘澜当真是要围魏救赵,那试问,待大将军回援之后,这支来犯敌军焉能抵挡,待将其攻破,刘澜主力却调头北上,那时他与曹操、袁绍交战,而我大军再发兵徐州,岂非势如破竹?等刘澜反应过来,我军早已夺下徐州。”
“对,对,刘澜看似出其不意,结果却成全了我。”袁术一听杨弘此言,心中大喜过望,现在的局面是刘澜的主力与袁军交战,他没有丝毫胜算,可是一旦刘澜去了青州,那么他的部队再攻徐州,兵锋所指,还有谁能相抗?到时拿下徐州,刘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有什么可能反攻徐州,当然在此之前他需要先赢了袁绍与曹操。
如果说这一仗刘澜只是对付袁绍的话,那也许很难抓住这一空当,可是有恐怖的曹操,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袁术相信,在青州的刘澜可一点胜算都没有,那时他就算不被曹操击败,也一定会被曹操拖在青州,那么收获最大的就是他袁术了,没想到一场危机反倒变成了转机,此刻袁术所有的担忧全都消失,笑着看向杨弘,可正要开口的一刻,却又看到阎象出列了,眉头一皱,有些不满的说:“阎主簿还有什么要说的?”
开战之初,袁术与杨弘就是如此异想天开,没想到此刻依然如此,这么简单的道理,杨弘能想到,主公能想到,那么刘澜会想不到?虽然他没有见过刘澜,更不认得他,可是通过几番交战,他还是对这位对手有了一些了解,此人心思细腻,一定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他一定留有后手,不然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使出这风险极大的围魏救赵之计来,所以说,大将军一旦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