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5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听他这么一说,知道他这是在引话题,更加确信他的目的了,脸色微微沉了下来。勉强道:“这事我已经知晓了。”

    说完看向凉茂,刚要吩咐他按计划执行,前往琅琊议和,不想夏侯惇却向前走一步,来到阶前,对曹操躬身说道:“主公既然知道,那一定同样知道丰县的吕布已经全军覆没了。”

    “不错,我不仅知道他已全军覆没,而且如今吕布就在丰县之内!”

    “既然将军全都知晓,那么就一定明白,没有了吕布缓和点,我们与刘澜早晚一战,既然刘澜迟早会派兵夺取兖州,那末将以为与刘澜一战就应该早打,末将在此请求将军准许末将带兵再往琅琊,与刘澜决战!”

    曹操当然知道没有了吕布就等于没有了缓和点,没有了缓和点两家随时都可能开战,或者说开战已经难以避免,但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兵力物资还没有到位的前提下,他并不想也不愿更不希望太过于盲目的与刘澜开战。

    如果是与袁氏兄弟后面浑水摸鱼,他现在这点兵力足够了,可是独当一面与刘澜开战,是他现在不想也不敢的,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与刘澜来一场殊死决战。

    而这也是为何在场诸人都同意议和的原因,因为大家都明白曹操的心思,也明白他们现在所处的尴尬位置并不足以与刘澜进行决战,所以才极力赞成曹操与刘澜议和而不是开战,可是大家的默契却被夏侯惇直接给捅破了。

    如同曹操的痛脚被夏侯惇当场点到,当着众人的面你让他怎么说?毕竟调兵来的这些都是搪塞之语,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并不敢在这个当口与刘澜决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且还是面对士气如虹的徐州军,胜利的希望极其渺茫,可这番话曹操能当着众人说出来扰乱军心?

    “议和只是争取时间,如今在琅琊驻扎了足足十万徐州军,而我们在寿县不足三万人,兵力太悬殊了元让。”郭嘉适时出面,并暗示夏侯惇不要太过坚持了,后者也察觉到了曹操的不满,可有些话他必须要说出来,兵力悬殊不是议和的关键,不敢一战,没有勇气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以为在曹军之中,这等事何事发生过?一旦对帐下将士误以为徐州很强的印象,那么以后就算有实力与刘澜一战,也会因此时造成的心理暗示而影响士兵与徐州军的交锋。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就算是三万人,也要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敢于强敌一战的决心,只是如此,日后就算碰上徐州军,三军才能有勇气杀敌。

    夏侯惇的坚持让曹操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一言不发,而因为他的一番话,厅内文武几乎都不敢在多嘴解释什么了,厅内一片寂静,气氛尴尬而紧张,武将们大多都赞成夏侯惇的说辞,不能因为兵力不及徐州就去找借口,这简直就是在暗示士兵告诉他们赢不了刘澜,可如果兵力当真能够决定一场胜负的话,早在与袁术的交战中,他们就已经败了,以当时袁术帐下的兵力,只怕比现在的刘澜还要多,而他们的兵力同样也比当时多,如果那时候能以少赢袁术,为何这个时候就没了以少赢刘澜的勇气了?

    还是说因为他们的主公没有了当年的勇气。

    这番话不可谓不让人张目结舌,有些石破天惊了,简直就是在与曹操抬杠,大军都在为夏侯惇捏了一把汗,因为他这番说辞很可能已经触怒了曹操,让他当着众人的面下不来台,不少人都已经在替他暗暗担心,甚至夏侯渊已经开始给他打眼色,希望他收敛一些,有些话,完全不必当着众人说出来,等议事过后,单独与曹操说,收到的效果也许才会更好。

    可夏侯惇的性子,又怎么可能是夏侯渊拦下来的,一脸的嫉恶如仇,好似他说的话就是掌握了真理,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蛊惑曹操一样。

    他这样的性子太容易得罪人了,程昱见他依然在不依不饶的说着,不得不出面,劝他道:“夏侯将军,你说的虽然有你的道理,可很多内情你并不知晓,主公又怎么可能是没有勇气于刘澜一战才与他议和呢,实在是各方压力造成了眼下的情况才不得不与刘澜议和,这完全是从大局考虑,而眼下首要的不是与徐州开战而是和解,这才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战的勇气于决心,而是发展壮大的时间,与刘澜的议和只是暂时,等我们实力足够,再来与徐州刘澜决一死战不迟,但现在绝不是最佳的时机。”

    程昱很多话没有说,当年与袁术交战,是以少胜多,可别忘了刘表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他们的兵少却有着外援,而眼下袁氏兄弟都在同刘澜和解,而他们偏偏不识时务的与刘澜继续寻衅,没有外援的我们,到时就将独立面对刘澜,不管是胜是负,对他们来讲损失都是沉重的。

    夏侯惇也来了火气,声音都变得尖厉起来:“什么叫等我们实力足够,我们的实力难道还不够吗?寿县有三万,许都有五万大军,雒阳、长安济北各有一万部队,刘澜有多少军队?十万人,可是这十万人中有多少是像琅琊军、沛县军、臧霸军这等杂军,与我青州悍足岂可同日而语,如果在座诸位非要把这些杂军也算到刘澜的部队之中,那我们能算入的部队就更多了,绝不会比刘澜少,而且在刘澜的部队之中甚至还有原吕布军降军,如今吕布就在我军中,有他在,我们还怕什么,那些士兵还不是瞬间倒戈?”

    夏侯惇拱手请令,向曹操恳求道:“主公,请许末将领军三万,末将不往他处,直入徐州,徐州城进攻吕布的破坏,不堪一击,末将一到,刘澜必然回援,这时在许都的五万大军也一定已经赶到寿县,主公那时便可率领大军进入徐州,那时战火不仅不会波及到兖州,我军更有可能将徐州军彻底调动,分割包围消灭,那时兖州得保,徐州可夺,刘澜可灭,一箭三雕,何乐不为,末将肯请主公准许。”

    夏侯惇的计划不可谓不让他心动,但太过冒险了,徐州现在是不堪一击,可刘澜难道没有做部署吗,一个人不会在同一事情上犯两次错误?徐州不可能再被谁偷袭成功了,最少不会像吕布那么轻易,往后的徐州城刘澜着重提放。

    曹操缓缓说着自己对夏侯惇建议的看法,而且夏侯惇口中所谓的调动刘澜,这事他也想的太简单了,张飞能在淮南调动袁术军,可夏侯惇想要在徐州如法炮制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刘澜手下的骑兵不是摆设,刘澜大可以只派骑军回援,而他们一旦第一时间回援,三万青州军难不成靠双腿去调动吗?

    这不是异想天开,简直就是不知好歹了,到时他再派五万大军入徐州,刘澜现在在琅琊的部队能没动作?到时就是大决战,不管谁胜了,对袁氏兄弟来说都是最乐意见到的事情,那时袁氏兄弟再出兵的话,我与刘澜不管谁获胜,又拿什么来防二袁?

    我们眼下的心腹大患是刘澜不假,可就长远来看,真正的对手是二袁!

    曹操声音很慢,很淡,看着平静,可是背后的波涛大家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夏侯惇怔在了原地,他终于明白了曹操的目的,也明白了为何袁绍夺青州时他那么出力,他不是为了袁绍能不能夺下青州而出兵,而是为了在攻打徐州时有袁绍的相助,这也是为何会驱虎吞狼设计袁术进攻刘澜的原因,他们现在的实力,只适合浑水摸鱼,而不是当出头鸟,更不可能自己去独当一面。

    如今四大诸侯,经过多年征伐,兵力皆是十万左右,奇虎相当,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我,而且还不得不顾忌到其他诸侯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情况,大家好不容易达成一致一起对付刘澜,最后却落了一个如此地步,接下来想要打破这一均衡,只有再次联合,或者等到曹操有了超越其中一方诸侯的实力之后。

    所以与刘澜的决战,就现在来看,不可能是他一家能做到的,他现在的议和是在等待时间,等待袁绍收复比方之后,他再去说服袁绍南下青州的那一天。

    到时袁绍可以全力南下,而他也会集全部主力进攻徐州,这才是今次议和的最终目的,他现在需要的和袁绍一样,是时间,袁绍需要解除后顾之忧,而曹操,需要消化新得到的司隶一州。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曹操对夏侯惇的失望,怒其不争,他的平淡下是极度的严厉。

    但不得不说,曹操直到此刻还保持着克制,在他的帐内,并不是一言堂,他会允许其他的声音出现,但这样的声音并不是夏侯惇这样鲁莽甚至是盲目的声音,夏侯惇终于低下了头,不算认错,但算是承认了自己太鲁莽,没有顾全大局。

    程昱也适时为夏侯惇进言,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以他的身份来说,武人自然要言兵事,可是政事上,却又因为他平日并不触及,以及刚从青州赶回来所以不了解情况,请主公不要治罪夏侯将军,让其因言获罪,毕竟他也是一番好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徐州之战(65)() 
天一大亮,寿县一行车队浩浩荡荡向西而来,未走官道,径直朝着边境土墙过沂水向开城而来,车队正中是一辆宽大马车,车内坐着的正是凉茂,而在车外,则是有数百护卫保护,不过他们所穿戴的可不是曹操军的衣甲,而是象征着大汉朝虎贲军的绛红甲衣。

    马车内,凉茂正在与一位年轻人低声交谈着,他叫何夔,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外表儒家,乃曹操司空府掾属,深受曹操信任,此次出使徐州,为副使。

    他是曹操专程从许都招来出任此次副使的,昨日刚到,今日便与凉茂一到出使,不过昨日夜间,曹操与他有过一次深谈,毕竟这次不属于谈何,而是以天子的名义对刘澜册封镇东将军,而底线则是征西将军。

    这可是曹操玩的一手权谋,毕竟征西将军曹操已经许给了马腾,天下人谁不知晓,只是诏令还未颁下,所以曹操所谓的底线不过是想迫使刘澜默认镇东将军一职,可如果他执意不肯,那么让他得到征西将军就是了,不过也没那么容易,因为在得到征西将军的同时,他将得罪马腾。

    他有太多借口让马腾去记恨刘澜,虽然两人相隔十万八千里,连面都未曾见过,可却对他曹操有好处,毕竟现在他控制的长安可与马腾的雍州接壤着,通过刘澜之事与马腾交好,可要比一个区区征西将军的效果强万倍。

    一箭双雕的曹操现在是巴不得刘澜选择征西将军,不过选择镇西将军也无所谓,反正他的真正目的是要停战暂止兵戈,付出一些代价再正常不过。

    “何掾属,以你看来刘澜愿意停战可能性有多大?”马车之上两人商议完一些细节之后开始闲谈起来,只不过何夔心中最想说的一句话却被凉茂抢先问了出来。

    他话音还未落下,何夔便捧腹大笑了起来:“这事不应该问我,反而要凉长史。”

    “问我?我要说一点不担心,我有十足把握何掾属可相信?”

    “信!”

    何夔身子微微前倾,那模样没有半点怀疑的意思,简直就如同五体投地,显然对于曾经与刘澜共过患难的他,说过的关于刘澜任何一句话都信任无比,只是凉茂却苦笑起来:“虽然有信心,可毕竟我与他已经多年未见面了,而且若是有人从总作梗,执意挑起战火的话,想说服刘澜罢兵,难!当然以我对刘澜的了解,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刘澜的态度,他是想战想和呢?如果他想战,不管谁来,都不可能改变他的主意,如果他要和,就算有人从总作梗,也不会让刘澜出兵兖州。”

    “听你这么一说,我对这个人,越来越好奇了。”何夔眼神有些飘忽,自灵帝朝到献帝朝,天下间最被人热衷议论之人无疑乃刘澜一人了,而且就算你不想了解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他的消息流传开来,想不知道都难,今次终于有机会亲眼见见这位小卫青,若不是副使的身份,他还真有些期待呢。

    “刘澜这个人,别看外面传得邪乎,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不过他虽是小吏出身,但也不是一介莽夫,反而还是毛诗大家,对毛诗颇有见地,所以说,若不提他的身份,和他见面还是很令人期待的。”当然凉茂心中还是有些犯嘀咕的地方,那就是今时今日之刘澜又岂可与当年在辽东同日而语,当年的他乃是乐浪太守,刘澜是新昌县令,身份是我高他低,刘澜的谦恭是在正常不过,如今刘澜乃徐州州牧,很可能会成为镇西甚至是征西将军,而他不过是小小长史,可谓一个天一个地,身份的互换,虽然他是代表天子,可现在汉室不振,刘澜会卖这个面子给他?而这其实才是他最为担心的,不过以当年对刘澜的了解,此人乃仁义君子,不然也不会救他们出苦海,只是如今刘澜的身份不同了,若在以从前的眼光看待他,那今番见面,可不会有甚好结果。

    这也是为何飞黄腾达者不愿见故人的原因,因为你的那点糗事,他们都知道,所以说以刘澜现在的身份,你若是跟他攀当年被公孙度看押时的情形,刘澜会是什么反应?他在徐州的形象可不就被破坏了,那时这件事想成也成不了,甚至连小命都难保。

    这件事想成功,交情自然要攀,可当年的事情却不能谈。

    一旦谈了,那就是在故人之上添了一笔,也就彻底变成了敌人。

    以刘澜现在的身份,处死他的办法又太多太多,神不知鬼不觉的,甚至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都可能。

    沉思良久,凉茂已经为自己今次面见刘澜定了调,性免疫在露出了一丝释然笑容,可他这等笑容却在何夔眼中变得意味深长:“难不成连凉长史也没信心?”

    凉茂一怔,立刻反应过来了,摇了摇头,道:“若没信心,我又怎敢主动请缨。”

    何夔的声音突然压了下来,低声道:“可我怎么听说是郭……”

    凉茂食指猛然挡在嘴边,嘘了一声,掀开车帘四周看看,发现车厢四周并没有甲士,这才安心,回过头来,苦笑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奉孝先生告诉你的?”

    何夔摇了摇头:“有什么事又能瞒得过曹司空?”

    凉茂点点头笑道:“说的不错,其实这件事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是奉孝来找得我,让我主动承担下这件事。”

    “你就这么相信他?”何夔对郭嘉的反应有些大,很不屑的撇了撇嘴,似他这类典型的儒家士子,并不会认同郭嘉的人品与道德,是以对他自然不会生出丝毫欣赏,甚至还很厌恶,也就主公才会容忍着他,如果换个地方,贪污钱粮,强抢民女这等大罪,早就不知被处死多少回了。

    不过在这件事上,凉茂与曹操站在一边的,唯才是举,至于其人品如何还在其次,主要是否有真才实学,举个例子,汉初陈平那人品够让人不耻的吧,可最后呢?所以说啊,这世上哪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情,水至清则无鱼,如果都是清清白白的,那才要出麻烦了,说不得就又是一个王莽!”

    这是才与德的分歧,更是世家与寒门的分歧,如果再谈论下去,迟早要吵个不可开交,当下何變便岔开了话题,其实在郭嘉这件事情上,在兖州内部已经争论不知多久了,以荀彧为首数次在司空那里对其弹劾,可不管多少弹劾的文书呈上去,都石沉大海没了消息,由此可见司空对郭嘉的重视,尤其在出谋划策上,郭嘉洞察入微的分析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主公数次逢凶化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郭嘉的地位就更不可撼动了,别说犯点小错误,就算酿下大错,也被司空掩盖了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连荀彧都放弃了,更何况是他这个小小的掾属,虽然被司空信任,可在郭嘉的事情上,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刘澜开赴琅琊足足一个月,一直没有动的原因是迎来了袁氏兄弟两波使者到来让刘澜有些措手不及,等处置好后,他反而发现徐州境内的敌军都撤走了,如今摆在他面前的选项只有回师徐州又或是趁势西进兖州。

    但他并没有着急,而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整军,主力大军五万与各地方军及陈宫降军五万共十万人的兵马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已经达到了再次出兵的可能,最少最不稳定的琅琊军与陈宫降兵被全部被打散后编入到徐州军中保证了原本战力较低的两军在接下来可能与曹操的交锋中不会像之前那样一败涂地。

    一切都在以最好的一面发生着,数日来,张飞回师的消息传来,刘澜犹豫了下,最后还是决定干脆由张颌留在丹阳继续征讨山越,同意了张飞回师徐州的请求,不过经此一战之后,刘澜彻底放弃了徐州与彭城合并的想法,打算直接迁移治所,将治所搬迁到秣陵。

    当然这件事现在还没有提上议程,起码徐州之战没有结束之前他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现在他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