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5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直到此刻,赵云才终于觉得眼前这位大师的厉害了,仔细聆听着,虽然他只说梦而未说内容,但方才的言外之意已经透露出来,自己所梦到的梦境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只听他继续说道:“一切皆如梦中,视山河大地人物动作声音等,皆如活动影象。不但对外境他物觉其如梦、如幻、如影,即我此身心亦同于诸梦。动静行为,皆能行所无事。”

    开始赵云还能听得明白,可后来却似懂非懂了,到最后更是彻底听不懂了,但在普慈看来赵云却很有佛性,轻声说道:“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

    老人不说话则一天一夜不说话,一打开话匣子,口若悬河停也停不下来,可赵云来此可不是为此来的,他声音有些低沉,有些伤感,道:“普慈大师,世间为何有这么多遗憾?”

    “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

    开城的谈判在继续进行着,果然不出凉茂所料,当他传书给曹操谈判再次被搁置下来不久,简雍便主动来了,他知道事情在如他的算计发展着,不过他并没有急着一开始就提征西将军,而又提出镇东将军的条件,简雍自然不会答应,非常明确地拒绝了他的提案,甚至当面给他下达了最后的通牒,下一次是最后一次会谈,如果双方没法达成一致,那么其次谈判便不必继续谈下去了,破裂的后果会是什么,不用问双方都明白。

    简雍走了,刘澜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除了挑起战端,而在他的传书之中,又有着对兖州底线的掌握,但与刘澜一样,对此消息二人斗抱着怀疑态度,深信这是有心人故意放出的风声,但也有可能是曹操故意为之,就是明白的告诉徐州,征西将军是他最大的让步。

    反正不管是真是假,接到刘澜命令的简雍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他相信这次的通牒会让凉茂将条件提升,最不济也会提到征西将军,现在对他们来说,征西将军以及足够了。

    毕竟谈判已经拖了快一个月了,眼见就要入冬,圆满结束了停战协议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两方高层虽然没有私下里沟通过,但此刻却目标一致认为双方确实没必要再拖下去了,大军这么集结着,不管是对徐州还是兖州都是极大的消耗。

    兖州经理严重蝗灾,最困难的时期靠肉脯维系,今年虽然日子好过一些,可接献帝入许都在西方与李傕登关西诸侯交锋以及与刘澜的连番大战以及消耗了他太多钱粮,不愿再消耗下去也是情理之中。

    而反观徐州,去年的蝗灾虽然没有波及到徐州,可大量收容难民再加上丹阳、徐州两场大战过后让徐州府库花去了三分之二,现在一点都不富裕,哪还敢继续消耗下去,要知道现在大兵在开城每日所费就要数以万计的钱粮,对徐州是极大的负担,刘澜能不迫切希望解决争端?

    如此一来,简雍下达的最后通牒就让凉茂有些手足无措了,难道消息没有传到刘澜那边还是说刘澜根本就没打算和谈?现在的情况,让他很被动,盖因他们对徐州方面的底线一点也不清楚,而在许都将消息传递到徐州之后,他们的底线却被刘澜掌握的清清楚楚,这样一来,他们就自然要出于被动之中,无奈之下,他就只能拿出征西将军,这是他们最后的底线,如果简雍不同意,那么双方就只有一战了。

    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与简雍透露底牌,而是又传书给了曹操,当曹操看到这样的消息怒不可及,他知道这是凉茂在跟他要权利,可能的话加大封赏,这样他这边能更好的与徐州周旋,可征西将军是曹操现在唯一愿意给刘澜的职位,不能再提高了,再高就要得罪袁绍了,他断然拒绝了凉茂的提议,宁可与刘澜一战,也不能得罪袁绍。

    他和袁绍不管如何都是幼年好友,与刘澜呢,则是故人变仇人,而且最关键的是曹操不会忘记当年讨董之后与兖州之战败给吕布后的情形,那时的他是多么艰难,几乎就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那个时候是袁绍出手主动帮助他,才最终让他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袁绍对于他,就变得不仅仅是盟友那么简单了。

    这才是他为何宁愿得罪刘澜也不得罪袁绍的关键。

    只要有袁绍,他就算败,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果得知袁绍,那他就等于同时得罪了两大诸侯刘澜与袁绍,因为他相信,一个卫将军甚至是骠骑将军绝不可能让他与刘澜和好如初。

    而同时得罪这两人也就意味着南面的袁术也不用继续忌惮他,等于因为这一件事得罪了三家诸侯,简直得不偿失。

    是以他宁肯与刘澜玉碎,也不瓦全。

    曹操将他的最后通牒送到了凉茂手中,征西将军,若不同意,便直接回寿县,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了,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对曹操来说让他得到了极大的休整时间,最少一入冬,刘澜再想出兵的可能性就小了,而到明年,局势瞬息万变,那时候的事情谁也预料不到,就算来攻,他顶不住的时候也可以去联络袁绍相助。

    而此时,袁绍才胜公孙瓒,大军连年征战,需要休整,不可能再出兵了,就算他如何求肯,袁绍也决不会答应,这也是为何袁绍最后选择退出青州与刘澜妥协的关键。

    双方再一次开启了双边会谈,这一回谈判双方终于找到了默契,只是一个上午,两个时辰,便最终达成了和谈,刘澜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而丰县则必须要撤出军队,作为双方的缓和地区,最后简雍与凉茂一同在协议上签署了名字,而第二日一早,凉茂一行则再次前往了徐州,对刘澜进行封赏。

    普净禅房内,经过了普慈一番佛法讲解,足足两个时辰过后,赵云彻底被他的高深佛法所折服,突然之间,就见他学着普慈双手合十,向他施礼,道:“昨日弟子愚昧无知,不知佛法高深,今日多承大师点化,甘心皈依我佛,愿在大师堂下做一头陀。”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居士与我佛有缘,对佛性有根,老衲未讲经更未说法,但居士却能自明佛理,这说明万物皆有佛性,事物皆有佛根,赵居士自然也就被点化。”普慈双手合十道:“然而赵居士虽有佛根,却无佛缘!”

    “还望大师傅成全!”

    “赵居士又何苦如此执着?”

    普慈摇头再次拒绝了他,说实话赵云很有佛根,但他终归不属佛门,他之所以突然要入释门,完全是因为自己方才的点化让他打开了心结,觉得佛法高深,觉得佛陀能够普度众生,可若他抱着如此想法那从一开始他便错了,叹道:“赵居士,既然您有佛根,老衲也就知无不言了:“赵居士今日要拜入我空门,无非是因有求于佛而入佛,因此念而入我佛门,便注定了赵居士就算修行终生亦不会成佛。所谓明心见性,可尔却偏不能顺心见性,又如何能为佛门弟子?其实赵居士若真有修行之念,在哪里都可修行,而对赵居士来说,在公门之中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因您之便,杀人救人都在一念之间,每日救人,帮扶芸芸众生,岂不比我辈在寺庙中修行效力更大?”

    赵云心头一震,忙伏地谢罪,道:“弟子愚鲁,多谢大师点化!”

    普慈双手合什起身,对他微微一笑,道:“阿弥陀佛,赵居士若真有向佛之心,老衲这里到有几部佛典,赵先生可自行钻研,若有不解之处,自可前来问我。”

    “多谢大师。”

    “赵居士,以你的佛性,原本不该如此的,奈何你我执太重,不能自解自脱,这才有了刘使君安排你我相见,可没想到最后赵居士反向空门求助,这简直就是弃本逐末!赵居士乃是天下有名的大英雄,如今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赵居士当为芸芸众生谋福祉,阿弥陀佛!”

    “多谢师父点化!”

    “既然居士叫老衲一声师父,老衲今日便收子龙你为俗家弟子如何?”

    “多谢师父!”

    ~~~~~~~~~~~~~~~~~~~~

    胡金锭讲述了他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说起苦日子更是泪流面目,而当母子问起关羽时,他也一点没有隐瞒,讲了这么多年的一些遭遇,从去往右北平遇到刘澜的那一刻起,可以说是关羽命运被改变的时刻。

    他很感谢刘澜当年对还是游侠的他一番点化,让他能够理解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远比意气之争更重要,从此他跟着刘澜走进了部队。

    都说军队是大熔炉,不仅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样,他随着刘澜与胡人交战,与黄巾交战与白波交战与董卓交战,这些年好像就没有闲着,一直在打仗,以前看死人,看着身边的老兄弟看着那些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战死沙场会落泪,现在这些伤亡对他来说就只是战报上面的一串数字,对关羽来说,当时头一次见此情形时刘澜的一番话记忆犹新,乘着还能感动时尽情感动,等哪一天麻木了再想感动也没机会了。

    那时他不懂,现在他懂了。

    可当年他一走了之不的愧疚感,随着时间却并没有麻木反而更重了。

    只是直到最后,他最想等到的那句话也没有从胡金锭口中说出来,二人的缘分难道真到此为止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征西将军() 
简雍、陈宫以及凉茂一行到了徐州,刘澜如愿当上了征西将军,一些人事任免也随之任命,徐晃出任掌军中郎将一职,仍留在辽东,张昭、陈宫分别出任征西将军府长史与司马一职位,张纮为正议校尉,陈登调任回徐州,任将军府从事中郎,鲁肃为军议中郎将,崔琰、张承、陳端分别升任东、西、兵曹掾。

    征西将军府属官任免之后便是军事上的一些安排,军师将军徐庶,领军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中坚将军许褚,翊军将军赵云,斥候将军陈果,平狄将军张颌,射声校尉徐盛,暂领沛县郡守。

    奋武将军糜芳,荡寇将军张辽,威虏将军臧霸,扬威将军周泰,平虏将军蒋钦,·振武将军孙礼。

    一切任命完成,对于张辽的任命刘澜算是破格了,一来就身居高位,当然他的能力刘澜的深信不疑的,而且这回他的投效全靠了关羽出马才说动了他,可高顺就有些让人头疼了,不管是关羽还是张辽都无法说服他加入,最后倒是张辽多了一嘴,建议让陈宫出面。

    虽然两人矛盾重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是就张辽所言,两人之间完全是因为带军理念不同,并非个人恩怨,所谓对事不对人,相信陈宫出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陈宫出面导致高顺更加坚定信念。

    陈登出面如同双刃剑,可现在这个情况,有一线希望总比没有好吧,刘澜决定大胆一试,他招来了司马陈宫。

    见面之后,陈宫好像已经料到刘澜找他来的目的,并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而是直接问起了刘澜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多日来,陈宫一直没有过与他深入交流,这让他怀疑其很可能打算与另一个时空的贾诩,收敛锋芒,如果这是他的打算的话,刘澜自然不好强求,可现在他既然主动提及,刘澜索性便问道:“却不知陈司马如何看待徐州?”

    陈宫的回答,入许多人一样,老调重弹也好,英雄所见略同也罢,徐州绝非立足之地,从第一次丹阳之战到第二次徐州之战就可以看出,首先是无险可守,这也是造成吕布直接能够奔袭徐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且还无法预防。

    其次则是在三大诸侯的包夹之中,这也的地理位置,这么可能单单用一个后患无穷来形容,在陈宫看来,徐州,就像是一块死地,虽然因为刘澜的到来为他注入了一丝生气,但并不能改变其最后的结局,所以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消除后患,而似徐州只能作为后方,可是要消除后患,向西向北的结果意味着与曹操和袁绍主动开战,以刘澜现在的实力,与他们一战是有能力的,但要一口吃下任意一方却无能为力,毕竟刘澜的进攻,很有可能使得原本矛盾重重的两方再次合作,到时就更没有希望了。

    所以陈登的建议与徐庶、陈登父子乃至于鲁肃他们一样,全部投向了南方。

    但这个南方,陈登是与陈家父子一样的指向了袁术,两次徐州之战,其实最初都只是刘澜与袁术之间的对抗,可后面却吸引了各大诸侯陆续加入,则就是刘澜四战之地的原因,大家都愿意来分一杯羹。

    所以接下来徐州要找突破口,最佳的目的地就是淮南,首先袁术如今的实力已经从原来关东第二大诸侯滑落到最后一位,两次徐州之战使得他的实力严重受挫,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个时候无疑是击溃袁术的最佳时机。

    当然袁术的势力以及袁家子弟的身份,想要轻易击溃他不会太简单,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淮南其实也没有天险据守,夺下来反而要比袁绍与曹操更简单。

    当然,进攻寿春,同样面临着未知,那就是袁绍的态度,虽然两人素来不睦,可是毕竟是兄弟,在关键时刻,袁绍会不会出手?而且以曹操的性格,正面绝不会与刘澜相抗,可却绝不会介意在背后捅刀。

    从两次徐州之战就看得出来曹操对待徐州的态度了,隐身幕后,驱虎吞狼,借助袁氏兄弟之力来对付刘澜,自己从不出现在前台,这一次虽然出现,可关键时刻的议和对他来讲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对着一点,刘澜的极为赞成的,而且曹操与郭嘉的组合也着实恐怖了些,琅琊军以及太史慈的实力可不是盖的,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如果加上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荀彧,这铁三角的组合就着实恐怖了些。

    虽然如今刘澜已经在徐州站稳脚跟,可是就像青州一样,袁绍解决了公孙瓒,一旦大军南下,根本就防不住,所以抓紧向南方拓展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而且这事不能缓,拖得越久,就越难对付袁术,可就像陈宫担忧的那样,如何在袁绍和曹操眼皮底下遣将调兵?这终究还是太困难了些。

    陈宫愁眉不展,不是他的智计不如人,实在是在这件事情商换了谁来都要头疼,可是很快,当他看到议事厅内扬州地图之上刘澜在柴桑的标注后,一切好似瞬间豁然开朗了一般。

    秣陵?柴桑?仔细品味着这两处同属扬州的郡县,如果他兵分是妄自揣测的话,那么刘澜南下秣陵的原因……

    这一刻他好像终于想通了,刘澜之所以不顾坊间议论强夺了刘繇的秣陵,这一连番布置,可不是为了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是那样,退到辽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不管如何,那里民风彪悍还是天然的马场,要比秣陵更适合做后路。

    所以刘澜夺秣陵一定是一招看起来是寻找退路,但真实的情况却是以退为进,从秣陵攻柴桑入淮南,不管到时从不从徐州出兵,刘澜都有了直入淮南的踏板,而徐州还能有兵力进行防御,最少这绝对是一招妙棋,如此一来,徐州虽然还是前线,可是却是有了后方的前线,袁氏兄弟与曹操就再也无法因地缘的因素约束住刘澜,起码刘澜可用在徐州大做文章,而不用担心徐州会不会丢,就算丢,还有丹阳郡这一大后方,而妙就妙在,丹阳郡还有着长江这一天然天堑,这就解决了徐州无险可守的尴尬。

    一叶知秋,仅此一点,陈宫便彻底瞧明白了刘澜的打算,但他还需要在向他确定:“主公打算何时迁往丹阳?”

    “越快越好!”

    “将军真是好大的布局,战略眼光这世上只怕无人能比,光是这幅丹阳地理图,这世上就没有第二幅能与其相提并论了吧。”陈宫由衷说道。当然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通过刘澜对丹阳郡的重视程度来看,他最终的想法一点是要解决徐州存在的问题。

    而徐州的问题在于离各大诸侯太近,并不利于发展,就拿这一回的徐州之战来说,辛辛苦苦建设的徐州城与琅琊郡都遭受了兵祸,破坏严重,损失十之八九,这还不包括青州。

    而丹阳的优势在于地处偏僻,又有天然天堑长江,而且劣势则是人烟稀少,可是以刘澜在沛县以及徐州发展的经验来看,只要能够将此成熟经验带到丹阳,大力发展用不了几年就能使得丹阳郡追上徐州,当然这前提是大量移民,这一点的操作性可不比广陵迁徐州彭城,从徐州迁丹阳很难,但只要有心,就没什么办不到的,不然刘澜也就没必要借助丹阳的地势了。

    而且从刘澜刚才的口吻来看,十有八九移民已经在开始了,其实他还有不清楚的事情是兵器等监刘澜布局在丹阳就是提早为日后搬迁做准备,可以说这些都是他一早就埋伏下的暗棋,而华佗的医学,也同样正在搬迁。

    这一切都在简雍与凉茂谈判期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