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7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时盯着刘澜的主力,掌握他的东向,而不是像现在,一味的去等消息。

    可是等九江哪里有消息传来,估摸着也晚了,等他发兵,刘澜估摸着已经回到了秣陵甚至是徐州了,不过很快,他就看到了一条看起来多少有些振奋人心的消息。

    颜良发兵南下了。

    曹操的目光从信报之上一扫而过,古井不波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甚至眼睛还眯了起来,好像是在沉思着什么。

    颜良的南下多少有些蹊跷,并非是大举南下,而是只有三万兵力过黄河,可在过河之后,颜良却有不敢继续推进攻打臧霸了,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不然颜良不会不敢动弹,那也就是说,袁绍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底是与刘澜大举交战还是把战事控制在小范围之内。

    这很符合袁绍的性格,他现在是又想捞好处,又把被刘澜咬下一块肉,曹操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指望袁绍不犹豫主动进攻是显然不可能的了,只能倒逼着他进犯臧霸,不过要是没有自己的话,估摸着袁绍不会大举进攻。

    曹操迅速提起一支狼毫,蘸上了墨,在一张帛纸上快速写下几字,然后便吩咐反回来的典韦,让他派人尽快把信交给夏侯惇,当然,曹操还必须尽快派人去联络一下袁绍,现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在九江之战还没有明显要分出胜负之时,他们必须要和刘澜枪时间。

    现在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到现在这个时候,天下大局已经渐渐明朗,只有消灭了刘澜这一大后患,曹操才能够安心与袁绍周旋,不过袁绍内部的田丰沮授等人却又点让他头疼,尤其是袁绍的态度更是让他大失所望,这一回,他还真不知道能否如愿让他出兵,与他一道进攻徐州。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大战开启(54)() 
来莺儿离开了司空府之后,可不会没心没肺的认为曹操会罢休,权贵他见过太多,她这样不辞而别,曹操肯定会有反应,所以一出了司空府,来莺儿就去找一些能够和司空府里打上招呼的老朋友,这些人在许都可谓是手眼通天,要打探一些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有了这一次的不告而别,曹操的反应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许都继续待下去,他甚至有些后悔不告而别,不过他早已有了说辞,倒也不怕曹操会对他不利,但从反馈的消息来看,他的这些担忧显然是多虑了,虽然虚惊一场,但也让他记忆犹新,如果再有下次,恐怕他是不会在这样冒失了。

    而在议事厅内,曹操把一些公事都处理完之后便独自坐在矮几前,对于来莺儿不辞而别,在他看来绝对是对曹操的一大轻视,不过想到来莺儿的身份,也就无所谓了,毕竟他的经历,被类似的轻视早年间太多太多,虽然当时想想很气愤,甚至立志要找回面子来,但过后也都随着时间而淡忘了,尤其是他现在的身份,不管他愿意与否,都要表示出应有的大度。

    对于来莺儿自然是走了就走了,也不会太当回事,对于那点闲情雅致来说,曹操跟关心的还是当下的处境,天下纷乱,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在如今这也的乱局之中脱颖而出。

    可以说,为了能能想出一条计策来,他可有废寝忘食,虽然手下之中有荀彧有程昱还有那个目无法纪的郭奉孝,但具体的一些大方向还是要他来把握,但可惜大多数人太过刻板了,他的阻力说实话一直都很大,这也是接天子的利与弊,当然虽然有弊,但不能忽视的是,他得到的实惠更大。

    而在迎接献帝之后,他最大的对手就变成了刘澜,可以说这几年他错过了一个最佳的时机就是没能从陶谦手中夺下徐州,反而还让刘澜占据了徐州并且壮大,虽然现在他已经派了夏侯惇到了萧县,可是想要夺取徐州,难上加难。

    他现在的的处境便是这么一个尴尬的位子,论势力远不如袁绍论实力又比不上刘澜,可以说他二人如果是在双腿走路的话,那他现在还是独腿走路的瘸子,所以想要让自己能干双腿走路,那他首先就要寻求袁绍的帮助,只有这样,一旦让他占了徐州,那他也就换变成两条腿,到时候虽然还无法媲美袁绍,但最少也有了与其一较长短的底气。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还太早,他要比任何人都要做出一个他与袁绍两家合则两利的样子来,只有相互帮衬,才是对两家最好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作为举世公族的袁家,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说,曹操这些年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借了袁绍之势,这一点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就好像从小因为宦党出身的原因而受一点白眼,这不算什么,对曹操来说,这些冷眼反而是让他成功的关键。

    曹操眯着眼望着矮几,矮几之上早已没有了任何文书,他都已经处理完了,他觉得每当要有大战发生之时,他的精力总是用不完,好像又变成了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思路开阔,当然了,精力旺盛对应的却是他忧心忡忡无法安心入睡,所以只能去做这些事情。

    就好像即将发生的徐州之战,他躺在床上,就会胡思乱想,很害怕一旦失败,自己也落得一个吕布的下场,迫不得已之下去投靠袁绍。

    奋斗的时候,一清二白,你根本就不用去想这些,因为你什么都没有,不怕去失去什么,可是现在家大业大,容不得他又半点的失误。

    不过曹操在对刘澜这件事情上,也有着自己的打算,甚至也已经考虑周详,完全不用太过担心,按照他的计划,只要这几份书信传到夏侯惇和袁绍的手中,那么这一回刘澜必败无疑。

    曹操闭上了眼睛,不是眯眼,这一回他是真的有些累了,眼睛发酸,他将双手放在矮几之上,枕着下巴,嘴中却又自言自语:“这样舒服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他要不了几日就要前往萧县,他已经决定,在刘澜赶回来之前,必须要抢先对刘澜展开进攻。”

    他已经不再关心九江之战的结果了,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袁术是否能够拖住刘澜,都已经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他必须要趁袁绍现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把他拉上自己的战车,夺下徐州。

    如果袁绍下定决心,这一仗,曹操不会掺和,或者说只会等袁绍来函时再出兵,但袁绍犹豫的话,那他的机会就来了,他看到了机会,也想到了他这封信一旦送到冀州,那些个河北士族一个个满身杀气的样子,但这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袁绍,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说辞大举进攻青州。

    至于他们是反对还是赞成,都不会改变袁绍,拖着下巴的曹操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嘴角上翘,颇有些得意,他们啊,还是不明白袁绍心中到底在乎什么,又害怕什么。

    或者说这世上,没有人比他二人更了解对方的了,他们的成功得来不易,所以他们都害怕失去现在的陈果,比任何人都迫切着成功,为此他们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两人能够把机会全都抓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现在曹操抛出一个极大的诱饵,袁绍又怎么可能不上钩。

    袁绍的野心他太明白了,在讨董时期,他就表露出了他的野心,甚至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占据北地四州而逐鹿中原。

    这才是曹操的野心,当时他就嗅到了他的危险的气息,都在当时也许没几个人会理解袁绍,但是最终他正是向着自己规划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可以说,有如此大的规划能力,这些年他还真没佩服过谁,除了那个刘澜之外,这一点上,袁绍和刘澜都比他更有规划,实话实说,他早期也想有,但受制于实力原因,只能作罢,但有一点他必须得承认,就当时来说,刘澜的实力可远无法与他媲美,但刘澜却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说,对规划,到底要什么,他还是缺少了一些远见,这一点上他必须要学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欢用袁绍、刘澜来与自己相比,从中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可以说三人各有千秋,优缺点都很明显,可以说,他觉得自己与二人比起来,差距太大了,但有一点,最少他和袁绍二人能联合起来。

    可以说,袁绍也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袁绍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很简单,就因为他那一句会与刘澜决一死战,不死不休。

    所以袁绍绝不会坐以待毙。

    曹操抬起头,坐了起来,今年兖州雨水很足,收成一定很好,绝不会再出现因为粮草原因而撤兵的情况,徐州之战,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可他面上的神情却无比平静,最少现在如果有人进来是绝不会从曹操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喜怒哀乐。

    刘澜马上就要大难临头,这个时候他更好奇的是刘澜改如何来化解对于刘澜,其实他也知道他这些年的变化很大,但是曹操对他始终都停留在当年刚刚相识的阶段,好像那个没有多少城府的年轻人一直没有变过。

    但刘澜已经变得让他不认识了,其实他们都变了,不只是刘澜变了,曹操自己也变了,可以说说二人早已不是当年在外人看起来温良恭俭让的年轻人了。

    他们现在都是一方巨擘,对下驭人之术炉火纯青,甚至让人忌惮,这种城府,不管是在刘澜身上还是曹操身上都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什么世故,什么厉害关系,他们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就好像现在,来莺儿说害怕的关键,并不是怕曹操会如何,反而是怕曹操没有反应,为什么那种暴怒易生气,喜怒哀乐都表现出来之人,反倒不会让他害怕,反而是像曹操这样的,看起来没反应,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也不会去追究他的不敬,才更让他恐惧。

    因为你根本就不清楚曹操是否真的不在乎,如果他只是在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找一个借口才要露出獠牙的话,那么她根本就躲不掉。

    毕竟他这样的身份,曹操大汉司空,车骑将军,等一个对付他的机会或者说找一个对付他的机会太容易了。

    笑面虎,才是真正的杀人不眨眼,反倒是像拿袁术,反而会让人觉得可爱。

    而这来莺儿对曹操的感受,现在其实用到曹操身上也是如此,他对于刘澜便是这样的感觉,刘澜能无视袁绍的南下,说明他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这趟浑水,要么不碰,要么就必须一击必杀。

    所以在选择后者之后,啊就必须要搞清楚,刘澜的底牌是什么,不然到时候只会是他继续去吃这个苦头,这些年在刘澜身上吃苦头的人太多了,就连他都讨不到好处,正是有了这连番的遭遇之后,才让他必须比其他人都要慎重。

    其实,曹操绝非是那种小题大做的人,既然他已经决定全力攻打刘澜了,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可他不一样,为了对付刘澜,他已经准备多年,当他得知刘澜在秣陵公布招贤令招募人才的时候,为了得到刘澜的情报他更是不惜派出了大量寒门士子南下秣陵,这里面有死尸,有谍子,不仅要收集刘澜的消息,更要找机会去刺杀他。

    曹操为了对付刘澜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所以这一次徐州之战,他有这么可鞥容忍出现任何意外,可刘澜的依仗他实在想不到,也许他还不退兵的原因,只是因为袁绍并不是大举南下,又或者说是战略上抛弃了青州?

    如果是后者,那曹操可就真要骂娘了,其实从第二次徐州之战时,他就已经嗅到了这一可能,如果不是臧霸最后的反扑,现在青州早就在袁绍的手中了,他再想啦袁绍一同出兵,便彻底没有了可能,所以说如果这是刘澜的底气所在的话,那么曹操就没有再忍耐的必要了。

    可是,他心中又担心什么?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也许这么多年与刘澜的明争暗斗,让他是真的有些心有余悸了吧。

    他叹息一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已,没想到我也有这么一日。

    猛然间,曹操抬起头来,却发现他的二儿子曹丕抱着焦尾琴跑了进来。

    曹丕今年只有十岁,人和琴差不多高,可力气还是蛮大的,气喘吁吁的抱着琴的他在议事厅阶下停下脚步望向他,看样子有些害怕,甚至曹操都瞪眼了,他也没有要走的意图。

    议事厅,这里可是禁足的,这小子被他瞪了都不走,说明他是真有事,曹操犹豫了一下,柔声问,道:“丕儿,你到爹爹这儿,有何事吗?”

    曹丕点了点头,捧着琴,道:“爹爹,孩儿想请您把这把琴赐予孩儿。”

    曹操站了起来,负手走下阶来,在他的面前,冷着脸问道:“你知道这琴爹爹是要用来做什么嘛?”

    “知道。”

    可以说,有如此大的规划能力,这些年他还真没佩服过谁,除了那个刘澜之外,这一点上,袁绍和刘澜都比他更有规划,实话实说,他早期也想有,但受制于实力原因,只能作罢,但有一点他必须得承认,就当时来说,刘澜的实力可远无法与他媲美,但刘澜却有了今日的成就。

    所以说,对规划,到底要什么,他还是缺少了一些远见,这一点上他必须要学二人,而不是走一步看一不。

    曹操很喜欢用袁绍、刘澜来与自己相比,从中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可以说三人各有千秋,优缺点都很明显,可以说,他觉得自己与二人比起来,差距太大了,但有一点,最少他和袁绍二人能联合起来。

    可以说,袁绍也一定明白这一点,所以袁绍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很简单,就因为他那一句会与刘澜决一死战,不死不休。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大战开启(55)() 
曹丕离开,曹操也就出了议事厅,可还没出院门,结果就又被三子曹彰给拦下,而曹操还发现了在一侧墙角处一棵大槐树下,隐藏身形,真露着小脑袋瓜的老四曹植,显然他是和他三哥曹彰一道过来的,可却没他三哥的勇气上前来,此刻正偷瞄着他和曹彰。

    说实话,在这几个孩子之中,除了已经成年的安民,论胆量就要输曹丕和曹彰了,反观曹植则有些怯懦胆小,而曹丕和曹彰二子,又要属曹彰,那可是有着熊心豹子胆,就没什么是他害怕的,提着一把木剑的曹彰抬着头,道:“爹,二哥他刚才来找你做什么,为什么要背着我和三弟?”

    曹操伸手使劲捏了捏他的脸颊,笑道:“你二哥要当琴师,跟我来要焦尾琴,别说你会不知道。”

    “不公平,爹把焦尾赏给了二哥,那也得把您那把倚天剑赏赐给我,不然难言公平!”

    “你二哥要焦尾,是为了做琴师,你要倚天,难不成要做将军?”

    曹操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变得严肃起来,可曹彰却视而不见,好像根本就没察觉道:“对,我就是要做将军!”

    “胡闹。”曹操脸色彻底绷了起来,完全就是一副严父的形象:“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只喜欢骑马击剑;这只能让你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你现在更应该学习《诗经》、《书经》,而不是成天想着这些。“

    曹操转身离开离开之际,甚至还怕他不把自己的督促当回事,便说过几天我会来考你。

    曹操走了,曹彰则早呆滞场中,很久以后方才在曹植的轻声呼唤之下还了魂,一脸的委屈,还没开口,曹植便像只小麻雀,已经在他耳边叽叽喳喳吵个不休了。

    “三哥,我就说了让你别来,你偏不听,你看惹爹爹生气了吧。”

    “生气,还不止,爹过几天还要考我诗经。”

    “那还不简单?”

    “你以为我是你?诗经那么厉害,我到现在连急就篇都背不通。”曹彰心中有些不服气:“爹爹也正是的,背这些经书有什么用嘛,你瞧瞧爹爹身边的人,有哪个不是习武练剑的,又有几人读什么诗经,照我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和霍去病一样,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而不是作什么博士!”

    兄弟二人的对话曹操自然没有听到,他除了院门,典韦便来到了他身边,轻声问道:“主公,二公子末将已经送回内宅了,可还有什么事情要末将做的么?”

    典韦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指向了曹彰和曹植,不过曹操却摇了摇头:“不用。”送曹丕,是因为焦尾琴,他去送,主要还是为了帮他拿一下琴,而不是怕他在司空府里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曹彰和曹植这俩小子就完全不用去在意,能发生什么意外。

    “放心吧,有曹彰那小子,不会有什么意外的,如果只有曹植的话,我看还真得再让你走一趟了。”

    典韦大笑了一声,说实话,这三兄弟里他对曹彰还是更有好感的,甚至这小子还偷跑过来找他拜师,虽然没有直接就答应,但没想到他却要保密,这事儿典韦又怎么可能去瞒着曹操,一五一十都和曹操说了,为此这小子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