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所踪!!”刘澜突然怒斥出声,这当然不是再骂关羽无能,毕竟到了曹操内部,斥候也很难获得什么情报,这怪不得他,不然的话那曹仁也不可能一直查询不到其踪迹,但这却让刘澜能够立时判断出,之前曹仁就在谯县驻扎。
“主公有什么打算?”徐庶放下了文书,说道。
“我怀疑曹操改变了进攻的方向,他最初十有八九是要攻打下邳,但现在可以从寿春军北上谯县这一点判断他们的目标转移到了彭城甚至是徐州一线或者更北面的琅琊东莞。”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徐州之战(30)()
徐庶的建议真的是让刘澜心动了,可是该死的颜良陈兵边境,刘澜是真的不敢主动进攻,他如果没打东莱,刘澜还真有可能听了徐庶的建议,可颜良攻打了东莱之后,他就不能不防着颜良了。
说实话,刘澜还是把这时代签订的一些协议太重视了,其实从袁绍第一回撕毁停战的协议时,他就应该明白,这样的协议没有任何的约束作用,他和后世外交辞令没两样,如果把这类话当成真的去听,只能说明刘澜还真是有些天真了,然而刘澜当真是因为天真吗?其实不然,他只是在做权衡时,认为袁绍在得到青州之后不会继续南下,正是在这样的结论下,刘澜才做出了让出青州的决定,所以说刘澜并不是真的相信了那一纸协议,而是他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当然判断是否准确显然就成了关键因素,而他也因为错估形式而受到了惩处,现在的被动其实和让出青州之前一样,只不过没有让出青州之前,情况或许会更好些。现在的局面,虽然没有人会去抱怨,其实刘澜也明白,没人会满意,如果这时候将徐州军派去攻打曹操,那么他是没有胜算的,所以就只能调动正处在休整期的摄山营。
虽然看起来摄山营和袁术军都是大战过后,看样子是差不多的,既然寿春军都没有休整,摄山营其实也无妨,但是两军的情况其实根本就不一样,首先摄山营是真正的长途跋涉,而寿春军不过就是在寿春转悠,所谓的跋涉根本不存在,但摄山营,从秣陵到九江再到浔县然后到徐州,这一路舟车劳顿,可远非寿春军可比。
再加上摄山营是徐州的主力,这些年一直都处在战争之中,真正的休整根本没有超过两个月,这一仗刚结束,那一仗又开启,厌战情绪高涨,这一点刘澜心知肚明,关羽也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再三向摄山营将士保证会让他们休息与家人团聚,当然其实这些事情可以做的更圆滑一些,就好比在摄山大营休整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对士兵轮流放假回家探亲,甚至对于一些诸如千长以上的将官可以准许他们带家属随军。
当然这都是在摄山大营时该干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却并没有出现,而这些士兵,虽然都是战争的机器,可他们终归并不是机器,他们有情感也有思想,想让他们能够战场卖命,就要更人性化的对待。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因素是士兵年龄相差较大,不像后世,招募的都是十八九岁的后生,而现在的士兵里,老兵居多,且大多都成了家,有老有小,心思肯定就变多了,所以用现在的摄山营与曹军主力交手,刘澜还是有些顾虑的,所以他才会给关羽颁布对付寿春军的命令,就是要让士气不佳的关羽不至于同曹操交锋时,出现任何意外。
所以从各方面的情况来衡量,主动出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少现在不是,当然,如果刘澜把这些担心说出来的话,很显然不管是徐庶还是当事人关羽都不会在意,士兵厌战没什么,这情况谁的部队都会发生,只要中低层将官处置得当,他们就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就算出现,到时候背后有刀子逼着他们,也只会奋勇向前,不然为什么会有执法队的存在呢?
但刘澜可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去驱使他们,用兵用人是要用智慧的,很多事情,逼迫只会让你后悔莫及。
“我觉得我们可以再与陈震、逄纪联络一下,尤其是许攸,让他替我做些事。”刘澜想来想去,现在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能够解决冀州军的办法。
“主公还要继续防守下去吗?”徐庶明显对刘澜的犹豫有些看不懂,他有些急了:“就算我们派人再与袁绍重申之前的协议,可是对曹操我军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选择啊。”
徐庶说话的时候刘澜能够看得出他都有些痛心疾首了,不过刘澜还是拒绝了这一可能:“我们等着曹操来就是了,就像你说的,曹操就算是佯攻沛县也好实攻沛县也罢,我们只要做好防御,就不怕他们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就算他有什么又能如何,攻打徐州的方向就那么几个,他还能长了翅膀,直接就飞到下相县不成?”
徐庶默默点点头,刘澜这话确实无法反驳,既然如此,他只好派人去联系王修,再次让他以他的名义去联络陈震等人,刚出了将军府内院,却见到了杜义,他正在和杜普做着告别,看到两兄弟交谈着的一瞬间,徐庶便向着走了过来:“哈哈,这正要派人去琅琊,就看到你了,正好,你顺便帮我一个忙。”
“军师。”两兄弟听到徐庶的声音连忙施礼,等听到他的来意之后,杜义拱手,道:“不知末将有何事能为军师效劳。”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让你给王修传个话,让他动用他在冀州的关系在与陈震等人取得联系,问一问为什么颜良陈兵边境攻打东莱。”
“诺。”杜义虽然应诺一声,可却有些不解,人家都已经有了实质行动了,你现在派人过去抗议,又能取得什么效果呢?可徐庶却摆了摆手,道:“能取得什么效果不重要,主公这么交代的,你只要照做就行了,杜义啊,记得告诉王修,就说是我说的,让他一定要多努努力,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袁绍南下徐州。”
“末将记得了,徐军事请放心。”
“行,那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好了,那我就走了,就不打扰你们兄弟俩了。”
刘澜身边有近卫军一支,统帅为中坚将军许褚,而在其下则是步骑两校尉,杜普乃步军校尉,杜义乃骑军校尉,杜普之前见到兄弟回来之后,就快速回到了他们被安排在将军府内的厢房里,找了十几颗石榴拿了过来,他这兄弟,打小就爱啃石榴,尤其是徐州的青皮石榴,汁多味美,平日里他会吃些,现在兄弟来了,一股脑都包了过来,拿来兄弟解馋,还能在路上给兄弟解渴
杜义尴尬一笑,兄弟两人相差了五岁,但现在却同为校尉,官职一般,可俗话说长兄如父,他杜义能活下来,全是他因为大哥,所以对大哥心底里是十分畏惧和尊重的,这几十个石榴,如果是别人给他,还真不当回事,拿着干嘛?又沉还又占地方,可这是大哥的一片心意,那就不同了,接了过来,道:“哥,那我这就走了。”
“嗯,走吧。”
杜义转身带着他的几名亲兵离去,其实他很想问一句,老娘身体好不好,可是没问出口,他从辽东回来他就一直盼着有时间回家见老娘一面,可第二次徐州之战就开了,好不容易打退了袁术击败了吕布,以为有机会见老娘了,却又遇到郡治迁徙,他早早随主公到了秣陵,等老娘迁徙到秣陵时,他有跟着主公到了九江,一来二去回来一年的时间,居然没能与老娘见上一面,心中遗憾,回头问道:“大哥,娘的身体还好吗?”
“想知道的话,这次决战之后回家瞧瞧。”
当年兄弟托老母把他叫回来,说要当兵,他就不同意,杜家二子,一在外尽忠,一在家尽孝,可杜义坚持,老母苦劝,杜普这才答应,但他离开去求主公时,对兄弟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既然你要入主公麾下,那么尽忠尽孝这事就必须要分清了。
有些话,当时他不敢说,毕竟当兵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战死沙场,那时候他还真害怕他和兄弟双双战死老娘无人奉养,但眼瞅着兄弟如此争气,照他现在的情况,可要比他更有前途。
欣慰。
“我觉得我们可以再与陈震、逄纪联络一下,尤其是许攸,让他替我做些事。”刘澜想来想去,现在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能够解决冀州军的办法。
“主公还要继续防守下去吗?”徐庶明显对刘澜的犹豫有些看不懂,他有些急了:“就算我们派人再与袁绍重申之前的协议,可是对曹操我军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选择啊。”
徐庶说话的时候刘澜能够看得出他都有些痛心疾首了,不过刘澜还是拒绝了这一可能:“我们等着曹操来就是了,就像你说的,曹操就算是佯攻沛县也好实攻沛县也罢,我们只要做好防御,就不怕他们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就算他有什么又能如何,攻打徐州的方向就那么几个,他还能长了翅膀,直接就飞到下相县不成?”
徐庶默默点点头,刘澜这话确实无法反驳,既然如此,他只好派人去联系王修,再次让他以他的名义去联络陈震等人,刚出了将军府内院,却见到了杜义,他正在和杜普做着告别,看到两兄弟交谈着的一瞬间,徐庶便向着走了过来:“哈哈,这正要派人去琅琊,就看到你了,正好,你顺便帮我一个忙。”
“军师。”两兄弟听到徐庶的声音连忙施礼,等听到他的来意之后,杜义拱手,道:“不知末将有何事能为军师效劳。”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让你给王修传个话,让他动用他在冀州的关系在与陈震等人取得联系,问一问为什么颜良陈兵边境攻打东莱。”
“诺。”杜义虽然应诺一声,可却有些不解,人家都已经有了实质行动了,你现在派人过去抗议,又能取得什么效果呢?可徐庶却摆了摆手,道:“能取得什么效果不重要,主公这么交代的,你只要照做就行了,杜义啊,记得告诉王修,就说是我说的,让他一定要多努努力,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袁绍南下徐州。”
“末将记得了,徐军事请放心。”
“行,那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好了,那我就走了,就不打扰你们兄弟俩了。”
刘澜身边有近卫军一支,统帅为中坚将军许褚,而在其下则是步骑两校尉,杜普乃步军校尉,杜义乃骑军校尉,杜普之前见到兄弟回来之后,就快速回到了他们被安排在将军府内的厢房里,找了十几颗石榴拿了过来,他这兄弟,打小就爱啃石榴,尤其是徐州的青皮石榴,汁多味美,平日里他会吃些,现在兄弟来了,一股脑都包了过来,拿来兄弟解馋,还能在路上给兄弟解渴
杜义尴尬一笑,兄弟两人相差了五岁,但现在却同为校尉,官职一般,可俗话说长兄如父,他杜义能活下来,全是他因为大哥,所以对大哥心底里是十分畏惧和尊重的,这几十个石榴,如果是别人给他,还真不当回事,拿着干嘛?又沉还又占地方,可这是大哥的一片心意,那就不同了,接了过来,道:“哥,那我这就走了。”
“嗯,走吧。”
杜义转身带着他的几名亲兵离去,其实他很想问一句,老娘身体好不好,可是没问出口,他从辽东回来他就一直盼着有时间回家见老娘一面,可第二次徐州之战就开了,好不容易打退了袁术击败了吕布,以为有机会见老娘了,却又遇到郡治迁徙,他早早随主公到了秣陵,等老娘迁徙到秣陵时,他有跟着主公到了九江,一来二去回来一年的时间,居然没能与老娘见上一面,心中遗憾,回头问道:“大哥,娘的身体还好吗?”
“想知道的话,这次决战之后回家瞧瞧。”
当年兄弟托老母把他叫回来,说要当兵,他就不同意,杜家二子,一在外尽忠,一在家尽孝,可杜义坚持,老母苦劝,杜普这才答应,但他离开去求主公时,对兄弟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既然你要入主公麾下,那么尽忠尽孝这事就必须要分清了。
有些话,当时他不敢说,毕竟当兵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战死沙场,那时候他还真害怕他和兄弟双双战死老娘无人奉养,但眼瞅着兄弟如此争气,照他现在的情况,可要比他更有前途。
欣慰。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徐州之战(31)()
一切都在按照着曹操的计划进行着,唯独捉摸不透的是颜良部队又一次按兵不动,但是计划已定,攻打沛县大势所趋,曹操已经无法回头了。
就现在的局势来说,坐拥中原之地的曹操要争霸天下,徐州是他所无法回避的,不然本就是四战之地的中原,将面临四面而来的巨大压力,所以徐州他无法回避,尤其是在袁绍坐拥冀并幽青四州之后,下一步除了他不可能会有其他,当然袁绍也可以去和刘澜争徐州,但那之后呢?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先将实力强劲的刘澜击败,再出手对付刘澜绝对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就直接和曹操一道击败刘澜,但是这样的局面,其实对袁绍并非是最好的结果,反倒不如让他们去厮杀。
而现在袁绍的想法气味见到,就是看着他们互相消耗,然后浑水摸鱼,甚至是渔翁得利,这是曹操得到颜良再一次没有任何举动的一刻,首先想到的,颜良现在想干什么,或者说袁绍相干什么,意图太明显了,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就算现在的中原早就被破坏了大半,人口稀少,可对袁绍的诱惑现在要比徐州更大,尤其还有许都的汉朝廷,既然要用全力,那么是全力以赴攻打徐州还是攻打兖州,换做谁也会选择后者。
所以曹操只能先下手为强,为了自己,更为了之后能有与颜良一战之力。
曹操离开了县令府,来到了城内屯兵营,与夏侯惇见了面,山阳的三万大军,他不可能都带走,但用曹操的话就是防守费县最多只能留一万,他要带走最少两万人。
夏侯惇对曹操的决定自然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对于是谁带兵前去与曹仁汇合并指挥攻打沛县他又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在当今这样的情况之下,由他领兵前去是最安全的,毕竟战场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发生,如果让曹操过去,出现了任何意外怎么办?所以由曹操留在费县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人为这事有点争执不休,好在曹操最后还是以命令让他妥协,而明日部队就要开拔,所以曹操今日专程来军营探望夏侯惇,算是安抚一下他吧,不要有什么情绪。
走进大帐,夏侯惇上前躬身施礼,道:“孟德,这次攻打沛县,还是让我带兵过去吧,我仔细想过了,有颜良在侧,刘澜绝不敢来攻费县的,所以这里绝对安全,反而是沛县,到时候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规模庞大的大决战,末将有信心,在沛县击败刘澜,并且末将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在军事上一定要给敌人致命打击。”
曹操点了点头,说:“这些我都清楚,但我们的真正目的我却并没有如实告诉你,我们是要打沛县,但真正要夺取的却不是沛县,而是这里,夏侯惇的目光顺着曹操的手指在兰陵县停止,破口而出:“东海郡?”
“对,我们要切断琅琊与徐州的联系。”
“可是,这样太过冒险了,假如……”
“对,你的担忧不无道理。”刘澜说道:“但是别忘了我们始终都与袁绍有着联盟关系,就算这回是我的一厢情愿吧,但我相信,我们绝不会出现被两面夹击的可能,相反在我军夺下兰陵之后,袁绍会迫不及待的进攻琅琊。”
曹操笑着说到:“我知道你现在心中的想法,我已经说了,这智商我在冒险,一个唯一可能让袁绍插足徐州之战的可能,之前是我太过狐疑,瞻前顾后来,但随着局势的变换,我发现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击败刘澜,现在如果我们再袁绍来助的话,那我们将没有任何的胜算,你可以认为这是为了我们的生存在做出的冒险,就算最后徐州被袁绍拿下,我也乐见其成。”
夏侯惇有些不懂了,废了这么大的劲,最后把徐州拱手相让又图什么,轻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为何我们还要去和刘澜拼呢?”
“我们不拼,袁绍就会攻打我们,我们拼了,才能有机会对抗袁绍,而让袁绍拿下徐州,则我们的胜算会更大,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生存之道,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袁绍出兵,这是我们在衡量了利弊之后,做出的无奈抉择。”
一切的一切已经变得对他们极为被动,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而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甚至为此他不惜暗中对付杨弘,因为不管是对付刘澜也好还是日后的袁绍也罢,袁术都将是他的一大助力,而留着杨弘,他只能看着袁术一点点壮大,甚至他为此还想着干脆连袁术一边击败,得寿春之地,但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头号大敌,袁绍是不会给他这个可能的,到时候他只要敢出兵的话,那么袁绍就会与袁术对他进行两面夹击,所以他只能联合袁术对付袁绍,而杨弘是他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