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恍然大悟的曹操重重点头,现在不正帮着张勋对付张飞嘛,那我们就在他头上动动脑筋,无论如何,也要在摄山营到来前,先败张飞一阵,然后再与刘澜言和。
对于曹操的打算,他必须要与杨弘做沟通,虽然这绝不是他和袁术想看到的局面,可这就是现实,
如果有袁绍吸引着刘澜主力,哪怕袁绍不出兵,就是陈兵边境,那也是对刘澜的震慑,他的主力必然不敢贸然与我交锋,这是他们当时唯一可以战胜刘澜的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袁绍败了,刘澜没有了后顾之忧,关羽携着大胜余威而来,一时间双方实力对比悬殊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继续与刘澜交战,显然从分析看是没有任何胜算的,那么继续坚持下去还有什么必要?
可就如曹操说的那样,他们同样不能撤,撤了不仅是兖州危险了,甚至连寿春都变得危机四伏,两军合兵一处,也许还能与刘澜较量一二,一旦各自返回郡中,那还不是被刘澜各个击破?
所以曹操的提议不仅得到了杨弘的肯定,甚至连张勋也十分认同,他们现在只有孤注一掷,只要与张飞这一仗能够大获全胜,那他们就有了谈判的底气,那时候就算刘澜不想同意,可是消耗了其主力之后,最少在兵力对比之上,不会那么劣势,有着一战的可能。
原本以守为主的寿春军一改以往不同,率军大举向张飞所部发起进攻。
“宗将军,你看,寿春军出战了。”
正在巡营的宗寇听得声响,抬头望去,果不其然,一直坚守防御的寿春军突然列队迎战,这让他自然大感意外,不敢怠慢,连忙去向张飞禀报,张飞到来之后,连着攻打了张勋三回,每一次虽然都没有大胜而归,可都占了不小的便宜,但后来随着曹操不时出兵支援过来,就使得他再也没有太国的机会出现,再加上寿春军也学得精明起来,张飞只好放弃主动进攻,可如果寿春军赶来挑衅的话,那张飞可不会对他们丝毫客气。
但可惜,寿春军还真没这个胆子,但今天,敌军终于算是不再当缩头乌龟了。
张飞听说了这一消息之后,走出了大帐,看着敌军的方向,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今次出现的曹军军旗格外多,环眼一转,瞬间反应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急忙吼道:“宗君元!”
宗寇快步来到张飞身边,拱手抱拳:“末将在。”
“快去集结部队,曹袁联军要大举进攻我们了。”此刻的张飞出奇的棱角,甚至让宗寇都有些陌生,他从未见过张将军如此冷静的一面,或者说这世上居然还有着让他害怕的事情发生。
但现在的情况,如果真如张将军所说的话,那还真的有些危险了,他们不过就三万人,而袁曹联军,号称二十万,但最少也得有十三四万人马,如果他们只是与寿春军交锋,那还有胜算,可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部队,这一仗可就不是紧急,而是危险了。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敌军迟迟没有进攻,显然还是在等曹军主力部队的抵达,也就是说,现在对面浩浩荡荡黑压压的敌军还不是全部进攻部队。
难怪张飞将军会如此着急了集结部队了,如果一旦双方主力汇集,那么很快就会对他们发起进攻,如果到时候再去整军,很可能连时间都来不及,敌军就已经攻破营垒了,如果现在能及时做好应对,到时候虽然不敢说守住营垒,但也不会被轻易击败。
宗寇传达了命令,部队很快就在号角下开始集结,而此时宗寇在传达命令之际,心中又冒出了一个大胆想法,连忙来到张飞面前,道:“将军,要不我们……“
“主动出击?”他话还没说完,张飞就已经接过了话头,顺着他的想法说了下去,可以说这一刻的两人当真是心有灵犀,也许是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已经养成了默契:“直接突袭寿春军中军,如果在曹军主力还未集结之前端掉寿春军的中军,那么这一仗我们的压力就减小了太多了。”
“将军所说正是末将心中所想,然而现在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曹军虽然主力还未彻底集结,但是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我们的掏心战术没能成功,很有可能会陷入到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他娘的。”张飞骂了一句娘,道:“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这局面太被动了,照俺看,就只能先发制人,不然一旦陷入被动,那么就等着大败回去向主公谢罪吧!”
“将军说的是。”宗寇眼神深邃望了眼正在快速集结的曹军,又瞥向了寿春军中军将旗的方向,如果能够一击成功,不说斩将,只要能够夺旗,那么张勋一败,他们面对的曹操,也许会有危险,但就整个战局来说,也无关紧要了,因为关将军马上就来!
他重重点头,下定了决心,道:“张将军,既然必败无疑,我们也只有险中求胜了,民谚有死马当作活马医一说,也许还真能反败为胜!
做出这样的决定十分冒险,也许刘澜帐下的将领十个里面有九人绝不会去冒险,但张飞却是那一位敢于险中求胜的将领。
说白了,一旦大败回去,这压力没哪个将领扛得下,包括张飞也一样,所以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时,很多人都会左右衡量,最后只能选择稳妥的办法来处置,但张飞不怕,他能抗下所有的压力,这一点是其余将领所不具备的,倒不是说刘澜不会惩罚他,而是没人会在他兵败的时候落井下石。
这一点不仅仅是张飞的好人缘,还有他那坏脾气,对付这种人,很简单,但正因为容易,所有也没人会把他放在心上,但若换成别人可就不一样了,扑面而来的压力,就算刘澜不表态,他们在兵败之后也得自己请离军队,交出兵权来,这一点则是张飞先天的优势。
所有胜了,他能享受荣誉,但败了,他也能抗下压力。
就在敌军还在集结的一刻,张飞本部三万人的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部队开始快速出寨,而张飞则在部队出寨列阵之后快速来到部队前方,没有丝毫犹豫,丈八蛇矛重重向虚空一刺,厉声吼道:“冲锋!”
一瞬之间,身后鼓声大震,张飞率领着五千骑兵一往无前,弩机在进入射程之后,便向敌军倾泻而出,随后直冲敌寿春中军将旗处。
而指挥步兵的宗寇,紧随着张飞也向寿春军猛冲而来,只是一眨眼间,张飞已经与寿春军交战在一起,而在官道列阵的双方主力,瞬间展开了最为惨烈的肉搏战,你死我活,血肉横飞。
而在集结之中的曹军,眼见着敌军向寿春军发起冲锋,没有作壁上观,急忙驰援而来。
虽然曹军主力还在集结之中,但已经列阵的部队少说也有两三万人,几乎来了一半,再加上寿春军主力,这样的绝对兵力优势远不是徐州军可比。
虽然张飞本部都乃精锐,但曹军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人多势众,瞬间就让徐州军感受到了压力,局面变得有些被动。
说实话,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防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同样,张飞的主动出击,也确实有些出其不意,不然也不会杀了寿春军一个措手不及,不然的话,现在徐州军可就不仅仅只是被动那么简单了。
每一名将领带出来的兵都不同,就好像张飞帐下的士兵,无一例外,都是那种火爆脾气,就算有的士兵性格大相径庭,可在这样的氛围下,也难免改变,可以说,这些人平时脾气火爆,可到了战场上,就变成了不畏惧生死,不然的话,哪敢朝着数倍于己的敌军冲去,别说没有这份胆量了,早就被吓得腿软发麻,走不动道了。
虽然曹军一瞬间就杀了过来,但在张飞的率领之下,还是让寿春军瞬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的抵抗,因为张飞突然的袭击,几乎很难杀掉任何一名骑兵,甚至身后的步兵,想要成功击杀一人,也要付出数倍伤亡的代价。
寿春军吸引了最大的伤害,而在外围,曹军自然就变得更为轻松,双方就在这样残酷的交锋中你来我往,但就整体局势来看,张飞达到了最初的目的,虽然随着突进越来越深入,冲锋的势头被阻,战况变得胶着,但就总体来说,徐州军却一直在不断他们的目的地推进者,张飞相信,离成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战局很看就会随着他们攻破寿春军中军而改变。
但是张飞太低估寿春军抵抗的意志以及超级恐怖的战斗能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并没有被改观,反而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小,这样的局面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危险。
这是张飞最害怕出现的情况,也是他极力避免的情况,现在他和宗寇,必须要尽可能的让这样的局面到来的更晚,只有如此,才能够达成最终的目的。
张飞把目光投向了宗寇所在的侧后方,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推进变得困难,甚至举步维艰,现在能改变这样局面的可能,就只能是宗寇的步兵了,只要他们赶来,必能比骑兵的效果更好,毕竟他们在人数上要占着更大的优势。
张飞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时刻观察着宗寇放心的动静,甚至还不断提醒他让他尽快率领步兵与自己回合。
但不管他如何着急,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如何就能如何,就好像现在宗寇面对的敌军,防御一点不比他弱分毫,虽然他不断催促,宗寇也极力想他驰援,但他那边的效果与他们其实差不多,推进的速度十分缓慢。
不得不说,这一刻张飞还真有点羡慕近卫军的重甲突防能力起来了,在现在的战况之下,他们的效果显然比轻骑兵更有效果。
如果有可能,此战之后,他不仅要保留五千人的轻骑兵,还要再向主公提出组建五千人的重甲骑兵部队,最不济也要组建一支重甲步兵,如果有了他们,那么他的兵种就更多样化,比起赵云和关羽纯粹的骑兵和步兵来说,在面对不同的战况时,也会变得更为从容。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徐州之战(74)()
就指挥部队作战来说,显然张飞与关羽赵云等人有着一段距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没有对部队建设的一点想法,曾经在主公帐前为将时,就从主公口中听说过一些多兵种协调作战的事情。
当时很多人只觉得这就和部队结阵作战一样,刀盾兵、长矛兵以及弓箭兵等多兵种配合,但是显然主公当时对这一说法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张飞是很认同刘澜的,当然当时的他可并不明白这其中的更深层次含义,只是对于刘澜的话,不管对错,都认为是对的。
但是在突袭寿春之后,或者说在突袭寿春之时,在与纪灵追兵的交锋之中,在鲁肃的协助下,步兵与骑兵的灵活作战,不仅经常设伏,更将追兵一次次击退,这样的作战让张飞对骑兵与步兵联合作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而相比于之前对骑兵军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张飞发现原来战争的变化会如此之大,但这只是在那样一个特定环境下,如今换成攻坚战后,当骑步军配合不在那么灵光的时候,他又想到了重甲兵,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是发自内心觉得主公是那样富有远见卓识,如果他部队中能有重骑兵或是重步兵的话,现在难以突破敌阵的情况怎么可能会出现。
敌军的中军的厚度和硬度无疑让张飞有些头疼,本以为能够一站成功,却没想到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根本就别指望轻易攻破,杀入敌军将旗处。而这还是在敌军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之下,如果一早寿春军就做足了准备,那现在他们,恐怕就只能撤退了。
不过好在,他们还在不断向前,虽然敌军的方向不断有寿春军后备补充上来,虽然曹军不断杀奔支援过来,这让敌中军如同厚重的城墙一样无法逾越,但那一线希望却始终没有消失,张飞不会甘心选择撤退,就只能不顾一切的继续展开掏心战术,虽然这有点上刀山的感觉,可他别无选择。
其实骑兵的冲锋压力并不是很大,真正的阻力是在宗寇哪里,他和步兵几乎承受了敌军所有的压力,这是让张飞有些没有想到的,也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真的想去拦他和骑兵吧,这个道理很简单,知道骑兵冲入阵中,到时候在团团围困之下,骑兵还能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步兵不同,步兵会向一把刺入心脏的利剑,到时候就算没有一击毙命,但也能让张勋重伤,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张勋自然做出了最有利的选择。
这一点上说,张飞有失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对战场的态势显然他和张勋有着不小的差距,这就使得张飞现在只能向前,虽然缓慢,却不断向前推进,而步兵和宗寇哪里却是寸步难行,几乎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他和步兵被彻底分割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只能不断去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那就是步兵向骑兵的方向杀来骑兵砖头向步兵支援而来,结果就变成两军同时陷入到苦战之中,然而敌军这道防线,却如铜墙铁壁一样,他们眼看着对方就在不远的前方,可就是无法向前推进半步,结果突袭中军将旗是没了可能,而两军汇合更成了痴心妄想,现在张飞就陷入到这样的两难之中。
可偏生他有别无选择,总不能把步兵扔下不管不顾吧,所以明知道这到铜墙其实就是无底洞,是绞肉机,不管投入多大的兵力,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头钻进去最后全都阵亡。
这样的情况,就好像你一双拳头,同时与身边二十人交手,你确实厉害,可是在四周都是拳头下,你的一对拳头,不仅伤不了人,更护不下自己。
但这样的情况绝不会发生,张飞不会允许,你是二十人,我是不可能同时伤了你,可是我的瞄着一个方向的人冲,你怎么把我拦下?
张飞环眼之中闪过一道厉芒,当即下令带着张萍猛冲上去,无论如何也要杀出一条通道,与宗寇汇合。
这个时候,张萍也明白,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战前张飞如果还想着如何获取胜利的话,现在他想的是如何才能让步兵和骑兵安全杀出一条活路。
他有点后悔了,说实话,现在的情况,其实可以避免,虽然到时候在敌军的进攻和攻击之下会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但相比现在的局面来说,也一定是较好的结局。
但没有如果,也无法假设,他选择了一条几乎没人会做的选择,也许你可以把他归位鲁莽,但这就是张飞,因为他所想的只要胜利。
这一切都是为了胜利,但在发现胜利变得越来越渺茫之后,他只能无奈选择撤退,虽然现在连撤退都困难,但是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掏心战术本就是一场搏命,如果成功了,三万大胜十几万的曹袁联军,那又会是何等的场面?
既然是赌博,肯定就有输的风险,这世上没有人可能一直赢,就好像战场之上在结局确定之前,没人敢保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掏心不成功,但是张飞却有着撤退的信心,赢不了,也不会被联军大败,这是张飞的底气所在。
张飞与张萍两人一马当先,带着只剩下不到四千人的骑兵从侧翼冲向敌阵,前方就是步兵和宗寇,只需要一路向前砍杀,就会与他靠近,只要与宗寇汇合,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此刻的宗寇承受着几乎所有压力,从最初两面夹击到四面合围,宗寇以他顽强的意志带领着结成圆阵的步兵进行着防御,没有一人后退,他们在等待着张飞将军到来,这一刻也许只要宗寇才会有如此信心,而他身边的士兵,好像都对张飞会到来深信无比。
在他们心中,张飞就好像刘澜评价的那样,是天神是战神,这个世上没有人可以拦下他,这一点曾经张勋不相信,曹操也不相信,但当一切发生之后,所有人无不相信,张飞就是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张飞和张萍与宗寇汇合在一起,不仅为他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更带领着宗寇开始对寿春与曹军发起了反扑,并开始缓缓后退,想要冲出重围。
能够汇合本已困难,想要杀出重围就更难上加难了,但是张飞不信邪,他左右冲杀,圆睁的环眼让人望而生畏,没有一个人会像张飞一样,一举一动,就会让周围的敌军望而生畏,尤其是他那如同春雷炸响一样的声音,更是让他们的耳鼓嗡嗡作响,在他的面前,无不畏惧后退。
“随我突出重围!”
现在首先是突出敌军的围困,待部队彻底安全了之后,再去考虑接下来是战还是撤,张飞始终是心有不甘的,他好不容易等到了从广陵来到沛县的机会,好不容易看到了敌军就在面前,结果却出现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他怎么能心甘情愿的撤退,又怎么可能接受失败的现实。
他还想着最后一搏,当然在此之前,他需要先把部队带出重围。
宗寇与张飞汇合,与关羽一同向敌军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