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7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前进一个选项,可以想象一下,战场在这一瞬之间,不管是徐州军还是寿春军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是双方的士兵却没有一人后退,依然悍不畏死拥向对方。

    残酷而血腥。

    这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交战。

    骑兵变得有些岌岌可危,可以说对于骑兵的指挥无疑是张飞的短板,虽然他跟随刘澜多年,可真正指挥骑兵的经验并不多,不然的话,其实还真不一定轮得到赵云,虽然这是张飞自己的打趣之语,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他用骑兵,只懂得一味冲杀,对骑兵的作战习性还真没有多少了解,如此侧翼被袭,骑兵阵脚瞬间大乱。

    而见到这一幕的张勋,早已喜上眉梢,对于自己的破敌良策他是信心十足,而此刻对自己最初的想法更是深信不疑了,小的格外灿烂,徐州骑兵和张飞败局即定,现在他要关注的一句不是如何击败张飞和徐州军,而是如何在这之后尽快帮助曹操,去对付龙骑军,只有尽快将徐州这两大部队击败,他们才有计划在关羽出现之后与关羽一战的可能。

    不然的话,这一仗,他们还是没有太大的胜算。

    现在,他要耐心等待,期望着击败张飞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

    现在的局面,让张飞有点进退两难了,也许这样的局面对别人来说会有所顾忌,要考虑后路,可对于他来说,全然变成了华山一条道,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可考虑的了,杀穿取出,砍下寿春军的军旗和张勋!

    无路可选,反而让张飞和骑兵有种置之死地之感,能不能而后生暂且不论,但在攻势之下,却更加迅猛起来,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敌军的攻势好像大不如前了。

    不得不说,寿春军的士兵还是经验不足,毕竟大多都是新兵,如果换做经验老道的曹军,只怕他们现在做出任何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不过现在,他们要全力争胜。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徐州之战(79)() 
各部加紧进攻,彻底歼灭徐州军。

    寿春军在同一时间从正面与两翼对徐州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三面夹击,将张飞和骑兵围堵起来,并不断压缩着他们的生存空间。

    张飞在阵前挥舞着丈八蛇矛,带领着骑兵向前奋勇冲杀,但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如果再不想办法做出改变的话,他这从五千奋战到已经不足三千多人的骑兵队很可能将全军覆没,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张飞就算想改变,也无从改变,无法改变,除了向前冲锋,没有其他选项。

    张飞只能一直向前冲,向前杀,突然眼前出现的画面,让他微微错愕,但很快,他便大笑起来,居然是正在擂鼓的敌军,见到这一幕的张飞自然乐不可支,这说明他要冲击的敌军中军就在前面不远了。

    当然,能不能杀到敌军将旗前是一码事,可是如果能让寿春军安静下来,那么在战场之上对他们绝对是一大利好,可想,到时候没有了金鼓的指示,在偌大的战场上,寿春军就会变成无头苍蝇,虽然对于战局起到的作用不会多么明显,可是对于他们现在不利的处境却绝对是一大利好,缓一口气。

    别看这口气看起来好像不起眼,但统兵多年的张飞却知道,寿春军没能一鼓作气拿下他们,那么给他们缓这一口气之后,再想赢他们,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随我冲!”

    张飞要一鼓作气拿下敌军的擂鼓阵地,而张勋指挥着部队同样在争分夺秒,希望尽早对在他们三面围攻下的张飞斩尽杀绝,然而,就在他们以为大功告成的一刻,张勋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眼睁睁看着中军在张飞猛烈进攻下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随即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张飞冲进了擂鼓阵地,在喊杀声中,对那些正在擂动战鼓的士兵展开了最为疯狂的杀戮。

    天色为之一暗。

    面对手无寸铁的擂鼓兵,张飞没有任何心慈手软,每一矛刺出,都是直奔要害,一道道年轻战士的身影倒下,惨叫经久不息,只是既短暂的时间,交战场变得安静起来,鼓声消失了,此刻能听到的,就只有士兵的喊杀声,已经战马的轰鸣声。

    中军帐前,张勋深深望了眼摧毁了擂鼓阵地的张飞和他身后的骑兵部队!

    原本已经是瓮中之鳖,可谁能想到,最后却发现了这样一场灾难,虽然擂鼓阵地包括擂鼓兵和守军有千余人,可是他们却无一例外,全部阵亡。

    金鼓没了,部队只是在一进一退的时候失去了方向,还好说,可是在这里面,那被张飞毁坏的高台上,可还有这令旗兵与传令兵,他们的全部阵亡,立时让张勋失去了对战场之上寿春军的控制,再向传递任何命令,只能通过吼。

    可是这样去传递消息,根本就不可能起到令旗兵及时传递消息的作用。很快前一道命令还没有被所有士兵知晓,下一道命令又传了下来,士兵们对于接收到的命令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样的混乱局面,连张飞都没有想到,好像在一瞬间,寿春军好像彻底迷失了方向,有的部队开始更加疯狂的从两翼杀来,有的部队则直接冲向了擂鼓阵地,命令的混乱带来的是部队的混乱,一瞬间,之前对张飞部严密的围困,出现了巨大的缝隙。

    这样的局面,是张勋这么多年所没有发生过的,指挥系统被敌军破坏,如果现在是全军进攻的时候,还好说,就算没有令旗没有金鼓号角,士兵只需要跟随者他的中军将旗冲锋就行,但现在是在围攻敌军,一道命令接受晚了,很可能就造成了合围变得松散,被张飞有机可乘,从容撤离。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敌军出现的混乱,让他这么可能再去考虑撤退的事情,眼见着寿春军一个个渐渐陷入到恐惧之中,如果这个时候不趁胜追击,将寿春军的将旗甚至是他们的大将张勋斩落马下,那怎么对得起那些真武的将士呢?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可遇不可求,如果把这两件事情的其中一件半到,张飞相信,寿春军会立时败退,因为他们远没有曹军精锐,作战完全是靠着士气的支撑,如果有张勋这样的将领在,那么就算有什么突发的情况,他也能够及时改变并解决,可一旦他不在了,那么寿春军会有一大半陷入到混乱甚至是瘫痪之中,这个时候,是极为考验军官的时刻,如果是曹军和徐州军,他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来力挽狂澜,甚至是几年以前的寿春军,都不会发生大规模溃败的情况,但现在的寿春军,可没那个能耐。

    五万人里,能留下二万人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张飞的判断,也是他的分析,虽然他对自己的分析从来不报多大的希望,甚至也全然没有一次按照他想的去发生,可他愿意去琢磨,这也是他能够一点点成长,并且刘澜愿意让他独领一军的原因。

    一个懂得去思考的张飞,前途必将不可限量。

    骑兵跟随者张飞从容的在擂鼓阵地杀了一圈之后向着左侧敌军将旗所在冲了过去,马蹄声越来越近,张飞和他身后的喊杀声越来越清晰,张勋不断指挥着部队,做着最大的弥补,可是张飞的吼声,和徐州军的叫声,却让他的努力几乎白费。

    他能传递给身边的亲兵,身边的亲兵再向各路寿春军的校尉传达,可是因为距离和战况,他们很难直接到他们身前去说明白将军下达了什么命令,只能在一个距离最近的距离下,大喊出来。

    可是靠喊的话,张飞的喊声那得多大啊,很多校尉听到了,但更多的校尉却根本不可能听清,部队变得混乱,无法令行一致,这本就是军中大忌,瞬间就让张飞一通好杀。

    好好,真的是太好了,这张勋自己要找死,那就如了他的愿。

    张飞对于张勋的布阵是奇怪和不解的,为何会把这样一支部队安排在这个位置,说远不远,但说近可还真不算近,不然的话,这些士兵如正常情况之下,在中军处,那他也不可能有这个机会,去把他们的金鼓阵地给捣毁啊。

    对于张飞的疑惑,最苦恼的一定是张勋无疑了,这一次出击,本来就是突发行动,虽然准备了一天,但时间并不充裕,等他集结大阵的时候,曹军只来了一部,他得给曹操预留位置吧?结果呢,曹操没来,曹仁来了,这个位置不能说你不能用吧,只好让金鼓兵稍微腾出了一点位置,结果就变成了这个局面。

    张勋现在都快悔死了,可这又能怪谁呢?怪来怪去,都不合适也不合宜,只能说被张飞捡了漏,但他也明白,这样的局面出现,完全是寿春军的一个侧面体现,优秀的士兵在与曹操和张飞的战场上损失代价,新募来的士兵参加过几仗,就能够直接得到晋升。

    可想这样的军官,说白了和士兵一样,在出现这类的情况之下,他们自己都是慌乱的,又怎么可能做出反应,就算做出反应,也很难是正确的反应,你说寿春军不混乱,那才是有鬼呢。

    如果说一直军队的魂是他们的将领,那么这些军官就是他们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到了战场之上,军官起到的作用只是给左膀右臂传达指令,最后挥出致命一击的拳头,还是军官,可是他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得力助手。

    或许可以说曾经有,只是现在没有了。

    一直阴沉着脸的张飞终于大笑出声。他本来只是期待着能有缓一口气的机会,没想到现在不仅可以缓口气,还有了擦一把脸上汗渍的时间。

    这样的局面出现,能不让他乐得合不拢嘴吗,毕竟希望的出现了,这要是让他们反败为胜,以少胜多,这一仗下来,不仅是他们这帮人要露脸,甚至张飞可能也要一举闻名天下了。

    这可是张飞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说实话,张飞的名声大不大,大,但却又局限性,与关羽赵云比起来,他的知名度并不高,如果说关羽和赵云两人是因为讨董和冀州之战相继威震华夏和闻名天下的话,那么张飞的知名度,也就仅限于刘澜控制的范围之内。

    对外,可没人会把他放在心上,虽然在谈起刘澜的时候,会连带着说张飞是和关羽乃其爪牙,但也仅此而已罢了,而且这词儿可并不是什么褒义。

    但如果分开谈论,不提刘澜,那么世人只会谈关羽,而没了张飞什么事,但如果今日这一仗大获全胜,那可就厉害了,他必然会像关羽和赵云一样脱颖而出,和他们一样被世人所熟知,不管是谁,名与利是他们的不变追求,尤其是张飞这样,利有了,他要的只有名。

    为自己正名!

    ~~~~~~~~

    “擂鼓?擂鼓怎么了?”正在与徐州军交战的曹仁突然发现了怪异,一直敲响的擂鼓安静下来,而寿春军也变得慌乱,他回头瞧了一眼,然后派兵回去探听一下消息,之后继续组织士兵与徐州军作战。

    曹仁的反应很快,不管出了任何问题,他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士兵受到任何影响,其实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了,根本不重要,他不过就是给士兵们做个样子罢了,对于寿春军,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曹仁根本就不屑与他们一同作战,和以前的那些起义军没什么区别,试问这样一支部队,能不出现问题?

    可想这样的军官,说白了和士兵一样,在出现这类的情况之下,他们自己都是慌乱的,又怎么可能做出反应,就算做出反应,也很难是正确的反应,你说寿春军不混乱,那才是有鬼呢。

    如果说一直军队的魂是他们的将领,那么这些军官就是他们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到了战场之上,军官起到的作用只是给左膀右臂传达指令,最后挥出致命一击的拳头,还是军官,可是他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得力助手。

    或许可以说曾经有,只是现在没有了。

    一直阴沉着脸的张飞终于大笑出声。他本来只是期待着能有缓一口气的机会,没想到现在不仅可以缓口气,还有了擦一把脸上汗渍的时间。

    这样的局面出现,能不让他乐得合不拢嘴吗,毕竟希望的出现了,这要是让他们反败为胜,以少胜多,这一仗下来,不仅是他们这帮人要露脸,甚至张飞可能也要一举闻名天下了。

    这可是张飞一直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说实话,张飞的名声大不大,大,但却又局限性,与关羽赵云比起来,他的知名度并不高,如果说关羽和赵云两人是因为讨董和冀州之战相继威震华夏和闻名天下的话,那么张飞的知名度,也就仅限于刘澜控制的范围之内。

    对外,可没人会把他放在心上,虽然在谈起刘澜的时候,会连带着说张飞是和关羽乃其爪牙,但也仅此而已罢了,而且这词儿可并不是什么褒义。

    但如果分开谈论,不提刘澜,那么世人只会谈关羽,而没了张飞什么事,但如果今日这一仗大获全胜,那可就厉害了,他必然会像关羽和赵云一样脱颖而出,和他们一样被世人所熟知,不管是谁,名与利是他们的不变追求,尤其是张飞这样,利有了,他要的只有名。

    为自己正名!

    ~~~~~~~~

    “擂鼓?擂鼓怎么了?”正在与徐州军交战的曹仁突然发现了怪异,一直敲响的擂鼓安静下来,而寿春军也变得慌乱,他回头瞧了一眼,然后派兵回去探听一下消息,之后继续组织士兵与徐州军作战。

    曹仁的反应很快,不管出了任何问题,他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士兵受到任何影响,其实那里的情况到底怎么了,根本不重要,他不过就是给士兵们做个样子罢了,对于寿春军,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曹仁根本就不屑与他们一同作战,和以前的那些起义军没什么区别,试问这样一支部队,能不出现问题?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徐州之战(80)() 
曹仁所要做的就是先消灭眼前的徐州步兵,可结果他一计重拳击了出来,却发现落空了,立时傻眼,等他看明白过来徐州军要干什么的时候,宗寇和张萍一计带人从北面撤离,这个时候徐州军撤退,可就有点恶心人了,就好像吃了苍蝇一样,如果是早撤退,那么就是正中下怀,而现在这晚了片刻,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把他们的最新部署全欧打乱了,偏生现在寿春军还被张飞拖着,如果徐州军真向北撤退,还真有可能跑了。

    就在曹仁开始担忧的一刻,他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徐州军向北并没有打算撤离,而是攻击曹军在这里的薄弱点。

    只是瞬间,他就看到徐州军挥舞着朴刀扑了过来,连着砍杀了数十名曹军士卒,而更多的徐州军正在源源杀来,向曹军发起了疯狂杀戮。

    曹军的薄弱地带,当时的安排无非是为了逼徐州军向北撤离,所以才在这里没有安排多少兵力,甚至还刻意调离了一部人马,就为了徐州军看到之后能够从这样的薄弱点撤离,可现在却让他变得有点被动。

    最初是没有想到,现在呢想第一时间派兵支援,可为时已晚,侧翼部队本来人少,在徐州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瞬间就被团团围困,将这里的曹军很快全部击溃。

    曹仁深深望了眼正在紧急赶往支援的曹军部队,他们士气旺盛,也许因为之前的交锋体力下降明显,但与满脸疲惫的徐州军比起来,他们理应表现的更好。现在这不到一万多人的徐州军,在曹军的寿春军的攻势之下,早已变得狼狈不堪,很多人身上都有着伤痕,即便是宗寇张勋,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可是他们却在坚持战斗着,顽强的精神,永不妥协与放弃,这样的部队,称得上是一直作风顽强的精锐之师,可曹军也绝不是吃素的,他们同样有着光辉的传统,同样有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交战最擅长的就是打硬仗恶仗。

    而曹仁帐下,更是如此。

    在曹军之中,有一句话,叫做顺境看妙才,困境看元让,绝境看子孝,由此一点可以看出,在曹军之中,曹仁帐下的意志,同样顽强,一点也不必徐州军弱分毫,也许现在北边的曹军正遭受着猛烈攻击,可他们却没有一人放弃,都在顽强抵挡着徐州军的猛攻。

    正是在他们的顽强应战之下,才给了支援而来的曹军以充足时间,很快,他们就与浑身血迹的徐州军们再一次交战在了一起。

    战火再一次燃烧,双方看向对方,兖州充满了熊熊火焰,都迫切希望能够将对付歼灭,可是双方顽强的作战却让这样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惨烈,至于一边倒的杀退一方,很显然,在这样战斗力相近的部队之间,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实力相当,决定胜负的因素,已经不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而现在他们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少犯错误,至此一点,有时候战场之上就是如此,我没有犯错,而你也许就稍微疏忽了一下,结果导致这场战斗最终失利。

    所以历史没有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