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8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刘澜很有信心,这些内卫在青州根深蒂固经营了五六年,如果是其他郡县刘澜不敢保证他们能完全任务,可在青州,他们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当然了这些事情最后到底是会让袁谭头疼还是高览暂且不得而知,可是如果袁谭束手无策的话,那么高览自然会出马帮他,这是必然的,所以他不担心礼物送不到高览手中。

    这份见面礼虽然是刘澜一时兴起,可绝对算是是一份大礼了,可能高览和袁谭几个月内都要头疼了,当然因此而出现的麻烦也有可能,比如被冀州军发现他们的谍探机构,一举被捣毁,这样的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但他相信他们会保证自己的安危的。

    毕竟在青州这么多年,如果连这点脱身的手段都没有,那也确实该死了,就算侥幸活下来,那也没必要继续留在内卫了。

    刘澜叮嘱了徐庶几句,徐庶便打算离开准备传令,被刘澜大笑着拦了下来,这个时候他才忽然意识到,冀州和高览的事情解决了,可主公和徐州的事情好像还没商量呢,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又耐心坐了下来。

    “什么时候元直也变成了翼德那般急性子了?“刘澜打趣说道,但话题又回到了沛县:”子龙这一回前往兖州空手而回,虽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是我心中还是颇为不爽的,好在你给我带来了一些好消息,可以让我仔细考虑下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尽快与曹操决战的事情了,虽然与曹操正面对决有一定的风险,可是如果等文丑率主力南下的时候,我们不见没有机会再收拾他,反而还可能让他有机可乘,如果最后让他算计了,那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刘澜深深叹了一口气,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现在曹操就是这个情况,刘澜是做梦都想解决这个大麻烦,就算暂时解决不了,最少也得保证他没有任何威胁,不然的话,他有如何能放手与袁绍一战呢?

    从徐州之战之初,刘澜设计的部署来看,现在已经彻底偏离了航道,背离了他最初的设想,虽然有些无奈,可这就是战争,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按照你想的那样进行,你只能根据战场的情形不断来适应和改变,而最初他设想与袁绍避免交战的想法到现在几乎成为空想,躲不开就只能战斗了。

    虽然这会给曹操有机可乘,可是比起让袁绍坐大,这个结果也许是最好的,也是他唯一能够接受的情况。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徐州之战(112)() 
“虽然子龙没能找到曹操屯粮点,不过发现了曹操秘密训练的骑兵也算是小有收获,这支骑兵如果不是子龙因缘际会之下发现,一旦两军胶着之际突然杀出,对我军必然会造成极大的麻烦,这样看来此行也并非毫无收获。”徐庶笑着说道,他自然明白主公的意思,现在他的重心还不想转移到袁绍身上,可是面前来看曹操不可卒除,想要通过一战甚至短时间内就将其击败没有任何可能,只能寄希望袁绍那边能够晚来一点,又或者是内卫能够让他们焦头烂额,投鼠忌器之下,不敢贸然出兵。

    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大,毕竟在袁绍大举攻徐的大前提下,这样的小患而且还是青州,对他来说不可能停下战争机器,如果这要是能在冀州搞得动静大一些的话,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别说让袁绍不再进攻了,只怕得从青州调兵回来先解决麻烦再说。

    对袁绍来说,冀州的意义非比寻常,哪里乱冀州不能乱,冀州一乱,所有的一切计划都得暂缓,如果有可能的话,徐庶甚至是刘澜更希望能在冀州大做文章,但可惜,内卫虽然在冀州深耕数年,但势力的扩张却很有限,别说在冀州制造麻烦了,就是流言蜚语都得无比小心,所以这件事两人压根连提都没提。

    不过就像徐庶说的,赵云此行还是有些收获的,这个表彰和赏赐也是应该的,毕竟伤亡那么多人,不进行嘉奖说不过去,但嘉奖也就是口头上的一些表示,毕竟最终的任务没能达成,所以最多也就赏赐一些酒肉过去,让龙骑军将士们打打牙祭。

    当即他喊许褚去把陈登叫来,这件事情刘澜会让他去负责,毕竟让徐庶做些军事上的事情没什么问题,可要是这些琐事,难免力不从心。

    不一会陈登来了,他这新官上任,可以说是最忙了一个月了,先是去视察了运河河道,返回来就开始新修一些水利灌溉的事情,毕竟对于修建这些水利工程他在广陵比较有经验,也是他最为容易上手的,一系列的任务下去,还算顺利,当然这些事情虽然一直在干,但是眼看着马上要秋收,由官府组织的秋收也在稳步筹备着,这件事可不能马虎,可以说是他眼下最为重要的一桩。

    结果陈登忙前忙后,在如此超负荷的工作之下生病了,虽然大夫开了几味药,病情好转,可是他这个身体本来就弱,虽然这些年一直在练习华佗五禽戏,身体虽然有所加强,可还是经不起病魔袭扰,脸色苍白,看起来有些骇人。

    看着陈登这番模样,刘澜原本要对他说的事情也就无法启齿了,这该怎么说?没法说了,他手头上一州的大小事情都要去解决,部队上的事情没必要在交给他了,不过这样的情形让他觉得,这位刺史虽然尽职尽责,但总归在能力上还是无法与陈群相提并论,毕竟这位湖海之士的强项,还是在他的将军府里,为参谋和幕僚,以他的智谋,甚至一点也不会比徐庶差多少。

    如果不是因为陈登后来去了广陵,刘澜还真不一定会让他当这个徐州刺史,可眼下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暂时只能让他负责。

    不过他也明白,陈登最合适的身份还是参谋将军,不过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位置,毕竟这件事不可能让他去取代陈宫,对他寒暄几句,让他不要那么亲力亲为,把自己的身体都搞垮了,完全可以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做,你不让他们做怎么知道他们不能做好?

    陈登头脑昏昏沉沉,不管刘澜说什么,一味点头,

    反正刘澜以为他听进去了,而他虽然听了个七七八八,不过这脑子不记事,不一会儿就忘了个七七八八,而且有些事情,当时虽然想回答,可是这么个情况,又不敢乱说,如果胡言乱语一番,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索性就这么一直点头,只要把关键的事情记下了就好。

    刘澜说完了,直接把徐州长史叫来了,让他暂时主政徐州,什么时候等陈登病好了,什么时候陈登才能继续工作。

    他可值得,历史上的陈登英年早逝,如果他记得不差的话,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可以说他现在的情况,本就有些病入膏肓的感觉,虽然一直有华佗的徒弟给他疗养着,情况有所好转,可如果再继续这么高负荷的工作,只怕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他了。

    他治下这些能拿得出手的人才,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说离不开谁吧,可一旦离开了谁,还真不好找替代者,而且以陈登的才能,文职武职都不在话下,这样的人如果如历史上病逝了,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啊,所以刘澜才下达了这么一个严苛的命令,甚至他都有些后悔了,如果早知道徐州刺史会让陈登付出如此大的精力,那他当初宁肯选其他人。

    陈登不甘心,可在刘澜面前,他又毫无办法,只能悻悻告退,随后刘澜又把陈宫叫了过来,赏赐的事情,这位军师将军显然才是真正的不二人选,不过这位才智高觉的军师将军好像有点贾诩的意思。

    其实出现这样退居二线,不问世事的情况也不奇怪,毕竟一切都与以往大不一样,而且陈宫这个位置也有些尴尬,刘澜是希望他能有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在对曹的战线上与赵云一同发光发热,但现在看起来,是他想简单了,人心人性哪那么容易处理。

    陈宫原来是什么身份,现在又是什么身份,如果把他留在自己身边,这与之前的身份地位对等,哪怕埃徐庶一头,也不会有什么二话,毕竟人家跟了刘澜多年,想要有话语权自然要有所表现。

    可现在直接就变成了徐州军师将军,这个身份就是隶属与徐州都督下,虽然是平级,可是却没有话语权,你这个军师将军没有任何分量,在部队没人听你的,这样可就有些尴尬了,好在他要面对的不是关羽而是赵云,不然的话刘澜敢保证陈宫直接就辞官而去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刘澜要让啊动起来,或者说是要让他在徐州有些事情做,有些权利,其实他并不是没有,只是他初来乍到不愿去争或者指挥一些人也没任听他的,所以在各种情况之下,他隐居幕后也正常,但是刘澜既然接受了他的投降,那就是要好好用他,所以这样的人一直闲着可不像样子,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让他逐渐参与到徐州的军事之中来。

    首先就是通过这次封赏事情让他前往沛县,并且留下来,虽然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有所改变沛县的局面,但最少让他能在三大主力之中发挥一些作用,就好像当年的徐庶,不也一样不受到武将们的待见吗,可最后还不是靠着努力一点点让众人对他改观?

    当然,如果不是陈登,刘澜显然又要把他忽略了,可这也许就是巧合吧,正是看到了陈登,才会让他再一次想起陈宫,所以这件事情上还真该感谢他。

    很快,陈宫就到了,与这位中年相见时还是在讨董联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中年如今已经步入壮年,在这个时代进入壮年早已是一副老人样子,满头华发,不过精力却很旺盛,比陈登没生病时都要精神,就这个样子,最少能再活三十年。

    陈宫施礼之后落座,但刘澜却一直没有开口,徐庶也缄默不言,屋内一片寂静,陈宫心里有些含糊,不知道他这位早被遗忘的徐州军师将军怎么又会被刘澜想起来,心中疑惑,却有猜不透刘澜的心思,毕竟虽然在徐州出仕半年有余,可是真正和刘澜共事的时间却微乎其微,自然也就不会知晓刘澜到底是什么心思了,也不敢直接开口询问,小心坐下,等待刘澜问话。

    沉默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刘澜的眼神之下,徐庶终于开口了,将最近在沛县的军事行动大致说了一编,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赵云此行的意义和最后虽然没有完成任务却小有收获发现敌军骑兵的事情说了出来,要让陈宫前往沛县劳军。

    对于曹操的骑兵部队,刘澜心中就一直怀疑着,毕竟虎豹骑那可是享誉后世,将东胡杀得溃不成军的精锐骑兵,一直是刘澜心底里最忌惮的存在,不过对于虎豹骑的成军刘澜却不得而知。

    刘澜不确定,因为曹操组建骑兵需要足够的战马,可如果没有夺取北方,那么这些战马的来源就变成了极大的难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澜更相信虎豹骑是在击败袁绍之后所组建。

    但看起来他们的成立时间要远远早于他的预计,居然是在现在这样困难的时期,要知道这骑兵可不比步兵,耗费更大,底子不厚可是养不起的,而且战马的消耗才是最大的,战场上的耗损,如果有马场,那么这样的耗损还不算什么,如果是单单的购买,那么这样一个无底洞,有多少钱,也不够消耗的。

    所以曹操能决定成立虎豹骑,相比一定是下了极大的信心,不然的话虎豹骑绝对不可能这么早成立,要知道他的步兵们可连温饱都还无法解决呢,但同样,骑兵对于一场战争的走势又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战略角度来说,骑兵的意义显然是几万步兵所无法媲美的。

    成宫对于刘澜的决定没有什么话可说,只能接受,不过刘澜接下来的话可就有意思了,让他留在沛县,他立时就明白了刘澜的意图,他是有些情绪,不过刘澜虽然没有低三下四的说,可在这个时候把他叫过来专门谈这件事,已经是在向他示好了,如果他还端着,那就是不识抬举了,以后刘澜就是想用他也不大可能了。

    其实陈宫留在徐州是真的屈才了,可是看看四周,谁合适?没有人了,连陈端都去了辽东当军师将军了,还能选谁出任徐州的军师将军,现在徐州的人才缺口太大了,如果有人可选的话,刘澜巴不得把陈宫留在身边呢。

    有些事情,其实就这样,说开了也就说开了,总要有个人先放低姿态,而且刘澜还是处于这么一个君使臣为手足的时代,陈宫也就顺理成章的接受了。

    至于陈宫去了沛县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刘澜是不得而知的,当然这个时候派陈宫过去,刘澜他也明白刘澜肯定是想要在沛县做些文章的,最后希望他能够彻底消除丰县联军的威胁,可以说这是陈宫表现的机会,在所有人都无计可施的时候,如果他能提出一个建设性的主意的话,那么这一仗的功绩,就是他的,而他也能通过这一仗来彻底折服关张赵。

    这三人虽然性格不同,可在这一点上却有着共同点,无才无能之辈他们看不上,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就像徐庶那样。

    当然刘澜对陈宫并不抱多么大的希望,但是最少通过此行刘澜算是彻底把他推向了前台,带着他的口谕,陈宫就算是坐在沛县了,虽然依旧没有领军的权利,可却有着指挥和调动兵力的权利,由他来进行部署,当然刘澜还得给他点信物,让他能够镇得住那三头猛虎。

    这件事刘澜是在陈宫抵达前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他们来说,和曹操交手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陈宫就不一样了,他和曹操可是老对手了,如果要找出一个与曹操作战最有经验的人,那一定是陈宫无疑了。

    之前在兖州,陈宫的失败并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因为吕布的原因,他缺少必要的话语权,而现在刘澜给予他最大限度的权利,让他全盘指挥,他希望陈宫能做出一些事来,最不济也要搅动一下现在这摊死水。

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徐州之战(113)() 
特殊事有时候还就得用些特殊的人,所谓一物降一物,现在沛县的情况如果不改变,那么十有八九可能就要一直这么拖下去,这不是刘澜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得用一些特殊的人。

    但就陈宫本人来说,其实他倒没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是他却有着丰富的与曹操作战经验,在这个世上但就与曹操交手次数最多,胜率最高,恐怕没人比得上陈宫了,这一点刘澜就算没有是从后世得知,也从张辽口中有所耳闻,如果不是吕布刚愎自用的话,现在和他交锋在沛县的人,只怕不会是曹操而是吕布。

    在那样的大好局面之下痛失好局,这怪不到陈宫头上,他已经做到了最好,之所以最后没有好的结果,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所以当刘澜在召见成宫之时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的时候,连他自己也纳闷,早干什么去了,好像中了邪一样,任何人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陈宫。

    手头上有这么一块宝不好好利用,确实是资源的浪费,假如他早能用陈宫,也许现在徐州的局面比现在要强几百几千倍,刘澜可不是盲目乐观,在他看来如今的局面是他认为最坏的局势,没有任何结果比现在还坏了,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威胁,可却万分被动,尤其是一旦袁绍大军南下,曹操的存在将彻底束缚他的手脚,可见曹操的威胁让他又多头疼。

    不过现在他可有期待陈宫抵达沛县之后的情况了,当然陈宫想做出成绩,首先需要他给其撑腰,这一点上刘澜心知肚明,眼下他可不能学吕布,不仅不能拖陈宫的后退,更不能让他在沛县出现指挥不动部队的情况。

    所以刘澜首先下达的命令就是调关羽到琅琊,而摄山营却留在了沛县,当然在梧县的摄山营管亥部和裴元绍部会随他一道前往琅琊,而张飞也一样,不过他是独自前往琅琊,他的部队将暂时由陈宫直接指挥,为此刘澜专程调张辽前来,就是为了可以让陈宫在指挥作战时能够得心应手。

    至于赵云,虽然两人在一块共事,不过两人还真没有协作过,所以在赏赐之时,刘澜就传了口谕调他回到徐州,当然调他回来是要交代他一些事情,刘澜可不想两人在关键时刻因为作战产生任何分歧,所以赵云留在徐州最保险,当然如果他能接受在此战之前听从陈宫调令的话,那么刘澜自然会让他再过去。

    不过刘澜将他调回来,其实就等着他来见自己,这不过是以退为进罢了,毕竟为李鸿雁报仇这件事情上,赵云又怎么可能接受在徐州这样的情况出现呢,所以说与曹操的交战,别说是让赵云暂时接受陈宫指挥部队了,就算是让他当小兵,他都不会有怨言。

    可这样的情况张飞和关羽却不一样,刘澜最初确实很想希望陈宫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让二人心服口服,可是根本就没这个机会,除非刘澜亲自到沛县坐镇,不然的话陈宫是绝不可能指挥动这二位大佛的。

    正因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