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8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览叹息一声,关羽不是在沛县对付曹操嘛,这么可能这么快就到了琅琊了呢,难道老天就这么戏耍我吗?

    这结果让他很不爽,他现在身边能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得已只好找到了审配,在这个时候,也许能和他说上话的,甚至是帮上忙的人,也只有他一个了。

    对于这一消息,审配同样大吃一惊,不过他比起高览要更会管理情绪一些,反应没他那么大,第一时间就问道:“这消息到底可靠不可靠,确定了没有。”不管怎么说,很多消息,得到的未必是真,那么最先要做的起身就是甄别和判断真伪,虽然他也知道高览既然主动找上门来,就说明这消息八九不离十,但他还是下意识出口询问,毕竟如果消息是真的,那这事的影响可就太深远了。

    “还没有,我正派人去确认,但是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消息八成是真。”

    审配摇摇头,苦笑一声:“那看来,接下来你有的头疼了。”他的脸色瞬间绷紧了,很严肃的说:“其实最初主公打算这么做的时候,我是持反对意见的,虽然刘澜现在与曹操僵持对峙在沛县,但是他们之间并无真正大规模的交锋,这个时候如果出兵,非但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还会让刘澜把主力再一次调回琅琊,对我军极其不利,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结果亦如我之前的所有预料,其实这并不意外,从刘澜还没有围歼颜良之前,我心里就明白,刘澜最在乎的还是我们,他又怎么可能会允许我们不断壮大,在他与曹操拼杀之时,坐收渔利呢,而他之所以让出青州,看起来是对我们示好,其实正是我之前所顾虑的那样,因为他想解决曹操,所以才会用青州来换取我们两不相帮,但现在看来,你的行踪应该是暴露了,甚至是提前暴露了,不然关羽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

    类似的情况,曾经在东莞高览被臧霸这么做过,但这一回,他要让高览尝尝这样的滋味,有心无力的滋味。

    对于琅琊的情报,高览这边掌握的并不多,毕竟为了隐秘,之前青州一直被要求按兵不动,别说派斥候侦查了,就是连谍探也全都偃旗息鼓,不过他已经排除了斥候虽然是用青州士兵前往打探,还不清楚能否得到有用的情报,但就现在他所掌握的消息来看,青州的将领除了臧霸之外,还有徐方。

    对于徐方他的了解不多,只知道这人是儒将,指挥作战很有一套,因为是传统的文职出身,熟读兵书,比一般的武将头脑清楚,是属于会领兵的将领,这样的人才在冀州来说不是很多,相对而言,类似臧霸这样纯武将则有不少,所以如果要攻打开城的话,此人必须要重视起来。

    只等待了一天,一些消息便陆续传来,倒不是那些派出去的青州谍探能够这么快就探听到情报并传了回来,而是从流言之中得来,关羽抵达了琅琊。

    这一消息让高览好半晌没有说出话来,他先是沉默后是脸庞变得扭曲,直接拍出斥候再去查探,务必要探知准确的情报,关羽到底在不在琅琊,如果在,他带了多少人过来。

    这消息让高览绝望,如果关羽已经抵达琅琊,那么极有可能摄山营也会随他一同抵达,这个情况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噩耗,这将让他的所有计划都变成泡影,别说什么突袭开阳了,就算是攻打开阳都没有太大的胜算。

    这结果不是高览希望看到的,如果真是这样一个局面,那他就只能再此等待文丑抵达,然后在与他商议到底该如何对琅琊发起进攻,但有一点,就算两人商议妥当了,到那个时候,想要攻打有摄山营坐镇的琅琊,困难。

    高览叹息一声,关羽不是在沛县对付曹操嘛,这么可能这么快就到了琅琊了呢,难道老天就这么戏耍我吗?

    这结果让他很不爽,他现在身边能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得已只好找到了审配,在这个时候,也许能和他说上话的,甚至是帮上忙的人,也只有他一个了。

    对于这一消息,审配同样大吃一惊,不过他比起高览要更会管理情绪一些,反应没他那么大,第一时间就问道:“这消息到底可靠不可靠,确定了没有。”不管怎么说,很多消息,得到的未必是真,那么最先要做的起身就是甄别和判断真伪,虽然他也知道高览既然主动找上门来,就说明这消息八九不离十,但他还是下意识出口询问,毕竟如果消息是真的,那这事的影响可就太深远了。

    “还没有,我正派人去确认,但是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消息八成是真。”

    审配摇摇头,苦笑一声:“那看来,接下来你有的头疼了。”他的脸色瞬间绷紧了,很严肃的说:“其实最初主公打算这么做的时候,我是持反对意见的,虽然刘澜现在与曹操僵持对峙在沛县,但是他们之间并无真正大规模的交锋,这个时候如果出兵,非但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还会让刘澜把主力再一次调回琅琊,对我军极其不利,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结果亦如我之前的所有预料,其实这并不意外,从刘澜还没有围歼颜良之前,我心里就明白,刘澜最在乎的还是我们,他又怎么可能会允许我们不断壮大,在他与曹操拼杀之时,坐收渔利呢,而他之所以让出青州,看起来是对我们示好,其实正是我之前所顾虑的那样,因为他想解决曹操,所以才会用青州来换取我们两不相帮,但现在看来,你的行踪应该是暴露了,甚至是提前暴露了,不然关羽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徐州之战(124)() 
一高览想到的,审配自然也想到了,只不过他可不敢像高览这样指向明显的瞄准谁,毕竟在一切水落石出之前,有些论断还是不要先入为主最好,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已经十分肯定某个人,想要指出他的内鬼身份,那也得拿出有力的证据不是,不然一切都白搭,不仅不可能让主公相信你的说辞,反而还会背上一个妒贤嫉能的名声,使大将军对他更加信任,这样一来,就太得不偿失了。

    而且高览这样直指沮授,首先他是不承认的,虽然两人在一些方面上有分歧,尤其是立储立世子上面分歧深重,可毕竟从韩馥时期两人就在一起,对沮授还是很了解的,他这人在大将军如此信任之下,完全没有必要暗结刘澜。

    似他现在这样的身份,钱财早已是身外之物,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刘澜就就是想收买他,都没这个可能,反而在有了今天这样的地位之后,名声才是他甚至是审配自己这类人最为看重的,试问这时候的沮授爱惜羽毛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类的事情来,完全就没有道理,也说不通,就算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所以这件事要么就是刘澜有别的渠道探来了消息,要么就是他有着能够瞬间传回消息的能力,后者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他会费,而前者才是他更为相信的,毕竟别忘了那被金财迷了心窍的许攸,似这等毫无廉耻更无下线的肮脏之辈,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意外。

    这些年来,光他知道的,许攸光是在粮秣这一项上贪墨了就最少数十万五铢,全部换成了金银之物,据听闻他专门在自己的卧室设置了一间暗室,长宽五十平,堆满了黄白财货,每夜睡觉之前,总会先瞧一眼才能安心休息。

    对这样的嗜好,许攸曾经透露过,他爱钱,但不爱五铢钱,五铢钱虽好,但在这样的乱世,几百万的五铢远没有金银携带方便,如果出现意外,这些钱,他一份都不可能带走,但是换成了这些黄金白银就不同了,虽然二物很难直接在市面流通,购置物品,可是每个县城之内都会有邸店,只要进行兑换就能够获取五铢钱。

    所以带着这些黄白之物,远比五铢钱更为方便,而且五铢钱也很容易贬值,尤其是在董卓铸小钱之后,关西地区的钱荒逐步蔓延到中原冀州地区,物价飞涨,甚至现在在一些地区,连原本的五铢钱都不流通了,百姓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以物易物。

    这样的情况在冀州还不算严重,可在曹操控制的地区,却泛滥成灾,曹操曾经下大力气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是根本就无从下手,当然这里面自然是刘澜出力最大了,但刘澜的作用其实根本就并不是最为主要的一点,因为就整个历史之上,曹操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所以刘澜如果知道这一情况的话,想必也就不会那么不遗余力的把郡内没收的小钱全部运到许都了。

    虽然效果一样,但是正因为刘澜的努力,才使得曹操治下通货膨胀快速爆发,现在的曹操治下,不仅仅是缺少粮食,几乎所有军用的物资都缺乏,这样一来,曹操内部因经济问题造成的问题就显得格外严重,而他能做的,要么就是解决问题,要么就是转移矛盾,显然现在的曹操只能把这一切都归咎在刘澜身上。

    他把司隶的情况归咎与董卓之祸,而兖州、豫州则是因为刘澜从中作梗大肆破坏之故,所以想要过上好的生活,首先就要先消灭刘澜夺取徐州,而这也是为什么在对付刘澜这件事情上,总是能够让兖豫二州的百姓如此士气高涨。

    愚昧的百姓不明所以,他们只以为自己的生活都是因为刘澜,这件事情本来十分好理解,可是在曹操大力的渲染之下,当然这也有着其政治需要,毕竟他要对刘澜用兵,所以这才使得百姓深信不疑,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原因都是因为刘澜。

    刘澜成为了恶魔的化身,是造成兖州豫州百姓贫穷的关键,也许有些百姓能够看到沛郡的富庶,可又会变成是小沛能有今天的规模,就是榨干了我们,他们是在喝我们的血吃我们的肉。

    曹操的宣传让他的地位越发崇高,尤其是在部队之中,但也因此,刘澜被塑造成了恶人的形象之后,曹操用兵的可选性也就不是那么多了,毕竟这么一个深仇大恨的敌人就在眼前,自然要用兵也是先杀他。

    在宛城的失利确实有这样的原因,部队的情绪很难调动,可换个角度来说,在对付刘澜的时候,却有能士气高昂,甚至有时候根本都不用动员,只要直接告诉部队要对刘澜用兵了,这样的情况让曹操也颇为无奈,可从他为了稳定内部编造了那么一个谎言之后,就不得不继续编织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谎言,所以才会有现在这样一个局面。

    审配在这一瞬间想到了许多,但有一点却是他不可能忽略的,那就是这件事情他不认为是沮授做的,反而是许攸,但他缺乏证据,所以此行他回去会暗中调查,当然如果有高览先书面向主公汇报之后,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想主公要求,只要主公应允,那么一切就变得简单,他相信一定能够从中找到许攸暗中勾结刘澜的蛛丝马迹。

    但审配在这一方面上其实和当年的田丰一样,都太过自负了,他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都都会很快解决,可一切又那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就好像他不希望高览陷入为主去怀疑某一个人,可他现在何尝不是先入为主的去怀疑许攸,只不过两人怀疑的对象不同各不相同罢了。

    冀州内部的纷争又将在徐州之战前后再次上演,其实这样的纷争从袁绍入冀州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势力角逐到最后冀州河北士人一家独大,这一切好像与天下大势如出一辙,但是不管领先多大,只要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赶超,所以纷争从最初的地位与话语权变成了对未来的争夺,对世子的扶持,而纷争也再一次变得无休无止。

    只不过这一回,却变成了河北士人内部的一场嫡庶之争,其实就袁绍来讲,他对袁尚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个儿子,在他心目中,袁尚是最合适的继任者,或许在袁绍心目中,这位长子从小到大乃至今时今日都在遭受袁家嫡子的各种挖苦嘲讽下,才会像现在这般坚持要立袁尚也未可知。

    但不论最后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就现在来说,年富力强的袁绍还是没有更多的考虑未来的事情,只不过是好事者不断鼓吹,他本以为,自己先把态度放出去,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可是没想到却让一切变得更复杂起来,反对声浪起此彼伏,一度甚至支持袁谭的声音占据了头筹。

    他开始冷静看待问题,所以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被一拖再拖,首先在公布答案之前,他要好生培养袁尚,让他又资格在未来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所以他现在就不能过早把袁尚推到前台,这些风雨,先让他来承受,待其枝繁叶茂,一切也就会顺理成章。

    从他决定前往平原之时,陆续的粮草辎重就开始陆续向青州调拨,这些年来袁绍不仅在对付公孙瓒下了大力气,同样在冀州他囤积了充足的粮食,放眼四海,他不敢说是底子最厚的那一个,但是要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放眼关东这些诸侯,谁都没资格与他拼消耗。

    如果能在秋收之前再把徐州的粮食抢收一番,那刘澜就更不可能与他坚持消耗,其实打从一开始,沮授的计划就是缓图,就是与敌人消耗,用冀州庞大的财力一点点把他们耗死,只要能有足够的耐心,那么中原迟早都会是他们的。

    可这一切因为颜良之死而改变,袁绍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而且在击败了公孙瓒之后,他也迫切的想要向世人展现自己庞大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举进攻徐州就变成了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冀州武人最想要看到的局面,也许这期间会有一些风险,可是只要准备得当,那么就绝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刘澜是有实力,但是他还没有那个资格同时与曹操还有他们开战。

    审配在这一瞬间想到了许多,但有一点却是他不可能忽略的,那就是这件事情他不认为是沮授做的,反而是许攸,但他缺乏证据,所以此行他回去会暗中调查,当然如果有高览先书面向主公汇报之后,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想主公要求,只要主公应允,那么一切就变得简单,他相信一定能够从中找到许攸暗中勾结刘澜的蛛丝马迹。

    但审配在这一方面上其实和当年的田丰一样,都太过自负了,他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都都会很快解决,可一切又那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就好像他不希望高览陷入为主去怀疑某一个人,可他现在何尝不是先入为主的去怀疑许攸,只不过两人怀疑的对象不同各不相同罢了。

    冀州内部的纷争又将在徐州之战前后再次上演,其实这样的纷争从袁绍入冀州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势力角逐到最后冀州河北士人一家独大,这一切好像与天下大势如出一辙,但是不管领先多大,只要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赶超,所以纷争从最初的地位与话语权变成了对未来的争夺,对世子的扶持,而纷争也再一次变得无休无止。

    只不过这一回,却变成了河北士人内部的一场嫡庶之争,其实就袁绍来讲,他对袁尚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个儿子,在他心目中,袁尚是最合适的继任者,或许在袁绍心目中,这位长子从小到大乃至今时今日都在遭受袁家嫡子的各种挖苦嘲讽下,才会像现在这般坚持要立袁尚也未可知。

    但不论最后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就现在来说,年富力强的袁绍还是没有更多的考虑未来的事情,只不过是好事者不断鼓吹,他本以为,自己先把态度放出去,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可是没想到却让一切变得更复杂起来,反对声浪起此彼伏,一度甚至支持袁谭的声音占据了头筹。

    他开始冷静看待问题,所以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被一拖再拖,首先在公布答案之前,他要好生培养袁尚,让他又资格在未来坐上大将军的位置,所以他现在就不能过早把袁尚推到前台,这些风雨,先让他来承受,待其枝繁叶茂,一切也就会顺理成章。

    从他决定前往平原之时,陆续的粮草辎重就开始陆续向青州调拨,这些年来袁绍不仅在对付公孙瓒下了大力气,同样在冀州他囤积了充足的粮食,放眼四海,他不敢说是底子最厚的那一个,但是要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放眼关东这些诸侯,谁都没资格与他拼消耗。

    如果能在秋收之前再把徐州的粮食抢收一番,那刘澜就更不可能与他坚持消耗,其实打从一开始,沮授的计划就是缓图,就是与敌人消耗,用冀州庞大的财力一点点把他们耗死,只要能有足够的耐心,那么中原迟早都会是他们的。

    可这一切因为颜良之死而改变,袁绍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而且在击败了公孙瓒之后,他也迫切的想要向世人展现自己庞大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举进攻徐州就变成了势在必行,而且是刻不容缓。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冀州武人最想要看到的局面,也许这期间会有一些风险,可是只要准备得当,那么就绝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