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8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虽然发现了已经被拆毁的营帐,但是通过灶坑可以判定,前面就是后钱的主力部队。

    虽然已经可以确定无误了,可在听到斥候的判断完全是以灶坑来推断,还是心里咯噔一下,毕竟这方式使庞涓在当年的马陵一役中阵亡,虽然东郡距离东莱十万八千里,可在听到灶坑这一刻,他偏偏想到的却是庞涓,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所以当下立即追问的话便是:“你们有没有继续向前搜查?”

    管统最希望得到的消息是最好能直接追到牟平,这样一来只要能够亲眼所见,那一切的一切也就水落石出了,到底后钱是在引诱他们,还是确确实实就深处牟平,这样他就可以做出真正的决断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徐州之战(141)() 
东莱一战,几乎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后钱彻底为世人所知,最少他的名字为不少诸侯所熟知,人们知道了他将冀州军击败更知道了刘澜这些年剿了数次,都拿他都没有任何办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袁绍在青州剿匪的情报,这其中尤以曹操最为关心。

    不过比起曹操来,刘澜却大有幸灾乐祸之感,当年本来是想着把后钱从深山耗出来,没想到却因祸得福。按照刘澜最初的设想,其实内卫能在青州造成的破坏虽然也会有些声势,但绝对无法与现在后钱的加入相媲美,如果没有后钱,刘澜最初的决定最多只能让冀州军恶心,但现在随着后钱的加入,则让冀州军变得焦头烂额。

    目的远远超出了刘澜的预期,甚至因为后钱的出现,使得冀州无限延期了对徐州进攻的步伐,就这一项,刘澜甚至都考虑过能不能让内卫与其取得联系,他完全可以在物资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只是在粮草衣衫这些方面,兵械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后钱躲入深山,这一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他只能继续当他的看客,关注着东莱战场,不过辽东战场,刘澜的命令已经传达了下去,而徐晃这些年其实一直有着不小的压力,他始终觉得是因为自己没能及时抵达,才使得公孙瓒大败,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他现在两位副将,阎志还好,可田豫那里却一直等待着为公孙瓒报仇的机会,现在刘澜的命令传达下来,不过有多少困难,不管东胡是否有所异动,都不可能改变徐晃乃至田豫的决心。

    为此田豫甚至取消了秋季备寇的事情,交给了副将武恪,而他则找到了徐晃,请求他自己可以跟随徐晃前往右北平,徐晃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很多事情是需要进行考量的,但有一点他心中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右北平之行,势在必得。

    但是这一仗该怎么打,规模要多大,这事儿是需要考量的,如果说以前这样的事情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做主,那么现在的情况却与以往有了明显的区别了,在辽东已经有了一位与他平级的军师将军了。

    虽然在指挥作战方面,军师将军陈端没有任何话语权,但是他的存在首先是在战争之前,在战役部署有着极大的权利,其次则是在战争进行时,以参谋的身份随军,所以他的身份看起来很大,却又显得无关紧要,最少在作战时他没有什么权利,可是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又有着与他这位辽东都督同等的权利。

    好在两人到现在并没有产生过任何的分歧,说实话,徐晃在人际的处理上还是很有些能力的,这要是关羽,只怕早就出问题了,可换做徐晃,一个与关羽共事都能够和平无事,甚至最后成为良师益友的人,和陈端这位看上去是来分权的军师将军,就更不会有任何的嫌隙了。

    尤其是两人的三观完全一致,而且对于作战的制定,更是有着出奇的默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对于辽东的情况刚来并不太熟悉,所以很多事情更多的还是以请教为主,但随着对辽东局面的熟悉,两人反而变得越来越默契,也就越发凸显其中的难得。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徐晃统兵能力多强,终归是卒伍出身,在有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短板,看待问题时并不会像陈端那样清晰,就好像易京之战的时候,如果陈端在的话,那么结果又会是另一个样子,所以陈端的存在,更多的是在完善徐晃的一些计划,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任何事情,只能是表面上的,所谓百密一疏,很多问题并不是想客服就能客服,甚至有些情况,也会超出预期,但这都是后话,但现在有了陈端,徐晃与他可有在定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完善。

    计划商议妥当,这一次防备东胡由阎志、武恪李翔等人负责,而徐晃和甄豫则分别带领一万辽东军进入辽西和右北平进行袭扰,这一回因为有了陈端,就算是东胡再来,也不可能阻止徐晃攻打右北平和辽西的决心,更何况现在的东胡也着实没有那个实力了,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袁绍和他们关系不错,还资助着他们,但在陈端的建议先,辽东已经做到了最好,尤其是进入秋季,辽东的气温已经变得很冷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下起了雪,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东胡敢不敢冒着风雪前来,是个问题。

    而右北平和辽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冀州军能不能抵挡得住他们是其次,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严寒,但这个问题,经过棉花的种植,尤其是糜竺的纺织厂和成衣厂为辽东军制作的棉衣,抵御严寒早已不在话下,就算是大雪封山,也照样能够勇猛前行。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徐晃才敢在这样的气候下前往右北平,不然的话,就算是刘澜给了命令,那也等开春之后再说,难不成让部队全都冻死吗?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8)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徐州之战(142)() 
管统与冀州军进入牟平当天,首先便贴出了重金悬赏提供后钱信息的消息,他也明白,牟平一直在徐州的控制范围之下,而且本地土人又大多都乃东莱夷,所以想让他们主动提供消息是别指望了,只能用钱来开路。

    百两重金的悬赏发布了下去,尽管管统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不说一天之内云集多少人吧,但几十几百肯定有,结果一天一夜过去了,县衙静悄悄的,别说人了,连牲畜犬吠声都没有。

    雄心勃勃的管统收获了极大的失望,他不理解更不明白,他不相信牟平的百姓不喜欢黄金不喜欢钱,为此他有加大的赏赐,然而完全没有作用,接连的大重赏赐没有取得效果,管统觉得问题不在牟平百姓不爱钱,而是有着其他原因。

    他开始调查,甚至穿上布衫麻袍前往百姓中间,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感情百姓已经害怕了后钱的抱负了,他们有人把后钱的消息出卖了,是能获得一些赏赐,可接下去呢,后钱再来的时候,别说这些赏钱没了,连命也丢了。

    虽然管统给他们保证,可这些保证与当时的阎柔有什么区别嘛?这样的消息让管统明白,这件事不能光明正大的做,必须要隐秘的从百姓哪里打听,最少不能让这些提供线索的人被别人知晓他们的身份。

    他毫不犹豫的带着重金,再一次走访这几日见过的百姓,从他们口中探听消息,很快,后钱的准确消息就打听到了,果然逃入了深山之中。

    昆嵛山,虽然得到的确切消息与管统的猜测一致,可他不能靠猜测就下最后的决定,而现在可以确定后钱就在昆嵛山,可接下来的问题也跟着来了,到底是搜山还是围山?

    在校场内,刘澜一个人背负双手走着,瞧了眼猎猎飞扬的冀州军旗在上空飞扬,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做最后的决定,下定决心。而管统想要做出决定,首先必须要参考一下当时的阎柔,说实话眼下也就只有阎柔可以进行参考,只不过他当年的情况是围山,而攻山却没有任何的示例,所以他要么就学阎柔围山,要么就必须要做好准备,冒极大的风险攻打昆嵛山。

    虽然后钱的部队人数不多,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而且这一万人之中还有一多半是最近招募的,所以真正能有点战力的也就五千多人,他们三万人如果真的搜山的话,还是有些底气的。

    但是偌大的昆嵛山,三万人同时搜山,其实还是很难找到后钱的,毕竟对山内的情况不清楚,到时候人家借着地形与你兜圈子,你就是把昆嵛山搜个底朝天可能也找不到人,而这也是当初阎柔之所以没有搜山也不敢搜山的一个原因。

    但是他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不是怕人数不多到时候出现后钱不备之下逃走的情况嘛,那就干脆把牟平郡国兵乃至于衙役青壮全部召集起来,和冀州军打乱了一起搜山,人数多了,最好直接就把昆嵛山全都包围起来,到时候也就不怕后钱从任何方向跑了,抓他那还不容易?

    虽然牟平县人口不多,但配合他们把昆嵛山围起来还是足够的,这个决定一毛出来,他就兴奋了起来,这事儿如果在冀州,那他可没这个胆子,可在青州,百姓的死活他有什么还担心的,哪怕都死了,到时候上报勾连匪寇,被迫杀之,也没人会来替他们伸冤。

    当然这件事首先还是要和帐下商议一下的,如果他们同意,那他就会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大家签名,到时候事情泄露,谁也逃不了,其实这也是怕其中有人告密,知道大家都签了名,那他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管统毕竟是文职出身,对于官场这些明争暗斗看得太多了,如果是他自己担责任,他相信这个把柄,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他出兵的挡下就会捅上去,待结束了昆嵛山一战,自己的惩处命令也就到了,然后这些人就能踩着他上位了,所以要搜山,那么大家首先要先上一条船,哪怕有一人不上,那这件事就拖着,反正到最后他向上面交代不了要完蛋,你们这些人也要跟着倒霉,有一个算一个都跑不了。

    冀州什么人多,就是人才多,多少人每天翘首以盼着出头的机会,等待着站在人前的机会,所以在冀州不管是当武警还是文官,压力与竞争是最大的,毕竟整个关东,起码十有七八都是前来冀州出仕,竞争大,就自然珍惜眼前的一切,虽然很多人不过就是一个小校尉,甚至挂了个杂号将军的名头,可那也比那些个一直待在邺城甚至是家中等待机会的人强大。

    这样偶帐大,能领兵就是好的,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