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最后灵帝玩脱了,都说大汉朝是败在了宦官手中,可曹操却不这样认为,宦官有一定原因,可一个王朝的兴衰,真的只是因为十常侍就让他覆灭,那这样的王朝也太不堪一击了。
更何况大汉朝几百年来,宦官外戚交替更迭,再加上世家的存在,才有了大汉朝两百年的天下,而真正造成大汉朝现在局面的原因,虽然有宦官外戚的关系,可在宦官外戚覆灭之后,现在的大汉朝又是什么样?
所以说似宦官似郭嘉这类人是永远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因为他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他这类人之上,而外戚也彻底失去了兵权,所有说未来的天下,真正的威胁只有一个,那就是坐拥地方势力并且一呼百应的世家。
就好像三河世家,这些世家通过婚姻来拉近各家族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盘根错节,同气连枝,这些世家往往能够做到一呼而百应,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一方势力取代宦党与外戚的势力前提下,世家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家独大,而在内部他们又铁板一块,所以说曹操除了外部的威胁,对于内部的危机也看在眼里。
他的唯才是举,说白了就是对世家量身定制,虽然对世家的影响不会太大,更不会动摇他们的根本,可只有让那些寒门子弟有出头之日,才有希望去对付氏族,去制衡氏族,其实就这件事情上,当年凤来楼与刘澜一席畅谈,让他如饮甘露。
这才有了二人后来视作对方如同知己,因为二人在看待问题上居然是如此的一致,他甚至至今都记得刘澜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谓是直指要害。只有什么时候寒门士子真正有了通往仕途之路,那么掌握着政治资源的世家才可能真的被有效遏制,不然的话,不然的话,就只能一直饮鸩止渴。
用氏族的同时,氏族将会成为最大的威胁,这样的情况,可能连当年的光武帝都没有想到,就好像偃武修文,也许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对于大动荡过后的大汉朝百姓休养生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到了后期却有出现了类似因为西羌而出现了弃凉州的声音。
这样的结果,当时的光武帝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而现在的情况会如何,曹操也不会知晓,他对寒门的扶持,是会造就出一批能够与氏族对抗的新的势力出现,还是会在多年之后,在氏族的打压之下,寒门再次沉寂?
这件事他不会知晓,可历史却早有定论,曹操之后,曹丕打破了曹操的规矩,再一次重用世家,曹操的唯才是举成了过眼云烟,而借世家之手推翻了大汉王朝的曹魏集团,也最后被三河氏族的司马家族取代。
曹操想不到这些,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这些,他最多只能想到氏族的威胁,却没想到氏族一家独大之后,险先在几百年后亡族灭种。
百转千回的曹操现在所想的就是该如何应对袁绍出兵的命令,而就在这个时候,厅外突然响起了典韦的声音:“曹公,郭军师来了。”郭嘉在军中的官职为军事祭酒,典韦有此称呼并不为怪。
这个时候郭嘉前来所谓何事?心事重重的曹操听到郭嘉来见,虽然不知道他所为何事,但猜测肯定与徐州之战有关系。
“让他进来吧。”曹操说完,很快屋门打开,郭嘉率先而入,而在他进入屋内之后的同时,又有一人紧随其后入屋而来,曹操一眼就认出了来人,居然是朱灵,心中更加纳闷起来,这个时候奉孝怎么会叫朱灵陪同他前来,难道是他有了什么破敌计策了?
厅内的两人施礼过后,曹操便让他们落座了,朱灵长相威严,面容刚毅,留着三缕长须,对于帐下为人如何曹操从不在意,这也是为何会有大量袁绍帐下投奔而来的原因,但朱灵则不同,他可以说是最早投奔过来的那一批人中唯一没有向袁绍请辞者,甚至可能是唯一一个让袁绍咬牙切齿之人。
虽然他与袁绍的矛盾是因为迎接先帝之后,可导火索,也许正是朱灵埋下的,当年曹操征讨陶谦,袁绍派出了朱灵统率三营人马来援助他,之后因为吕布袭击兖州,袁绍做出了放弃兖州的决定,并将朱灵等人召回,可不想朱灵在曹操身边效力数月,觉得这才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明主,而且日后必定能成大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灵选择了留下来帮助曹操。
那可是足足三营人马,而这些人也都跟着朱灵留在了曹操军中。
本来对于傻了吧唧的朱灵袁绍也不以为意,当时完全抱着看好戏的态度,等着他们哭着喊着来求自己收留,结果曹操最后却反败为胜,甚至还占据了他放弃的兖州,原本在袁绍的管控下的兖州,曹操不过就是一郡的郡守,击败吕布之后不得了了,以变成掌管一州的诸侯了。
袁绍心里明显起了变化,甚至对朱灵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如果不是他的部队,曹操可能战胜吕布?结果气还没削,把灵帝让了出去的袁绍又被曹操委任为了太尉,而曹操居然领大将军一职。
这赤裸裸的嘲讽接二连三发生,袁绍哪还能容忍曹操?翻脸乃必然,只不过因为刘澜的存在,他才没有发作,只是直接拒绝了曹操的任命,不过曹操也够聪明,急忙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这才算是化解了两人一触即发的大战。
只是这个时候,郭嘉突然把朱灵带了过来,还真有些让人想不通他要干什么,现在几人决定要与袁绍合作了,似朱灵这样的将领,最好还是少出现为妙,可郭嘉待他而来,看来一定是有了什么好办法。
郭嘉在许都没有朋友?当然不会,他有虽然不多,但眼前的朱灵算一个,其实曹操一直都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公正无私极为正派的朱灵会与郭嘉这类名声不佳之人成为知己,可后来他才明白了,原来二人在许都没有家室和亲族,属于孤家寡人哪一类。
而他这才知晓朱灵的全家老小原来都被公孙瓒所害,虽然最后他未能亲自为加入报仇,可当听到公孙瓒死讯的一刻,他还是向北拜了三拜,虽然已经改换门庭,但他却以这样的方式来感谢袁绍和沮授。
曹操吩咐侍女准备茶点,在侍女为他换上新茶之间,他一直与二人闲聊着,还笑言让郭嘉为朱灵物色一门好亲事,虽然全家老小都死在了公孙瓒手中,可也不能一直这么一个人单着,朱家的子嗣要延续下去啊。
这番话曹操笑着说出来,臊的一边的侍女面红耳赤,还以为是要让他陪侍呢,小鹿乱跳,结果换了茶点就都出屋去了,空欢喜一场,至于朱灵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往这些事情上去想,他和郭嘉来见车骑将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刘澜作战的事情。
“将军,听说文丑已经出兵徐州了?”郭嘉待婢女离开后,率先开口问道。
“我也收到消息了,但具体是失去还不清楚,估计明后天就会有消息传来。”曹操说奥。
朱灵连忙起身说,道:“这正是我军的大好机会,只要他们正面交战,我军就可再返沛县,就算是两军对峙,我军也不能坐以待毙,这一次势必要拿下沛县不可。”
曹操不过就是一郡的郡守,击败吕布之后不得了了,以变成掌管一州的诸侯了。
袁绍心里明显起了变化,甚至对朱灵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如果不是他的部队,曹操可能战胜吕布?结果气还没削,把灵帝让了出去的袁绍又被曹操委任为了太尉,而曹操居然领大将军一职。
这赤裸裸的嘲讽接二连三发生,袁绍哪还能容忍曹操?翻脸乃必然,只不过因为刘澜的存在,他才没有发作,只是直接拒绝了曹操的任命,不过曹操也够聪明,急忙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这才算是化解了两人一触即发的大战。
只是这个时候,郭嘉突然把朱灵带了过来,还真有些让人想不通他要干什么,现在几人决定要与袁绍合作了,似朱灵这样的将领,最好还是少出现为妙,可郭嘉待他而来,看来一定是有了什么好办法。
郭嘉在许都没有朋友?当然不会,他有虽然不多,但眼前的朱灵算一个,其实曹操一直都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公正无私极为正派的朱灵会与郭嘉这类名声不佳之人成为知己,可后来他才明白了,原来二人在许都没有家室和亲族,属于孤家寡人哪一类。
而他这才知晓朱灵的全家老小原来都被公孙瓒所害,虽然最后他未能亲自为加入报仇,可当听到公孙瓒死讯的一刻,他还是向北拜了三拜,虽然已经改换门庭,但他却以这样的方式来感谢袁绍和沮授。
曹操吩咐侍女准备茶点,在侍女为他换上新茶之间,他一直与二人闲聊着,还笑言让郭嘉为朱灵物色一门好亲事,虽然全家老小都死在了公孙瓒手中,可也不能一直这么一个人单着,朱家的子嗣要延续下去啊。
这番话曹操笑着说出来,臊的一边的侍女面红耳赤,还以为是要让他陪侍呢,小鹿乱跳,结果换了茶点就都出屋去了,空欢喜一场,至于朱灵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往这些事情上去想,他和郭嘉来见车骑将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刘澜作战的事情。
“将军,听说文丑已经出兵徐州了?”郭嘉待婢女离开后,率先开口问道。
“我也收到消息了,但具体是失去还不清楚,估计明后天就会有消息传来。”曹操说奥。
朱灵连忙起身说,道:“这正是我军的大好机会,只要他们正面交战,我军就可再返沛县,就算是两军对峙,我军也不能坐以待毙,这一次势必要拿下沛县不可。”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徐州之战(212)()
在许都,几乎是道德败坏的典型郭嘉能与朱灵这样正直之人成为密友绝对是让很多人颇为诧异的,用不少人的话说就是耗子和猫做了朋友,这简直就是胡闹吗。
似郭嘉这样毫无道德品行,更把仁义廉耻视为儿戏,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曹司空破天荒搞什么唯才是举,他还想当官,想举孝廉都没有资格,当然大汉朝到了后期里吏治败坏,虽然有很多人鱼目混珠,可现在毕竟是曹司空主政,居然重用这类有才无德之人,他们反弹之大,可想而知。
可不管他们如何弹劾郭嘉,有曹操护着,最后不但没事,反而还把这些弹劾者全都罢免,他们都在尚书台任职,虽然只是食六百石的尚书职位可却有参奏之责,再加上可以随时接近天子,这些人无疑都是天子内臣,结果曹操丝毫不给任何人的面子,直接把他们罢黜,这一番手腕下来,别说都没有人敢再吭声了。
郭嘉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可这无疑在这些道德君子眼中成为了小人得志的表现,所有人都避他唯恐不及,可没想到朱灵这种正派之人居然会与他交好,世人都说关羽有正气,甚至连武榜也说他正气长存,可与关羽有些了解的曹操却说朱灵比之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朱灵也正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在攻伐陶谦之战选择留在了曹操营中,可这并不足以成为他的污点,为人正直的他反而成为了两成择主而事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与郭嘉走到一起,则瞬间让他的声望急转直下。
一些言论纷纷冒了出来,现在的他才是本性,他和郭嘉是一类人,臭味相投,不然二人怎么可能成为知己?
没有人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可越是这样风言风语就传得越凶,但郭嘉对这些好像一直不理不睬,不解释也不辩驳,压根不在乎,而朱灵好像同样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过郭嘉不解释,完全是因为无需解释,因为没人会听他的解释,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第一印象来看待任何事情,就好像他现在的形象已经深入骨髓,就算他做些什么好事,也会变成恶事,既然解释无法让他们对自己改观,那他又何必再去理睬他们的态度?
而朱灵的态度则很明显,郭嘉在他最困难的适合帮过他,那是在改投主公后,袁绍大怒,甚至还要以帐下士兵的家人为要挟,来胁迫他返回冀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郭嘉站了出来,帮助了他,虽然不知他如何用计,可最后他却真的改变了袁绍,让他不在继续纠缠下去。
这件事他发自内心的感激郭嘉,不是因为他帮助了自己,留下了他的部队,而是因为他让自己帐下士兵的家人躲过劫难,可以安心留在许都,而在当时,已经顶不住压力的曹操就要妥协了,可留下他一人又能如何,光杆司令罢了,所以说,他能有今日,全靠郭嘉。
而且只有与郭嘉真正的深入了解之后,你才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是他待人足够真诚,他对敌人绝不留情,可是他对平原却会加倍报答,也许有时候他是小肚鸡肠一些,可反过头来看,这样的人,何尝不是恩怨分明?
对敌人从不手软,对平原两肋插刀,有什么仇有什么怨,绝不会留在日后,当下就报,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你永远不用害怕他在笑呵呵的时候把你算计,出卖了你,因为他对平原永远只会让自己吃亏甚至是负伤。
而那些把郭嘉骂做小人的正人君子们,反而在朱灵看来才是真正无耻之徒,这些人永远以道德至尊自居,可他们背后做的事情,未必比郭嘉少多少,甚至还要恶劣,而他们在笑容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杀机。
笑里藏刀,这就是这些人的惯用套路,那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比起他们来,郭嘉反倒是非常可爱的人了,最少他非常真诚,对于不喜欢的人,他不会搞什么阴谋诡计,都是明着来,而那些人,面前永远是你的朋友,可是暗地里却恨不得把你挫骨扬灰。
伪君子,所以朱灵更喜欢与郭嘉来往,当然与郭嘉在一起,对他指挥作战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在他身边,他取得了长足进步,而这一回,与其说是他想出了什么办法,不如说是郭嘉把功劳送到了他的面前。
在许都,几乎是道德败坏的典型郭嘉能与朱灵这样正直之人成为密友绝对是让很多人颇为诧异的,用不少人的话说就是耗子和猫做了朋友,这简直就是胡闹吗。
似郭嘉这样毫无道德品行,更把仁义廉耻视为儿戏,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曹司空破天荒搞什么唯才是举,他还想当官,想举孝廉都没有资格,当然大汉朝到了后期里吏治败坏,虽然有很多人鱼目混珠,可现在毕竟是曹司空主政,居然重用这类有才无德之人,他们反弹之大,可想而知。
可不管他们如何弹劾郭嘉,有曹操护着,最后不但没事,反而还把这些弹劾者全都罢免,他们都在尚书台任职,虽然只是食六百石的尚书职位可却有参奏之责,再加上可以随时接近天子,这些人无疑都是天子内臣,结果曹操丝毫不给任何人的面子,直接把他们罢黜,这一番手腕下来,别说都没有人敢再吭声了。
郭嘉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可这无疑在这些道德君子眼中成为了小人得志的表现,所有人都避他唯恐不及,可没想到朱灵这种正派之人居然会与他交好,世人都说关羽有正气,甚至连武榜也说他正气长存,可与关羽有些了解的曹操却说朱灵比之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朱灵也正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在攻伐陶谦之战选择留在了曹操营中,可这并不足以成为他的污点,为人正直的他反而成为了两成择主而事的典型代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与郭嘉走到一起,则瞬间让他的声望急转直下。
一些言论纷纷冒了出来,现在的他才是本性,他和郭嘉是一类人,臭味相投,不然二人怎么可能成为知己?
没有人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可越是这样风言风语就传得越凶,但郭嘉对这些好像一直不理不睬,不解释也不辩驳,压根不在乎,而朱灵好像同样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不过郭嘉不解释,完全是因为无需解释,因为没人会听他的解释,他们只愿意根据自己第一印象来看待任何事情,就好像他现在的形象已经深入骨髓,就算他做些什么好事,也会变成恶事,既然解释无法让他们对自己改观,那他又何必再去理睬他们的态度?
而朱灵的态度则很明显,郭嘉在他最困难的适合帮过他,那是在改投主公后,袁绍大怒,甚至还要以帐下士兵的家人为要挟,来胁迫他返回冀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郭嘉站了出来,帮助了他,虽然不知他如何用计,可最后他却真的改变了袁绍,让他不在继续纠缠下去。
这件事他发自内心的感激郭嘉,不是因为他帮助了自己,留下了他的部队,而是因为他让自己帐下士兵的家人躲过劫难,可以安心留在许都,而在当时,已经顶不住压力的曹操就要妥协了,可留下他一人又能如何,光杆司令罢了,所以说,他能有今日,全靠郭嘉。
而且只有与郭嘉真正的深入了解之后,你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