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巾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他们败的如此快,并不是他们突然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也不是因为张角之死军心浮动,原因就在于黄巾军虽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军不同,带有宗教色彩,但他们却与以往的叛军一样,败在了没有规划没有制度上面。
这一点当年的灵帝甚至是那些庙堂之上的三公们看得都清楚,所以才会解除了党锢,为什么因为害怕黄巾军一旦有世家暗中帮助,那就真会推翻大汉王朝了,因为世家可以帮助黄巾军进行规划,完善制度。
党锢一除,世家勠力同心构筑坞堡御敌,没有规划更缺少制度的黄巾军就像是一盘散沙,一遇挫折势必一溃千里,这也是为何黄巾之乱最终失败的原因,就算没有皇甫嵩没有卢植朱儁,黄巾之乱最多也就多坚持起来,迟早还是会覆没。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刘澜有规划,可是他的所有部署都被曹操袁绍袁术给打乱了,反过来看呢,这三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规划,就更不要说他们完善的制度了,所有这一战到现在这个局面,他还真说不好谁能笑到最后了。
但他并没有后悔,依然看好刘澜,也许这就是一份信任吧,因为刘澜并没有放弃,如果这个时候刘澜都没有信心,可能他也会怀疑自己真的选错了人,但刘澜还在坚持,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不管有多渺茫,终归是希望,也许只要坚持一下,机会就出现了。
关羽击败文丑,或者刘澜击败高览,只要其中一方能够大获全胜,徐州的战局就能被扭转,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留下来,但结果却被要求明日一早就要离开,他啊不甘心,他想见证这样的辉煌时刻,一旦击溃曹操和袁绍,那么整个关东整个天下未来都将属于刘澜,他想做见证人,亲眼目睹这一刻。
可是,他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也许是他太乐观了,或者是刘澜太悲观了,他不管说什么,都无法让刘澜改变主意。
郑小同喝了一口闷酒,看向刘澜,心中叹息一声,再喝一口樽中酒,可就在他再次看向刘澜的一刻,厅外却突然传来声响,随后就看到许褚带着一名小卒进来,将他带到刘澜面前,在其耳边耳语片刻。
“去而复返?”刘澜冷冷的问道。
之前耳语的兵卒十分肯定的说:“是的主公,原本都已经向徐州城开拔了,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又反了回来。”
“和夏侯惇和高览要做什么?”刘澜挥退了亲兵,虽然无法确定二人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但肯定另有原因,而他猜测,十有八九是曹操真的超彭城来了,这样的话赵云那边就要绕路了,再走彭城很可能遇上不必要的危险。
刘澜随即叮嘱许褚一句,让他尽快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不仅是赵云还有张辽,骑兵最多就是暴露行踪,他们步兵最有可能遭遇危险。
“诺。”许褚领命之后转身出了厅,而刘澜也站了起身告辞离开。
~~~~~~
而在夏侯惇接到曹操文书的当日,其就第一时间追上了已经朝徐州城开拔的高览,将文书给他看了之后,部队改朝彭城进驻,而在二人抵达彭城,在城内外结营准备驻军的同时,曹操又一道文书传来,这道文书直言赵云撤兵,朝徐州而来,未走沛县,极有可能前来彭城与刘澜汇合,势必进行阻拦,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曹操的猜测,还有一种可能是赵云直接走梧县,所以让二人务必小心,如有可能务必截住赵云,将其消灭,如果不能也要将其拖在彭城,待其率大军前来。
对于徐州这些将领,夏侯惇向来不服,莫说是未曾谋过面交过手的赵云了,就算是一同对敌的关羽和张飞也没放在眼里,但高览不一样,他与关羽赵云都有过交锋,知道赵云的能耐,更何况他带来着的部队还是龙骑军,所以对曹操这道命令他是不敢有半点马虎的。
当然夏侯惇也一样,虽然他瞧不上关张赵,可对龙骑军还是赞赏有加的,如果能将龙骑军拦下并消灭,那徐州之战他们就算胜利了一多半了,接下来的战斗也会容易许多。
只是赵云会走彭城还是梧县二人都不敢确定,如果判断失误可能前功尽弃,可如果分兵的话,可以也无法起到作用,所以二人最后做出了在彭城设伏的决定,只要赵云敢走彭城,势必叫他有来无回。
赵云率领部队从丰县走了三日才算是进入萧县境内,眼瞅着距离再赶两日就能进入彭城国内,却收到了许褚传来的文书,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距离进入徐州境内不过十余里,虽然离彭城还很遥远,可如果不是这份飞鸽传书及时到来,他可能真就一头扎进了彭城国内,到时候十有八九会遇到夏侯惇与高览的冀州军。
彭城已经被高览夏侯惇占据,想要从彭城前往吕县没那么容易,调头便向南而去,既然这样那他就走梧县,绕道前往吕县,可走了十余里,赵云却又停了下来,他的消息高览夏侯惇不知道,走梧县是安全,可加入他离开丰县的消息已经被曹操传给了高览二人,那二人就算不在梧县设伏,也肯定会盯着梧县,他如果就这样前往梧县,那肯定就暴露了行踪,到时候二人完全可以在半道进行设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啊。
梧县与吕县之间这么远一段距离,到时候就算主公知晓想来救援也没那个机会,思来想去,这一行彭城走不了,梧县也不能走,都不是安全的选择。
“拿地图来。“赵云声音落下,边上便有人将地图递上前来,现在赵云临时所处之地荒无人烟,也没什么亭里,可如果一路向西的话却正好是距离吕县直线距离最近的所在了,当然这条路是没什么官道的,所以高览在此设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这只说明这一路相较其他选择更为安全,但并意味着高览和太史慈会忽略这里,但赵云可不会管这么多,也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带兵直接向东而去,他敢肯定高览绝不可能再此设伏,就算有,也只是派些斥候盯着,那么他就是要趁其反应过来之前快速通过,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时间,到那时候哑巴吃黄连,让他们后悔去吧。
其实判断这个方向并不容易,但也容易,比较彭城和梧县是摆在明面上他会选择的方向,既然是在明面上,那他又怎么可能会选这两处返回吕县呢,所以他肯定另有他选,那现在赵云选择的这条路径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虽然在没有确定真相之前,任何可能都会发生,任何结果也都有可能,但毕竟只是三选一,重点看一处,然后盯着其他二处,就算赵云通过了,最少心中有数不是,要不然连赵雨在哪里都不清不楚,那还不得提心吊胆着?
果不其然,就在高览夏侯惇重点看守彭城,派斥候侦查梧县时,赵云龙骑军被斥候发觉,消息传回彭城,得到消息的二人除了无奈就是无奈,无可奈何啊,偌大的徐州就算他们驻防了,赵云要走,也完全可以避开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这一次阻截说白了只要赵云走彭城,那就有来无回,至于选择他处,他二人都无能为力。
夏侯惇将消息传给曹操,这也是高览的意思,这个时候不仅是他需要重新评估攻打吕县的可能,还包括曹操自己,毕竟现在吕县在有了龙骑军之后,规模也已经不容小觑了,必须要重新评估,这一仗到底该不该进行下去。
其实现在这样的局面,高览是最不愿见到的,毕竟袁绍之前的文书还在,以最终的结果来判定二人的功过,也就是说这一仗他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那么等待他的可就不仅仅是罢官免职,甚至可能是违背军令的枭首示众。
所以对于曹操的评估他看得极重,也极其关心,他太害怕这个时候曹操放弃出兵吕县了,毕竟现在的局面和之前不一样,之前他和夏侯惇返回徐州,这是足以向主公交代下去的,但现在就算他又一千张嘴也解释不清了。
看起来好像结果没什么不同,可区别却大为不一样,他最初的设想是什么,在彭城击败击杀或生擒刘澜,就算被刘澜逃脱,那么就夺下徐州与曹操汇合,届时北上开城击溃关羽,然后他则可以替代文丑成为主将,那时由他率领联军南下再一举消灭刘澜。
虽然这一切与他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可关键一点不还是因为刘澜放弃了徐州城与彭城吗,但有一点他不认为自己错了,那就是把曹操引入徐州,让徐州的局势乱上加乱这一点肯定要比文丑返回开城,受制于关羽强百倍。
一个是受制于人,一个是制于人,只要有点大局,就都会支持他,但现在的局面刘澜没有被击败,反而还让他把徐州、彭城下邳以及赵云周仓的部队都集中到了一起,部队一点也不必他们少,如此规模接下来这一仗可就胜负难料了。
他能不为此担忧?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徐州之战(237)()
高览想得多,也必须想多些,这关乎他的前途,他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和马虎,尤其是在眼下这样的情形之下,赵云安全返回吕县,这个消息让他无比紧张,甚至可以说让包括曹操在内许多人都万分紧张。
曹操带领主力离开徐州沛县向彭城而来,在路上收到了来自高览、夏侯的文书,这一消息让他格外重视,叫来郭嘉,待其看完书信后,沉声说道:“奉孝如何看待此事。”
“虽然我军在沛县休整三日,待赵云就用了三天时间如此快速就与吕县刘澜汇合看似正常,毕竟是赵子龙和龙骑军,可曹公别忘了当日丰县与赵云一战,除了他可还有张辽和徐盛,骑兵三天时间从丰县到吕县不意外,可几万人的步兵想过去绝无可能。”郭嘉将文书交还曹操之后说道。
“张辽徐盛?你的意思是……”曹操话说了一半,可留下的空白余韵却足以让郭嘉确定曹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如果从丰县下手,情况确实要困难很多,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张辽和徐盛这支徐州军身上,那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郭嘉点点头道:“如果刘澜敢来救援,我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如果没来,那我们就先拿这支徐州军祭旗!”
“我现在最怕的就是张辽也像赵云一样,在我们眼皮底下溜回丰县,那个时候我们又该这么办?一直留在彭城?最后肯定是死路一条。”
“曹公说的不错!”郭嘉叹了口气,道:“我们现在连张辽在哪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说拦下他击败他了,这件事确实还需要再考虑。”
“先到了彭城再说。”
部队一直在向彭城继续行军,只是现在的曹操心思却有些沉重,徐州之战从信心十足栽到现在没有底气,这短短不过半年多的世家鬼才晓得局势怎么就会发展到如今这也一个地步的,曾经一度他都以为要败了,结果等到了袁绍出兵,可现在看起来好像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展,这让他对这一战的前景再一次蒙上一层阴影。
那种不祥的感觉一直在胸腹之中,可偏生又说不出到底是在担心什么,就这样一行终于抵达了彭城。
~~~~~~~~
而自文丑离开青州之后,后钱就开始再一次活动起来,他在东莱的行动很快就引起了管统的主意,因为渤海北部海域冬季结冰,他完全不必担忧张飞渡海而来,率军直奔后钱而来,这大大出乎了后者的预料,他如何也没有想到管统居然毫不在乎勃海对面张飞的威胁,真的向他杀奔而来。
因为出兵隐秘,再加上后钱判断失误后知后觉,当管统杀过来时他已经失去了撤离的机会,被团团包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后钱无路可退只能与管统殊死一战,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连着几仗打出了血性,可毕竟实力在哪里,最后还是被管统团团包围。,
管统没有进行围杀,而是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之下派人前去拜会后钱,并把他的一笔亲笔信转交给了后钱。
看了一遍管统书写的亲笔信,和他想的一样是让他投降,当然部队是不能继续保留的,这样的条件几乎和当年的刘澜一样,同样给他在黄县谋一个都尉的职缺,只要他答应,那么就要在三日之内投降,不然的话三天一过,冀州军就会大举进攻。
“看来官家都一样。”打发走了信使,将书信交给亲信数人看过之后后钱冷笑了一声,将交还到手中的书信随眼又砍了一遍,随手扔到了案几之上,可随后他突然好像反应了过来,连忙又拿起了书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猛然站起,破口大骂管统欺人太甚。
在场几人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情况,怎么头领一下子变得如此激动,难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不成?可他们都在场,头领除了看过来回书信,并没有受到什么刺激啊,可为何两次看过书信的反应如此大呢?
难道是都尉这样的官职头领看不上眼,毕竟头领之前在刘澜处也是这样的职位。
就在几人心中开始各种猜测的时候,后钱又拿起了书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目光一直在‘黄县’,玄机就在这里,或者说是他之前忽略了黄县二字,但这无疑是在和他耍劳什子的文字游戏,这让他有种受到侮辱和歧视的感觉,最后更是直接将书信撕了个稀巴烂,这口气他咽不下。
“头领怎么了?”
下首几人都有些莫名其妙,本以为绝处要逢生了,可现在看来是要最后一拼了,那结果还不是必死无疑吗?一下子屋里几人都害怕的要死,他们都是跟随后钱五六年的老人了,向来知道后钱是那种识时务的人,这个时候答应对面的条件才是首选,硬拼没有出路。
更何况这只是权宜之计啊,先保住了性命,只要冀州人一有疏忽,他们大不了再反叛就是了,何必这个时候和他们硬碰硬呢,更何况人家的条件也不错啊,最少和当初刘澜给的条件一样,没什么不可接受的,这个时候头领可千万不要动怒,让愤怒冲昏了头脑啊。
“屁,你们输偶读这些我能不知晓,可你们难道没有看到这份信中的古怪之处?黄县是黄县都尉而不是东莱都尉,管统这是然我做县都尉,如此欺人太甚,我必让他付出代价!”后钱咬牙切齿,几人都看出了后钱这是真的打算和管统拼命了,瞬间就觉得帐内一下子冷如冰室,寒冷瞬间便沁入了骨髓之中。
“头领,那管统漫天叫价,我们坐地还浅就是了,不是还有三天的时间嘛,如果他能答应我们的条件到时就投降,不答应的话,大不了鱼死网破也不迟。”其中一人是在场几人之中最为冷静的一个,这个时候可不能自乱阵脚,反正有三天时间完全可以好好和管统谈一谈,毕竟他们这几万人也不是吃素的,管统真想一口吞下,还真没那个胃口,就算吞下也要撑坏他,他既然没这个实力,就必然会听取咱们的提出的条件。
郭松说的不错。后钱心中点点头,这人啊并非是东莱人,是从辽东渡海过来的,一度他都怀疑此人是刘澜安插在他身边的谍子,可就是苦于找不到证据所以一直没有确定他的身份,可是这人偏生又有着大才干,很多事情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给了他不少帮助,让他这些年一直能够顺风顺水一些,就算是陷入绝境,也是他出谋划策成功摆脱,而如今随着刘澜势力退出青州,郭松算是彻底获得了他的信任。
“好,那就派人去和管统谈一谈,谈得成最好,谈不成也不让他好过。”
议事到此结束,郭松回到自己的军营之中,现在的情况士气十分低落,一路上看到的情况无不是耷拉着脑袋的士兵,这样还指望赢管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可是让他不是很明白的却是管统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消灭他们,现在的情况只要管统愿意,完全可以一战胜之,想不通他招降的理由。
想不通招降的理由,也看不懂他招降的一员,真要有诚意,就不会开黄县都尉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诚意的价码了,甚至在之前某一时刻他心中都在怀疑管统这个条件还真的有羞辱后钱的可能,而且也确实让他真的动怒了。
可是冷静下来他认为这件事并不合理,最少后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去浪费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后钱最少是很看重这次招降的,但是他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他坐了下来,冷静仔细思考,刚才在议事厅的时候,可不会给他这样的时间去分析和思考,但现在有了,他需要好好判断一下后钱的目的所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可他始终没有任何收获,也许管统就是在漫天要价吧,等等……
漫天要价?或许他只是想瞧瞧后钱的反应吧,如果后钱爽快答应,那么这一次投降就绝对大有问题,可如果后钱讨价还价,那就说明他很看重这份官职,他也可以安心招降。
可他就不怕后钱没看明白黄县和东莱都尉的差别吗?这或许可以直接理解为他根本无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