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9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被曹操驱使,他也不后悔,只要是对付刘澜,不管让他做什么都成,这件事几乎快成了吕布心中的一块病了,不琴师解决,对不起那些私曲的兄弟们。

    当然了,他这把利刃已经被拔了出来了,接下来就看曹操改如何挥舞了,如果曹操和他的参军们始终拿不出一个完美的计划,那就不可能用他,更别说去摧毁刘澜的主力了,这件事吕布心里门清,曹操不来见他,却又派曹洪见他,说白了就是一种安抚,让他足够耐心,现在还不是见他的时候。

    这也说明了曹操对于徐州之战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到了非常谨慎的地步,甚至可能连他到徐州的消息都被隐瞒了下来,虽然吕布没使什么瞒天过海的伎俩,但曹操如果愿意隐瞒他的行踪,是有很多办法的,甚至是一些连他都被蒙在鼓里的办法。

    吕布是沙场猛将,上阵杀敌可以,但出谋划策分析局势可就不是他的长处了,但是这一回却有不同,刘澜驻守在吕县,这个位置,正处在徐州心脏,北上进入琰城南下进入广陵西入徐州和彭城,刘澜扼守这样一处交通要道,不就是为了行动方便吗。

    行动方便?难道……

    对于曹洪突然造访,吕布颇为诧异,但看他带来的徐州官酿美酒之后,好像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毕竟两人还没到那个交情,甚至连熟悉都不太熟悉,造访是有可能出于某些原因,但携酒而来就肯定有其他原因,最简单的道理,你永远不会主动去同陌生人喝酒。

    可曹洪来了,这就说明了他一定是受到了某种指派,但有些时候,就算是有命令,可人和人关系没到那一步,喝酒反而容易因为一些观点激发矛盾甚至当场翻脸,好在二人并没有发生这类的情况,但话不投机半句多,连半个时辰都没到,曹洪便告辞离开了。

    但临走之前,吕布从他这要了一张徐州地图,而更关键的是他已经把现在徐州的情况从曹洪口中都打探了个清清楚楚,或者说是曹洪刻意透露给他,直到这时他算是彻底了解了徐州的现状,但是真要入手的话,却还需要从地图上找。

    徐州地图在曹洪离开不到半个时辰就被他打发着一名小卒给送了过来,这一次吕布刻意认真研究了,陈果如何还不好说,但他却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这一次刘澜的表现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前两次徐州之战的刘澜是寸土必争的话,那么这一次他却与之前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他还记得,在第二次徐州之战时,刘澜在徐州首先下达的一条命令就是坚壁清野,亭里之间的百姓全部进入了城中,能带走的粮食一粒不剩,甚至一些城市伏击的林木也全部砍伐,不给他们和袁术军制作攻城器械的可能。

    但这一次,却与以往有着巨大的区别,寸土必争到避战免战,好像从一开始刘澜就没有打算要抵抗,甚至还主动让出了青州,可后来呢又主动出击击败了颜良,感觉上好像刘澜一直处于纠结之中,但仔细看呢却发现刘澜对这一仗其实一早就制定好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战术。

    防守退守。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一仗其实也不会激战数月时间,刘澜早就败了,恰恰是刘澜并不是一味的防守与退守,或者说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伺机而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防守反击。

    防守反击,如果只有防守没有反击,那就是等死,而有了防守还能反击,那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甚至可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刘澜的战术很成功,也非常聪明的遏制了曹操和袁术,当然还有现在的袁绍,但是接下来这一仗该当如何,是道难题,尤其是面对防守的刘澜,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这是一道难题,需要有人来想出解决的办法,但可惜,他不是,也没有这个能力想出解决的办法来,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他有这个能力,可能现在交战的双方是他和曹操,早就没刘澜什么事了。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徐州之战(270)() 
    但以下邳广陵几郡就想让曹操卖命,这样的利益与诱惑可能还真难让他接受,既然是没有任何承诺的事情那就好商量,袁绍也愿意有一些代价来换,当然作为回报,他可以给予曹操更多的帮扶,比如钱粮,当然这都是袁绍的一些奢望,曹操同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就像他说的那样,都可以商量,最多把彭城再许给他,但是徐州城必须得他得。

    为此他甚至暂停了粮草的支援,只要曹操在这件事情商让步,那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样做虽然有些卑鄙,但为了冀州的利益,他不会去在意这些。

    现在就等着曹操点头妥协了,虽然看起来徐州城和彭城都是徐州的两大城市,尤其彭城历史悠久,项羽更是在此定都,但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原因,彭城现在是无法与徐州城相提并论的,再加上经过大汉朝四百年的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徐州城的影响力早超越了彭城,战略徐州城,袁绍才能在徐州掌握话语权,以正统自居,不然的话,曹操挟天子,这徐州辛辛苦苦,不一定最后一纸诏书便成了曹操的了。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经过了多番角逐,最终不停的让步,才终于达成了协议,曹操这才退出了徐州城。

    这样的妥协,只是人在屋檐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徐州之战这杯羹他想分,那就必须接受,如果不愿意,大可扭头离开,显然美味就在眼前,一些利益得失的计算肯定不只能以一座徐州城来衡量。

    更何况,曹操对于袁绍的那点小心思能不知道,打从三十年前他那贪小便宜的性子曹就深有体会,现在眼看着他吃掉徐州城这块肥肉,袁绍要是不想方设法品尝到,那才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呢。

    这也就是当年高祖把彭城一份为二,一部分建了徐州城,留下一小部分百姓继续待在彭城,不然的话这一次协商还真未必能这么顺利达成一致,毕竟徐州真正能排的上号的城市除了这俩,还真没有。

    没有了徐州城,拿到了彭城,其实就地理位置来说对曹操来说没什么区别,都一样,但袁绍占领可就不同了,战线太长了,从邺城到徐州城下,这就算快马加鞭没个两三月别指望能把消息传来,连消息都这么漫长,这要是输送粮草,那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可最为关键的这送一趟路上可能就消耗十之五六了。

    贪吧,现在你贪的越多,到时候吐的也越多,所谓贪多嚼不烂,最后还不是自己作茧自缚,这些年来袁绍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可人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是明知就犯,有的人呢则是本性难移,他也会反思,可是改不掉,还怎么反?

    袁绍就是这样,他也想改掉一些坏习惯,可一遇到这类事情,就不由自主,就好像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赞成袁绍占领徐州全境,毕竟意义何在呢?拿下徐州北部三郡,东莞琅琊、东海三郡最为有利,可这些话他听不进去,在他眼中,如果拿不下徐州城,那攻打徐州的意义何在呢?

    可袁绍却有自己的盘算,就好像他那句话反问众人的说一样,如果拿不下徐州城,徐州三郡要来何用呢,我们攻打徐州的意义又何在呢?

    众人哭笑不得,可解释如果能解释的通,袁绍也就不会说这些话了,这时候不少人都想到了当年董卓内部对袁绍的评价,纨绔子弟何患之有?是啊,他的眼中,徐州的意义可能就是占领徐州城,可攻打徐州的意义又怎么可能是拿下徐州城这么简单,最关键的不就是消灭刘澜这一最大的敌人吗?

    但这些话说都了,他有会烦了,不仅不会听,可能还会把人赶出来。当下不少人都在心中摇摇头,大将军犯错,他们补呗,只要事态在可控的范围就行。

    沮授和荀湛相视一笑,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只有二人心中清楚,但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像办法弥补吧。

    但以下邳广陵几郡就想让曹操卖命,这样的利益与诱惑可能还真难让他接受,既然是没有任何承诺的事情那就好商量,袁绍也愿意有一些代价来换,当然作为回报,他可以给予曹操更多的帮扶,比如钱粮,当然这都是袁绍的一些奢望,曹操同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就像他说的那样,都可以商量,最多把彭城再许给他,但是徐州城必须得他得。

    为此他甚至暂停了粮草的支援,只要曹操在这件事情商让步,那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样做虽然有些卑鄙,但为了冀州的利益,他不会去在意这些。

    现在就等着曹操点头妥协了,虽然看起来徐州城和彭城都是徐州的两大城市,尤其彭城历史悠久,项羽更是在此定都,但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原因,彭城现在是无法与徐州城相提并论的,再加上经过大汉朝四百年的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徐州城的影响力早超越了彭城,战略徐州城,袁绍才能在徐州掌握话语权,以正统自居,不然的话,曹操挟天子,这徐州辛辛苦苦,不一定最后一纸诏书便成了曹操的了。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经过了多番角逐,最终不停的让步,才终于达成了协议,曹操这才退出了徐州城。

    这样的妥协,只是人在屋檐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徐州之战这杯羹他想分,那就必须接受,如果不愿意,大可扭头离开,显然美味就在眼前,一些利益得失的计算肯定不只能以一座徐州城来衡量。

    更何况,曹操对于袁绍的那点小心思能不知道,打从三十年前他那贪小便宜的性子曹就深有体会,现在眼看着他吃掉徐州城这块肥肉,袁绍要是不想方设法品尝到,那才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呢。

    这也就是当年高祖把彭城一份为二,一部分建了徐州城,留下一小部分百姓继续待在彭城,不然的话这一次协商还真未必能这么顺利达成一致,毕竟徐州真正能排的上号的城市除了这俩,还真没有。

    没有了徐州城,拿到了彭城,其实就地理位置来说对曹操来说没什么区别,都一样,但袁绍占领可就不同了,战线太长了,从邺城到徐州城下,这就算快马加鞭没个两三月别指望能把消息传来,连消息都这么漫长,这要是输送粮草,那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可最为关键的这送一趟路上可能就消耗十之五六了。

    贪吧,现在你贪的越多,到时候吐的也越多,所谓贪多嚼不烂,最后还不是自己作茧自缚,这些年来袁绍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可人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是明知就犯,有的人呢则是本性难移,他也会反思,可是改不掉,还怎么反?

    袁绍就是这样,他也想改掉一些坏习惯,可一遇到这类事情,就不由自主,就好像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赞成袁绍占领徐州全境,毕竟意义何在呢?拿下徐州北部三郡,东莞琅琊、东海三郡最为有利,可这些话他听不进去,在他眼中,如果拿不下徐州城,那攻打徐州的意义何在呢?

    可袁绍却有自己的盘算,就好像他那句话反问众人的说一样,如果拿不下徐州城,徐州三郡要来何用呢,我们攻打徐州的意义又何在呢?

    众人哭笑不得,可解释如果能解释的通,袁绍也就不会说这些话了,这时候不少人都想到了当年董卓内部对袁绍的评价,纨绔子弟何患之有?是啊,他的眼中,徐州的意义可能就是占领徐州城,可攻打徐州的意义又怎么可能是拿下徐州城这么简单,最关键的不就是消灭刘澜这一最大的敌人吗?

    但这些话说都了,他有会烦了,不仅不会听,可能还会把人赶出来。当下不少人都在心中摇摇头,大将军犯错,他们补呗,只要事态在可控的范围就行。

    沮授和荀湛相视一笑,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只有二人心中清楚,但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像办法弥补吧。

    但以下邳广陵几郡就想让曹操卖命,这样的利益与诱惑可能还真难让他接受,既然是没有任何承诺的事情那就好商量,袁绍也愿意有一些代价来换,当然作为回报,他可以给予曹操更多的帮扶,比如钱粮,当然这都是袁绍的一些奢望,曹操同意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就像他说的那样,都可以商量,最多把彭城再许给他,但是徐州城必须得他得。

    为此他甚至暂停了粮草的支援,只要曹操在这件事情商让步,那一切都会恢复正常,这样做虽然有些卑鄙,但为了冀州的利益,他不会去在意这些。

    现在就等着曹操点头妥协了,虽然看起来徐州城和彭城都是徐州的两大城市,尤其彭城历史悠久,项羽更是在此定都,但也正因为这样特殊的原因,彭城现在是无法与徐州城相提并论的,再加上经过大汉朝四百年的发展,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徐州城的影响力早超越了彭城,战略徐州城,袁绍才能在徐州掌握话语权,以正统自居,不然的话,曹操挟天子,这徐州辛辛苦苦,不一定最后一纸诏书便成了曹操的了。

    在这件事情上,双方经过了多番角逐,最终不停的让步,才终于达成了协议,曹操这才退出了徐州城。

    这样的妥协,只是人在屋檐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徐州之战这杯羹他想分,那就必须接受,如果不愿意,大可扭头离开,显然美味就在眼前,一些利益得失的计算肯定不只能以一座徐州城来衡量。

    更何况,曹操对于袁绍的那点小心思能不知道,打从三十年前他那贪小便宜的性子曹就深有体会,现在眼看着他吃掉徐州城这块肥肉,袁绍要是不想方设法品尝到,那才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呢。

    这也就是当年高祖把彭城一份为二,一部分建了徐州城,留下一小部分百姓继续待在彭城,不然的话这一次协商还真未必能这么顺利达成一致,毕竟徐州真正能排的上号的城市除了这俩,还真没有。

    没有了徐州城,拿到了彭城,其实就地理位置来说对曹操来说没什么区别,都一样,但袁绍占领可就不同了,战线太长了,从邺城到徐州城下,这就算快马加鞭没个两三月别指望能把消息传来,连消息都这么漫长,这要是输送粮草,那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可最为关键的这送一趟路上可能就消耗十之五六了。

    贪吧,现在你贪的越多,到时候吐的也越多,所谓贪多嚼不烂,最后还不是自己作茧自缚,这些年来袁绍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干,可人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的人是明知就犯,有的人呢则是本性难移,他也会反思,可是改不掉,还怎么反?

    袁绍就是这样,他也想改掉一些坏习惯,可一遇到这类事情,就不由自主,就好像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不赞成袁绍占领徐州全境,毕竟意义何在呢?拿下徐州北部三郡,东莞琅琊、东海三郡最为有利,可这些话他听不进去,在他眼中,如果拿不下徐州城,那攻打徐州的意义何在呢?

    可袁绍却有自己的盘算,就好像他那句话反问众人的说一样,如果拿不下徐州城,徐州三郡要来何用呢,我们攻打徐州的意义又何在呢?

    众人哭笑不得,可解释如果能解释的通,袁绍也就不会说这些话了,这时候不少人都想到了当年董卓内部对袁绍的评价,纨绔子弟何患之有?是啊,他的眼中,徐州的意义可能就是占领徐州城,可攻打徐州的意义又怎么可能是拿下徐州城这么简单,最关键的不就是消灭刘澜这一最大的敌人吗?

    但这些话说都了,他有会烦了,不仅不会听,可能还会把人赶出来。当下不少人都在心中摇摇头,大将军犯错,他们补呗,只要事态在可控的范围就行。

    沮授和荀湛相视一笑,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只有二人心中清楚,但既然主公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像办法弥补吧。

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徐州之战(271)() 
    就现在的局势下,如此规模下的战争如果拖上一年半载,几乎没人能承受得了,别说一年,就是半年,像曹操这样的就已经承受不住了,如果不是家底厚实的袁绍支援,他早就被迫撤军了,这就是现实,至于刘澜,他的情况就他所知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徐州的存粮可不比陶谦时期,实际上如果不是今年秋收的及时补充,可能刘澜也早陷入缺粮危机了。

    曹操虽然说要与刘澜打持久战,可战争没有谁不想着速战速决,尤其是曹操,从袁绍这里得来了数十万石粮食,看起来后勤有了保障,可是如果把粮食都耗在徐州战场上,反而会觉得这是极大的浪费。

    有着几十万石粮食,他能做许多的事情。

    曹操这些年吃了太多缺粮的亏了,而最让他在意的起身还是部队因为粮食不足而导致一些战斗在胜利的情况下撤退,就比如与张绣的战斗,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了敌人的诡计,可还不是因为粮草被毁?

    毕竟粮草不足,曹操出征很难像刘澜和袁绍征集民夫押运粮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