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刀魂传-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翎自从被赵昀收为养女,封为公主后,平日一直深受赵昀喜爱,所以此番宴饮,也要她陪同前来,彰显一下大国女子的雍容与美貌。

    此次连皇后都没有现身,后宫三千佳丽以及几十名公主中,只有唐翎一个女子有此殊荣。

    唐翎拖着沉重的华服,绷着一张似笑非笑的高贵脸,心中不住地暗骂:“真是的,让老娘装贵妇,好别扭啊!”

    江白羽抬眼望去,还是第一次见唐翎这副郑重的妆容,真是别有一番风情,文武百官的眼珠子,也被这位异族公主的曼妙身姿和美丽的眼眸吸引了过去。

    唐翎缓步而行,抽空跟江白羽对了个凌厉的眼神。

    自从江白羽尿崩公主府事件发生后,唐翎对江白羽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见面就冷眼相对,不死不休。

    而唐翎的心中所想却恰恰相反,那一夜,她衣不遮体地扑倒在江白羽的怀里后,便将这位散发着特殊魅力的男子,深深烙进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心有所属的感觉,是多么的令人心跳。

    江白羽对唐翎的情感变化丝毫没有察觉,凭他对感情的木讷程度,能察觉到才是奇怪。

    他从唐翎身上移开目光,抬眼望去,这还是他第一次有幸目睹当今天子的龙颜。

    他见赵昀体态微胖,面容随和带笑,看上去是位和蔼的君主,而更引他注意的是,跟随在官家身旁的一位老太监。

    这老太监身材不高,面容褶皱,但双眼蓄满精光,走起路来沉稳有力,像一只盘旋在高空蓄势下冲的苍鹰。

    江白羽暗衬道:此人必定是个武林高手,隐居皇宫,又是个内官,难道他是……

    “王爷,我斗胆问一句,官家身旁那个老内官是谁?”江白羽压低声音问道。

    建安王闻言微微偏过头,说出一个名字:“董公公。”

    果然是他!

    江白羽暗暗心惊,此人便是隐居大内的武林四圣之一,与竹山先生、八思巴、茅子元齐名的东圣董公公!

    董公公其人生平神秘,长年居于深宫,行事决绝狠辣,自创绝学九幽阴功冠绝天下,独门兵刃玄冥鬼轮更是不知割下了多少江湖高手的人头。

    当年大宋联蒙灭金之时,宋帝在宫外遭遇金国刺客组团伏击,董公公一人力战八十一名金国高手,并尽数屠之,无一活口,此后其更得信任,成为宫中最具实权的宦臣,大宋的第一特务机构皇城司亦转由他管辖,呼风唤雨人人惧之,送其外号董阎罗。

    董公公洞察敏锐,已经察觉到了有人在暗中窥视他,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朝江白羽这边望来,江白羽赶忙移开目光,免得惹是生非。

    在万众簇拥下,赵昀坐到了宝座之上,台下百官山呼万岁。

    赵昀笑呵呵地望着台下百官,开心地说道:“值此岁末年终,各位能够与朕欢聚一堂,实在是太好了,来来来,都落座吧,朕已经备下了美酒佳肴,戏曲歌舞,诸位辛苦了一年,今天理应放下公事,好好尽尽兴。”

    百官高声唱诺,相继起身落座。

    建安王和太子二人离宋帝最近,先后起身给父亲请安,赵昀满意地点点头,嘱咐他们一会儿多跟百官亲近亲近,彰显一下皇室温情。

    贾似道也起身向皇帝行礼,眼中带着奕奕神采。

    赵昀见到贾似道后精神一振,欢喜地说道:“似道啊,前几日你给朕的那一对蟋蟀,可真是极品中的极品啊!”

    贾似道忙再次行礼道:“官家,您若喜欢,微臣再寻些更珍贵的品种来。”

    “好,甚好,丞相能体察朕意,称得上我大宋的肱股之臣!”赵昀眉开眼笑地应道。

    贾似道说道:“官家过誉了,这都是做臣子的本分,微臣近来一直在编写《促织经》,内容便是关于蟋蟀一物,待完成后,还请官家屈尊过目。”

    赵昀一听来了兴致:“哦?小小的蟋蟀,也能让丞相著书立说?有趣有趣!”

    一君一臣,当众谈论起斗蛐蛐的事情,也是件稀罕事。

    江白羽作为侍从站在建安王身后,今天是没有口福享用御膳了,他的职责就是一动不动地站着,唐天海坐在了下面武官席的第二排,离他比较远。

    皇帝赵昀虽然贪于玩乐,宠信佞臣,但性格宽厚,心地善良,在位多年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比如创办慈幼局等,但是正因为他的性格软弱,胆小怕事,主和不主战,导致大宋在对外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形势越发严峻。

    建安王一直是坚定的主战派,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自己父亲的想法完全相悖,争执颇多,加之又不是嫡长子,也就导致自己没有被选为储君,错失了成为接班人的机会。

    众人皆已落座,赵昀坐在龙椅上,左顾右盼地看了看,咦了一声道:“为何不见蒙古使臣?”

    果然,为蒙古使臣备下的座位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来。

    赵昀安排今天的宴席,除了慰劳百官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召见远道而来的蒙古使臣,人家没到,这宴席就不好开始。

    赵昀皱眉问道:“宋臣,朕不是早就派人去班荆馆下了旨意吗?”

    宋臣正是董公公的名讳,他一直侍立在赵昀身侧,闻言答道:“官家,容老奴派个人去催催。”说着一挥手,几个小太监领命跑了出去。

    董公公服侍赵昀多年,深知他的心思脾性,问道:“官家,既然蒙古贵客未到,那咱们就等一会儿?”

    赵昀点头道:“嗯,朕正有此意,若是不等,不利于两国交好,吩咐百官稍等片刻,延迟开席。”

    建安王站出身,扫了一眼文武百官,转头朗声说道:“父皇,这样不妥,这里乃是我大宋的宫廷,到场的百余人皆是我大宋的重臣命官,时辰已到,我们还在这里眼巴巴等番邦使臣不敢开宴,如此低声下气,若他日传扬出去,我大宋的颜面何存?威信何在?岂不是留下千古笑柄?”

第40章 远到皆是客(三)() 
太子听了当即起身反驳道:“二弟,你此言差矣,等一等蒙古使臣,正好可以显示我大宋的宽容和善,以及弃战求和的心愿,你不要总是把什么事都上升到和我大宋的颜面并论,把事情说的那么严重有何好处?古人有云,以和为贵。”

    建安王闻言心中气闷,心想他刚才还和自己说要拿盘龙棍敲打蒙古使臣,现在却又摆出一副弱者的姿态。

    “呵,兄长之言倒是新鲜,是啊,我大宋百年来没少卑躬屈膝,赔款割地求和平,早就把脸都丢尽了,哪里还有什么颜面可论?要知道,如果跪得太久,再想站起来就难了。”

    太子戟指怒目道:“二弟,孰是孰非,尚需公论,可你言语间处处与我作对,到底是何意?”

    赵昀见两个儿子又吵起来了,真是头疼,他连忙呵斥二人,百官们也纷纷好言相劝,这两位皇子的矛盾,似乎已经积压到了极限。

    唐翎的声音从宝座旁传来:“两位兄长,你们不要吵了!”

    她的话语一出果然管用,二人相继收了声,但眼神还互相较着劲。

    “丞相,你看此事如何处理?”赵昀问道,关键时刻,他最信任的臣子还是贾似道。

    贾似道正色说道:“官家,远到是客,君臣同乐宴又非正式场合,不必太过较真,微臣觉得太子所言有理,不如就等一等吧。”

    赵昀闻言忙点头道:“好,那就依丞相之言。”

    这一等,竟是半个时辰。

    文武百官等得烦躁,又渴又饿,一个个交头接耳,颇为不满。

    建安王猜测那蒙古使团并非有什么客观原因不来,十有八九是刻意给大宋难堪,于是起身对赵昀道:“父皇,不如先行开席吧,等那蒙古使团来了,直接让他落座便是。”

    “这……”赵昀闻言犹豫不决,他确实有些等急了。

    太子起身道:“二弟,半个时辰等都等了,不差这一时半会,不等客人,倒显得咱们大宋太过小气。”

    坐在下面的贾似道也附和道:“官家,两国邦交,礼仪为重,还是再等片刻吧,微臣估计,他们马上就会来了。”

    太子道:“父皇,等一会儿蒙古使臣到了,儿臣代你训斥他们几句便是。”

    赵昀忙说道:“好,好,那就依维儿和丞相之言。”

    建安王眼见太子和贾似道二人一唱一和,父皇对他们言听计从,也是无可奈何。

    江白羽听在耳中,心中满是失望,一国之君如此优柔寡断,没有大国之主的气魄,这个国家的国运又怎会昌盛。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远处终于传来了脚步声,一个小太监头前引路,后面跟着两个身着蒙古国装束的男子。

    头前那个蒙古官员仪表堂堂,行进有度,身后那人却是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将这皇宫大殿当成了大街。

    文武百官见了后面那人的作态,均是面露怒容,两国邦交本就处于冰点,而这群蛮夷之人,来此做客却丝毫不懂礼数,如此目中无人,实在是令人气恼,枉费他们苦等半个多时辰。

    这次蒙古使团一共来了三十余人,蒙哥大汗的心腹大将伯颜任使团正使,阿术和拓跋冷任使团副使,此次觐见宋帝的,正是伯颜与阿术二人。

    二人行至台下,伯颜行抱胸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大蒙古国使臣伯颜,参见贵国皇帝。”

    阿术身为副使,虽然不愿,但也象征性地抱了抱胸,算是履行了使臣的义务。

    赵昀友好地笑了笑,刚要说话,太子却站起身,大声问道:“两位贵使,为何姗姗来迟啊?”

    阿术闻言冷声道:“我们有必要和你解释吗?”

    太子闻言神色一变,怒道:“迟到便是失礼,这么重要的场合,我们君臣百人等了你二人好久,难道你们不用给个说法?”

    “明明是你们先失礼的,刚刚在皇宫外面,为什么要收走我们的刀?你们可知道,刀就是我们蒙古战士的生命!”

    原来他们倒不是刻意迟到,而是因为在皇宫门口被收走佩刀和皇宫守卫产生了争执,还差点动起手来,故此耽误了时间。

    伯颜闻言看了一眼阿术,用叮嘱的语气说道:“失礼是小,失节是大,师弟,你这样争吵,反倒会让宋国看不起。”

    “大师兄,你倒会拍宋狗的马屁。”阿术言语间颇为不悦,目光扫过建安王身后,整个人忽然一愣。

    伯颜察觉到了小师弟的异样,问道:“怎么了?”

    阿术怒火中烧,咬牙道:“你看那人身后。”

    伯颜惊疑地望过去,看向建安王的身后,随之也是一惊,低声道:“居然是他!”

    江白羽迎着二人的目光,淡定地站在建安王身后,此时无声胜有声,何况这种场合,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份。

    “不错,是那个刀疤脸,火烧苦竹寨和杀害二师兄的,都是他!”阿术说着就要上前拼命,却被伯颜猛地拉住。

    “师弟,你来时刚刚答应过我,一切都听我的,不许惹是生非!”

    “那你要我怎么办?见了仇人像绵羊见了狼一样躲开?”

    “报仇有的是机会,你若在这里闹事,大汗交给咱们的任务还怎么完成?”

    阿术闻言心有不甘,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唐翎早已注意到了阿术,暗道这不是那日苦竹寨把自己和小色鬼害苦的那个人吗?一会儿一定要寻个借口,好好欺负欺负他,出了这口恶气。

    “罢了罢了,来了就好,迟到之时不要再提。”皇帝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宽容大度,“二位贵使快快落座吧,宋臣,安排开宴。”

    “且慢!”伯颜朗声说道,同时取出一封黄绢,“宋国皇帝,我家大汗有书信相许,还是先办完正事,再吃喝不迟。”

    “好,也好,呈上来吧,朕许久没和你家大汗互通书信,倒是有些想念,不知他在心中说了些什么。”

    董公公接过书信,恭谨地交到皇帝手上。

    赵昀打开书信,边看边问道:“贵使,你家大汗近来可好啊?”

    忽然,他看书信的眼神一变,面色变得复杂起来。

第41章 不枉做酒仙(一)() 
伯颜朗声说道:“宋国皇帝,我家大汗没有得到川蜀的土地和城池,所以每天都焦躁暴怒,近来很是不好。”

    赵昀脸色几经变化,越来越难看,把书信往地上一扔,冷声道:“贵使,因为你家大汗得不到我们宋国的土地,所以就让你亲自上门讨要来了吗?”

    “官家息怒。”董公公说着使个了眼色,让在旁的小内官将书信捡起来。

    座下建安王一挥手,让小内官将书信递了过来,他打开一看,这才明白父皇为什么突然发怒。

    信是用整齐的小楷写的,出自伯颜的代笔,至于信中内容,蒙哥大汗开头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话锋转冷,竟明言向赵昀讨要川蜀十二座州城,称若是不给,次年定然大军压境,势要屠灭宋国。

    江白羽就站在建安王身后,低下头将信中内容看了个满眼,暗道鞑子们真是太狂妄了,远道而来竟然就带了这样一封充满了轻视与羞辱的书信,还是在大宋最重要的节日前夕。

    太子将书信索要过去,看后亦是面带怒容,直接将书信丢回到伯颜脚下,他虽是主和派,但这样狂妄的挑衅,也已经越过了他的底线。

    伯颜捡起书信,掸去上面的尘土,淡然说道:“宋国皇帝,正如大汗信中所言,若贵国能够出让川蜀十二城,则你我两国相安无事,和平相处,反之,蒙哥大汗定然亲率铁骑,踏平临安!今年的元日你们过得,明年的元日就未可知了!”

    “放肆!我大宋疆土,岂容尔等染指!”赵昀的手掌重重拍在龙椅之上,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他是一心想讲和,但绝对不想受辱,而且他看得明白,蒙古使臣此番前来,就是纯粹为了羞辱自己,就算真的低声下气让出土地城池,也不可能换来和平。

    座下文武百官此刻也按捺不住情绪,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纷纷起身大骂两位蒙古使臣,以及他们狂妄的大汗,有的武将甚至已经掀起桌子,准备随时冲上去拼命。

    贾似道老奸巨猾,坐在百官之首的位置,却一言不发,冷眼静看事态发展。

    伯颜对扑面而来的叫骂充耳不闻,说道:“宋国皇帝,数年间你们的近邻金、夏两国皆败亡于我大蒙古国,蒙哥大汗受腾格里庇佑,人心所向,天命所归,麾下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两国邦交乃是大事,望您仔细斟酌,再做决断。”

    文武百官听闻伯颜还敢威胁官家,纷纷请命,要将这二人就地正法。

    赵昀眼神阴晴不定,先后望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贾似道,三人均摇了摇头,意见罕见一致。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杀使臣这件事,百害而无一利。

    赵昀静默片刻,对身旁董公公吩咐道:“宋臣,开宴。”

    说罢又对伯颜和阿术说道:“两位使者,坐下用宴吧,刚才之事,再提及一字,休怪朕不留情面!”

    “官家,不能这么作罢!必须要惩罚他们!”百官中多人不服,大声请命道。

    “收声!”赵昀不耐烦地呵斥道。

    阿术满脸不服,他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宋国的皇帝,宋国的臣子,宋国的士兵,以及宋国的一切。

    伯颜拍了拍阿术的肩膀,让其冷静下来,他知道,宋国皇帝是真的发怒了,若是较真下去,后果确实不利,他们此番前来,还有大事要办!

    宴席已开,鼓乐齐鸣,年轻貌美的宫女们端着琳琅满目的菜肴和美酒鱼贯而入,君臣同乐宴这才算开始。

    大宋的皇家宴席,当属极尽天下之奢靡。

    宫女先端上来的是“绣花高饤八果垒”、“乐仙干果子叉袋儿”两道菜,这器皿繁复,做工精美绝伦的菜肴仅仅是“看菜”,顾名思义,就是端上来给客人看一看,激发食欲用的。

    上完看菜后,是“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三脆羹”等前菜小菜,再后面才是河豚、烧羊、烹鹿等大菜,酒是宫廷御酿的流香酒和上等的花雕。

    蒙古饮食文化历来粗犷,虽然近年来融入了中原饮食文化,但不可能做到这般极致。

    伯颜和阿术在那边饶是每日锦衣玉食,见到这每一道都精美至极的菜肴后,也都暗暗惊叹。

    阿术肚子早就饿了,不由分说便开始大快朵颐。

    菜肴色香味俱全,都是大宋顶尖的名厨亲自操刀,吃到嘴里当然享受至极,阿术边吃边想,这群宋狗真会享受,以后一定要把临安城打下来,自己也能每日享受。

    文武百官们则没那么好的胃口,摆在面前的虽然是山珍海味,但刚才的事情让他们兴致全无,犹如堵了块大石头在胸口,吃什么都味同嚼蜡,恨不得快点结束,回家沐浴更衣,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