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声,天启皇帝的巴掌拍在桌上,怒道:“这班贪官污吏!恨我朝没有包文正(包拯)和海刚峰(海瑞),否则派他们去收盐税、杀贪官,我朝的盐税就不会流失。”

    魏忠贤急忙上前给天启皇帝揉着拍红的手。

    &税这一条线已经从下面黑到上面,即使有这两个清官,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啊。”

    &那这一千多万两的盐税不是征收不上来吗?”

    魏忠贤轻咳一声,道:“朱大人,你不会无故提这件事情,有什么好主意,快说出来吧,别让皇上着急。”

    &盐引为盐票。取消大明以前所发行的各种盐引,改为户部印制盐票,商户凭票买卖食盐,只要有盐票,就可以在大明境内贩售食盐。这样,发行盐票的权力收回中央,地方无权印制盐票,也就无法贪污这笔钱。这种方法可以打破地方的盐业垄断,平抑盐价。而盐票的销售收入,事实上就是盐税。”

    &种方法不是和盐引没有差别吗?”魏忠贤对如何收税非常清楚,疑惑地问道。

    &别大了,盐引是分地区的,只要掌握盐引,就垄断了一个地区的盐价。而盐票是不分区的,只要有票,就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贩卖食盐,盐商屯积再多的盐票,也没法获得暴利,有利于平抑盐价。其次大明自建国以来,赏赐给大大小小的功臣或亲王、郡王一些盐引,引起盐引管理混乱,让一些宵小之徒找到了可趁之机。将盐引改为盐票,取消了他们的福利,虽然有些对不起他们,但也绝了宵小浑水摸鱼的念头。”

    天启皇帝大喜,道:“魏伴伴,明天你就找御史执笔,把这件事情给办了。”

    &上,不可如此着急。”朱由诚劝道,“盐票改盐引彻底取消了奸商的利润,他们一定会垂死挣扎。罢行罢市还是小事,要是蛊惑不明真相的百姓,引起民变,就不太好了。”

    &他们以为皇家的刀生锈了吗?”天启皇帝露出一代雄主的霸气。

    &必如此麻烦呢?我们不是有邸报增刊吗,舆论在我们手上,完全可以先行造势,把盐商的奢靡生活和百姓无钱买盐的凄凉场景对比,激发百姓对盐商的愤恨。然后,再把英明睿智的皇上推出去,说皇上为了解决百姓吃盐难的问题,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这样,不但可以让盐商无法再蛊惑百姓,也可以收拾全国的民心哪。”

    天启皇帝大喜,重重地拍了一下朱由诚的肩膀,道:“你真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

    天启皇帝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这位白玉柱、紫金梁同志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客青青急忙上前,把朱由诚搀扶起来。

    朱由诚尴尬地笑道:“嘿嘿,肌肉萎缩,纯属意外。”

    天启皇帝这才注意到客青青的存在,道:“青青姑娘,你这一身戎装,还真是漂亮啊。”

    信王一直跟随在旁边,不过他对政治、军事一无所知,再加上蕃王不得干政,所以一直旁听,没有逮到说话的机会。这下没有外人在场,他终于可以大说特说了,忙道:“可不是嘛,诚哥哥还特地作了一首诗送给她呢。”

    &念来听听。”

    “诗赠青青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大明女子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好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青青,如果大明的女子,都能像你一样,大明何愁不强盛呢。”

    赞叹一阵,天启皇帝突然脸现忧色,问道:“对了,诚弟,现在你手上的兵力有多少?”

    &万一千四百九十九人,其中包括没有战斗力的医护百户。”

    &弟呀,辽东经略的人选已经确定,朕现在有些担心起来,孙阁老虽然知兵,但是毕竟没有亲自带过兵。而辽东局势混乱,就连熊廷弼这样的沙场老将也铩羽而归,战场刀枪无眼,不知道孙老师能不能安全回到京城哪。”

    朱由诚熟知明史,知道孙承宗在当上辽东经略的这段时间,建奴一边消化从大明抢掠的土地,一边对付西边的蒙古,根本无暇南下,所以孙承宗非常安全。他一边捡拾建奴抛弃的土地,一边请辞。但天启皇帝实在太信任这位帝师了,坚持不许。后来,他的部下马世龙率7000人偷袭建奴盘踞的耀州,却被建奴以少量兵力击溃。受这个事件的影响,大明上下认为他空靡军费却没有成效,一起弹劾他,孙承宗终于成功地告老还乡。

    天启皇帝皱眉沉思半天,终于作出决断:“诚弟,如果孙老师兵败辽东,我要你率部将他接出来,确保他的人身安全。我知道你手上兵力不足,没法突入辽东。所以我允许你扩军三倍,锦衣卫西镇抚司将下辖三十个千户,其中十个千户是骑兵。这一万匹马,朕让兵部给你调拨。”

    &达了,”朱由诚脸上神色不变,心里却乐开了花,“本来我准备用这十个千户帮大明守护天下,因为配备了膛线后装火铳的部队战力惊人。原来的历史上,一支千人部队,就能打到北京,逼得慈禧那个老妖婆割地赔款。我有万人队,足可以把建奴虐上千百遍。现在皇上再送我两万人,还有一万匹马,正面和建奴主力对决,也可以将他们这帮强盗全歼。”

    魏忠贤见朱由诚久久不说话,赶紧提醒道:“朱大人,快谢恩哪。”

    朱由诚如梦初醒,赶紧站起身,道:“谢谢皇上对微臣的信任,刚才我一直在想,这多出的两万人应该放在哪里。京西皇庄容纳一万名锦衣卫已经到了极限,再来两万人、一万匹马是绝对放不下的。”

    说实话,京西皇庄再容纳两万人和一万匹马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土地就全没有了。没有土地的京西皇庄还能称为皇庄吗?再说,京西皇庄的土地是朱由诚的实验田,他准备在这里栽培耐旱、耐寒的土豆和红薯,到时候推广到全国,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找到土豆和红薯,可能现在还没传到大明来吧。

    天启皇帝哈哈大笑,脸上的愁容减去了不少,道:“朱由诚还真是位将才呢,还没招兵就开始考虑营地。别担心了,朕从昌平治地再划出一大片土地,让你驻扎和训练新兵。”

    朱由诚大喜,向皇帝做了个揖,道:“微臣感谢皇上的信任。”

    议完正事,天启皇帝带着信王、朱由诚、客青青一起去看望皇后张嫣。见到她微微隆起的小腹,朱由诚不由暗叹,皇后肚子里怀的是一个死胎,到时候生下来,皇上和皇后该有多么难过呀。

    一行人就在皇后这里用午膳。饭后,朱由诚和信王又和皇帝练了一阵子广播体操,这才告辞。

    天启皇帝的心情已经大大改善,让魏忠贤送二人出宫。

    魏忠贤这次送得很远,不但送出宫门,而且一直送到儿童乐园,到儿童乐园还不肯走。

    朱由诚心下雪亮,魏忠贤这准是有事要问自己呢。

    &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五十四章三块写字板)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块写字板() 
朱由诚领着魏忠贤走到书房,信王正想溜出去玩,却被朱由诚拖住。开玩笑,他和魏忠贤谈的肯定是国事,不让信王知道,以后产生芥蒂就不好了。

    因为有信王这个外人在,魏忠贤没有称呼朱由诚的爱称――诚儿。他喜孜孜地说道:“朱大人,前几天派往无锡的东厂番子回报,已经把东林书院一锅端了,抓到数十名东林余孽,期间并没有百姓聚众抗议,反而有人对东厂的行为拍手称快。下一步你看应当怎么办?”

    信王神色不豫,一举木牌:“东林书院正气直冲霄汉,怎么能查封呢?”

    信王被东林党毒害甚深,虽经朱由诚反复洗脑,但心中还是对东林党颇有好感。

    朱由诚笑道:“想害你的翰林是缪昌期的弟子,缪昌期可是从东林书院出来的哦。”

    想到缪昌期的恶劣行为,信王不再举木牌了。

    朱由诚沉吟了一会儿,道:“封闭东林书院不是个好主意,我们今天封闭东林书院,明天他们就会搞出一个西林书院、北林书院。我建议保留东林书院,把里面的不知君父、妄议朝政的老师全都换成忠君爱国的大儒,这样东林书院将不再是东林党的大本营,而会成为培养大明人才的摇篮,真正做到正气直冲霄汉。”

    &魏忠贤拍掌大笑,道,“我也有这个担心,就是没找到解决办法。朱大人此计一出,东林书院将为大明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皇上也不会为东林党而生气啦。不过,朱大人,我还真佩服你,当年大明首辅张居正查封天下妄议朝政的书院,结果声名尽毁。而你教我的办法,不但没有遇到丝毫阻力,反而得到不少士人的支持。舆论的力量确实很大,这次盐政改革,朱大人有什么好建议呀。”

    &先渲染盐商的豪富和奢靡,比如为博青|楼女子一笑,一掷万金,又或者为了看到流金溢彩的波涛,派人在海上抛洒金叶子”

    魏忠贤听得啧啧称奇,问道:“朱大人是如何知道这种事情的?”

    &知道可以编哪,反正不指名道姓,谁能查得出来。”

    朱由诚不介意让信王看到自己腹黑的一面,这帮盐商偷逃税款、哄抬物价,已经坏透顶了,再加上几条罪名,相信他们也不介意。历史上,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螨清入关以后,在江南大肆抢掠财物,他们也被抢得一干二净。他们偷逃税款,搞垮了大明财政,灭亡了大明王朝,自己也做了殉葬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怎么就不懂呢?

    信王听得嘻嘻偷笑,一举木牌:“我原来以为诚哥哥和名字一样,非常诚实,想不到编起瞎话来一套一套的。”

    &于百姓无盐可吃的惨景,很难调查,也可以叫人编造出来。等到舆论汹汹的时候,再叫人分析盐商富,百姓苦的原因,因势利导,提出盐政改革的建议。对了,冯铨应该已经到了北京吧,这件事就交给他去做。他是老翰林了,笔杆子应当是很厉害的。缪昌期害得他声名狼藉,他一定对东林党深恶痛绝,魏公公可以招揽他。”

    朱由诚为盐政改革支了几招,魏忠贤心里有底,乐呵呵地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天启皇帝的命令一步步到位。孙承宗当上了辽东经略,原来的辽东经略王在晋被打发到陪都南京去养老了。昌平县县令携地图前来拜访,告诉他皇上划拨给他的土地,好在离京西皇庄不远。兵部也来人告诉朱由诚,军马已经调拨到位,随时可以提走。

    事情很多,不过朱由诚不着急,他把征兵的事交给部将吴虎平,军马的事交给陈国齐,建营地的事交给建筑队的周平,他则一边做着肌肉萎缩的复健锻炼,一边慢悠悠地说道:“好闲哪。”

    说话时,他全然不顾吴虎平、陈国齐和周平忙得满头是汗。这真是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啊。

    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已经开学了,教科书已经编撰完毕,不过还是没法发到学员的手里。因为朱由诚只顾编书,把印刷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好在天启皇帝没有责怪。正好冯梦龙认识几个书商,加班加点地印刷,这才在复课后的一个月内把书发放下去。

    因为是借教室上课,国子监的学生看到两院的学员领到簇新的课本,很是眼红。有几个胆大的,恳求朱由诚借他们几本。朱由诚非常希望他的学说能发扬光大,所以慷慨地给了他们每人一套。

    国子监的学生打开封面一看,大吃一惊,因为他们看到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打头的是天启皇帝,第二位是朱由诚,后面跟着一帮翰林。看到这么豪华的阵容,学生们不由目瞪口呆,把这些书视如珍宝。

    天启皇帝这个人不好女色,但是好名。看到朱由诚把他的名字写在第一位,严厉地把朱由诚申斥了一顿,表示他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不过他转头就笑眯眯地把书拿到皇后张嫣那里,炫耀了一番。

    忙完了开学的事,在大家的眼中,朱由诚算是正式闲了下来。课本现成,老师照本宣科就是;两院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也不会闹出什么事;要是他有兴趣,召集学生开会,提升提升学员的爱国热情,要是心情不佳,窝在司业办公室里,也没人敢管他。

    但实际上,两院开学后,朱由诚更忙了,不是去视察两院建筑工地,探视一下医护百户客青青;就是去昌平,看看新建的营地;抑或是去京西皇庄,检查一下锦衣卫的训练。

    正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的嗓子很痒,声音嘶哑。这可把魏红莲和客青青吓坏了,一连请了百户里的几位医生诊治。结果,没查出任何原因,气得客青青大骂这些医生是蒙古大夫。

    魏红莲急得团团转,商量要不要请太医院的御医来给朱由诚诊治。

    正在这时候,信王进来了,“啪”的一声,一举小木牌:“变声期,不用急。”

    朱由诚这才恍然大悟,真是当局者迷,亏自己之前还一本正经地教信王生理卫生知识呢,怎么轮到自己头上就忘了呢?

    魏红莲和客青青齐声问道:“怎么办?”

    小木牌一举:“看我的。”

    举完木牌,信王从身后拿出一块一模一样的小木牌递给朱由诚。

    如果有人看到朱由诚和信王聊天,那才有意思呢。两人都默不作声,就是一个劲地举木牌。要是简单问题还好办。要是复杂一点,就看见两人之间木牌不停翻飞,地上一层石膏灰。别人聊天费嘴,他俩聊天,费石膏笔。

    不久,木牌二人组又加进了一个人――客青青,她的年龄和朱由诚一样,也差不多到了变声期,木牌二人组变成木牌三人组。

    三人变声的时期,盐商的末日来临。邸报增刊成功地引发了百姓的思考,为什么盐商那么富,而自己买盐那么贵。多地盐商的店铺被围,虽然官府帮盐商将民众驱逐,但不少人已经嗅到风声,纷纷从盐商那里撤资。一些官员也主动和盐商划清界线。

    后来,盐票横空问世,彻底打破了盐商们的幻想。其实,朱由诚的盐票比起螨清的盐政制度可谓是温和多了,螨清政府可是对大盐商课以重税,让他们倾家荡产。而大明的新盐业政策不问以前,只看现在。继续经营盐业虽然利润稍薄,但仍然可以获利不少。

    就是这种温和的制度仍然引起大盐商的激烈反弹,罢行罢市者有之,武装反抗者有之。

    罢行罢市者很快发现他们罢不下去了,因为盐票全国通用,他们不卖盐,有人卖盐,而且卖得更便宜。

    武装反抗者可倒了霉,自从知道盐商的堕落腐化的奢华生活,百姓们就不愿意给他们当铳使了,不是冷眼旁观,就是给官府通风报信。轰轰烈烈的暴动只有上百人或几十人,还全部是他们的的家丁,即使是捕快也能很快把他们平灭。

    盐商的造反让东厂非常高兴,他们贪婪的目光早就盯上了盐商们的家产,只是没胆量明抢而已。见到盐商造反,他们可是异常激动,马上调兵平叛,接着就是抄家。番子们个个抢得是盆满钵满,至于魏忠贤更是大捞特捞了一把。

    大明的盐票制度就这么推广了下去,仅仅半年,盐票的收入――也就是盐税,就收到了七百万两白银。除了个别盐商们背地里的报怨,百姓们几乎是个个赞颂,天启皇帝的声望再达新高。

    天启三年十月,正当朱由诚琢磨新兵的训练计划时,魏忠贤勿勿赶到儿童乐园,宣朱由诚速速入宫。信王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也跟着一起进宫。

    &果你觉得本书写得还好,请收藏,并投推荐票。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下章预告:第一百五十五章怀宁公主。明日上架,希望有个好成绩。)

第一百五十五章 怀宁公主(上)() 
能让天启皇帝急召朱由诚进宫的,除了国事之外,还有家事。原来皇后张嫣胎动,要生产了。请来产婆,结果先娩出小孩的双腿。产婆的腿都软了,这可是难产,很有可能一尸两命,皇后或胎儿出了问题,自己的九族都保不住了。

    太医院的医生在外面商议了半天,也没商议出个结果。他们虽然是名医,但都没学过产科,更没处理过难产。

    天启皇帝急得团团转,最后决定把朱由诚请来。

    在路上,听到魏忠贤介绍情况,朱由诚不由得苦笑。自己又不是医生,去了能有什么用?难道自己就长得那么像保胎丸,皇后一见自己,胎位就会慢慢变正?

    进了皇宫,天启皇帝一把抓住朱由诚,道:“诚弟,你嫂子难产,你有没有办法救上一救?”

    看来,天启皇帝把他当作万金油,一碰到麻烦,就想到他。

    朱由诚正想说明实情,但看到天启皇帝充满希望的眼神,非常像前世他的弟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