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沾泥,”朱由诚悚然动容,心道,“那可是明末有名的反王之一呀。不过时间、地点不太对呀,他起事在崇祯元年,也就是两年之后,而且根据自己的记忆,他一辈子也没打到过山东呀。怎么天启五年,他就急不可耐地跳将出来,而且还是出现在相对富庶的山东地区呢?本来他以为陕西的民乱不会再起,因为在有自己的时空,陕西虽然已经连旱五年,但煤矿和筑路队吸收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百姓们因此没遭太大的罪,不太可能重演明末民不聊生的情况。既然民变的基础都没有了,那造反的头头也该洗洗睡了,怎么现在还搞起串联来了?”

    朱由诚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道:“求球,你虽然押运货物不力,但找到土匪的老巢,也算是大功一件。这次功过相抵,就不再处罚你了。”

    &哼,”朱由诚心中冷笑,“你要战,我便战。既然你招惹上我,那我肯定不会放过你。况且,你这个所谓的不沾泥还是社会不安定因素,剿灭你,这可是一桩大功德呢。”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终于快开打了,大家要支持我呀。)

第一百六十章 调兵遣将() 
朱由诚打开门,把外面的千户都叫了进来。

    &位千户,咱们锦衣卫现在被人欺负到家了,运送的货物居然被一群土匪给抢了。”

    朱由诚的话像是一滴冷水掉在热油锅里一样,激得现场一片喧哗,有不敢置信的,有义愤填膺的,也有高声叫骂的,只有吴虎平和陈国齐两人脸色如常、默不作声。

    朱由诚略感诧异,问道:“吴千户、陈千户,你们二人为何不说话?”

    吴虎平站起身,向朱由诚行了个军礼,道:“大人,气愤、叫骂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刻苦训练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剿匪安民吗?既然有土匪,灭了他们就是,何必在这里发狠?有这力气,不如上战场多砍几个土匪。”

    陈国齐也说道:“标下以为,咱们现在就应该操起武器,打他丫的。”

    朱由诚赞许地点点头,道:“本官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先让求球来介绍一下土匪的情况吧。”

    求球道:&徒数目不详,我曾经偷偷溜进他们的伙房,根据他们每顿消耗的粮食来看,大约有三千多人。匪首匪号不沾泥,年三十许,陕西人。他们占据了沧州与德州交界处一个地主的碉楼,并以此为根据地,招徕四里八乡的泼皮无赖,似乎有谋逆的打算。这座碉楼形似福建客家土楼,非常坚固,共有五层,环形,中间的空地直径就有十五丈。碉楼的外墙用条石砌成,高五丈许。有两座门,分别位于东南、西北两面,没有护城河。门由精钢铸成,闸式结构。因为门太过沉重,匪徒偷懒。很少关闭。但雕楼内外都有射击孔,易守难攻。”

    众千户一听匪巢居然是这种结构,都是倒抽一口凉气。这种城堡防守严密,如同乌龟壳一样,让人无法下嘴,相当不好打。除非动用攻城器械。不过堡垒上面是屋顶,攻打起来可比城墙难多了,不付出惨重的代价无法攻克。最好的办法是围住堡门,困死敌人。不过碉堡里面全部都是房间,此时又是夏熟,里面不知储存了多少粮食。这样旷日持久,光军粮也要把西镇抚司吃垮。

    屋子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攻下敌人的老巢。

    片刻后,陈国齐眼睛一亮。道:“现在土匪正在招兵买马,盘查肯定不严,我们可以派人混进去,趁其不备,突然发难,碉堡唾手可得。”

    吴虎平道:“这种方法固然有得手的希望,但如果匪徒聪明一点,检查手上的老茧。就会发现我们士兵的手上的老茧明显是武器造成的,和农民使用农具形成的老茧截然不同。这样我们的士兵就危险了。我建议强攻。”

    陈国齐摇摇头,道:“强攻,士兵的牺牲太大,我反对。”

    &果我们的武器是弓弩和刀枪,我也不会提出强攻的建议。可是现在我们手上有什么?后装膛线火铳!它的射程是强弓的两倍,而且极其精准。我们可以在碉堡的外面射击。从射击孔里狙杀匪徒,清出安全通道。然后派人在碉堡下方埋设炸药,炸开碉堡。”

    &击孔那么小,那得浪费多少子弹哪。西镇抚司的子弹是特制的,可不偏宜呀。况且碉堡使用的是条石。得用多少炸药才能把它炸塌呀。”陈国齐兀自强辩道。

    &们还是强攻吧。在本官的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比不上士兵的性命。记得你们训练火铳的时候吗?一排排子弹送给你们,那是子弹吗?不,那是一枚枚的银圆。可是为了让你们在战场上少流血,本官可是连眼睛也没眨一下,就把子弹送给你们训练了。”

    听了朱由诚的话,众千户心里都是暖暖的。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胜利,不少将军把士兵的生命视若草芥,平时克扣军饷,战时拿人命换取胜利,哪里有人像镇抚司大人这样爱兵如子呢?

    &官决定带一千精兵出战。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京离沧州500里,骑兵一天的行进速度是100里,大概五六天可以到。所以得准备至少十天的精饲料,而士兵的口粮也得带上十天的份。别跟我说路上补给,万一没买到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的士兵饿着肚皮打仗吧。所以除了一千精兵之外,我还得带上一千辎重兵。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我还准备带上医护兵去,就先准备一个百户的医护兵吧。好在西镇抚司有上百架四轮马车,军粮运输不成问题。攻打坚固堡垒,火炮是最有效的,可惜孙元化才开始铸炮。兵部尚书高第与我有旧,又和魏公公私交甚好,找他借炮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这次战斗是检验火器的作用,所以我挑选的精兵和辎重兵都是纯火器部队。”

    听到这里,众千户都把羡慕的眼光放在两位朱由诚的爱将――吴虎平和陈国齐的身上。吴虎平和陈国齐顿时有点洋洋得意,不过,接下来朱由诚的话,就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了。

    &一千精兵,来自陈国齐的千户,而一千辎重兵则来自吴虎平的千户。”

    吴虎平一听就毛了,大声嚷道:“我的千户士兵骑术最精,为何让我的部队当辎重兵?”

    朱由诚瞪了吴虎平一眼,吴虎平想起锦衣卫森严的纪律,又记起朱由诚曾经说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便讪讪地退下。

    &来上官下军令是无须解释的,但今天你既然问了,我就告诉你,因为陈国齐的部队是最先装备火器的,最熟悉火器,所以他们为先锋。但我带的辎重兵,也是要参战的。这次战斗,谁的军队战力最强,下次战斗,谁就为先锋。”

    朱由诚的话一出,吴虎平和陈国齐两人就暗自较上劲了。散会后,两人把朱大人的话添油加醋地向士兵一转达。两支部队都嗷嗷叫,士气空前高涨。

    散了会,朱由诚正想叫人备好马车,准备去京城一趟。这时,信王过来了。

    他一进来就抓着朱由诚的手,把他往外面拉。他一边拉。一边说:“宋先生来了,果然有大才呀,把我都给问住了。”

    原来,魏良卿已经把宋应星接到京西皇庄,正想找朱由诚交令,却被信王撞见了。信王自从听了朱由诚的介绍,以为天工开物是一本了不起的神魔作者宋应星充满了景仰,所以就把宋应星带到客厅。和他聊了起来。

    谈论了一会儿才知道,宋应星还没开始写天工开物呢,不过信王也不失望,因为宋应星是个非常风趣的人,把一些科学道理深入浅出而又不失幽默地讲述了出来。信王不甘示弱,把从朱由诚那里学来的科学知识也狂抖了一阵,可惜宋应星是个喜欢追根究底的人,很快就把信王问得哑口无言。只得回来搬救兵。

    朱由诚大喜,赶紧出来迎接宋应星。

    见到宋应星。朱由诚刚做完自我介绍,宋应星就向他连鞠两个躬。

    朱由诚在心里暗暗擦拭头上的冷汗,幸亏不是鞠三个躬,否则就是向遗体告别了。

    &第一躬是感谢朱大人给草民的书赐名,‘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名字真的很不错。”

    朱由诚心里都快笑抽了,没见过这么臭屁的人,自己夸自己取的书名好。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本书的名字是朱由诚送的,但即使没有人提醒,再过个两三年。宋应星就会自己想出书的名字。

    &第二躬,是佩服大人的学问。想不到朱大人竟学究天人,教授给信王的知识闻所未闻,却又令我茅塞顿开。”

    听完这话,朱由诚这才明白宋应星这个科学狂人向自己鞠躬的原因了。幸亏出来得早,没让宋应星发现自己别的地方的长处,要真来个三鞠躬,搞成追悼会,那还真是晦气呢。

    朱由诚笑容满面,把宋应星迎进了书房。

    众人分宾主落座,寒暄了一阵后,进入正题。

    朱由诚有些焦急地说道:“我对宋先生仰慕已久,听说您为了大明的各项科学技术不致因种种原因而失传,深入各处搜集工匠的技术,这才远道把您请来。不知先生可知道炼钢术?”

    &人是锦衣卫西镇抚司的镇抚使,位高权重,但并不管兵器司,为什么要炼钢铁。”

    朱由诚站起身,倒背双手来回踱步,盘算要不要把实情告诉他。信王站在他的旁边,把他的动作学了个十足。

    忽地,朱由诚站定,说道:“宋先生,此事事关大明国运,您能不能保证不向外人泄露半个字?当然更不能记录在您的书里。”

    宋应星站了起来,严肃地说道:“宋某也是大明人,既然此事如此紧要,我自然会守口如瓶。”

    于是朱由诚如实地把制造火铳的原因和遇到的麻烦向他讲述了一遍,还让人搬来了那朵火铳之花以及那枝如同小炮般沉重的火铳。

    宋应星展颜一笑,道:“宋某有三种炼钢方法。”

    朱由诚大喜,道:“那宋先生把三种方法都试一下,找出一种最节约、最高效的方法。不过,我听西夷人说过,把两种金属混和在一起,强度更高。比如纯铜很软,纯锡也很软,但是铜和锡一混和,就变成了坚硬无比的青铜。”

    朱由诚委婉地把后世研究出的合金的优点告诉宋应星。

    宋应星大喜,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商周时期,古人用青铜铸鼎了。

    他又一次向朱由诚鞠躬。朱由诚暴汗,这第三躬,还是躲不过去呀。不过,好在宋应星满口答应,指导铁匠们炼钢后,会仔细地研究合金钢,争取研制出比钢铁更坚硬、更耐磨的合金。

    朱由诚心道:“晦气就晦气吧,只要大明不晦气就好了。”

    可惜他不知道,大明已经碰上了一件极其晦气的事,这事是他引起的。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

第一百六十一章 都是土豆惹的祸() 
突然,朱由诚听到门外传来马的一声悲嘶,接着是摔倒的声音。他不由暗暗皱眉,这是哪个士兵,如此不爱惜马,把马给活活累趴下去了。这匹马的体质已经不可逆转地受损了,即使调养好,也不能再当战马使用了。

    朱由诚微微皱眉,对旁边的魏良卿说道:“魏队长,你出去看看是谁这么不爱惜马力。查出来,士兵关禁闭室两天,管他的小旗十五军棍,总旗十军棍,百户五军棍,千户扣掉本月一半的饷银。”

    宋应星闻言,不由暗赞朱由诚治军严谨。

    魏良卿出门,旋即进来,道:“罚不了,是天使来了。”

    此天使可不是长翅膀的鸟人,而是天子派来的使者。

    话还没说完,一名锦衣卫就冲了进来,递给他一份圣旨,气喘吁吁地说道:“快,皇上皇上急召你进宫。”

    这名锦衣卫相当面生,看来不是西镇抚司的士兵。

    朱由诚暗道:“糟了,是不是翘班来皇庄的事情被皇上发现了,把我叫到皇宫里申斥一顿?不对,皇上已经多次发现我离开两院,从来也没有大动肝火,怎么这次叫得这么急,连传旨的锦衣卫的马都累死了?”

    朱由诚急忙把宋应星安顿下来,又交待了一下西镇抚司的事,就想离开皇庄,前往京城。

    宋应星却拦住他,脸上略带怒色,道:“朱大人,我既然答应守口如瓶,就一定会说到做到,为什么还要派四个人监视我?”

    朱由诚一指魏良卿,道:“我很忙。魏队长,你帮我解释一下。”

    说完,朱由诚拨开宋应星往外就走。

    魏良卿忙解释道:“宋先生,你误会了。西镇抚司规定,特殊人才,由专人护卫。保护他的安全。比如说信王,一共有十六名侍卫;朱大人,十二名侍卫;工部左侍郎徐光启,工部郎中万户,工部员外郎孙元化,都是从皇庄调去工部的,西镇抚司给每人派了四名侍卫保护;礼部郎中冯梦龙,也是出自西镇抚司,是宣传人才。有四名侍卫。漫说大官,只要是人才,都有专门的侍卫。你看掌管营造的建筑队副队长秦可,区区的百户,也有两名侍卫保护。朱大人给你派四名侍卫,就是因为你是难得的人才,这才予以保护的呀。”

    宋应星心中略感安慰,这种被人重视感觉。自从他父母去世后,已经很久没有享受到了。不过听着听着。他被从西镇抚司出去的人的官职惊呆了,西镇抚司是军队,里面的官员都是武职,虽然品级高,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而大明官场,文武泾渭分明。文官不屑转职为武将,武将也基本没有希望转职为文官,可是这么多武职人员却从皇庄调到朝廷,光明正大地成为文官,真是奇迹呀。宋应星虽然被正六品的千户一职吸引到西镇抚司。但心里还是略有不甘,因为千户虽然是正六品,但毕竟是武职,还不如七品的知县威风。现在看到有希望转职为文官,不由眼睛发亮,急忙问起这几个人是怎么调去朝廷的。

    不提宋应星和魏良卿的对答,再说朱由诚,走出房门,就发现外面躺着一匹马,四条腿伸直,竟然已经死了,这大概就是那位天使骑来的马吧。

    朱由诚叫过来一个下人,悄悄吩咐他,找人把马拖到伙房,让伙房收拾一下,给大家换换口味。马肉虽然很粗,但毕竟也是荤菜呀。不过,他可不敢大张旗鼓地让下人把马拖走,因为骑兵都很爱惜马,万一知道这马的归宿是西镇抚司将士的肚皮,他说不定要大闹一场。

    信王拎着一大包东西,从后面追了过来,道:“诚哥哥,我也一起去吧。”

    朱由诚点点头,既然信王也要去,而天使又失了马,那就一起坐马车去吧。反正他正想去兵部借炮,索性多带几辆马车。

    车队浩浩荡荡离开皇庄。虽然拉车的马撒开四蹄,但马车的速度毕竟比不上战马,天使急得额头冒汗,连声催促车夫快点赶车。

    朱由诚笑道:“不用急,欲速则不达。你看,因为着急,你把战马给累死了。从京城到皇庄不过20里,来回40里,跑个来回,骑马只需要一个时辰。可是你为了节约一点点时间,累死了马,如果不乘坐我们的马车,就得走回去。你算算,这浪费了多少时间哪。”

    信王点点头,道:“诚哥哥说得没错,慢慢来,天塌不下来的。来,大家吃饼吧,现在已经到中午了,我走之前,去了一趟伙房,拿了几张馅饼。”

    说着,信王打开了拎着的包裹。

    信王谦虚,说是几张,其实是厚厚一叠。大家确实饿了,一人拿了一张饼,大嚼了起来。

    吃完饼,马车内的气氛和谐了许多,朱由诚这才问起皇上急召他的原因。

    这名锦衣卫也不明所以,不过他猜想,之前在殿前值勤时,听到有人急报,河北沧州有乱民,已经攻占了南皮县,进逼沧州,可能皇上急召他入宫的原因与此有关。

    &沾泥吗?他来河北的目的应该是集聚力量,策应陕西的王嘉胤。但现在陕西太平,他匆匆起事,铁定是要失败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那批货的原因?”

    朱由诚猜得没错,正是那批土豆和红薯惹的祸。

    原来,不沾泥见财起义,抢劫了一条商船,把船工和乘客杀个精光,财物全部搬回老窝。他们以为这只是桩平常的“买卖”,却不想却在货物里面发现了十五只贴着锦衣卫封条的箱子。他们胆站心惊,赶紧去检查那条船上的尸体,没有发现身佩锦衣卫腰牌的人,猜想押运的人已经跑了。回来劈开箱子一看,更是吓了一跳,因为里面非金非银,只是一个个圆滚滚的,像是从田里挖出来的东西。

    不沾泥此次奉命来河北,是准备教唆河北贫民杀官造反的。因为他的大哥王嘉胤准备几年后起事,担心陕西一地乱,朝廷会把战略重点放在陕西,让他们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他把心腹派往大明各处,待时机成熟,各处一齐起事,让大明处处烽火,那他们就可以在陕西为所欲为了。

    俗话说,做贼心虚。不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