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恼铰仪樾蚊杌嫦吕矗骼淼拇蟪家患械牟蚁螅欢ú换嵩僦冈鹱约荷蒙狈擦恕#唬

    沧州乱民图详尽地描绘了不沾泥屠戮百姓的惨景,一般的国画长卷只用黑色的墨汁。用墨汁的浓淡来表示山色的深浅,可是这幅图除了黑色的墨汁,还用了红色的朱砂,整幅图上尽是星星点点的红色,而这些红色都是沧州无辜百姓的鲜血。

    魏忠贤走下玉阶,手抚长卷,眼泪不禁流了出来。因为他看到画面上出现了一处盗掘坟墓的场景,画上坟墓的周围,白骨散落一地。

    魏忠贤悄声问道:“朱大人,为什么把咱们祖坟被不沾泥挖掘的事情也画了上去?”

    朱由诚也压低了声音说道:“不沾泥偷坟掘墓是他的罪过。并不是魏公公的耻辱啊。再说,不沾泥只挖了魏家一家的祖坟,其他人家的坟墓太矮太小,没被他们看上。我不画这个,还能画什么呢?”

    “对了,有没有帮我把祖坟修好啊?”

    “我已经让沧州知府许如知去办这事了,我特意叮嘱,要修得和别人家的坟墓差不多,千万不要鹤立鸡群,要不会再次引来盗贼的。”

    魏忠贤拍了拍朱由诚的肩膀,长叹一声,没有再说话。;;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书友立立之之的打赏。有书友的陪伴,冬夜非常温暖。);

第一百八十五章 杀俘无罪(上)() 
朝会时大臣们不能随意移动位置,只有靠近画卷的大臣才能看清图画上的内容。两名展开画卷的锦衣卫在得到天启皇帝的许可后,举着画卷,绕着众位文武大臣转了一圈,让每个人都看清楚上面所绘的内容。

    满殿寂静,全体大臣都被这惨绝人寰的场景给惊呆了。文武大臣早已通过公开或私底下的渠道了解到沧州的情况,但那是通过语言文字转述的,远远没有直观的图画冲击力大。

    不少大臣暗暗点头,人人都说朱由诚残暴好杀,我看杀得好。换了我在沧州,看到这场景,少不得也要大开杀戒。只有把这帮祸害百姓,不事生产的暴徒清除,大明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御史言官们看了画卷,心中也颇受触动,但看到其他官员脸上的表情,心里一惊,知道很多官员又被拉到朱由诚那一边,情势陡然逆转,不由暗自警惕。说实话,如果孙之獬不是御史,他的遭遇让众同僚兔死狐悲,觉得大明不杀御史言官的铁律被朱由诚破坏,他们也犯不着和他硬拗。

    一名曾经是朱由诚学生的御史跳了出来,道:“信王爷,这幅画确实非常写实,我们也对沧州百姓受到的苦难深表同情。但是乱民就好比一条疯狗,倘若狗咬人一口,难道我们还能反咬一口回来吗?大明是礼仪之邦,岂可做杀俘之事?此事不处理,国将不国”

    这名御史已经和朱由诚决裂,如果不打倒朱由诚,他的下场会非常可悲,于是他首先跳出来向朱由诚开炮。

    朱由诚上前一步,怒斥道:“疯狗咬人,我们的对策是拿起木棒。为民除害。如果听之任之,会让别的百姓又被疯狗所害。我不反对学生向我提意见,甚至弹劾我,但是像你这样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的人,我为曾经是你的老师而感到羞耻!”

    &上,”朱由诚转向天启皇帝。说道,“微臣恳请陛下允许我清理门户,将这个思维僵化、目无百姓、心无朝廷的人逐出师门。”

    那名御史无名火起,道:“你羞为我的老师,我还羞为你的学生呢。现在我们就割袍断义,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天启皇帝有点疑惑,问道:“朱由诚,你要怎么将人逐出师门?难道是让他忘记在大明行政学院内学习到的知识吗?朕知道。学习容易,忘却艰难哪。”

    &上,刚才这个人已经说了,不齿为我的学生,那我对他的学业评定也为他不齿喽。很好,我作为大明行政学院的司业,要收回他的毕业证,删除他的一切档案。不承认他曾经在大明行政学院学习。”

    举朝哗然,朱由诚这一招够狠。天启皇帝已经公开宣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任用大明行政学院和大明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而大明两大学院除了培养已经录取的进士之外,还秉承有教无类的原则,选拔了许多大明各级官员和胥吏入院学习,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而且朱由诚还大耍权柄,给自己的亲信派送毕业证。比如手下三十一个千户。像什么吴虎平、陈国齐还有客青青等人――有些千户甚至连大明军事学院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都得到了一本盖着天启皇帝印信的毕业证。还有,后来投靠朱由诚的阮大铖、徐四岳等人,不过去学院转了一圈,也得了一本大明行政学院的毕业证,上面同样盖着天启皇帝的印信。这名御史失去了大明行政学院毕业生这块金字招牌。仕途基本到此为止了。或许朝廷不会撤他的职,但想要再上一层楼,更进一步,得等这些有证书的人先录用完才行――呵呵,那就有得等了。

    天启皇帝点点头,问道:“吏部尚书何在?”

    吏部尚书出列:“老臣在。”

    &可听清楚了朱大人的话?既然这位御史不再是大明行政学院的毕业生,那么从即日起,他不再领取高半级的俸禄。”

    众位大臣在心里一齐鄙视皇帝,真小气,连半级俸禄都舍不得。那位御史直觉得嘴里发苦――御史们呆的是清水衙门,别说黑色收入,就连灰色收入也没有,全指着这半级俸禄改善生活呢。

    另一位曾经就读于大明行政学院的御史心里惴惴不安,担心会不会被司业大人清算,所以虽然现在心中义愤难平,但也不敢再当出头鸟了。

    不过没在大明行政学院读过书的御史自恃不怕被朱大人开除,又站出一位,道:“杀俘不祥,秦代白起坑杀赵国战俘四十万,不得善终;南北朝冉闵大杀胡人,死无全尸;本朝开平王常遇春酷爱杀俘,英年早逝。朱大人如此残暴好杀,就不怕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吗?”

    &有白起坑杀四十万赵人,秦国无法一统天下;没有武悼天王(冉闵死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北方已经成为胡人的马场;没有开平王为我们开创平安盛世,你我还能站在这里高谈阔论吗?说到报应,我就是报应,是所有侵害大明百姓利益的恶徒的报应!辽东的建奴、北方的鞑子,你们颤抖吧,因为你们的报应来了,你们现在的恶行和以前的劣迹,我都会跟你们好好清算的!哈哈哈哈”

    朱由诚纵声长笑,皇极殿的瓦片似乎也被震得颤动起来。信王走上前,两人右手紧握在一起,高举过头,齐声道:“我们就是报应!”

    大殿里寂然无声,所有人都被朱由诚的话惊呆了。他们不是没有听过豪言壮语,但带着这么浓的杀意的言词,在皇极殿里还是第一次。

    &啪啪”,玉阶上响起了掌声,是天启皇帝拍的。他大声说道:“诚弟、检弟,朕相信你们!”

    御史们心中那个恨哪,怎么又让朱由诚出了风头,那自己的弹劾怎么办?收回来,就这么作罢?不可能,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刊登在报纸上,面子已经丢尽了。扳倒他,面子不一定回得来;但不扳倒他,面子就一定回不来。

    又一名御史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朱大人,你杀胡人,下官举双手赞成,可这回你杀的不是胡人,而是汉人哪。”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书友慕寒辰一天之内连续两次打赏。有书友的陪伴,冬夜非常温暖。今天是大年三十,祝全体书友新春大吉,好运连连。)

第一百八十五章 杀俘无罪(下)() 
朱由诚没有回答,弹了个响指,进来两名锦衣卫,他们抬着一口棺材。朱由诚向天启皇帝告罪,然后走到棺材前,轻声祷告:“胡知县,您为大明尽忠,死后本应当与青山同在,但大明的官员还不知道乱民有多么残忍,不得已把您请来,请您暂缓去大明英烈庙接受万民景仰,先让衮衮诸公瞻仰你的遗容吧。”

    祷告完毕,朱由诚转身面向百官,用沉痛的声音地说道:“列位,这具棺材里的尸体就是南皮县令。乱民攻陷南皮之后,胡知县落入贼兵之手,英勇不屈,舍生取义。贼兵残杀他之后,还将他用石灰腌制起来,悬挂在南皮县城门之上,妄图用残暴的手段,恐吓我们大明的官员。也幸亏贼兵用了石灰,我们才能知道胡知县生前遭到何种非人的虐待。”

    天启皇帝点点头,示意官员挨个去棺材边瞻仰胡知县的遗容。

    官员们的年龄都不小了,或多或少见过不少死人,但看到胡知县的遗体都是脸色大变。有些官员一脸煞白;有些官员浑身发抖;有些官员干脆瘫软在地;还有些官员强忍不适,离开棺材,扶着柱子干呕不已。

    天启皇帝离开玉座,准备去缅怀一下胡知县。他很好奇,胡知县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竟让一群文质彬彬的帅老头变成这个样子。顺便说一句,自古科举,才貌并举,天生残疾或太过丑陋的人是没法取得好名次的。一帮帅小伙苦熬资历,熬进了庙堂,也熬成了一代帅老头。平时和天启皇帝议事时,总是一副道貌岸然、宠辱不惊的样子。天启皇帝常常满怀恶意地想,假如把爆竹丢到他们脚下,他们逃跑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还会装成一本正经的样子吗?

    朱由诚抢步上前,拦住天启皇帝,低声说道:“胡知县死得惨烈,皇上还是不要看了,以免失态。”

    天启皇帝坚定地推开朱由诚。道:“朕代天牧民,子民受难,朕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天启皇帝走到棺材边,才看得一眼,便浑身一抖,旋即勃然大怒,道:“再有弹劾朱由诚杀俘的,与乱匪同罪!胡知县有什么罪过,竟然死得如此凄惨。要是朕在场。朕要将那些俘虏当场活剐。朱由诚只是用铁枪处决他们,实在太便宜他们了。”

    天启皇帝一脸沉重地走回玉座,还未落座,一名御史又跳将出来,说道:“臣要弹劾朱由诚!”

    天启皇帝坐定,冷然说道:“难道你想和那个叫不什么东西的匪首同罪吗?”

    天启皇帝已经把不沾泥视为死人,怎么会费心去记住他的匪号呢,所以提到他时只好用“不什么东西”代替。

    御史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敢。刚才看到胡知县的遗体,臣也是义愤填膺。微臣非常支持皇上的决定。所谓除恶务尽。不从重从严地处罚肇事者,怎么能还沧州一个朗朗的青天呢?”

    &你又弹劾朱由诚”

    &臣弹劾朱由诚谎报战功,甚至可能杀良冒功!”

    &出此言?”

    &臣从兵部了解到,沧州大胜的主战场在沧州城下,仅仅用半天时间便歼敌3;5124人,其中击毙1;5775人。俘虏1;9349人。数据虽然有整有零,看起来天衣无逢,但碰到了我这个知兵的御史,朱大人就露馅了。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朱由诚带两千余名锦衣卫。一场恶战下来,居然只有32人轻伤,其中21人还不是伤在敌人之手,而是火铳炸裂,烧伤右手,这是不是有点古怪?还有,朱由诚居然大言不惭,说仅用半天便解决战斗。三万五千人,可不是三万五千头猪啊。退一步说,就算是三万五千头猪,半天时间,朱由诚能抓得完吗?”

    天启皇帝脸色一沉,御史说得有理有据,他不由得有些起疑。他虽然确信朱由诚不会欺骗他,但想到万一朱由诚是为了安慰他,而编造善意的谎言又将怎么办呢?

    他沉吟半晌,转向朱由诚,问道:“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朱由诚一声长笑,道:“这就是我和这位御史大人最大的区别了,臣是去和乱民打仗,而不是去抓猪的。抓猪,那位御史在行;而打仗,本官在行。如果放三万五千头猪在沧州城下,本官自问没有本事抓住,或许得请那位御史大人出面。但放五万乱民在沧州城下,臣率两千锦衣卫足以破之。”

    那位御史脸涨得通红,红得仿佛可以滴出血来一样,气得连话都说不完整了:“你你黄黄口小儿”

    朱由诚没有搭理他,继续说道:“本官的骑兵根本没有和乱民短兵相接,而是敌人一旦出现在射程之内便几轮齐射,把敌人射死。敌人逼近,我军的骑兵便后撤,但马往后撤,骑兵的火铳却不停歇,还在射击,也就是说,锦衣卫的士兵进也在攻击,停也在攻击,就连退也在攻击。这样的攻击方式,锦衣卫要是出现重大伤亡,那才真见鬼了。还有,本官从兵部借来了二十门炮,一炮下去就是近百条人命,你说这样攻击,短时间杀伤一万多人,怎么不可能?告诉你们,看起来杀敌的总数庞大,但平均到每名锦衣卫头上,也不过杀了五个敌人而已,只要五发火铳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要知道,乱民是不穿着棉甲的。再加上我带的锦衣卫足足练习了三年的火铳,每一个都是神射手。”

    有熟悉火器的官员点了点头。火铳的穿透能力不强,但不着棉甲,还是会被火铳虐得很惨的。

    朱由诚接着说道:“打仗靠什么?靠的是士气,如果一支部队损失达到一成,部队的士气大泄,出现逃兵。如果达到两成,就连强悍的部队也会溃败。所以两军对垒,很少出现拼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情况,那都是文学家的虚构。真正的战争,通常都是一方大胜,另一方大败。淝水之战,谢玄率八万东晋士兵对符坚百万前秦士兵,谢玄大胜,他们伤亡几何?”

    &说抓俘虏,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如果是三万五千头猪,臣自问不能在半天内抓住。因为猪逃跑的时候,它们是无序乱跑,根本无法推测它们的动向。而败兵不同,败兵看起来向四面八方溃散,其实还是有方向的,都是向他们的老巢败退。乱匪的老巢在哪里?南皮县。所以锦衣卫并没有四面出击,而是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把乱匪的退路截断。这样一来,打又打不赢,逃又逃不了,他们只好束手就擒了。这些乱民已经被锦衣卫强悍的战力吓破了胆子,投降唯恐不快,我们士兵一道目光扫过去,他们就立刻自缚,跪地乞降。这次抓捕俘虏,我们连绳子都没用,基本上都是乱匪们自备绳索,自我绑缚。这样一来,你说我们结束战斗的时间能不快吗?”

    &&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感谢书友慕寒辰一天之内连续两次打赏。有书友的陪伴,冬夜非常温暖。今天是大年三十,祝全体书友新春大吉,好运连连。)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经验教训() 
退朝以后,朱由诚回到儿童乐园。

    很久都没有去大明的两大学院了,学生们都快记不得有自己这个司业了。今天朝堂上两位学生的反扑,让他心生警惕,看来今后一定要把两大学院的学生牢牢地掌控在手里。

    天启皇帝让他执掌两院,虽说是信任,但也未尝不是让他发展自己的势力。如果辜负皇帝的好意,那也未免太古板了一点。大明每任首辅手下都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或因志趣相同,或因利益纠结而聚集在首辅的门下,一来便于首辅掌控朝政,二来也便于命令的执行。如果天启三年,朱由诚手下有百十号大臣,那他早就挤进内阁了。

    朱由诚决定没有特殊情况,这段时间就不去西镇抚司了,每天去两院转转,和学生畅谈一番人生理想,混个脸熟再说。

    不过,虽然不能回西镇抚司,但军事准备不能放松,辽东的建奴正磨刀霍霍,如果事态恶化,西镇抚司宁可拼着军力遭受重大损失,也得杀进辽东,解救建奴屠刀下的军民——虽然天启皇帝下达了给兵不给民的辽东政策,但有些民伕、行商、家属还是搬去了辽东,所以辽东不仅有士兵,也有百姓,不过百姓都居住在关宁锦防线的城池里,而不是象历史上那样散居在辽东的农村。朱由诚不忍心看着这些百姓无辜丧命,毕竟天启皇帝组建西镇抚司的目的之一便是备战辽东。

    除此之外,这次沧州之战,还有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名将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在指挥中学会指挥,战争中学会战争,要达到这一目的,战后的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开会的事很简单。朱由诚不能离开京城,但千户们可以赶来京城呀。

    天启五年九月十六,九十多名正、副千户,连同留在京城的吴虎平、陈国齐、客青青三位千户一同来到大明军事学院,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军事经验总结会。

    朱由诚本来想公开举办这次经验总结会,顺便给大明军事学院的师生增加一点实战经验。但考虑到涉及到西镇抚司的秘密军械——膛线后装火铳,还是作罢。

    说到这种火铳,领先于这个世界可不只一代。首先,这种火铳已经抛弃了火绳,由机簧带动扳机,敲击燧石,点燃子弹底火,发射子弹;其次弹头火|药一体化,由铳底填入铳管。方便快捷;再次,铳管内壁刻有膛线,子弹旋转而出,不仅准确率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