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华岛的民政官做得确实不错,都是按村屯上船的,船上有保长、甲长、里长等基层官员。为锦衣卫的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百姓们凄凄惶惶地上了船,担心到天津之后生活无着。不过听到锦衣卫士兵的话后,他们的眼睛里立刻充满了希望。因为锦衣卫士兵说,他们可以由保长、甲长、里长带往京城,找负责筑路的周平,当筑路工人;也可以找负责建设的秦可,做建筑工人;还可以找负责毛巾厂、香水厂、香皂厂的郑双平。去做产业工人

    百姓们撤退以后,朱由诚的拆迁队立刻出场,把他们留下来的房子给拆了,砖块和木头运到冰面上,开始建造“长城”。

    第二天。来汇报工作的王锡斧见了锦衣卫的行动,不由赞道:“朱大人好方法,我之前的防御想法是掘濠沟,就怕天气天冷,随挖随冻啊。朱大人别出心裁,用砖石和冰造墙,越冷越好。皇上没有看错人,果然挑了一员智将来救援觉华岛。”

    “王大人谬赞了,那时百姓们居住在岛上,你从哪里找得到木石砖块呢?本官有皇上命令,可以撤离百姓,这才有了原料呀。对了,王大人来帅帐,应该不是来夸奖我的吧,出了什么问题?”

    王锡斧记起了自己的麻烦,哭丧着脸说道:“朱大人,我们挖不出船哪。海水随挖随冻,船根本出不来。”

    朱由诚霍然起身,如果没有船,他就撤离不了觉华岛的兵,到时觉华岛惨案依然会发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见到挖掘情况之前,他不能胡出主意,想到这里,他便跟着王锡斧去了挖掘现场。

    海冰上站着一群垂头丧气的士兵,中间还有一个挖出来大洞。

    “大人,”王锡斧指着大洞说道,“这里本来是我们挖的一条沟,但是一夜过去,原本挖开的海面又冻住了,沟变成了洞。只有这正在挖掘的地方,因为时间太短,还没有冻住,但只消几个时辰依然会冻住。”

    “我不是说连夜开挖吗?是不是你们不努力,告诉你们,这是你们的救命船,挖不出船,你们就会死在建奴的屠刀下。”

    “我们非常努力,”一位士兵满脸委屈地回答道,“大人,因为夜晚太冷,挖沟时我的手指头都冻掉了一根。”

    说着,他伸出右手,果然掉了一根指头,好在是尾指,否则这只手就彻底没用了。

    有几个士兵也举起了手,展示他们残缺的手掌,齐声道:“大人,我们没有偷懒。”

    王锡斧苦笑着问道:“大人,老天爷的威力,实在不是人力能够匹敌,现在究竟该怎么办?”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

第二百零四章 防御成形() 
朱由诚努力回想前世破冰救援船是如何作业的,似乎与眼前的做法别无二致,只不过人力改成了机器的力量。借鉴后世先进的方法是没戏了,究竟该怎么把船挖出来呢?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大喊道:“我想到了。”

    说完他便哈哈大笑起来。

    “想到了什么?”事关生死,王锡斧急不可耐地问道。

    “小船挖,大船推。小船吃水线浅,被冰住的部分比较小,把船整个从冰里挖出来,然后从冰上推进海里。大船吃水线深,我们在船的四周开挖,且挖且推,这样船就慢慢向海里移动了。这种方法虽然笨,但我们人多,有八千多士兵,而且建奴也要在二十天之后才到,时间绰绰有余。”

    王锡斧毕竟是水军统率,一点就透,急忙吩咐士兵照此行事。

    朱由诚看看士兵们辛苦的样子,长叹一声,道:“士兵们苦啊,没有手套吗?发给他们保保暖,冻掉手指头,战力可是* 。大减呀。”

    “手套?是什么东西?”王锡斧很奇怪。

    朱由诚的表情比他还奇怪:“就是套在手上保暖的东西呀?难道你没见过吗?”

    王锡斧摇摇头,表示真的没见过。朱由诚回忆了一下,他在参观军械库的时候,还真没看过这种玩意儿。

    其实,手套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战国时期,气候并不特别寒冷的楚国就有皮制手套出现。现在千年过去,科技不知道发展了多少代,物产不知道繁荣了多少倍,可是在滴水成冰的大明辽东居然找不到一双手套。大明对士兵的爱护尚不如建奴强盗。建奴的马蹄袖翻下来,能盖住手。有一定的保暖能力;而大明士兵只能硬扛严寒了。有人推测,大明野战不如建奴,这也是原因之一。

    朱由诚掏出一支笔,画了手套的草图,递给王锡斧道:“王大人,冰上反正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你调一千人出来,按这个方法制做手套。做好了以后,发给士兵御寒。撤离的百姓家里面有丢弃的布匹、衣服、被褥,就拿那个做吧。”

    说到这里,朱由诚突然想起,自己的队伍虽然配备有手套,但那是工作用的手套,并不是冬季保暖手套。他担心士兵也出现冻伤手的情况,急忙赶了回去。

    听了客青青的汇报。朱由诚心下大安。为什么问客青青呢?因为所有的伤员都要经过锦衣卫医护千户的医治,她那里的数字最翔实。

    客青青翻了翻记录,查出来锦衣卫的士兵冻伤脚的不少数,冻伤手的却很少。而且所有士兵的冻伤都不严重,只是红肿麻痒,并没有坏死变黑,更没有冻掉手指、脚趾的记录。

    朱由诚有点奇怪,因为锦衣卫和觉华岛水军一样。都是连夜工作的,夜间那么寒冷。为什么锦衣卫的冻伤并不严重呢?

    客青青指着自己的鼻子笑道:“这都要多亏本将军心细如发了。一到觉华岛,我就感觉到岛上冷得厉害,所以让医护队在锦衣卫工作的地方每隔几百步就点上一堆篝火,一来可以照明,二来士兵过于寒冷的时候,可以过来烤火。”

    朱由诚赞许地点点头。然后把手套的结构画了出来,让客青青带领医护百户连夜赶制棉手套,彻底解绝锦衣卫手部保暖问题。之后,朱由诚又写了一道奏章,请皇上将棉手套列为军需品。配备给长江以北的士兵。他准备回京以后,就递上去。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觉华岛上的守军挖出的船越来越多,锦衣卫搭的长城也越来越长。

    大明天启五年一月一十五日,元霄节当天,长城正式完工。这道城墙横亘在岛的前面,挡住了建奴前进的道路。墙不高,不到五尺,却非常厚,还修了箭垛,留了城门。城门是朱由诚命令建造的,因为人总是有惯性思维,强盗喜欢跳窗而进或破门而入,城墙上没有窗户,那么建奴一定会猛攻城门。把守在这里,可以更有效地杀伤建奴。锦衣卫拆了百姓的门,把几扇门钉在一起,成为城门。城门后面还修了一道矮城,即使敌人打破城门,这道矮墙也可以削弱他们的前进速度,以便争取时间,让士兵增援。

    看着这道坚固的城墙,朱由诚有点自豪,也有点好笑,因为他们这次不是来打建奴的,而是来撤兵的,甚至和建奴连一个照面都不打。想想奴儿哈蚩费尽千辛万苦,打破围墙,只能看到熊熊燃烧的粮食和空无一人的小岛,他会不会气得爆血管呢?朱由诚有一点小小的期待。

    觉华岛也抢救出来近三分之二的船只,王锡斧命人用桐油保养,确保超载时,船只不会出来添乱。

    觉华岛正在厉兵秣马,而建奴那边也没有休息。

    早在十一月份,奴儿哈蚩就开始调兵遣将,发布了“十丁抽一”的命令。

    黄太极有点奇怪,问道:“父汗,为什么不是六丁抽一或是三丁抽一呢?咱们是去攻城,人少了城攻不下来呀。”

    奴儿哈蚩瞪了儿子一眼,道:“谁说咱们是去攻城的?咱们是去抢粮的。今年冬天特别寒冷,粮食不足,已经开始杀人吃肉了。汉狗虽然杀不完,可是人肉是酸的,不好吃。再说,人都杀光了,谁帮我们干活?所以,必须干一票大的,抢够过冬的粮食。行军打仗是需要军粮的,如果带的兵太多,路上的粮草怎么办?”

    黄太极心道:“我早就劝你少杀一些汉蛮子。汉蛮子虽然比我们帅,站在他们身边,显得我们螨人特别丑,因此特别惹人厌。但他们更是难得的劳动力呀。他们会种麦子,会割麦子,他们的女人还可以供我们|淫|乐,让我们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可是你就是不听,杀了一批又一批,现在终于知道粮食不好办了吧?”

    他心中腹诽不停,口里却问道:“到哪里去抢粮呢?”

    奴儿哈蚩手在地图上一点,道:“这里。”

    黄太极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原来是锦州城。

    黄太极一惊,道:“阿玛,那里可是汉蛮子孙承宗修的关宁锦防线的第一个大型城池,城高壕深,很不好打啊。”

    因为太过吃惊,他忘了喊“父汗”,而是直接喊“阿玛”。

    “汉蛮子孙承宗就是一只猪,你居然会怕一只猪,真不像是艾新觉罗的子孙哪。”

    奴儿哈蚩的其他几个儿子全都笑了起来,对于八阿哥黄太极的胆小,他们早有微词,现在父亲指出来了,他们当然可以笑个够本。

    黄太极的脸红得跟涂了猪血一样,饶是这样,他依然坚持说道:“蛮子皇帝每年三百万两银子的投入,孙蛮子修出来的城难道没用吗?”

    “有用,不过,对大明没有,对我们大清有用。本来我们要攻击山海关非常困难,因为一路上没有补给。可是现在好了,孙蛮子修的关宁锦防线就像一串糖葫芦一样。我们先吃下锦州这颗糖葫芦,得到一部分补给,再吃掉宁远这颗糖葫芦,又得到一部分补给,然后就可以攻打山海关了。我还有没听说过,哪家修防御阵线是纵向修的。这不是给我们指路吗?”

    “孙蛮子曾经放言,攻锦州,宁远来救,攻宁远,锦州来救。如果两城南北夹击,我军不就危险了吗?”

    “蛮子的军队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哪里敢出城和我们野战。你等着看好了,老子打锦州的时候,宁远城只敢乖乖地看着,不敢出城救援。其实,我倒希望他救援,这样就可以围点打援,消灭蛮子朝廷的有生力量。”

    ps:(感谢订阅的书友,顺便滚键盘。明日双更)

第二百零五章 建奴南下() 
目标和方法已经确定,下面就是等军队集结了。可是建奴虽然自吹他们是天下第一骑兵,但这次部队集结得却比较慢。原因有二,第一是军粮不足,建奴正在杀人充作军粮。因为怕士卒不满,所以人肉要经过处理,尽量让士兵看不出是人肉。建奴虽然不拒绝吃人肉,但人肉毕竟没有其他肉的滋味好,战斗时直接发人肉给士兵,他们非哗变了不可。

    建奴强盗喜欢打仗,原因是除了可以抢掠对手,|奸|淫|妇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战时的伙食非常好,贫困的士兵可以打打牙祭。听说有些人为了多吃点军粮,可是一连几天都没吃饭呢。

    正因为强盗集团的这个特性,所以土匪、乱民在割据一方时,战斗力非常强,反正老巢外面都是别人的东西,直接抢来就可以了。而建立政权后,因为到处都是自己的子民,不好意思放抢,所以战斗力直线下降。

    建奴也是一样,他们窃夺大明神器之后,战力迅速下降,他们推说是被汉人同化,沾染了贪图享乐的习气,真是无耻之尤。其实,建奴战力下降的原因就是入主中原之后,中原大地就算是自己的后院了,到自家的后院肆意抢掠应该不是件光荣的事吧,就算脸皮厚得如老野猪皮的建奴,也不太好意这样做。因为不能抢掠,所以战力下降。否则,为什么和他们一起入关的吴三桂老汉奸的部队却能一路凯歌,打到云南去呢?吴老汉奸带的部队还是汉人呢,按理说,更应该同化才对。

    部队集结得慢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士兵个人的原因了,打仗就会死人,他们这些天尽力交|配。希望留下后代,继承强盗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另外,他们的妻子、儿女也在列清单,写明要抢的东西。比如说炒菜的锅子破了一个洞,得抢一个;切肉的刀有豁口了,得抢一把;小儿子没有小木马骑。得抢一个;天残地缺的大儿子没有建奴女人要,也得抢一个女人回来当老婆总之是应有尽有,仿佛她们的丈夫或者父亲不是去抢,而是揣着满把的银钱去大明买似的。

    奴儿哈蚩心知肚明,也不催促,反而非常得意,因为他认为这就叫做“民心可用”。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不想太早出征,因为天气越冷。明军的战斗力越弱,防御越松懈。

    本来兵贵神速,但老贼酋奴儿哈蚩认为缓缓进兵可以增加明军的压力,促使他们把兵力集中于一城,破城后便于抢掠财物和开展大屠杀,所以拖到正月初十才把士兵集结完毕。

    正想整兵出发,斥侯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新任蓟辽经略使高第尽撤山海关外之兵。锦州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奴儿哈蚩大怒,抓起一个茶杯就想摔在地上。但看看细磁茶碗,想想辽东明军走了,再也抢不到这么好的东西了,便又放下,抓起一个粗磁大碗,用力地摔在地上。以示他愤怒到了极点。

    奴儿哈蚩的第三个儿子阿败道:“父汗,无须生气。他们走了更好,我们可以长驱直入,直抵山海关下。我们攻破山海关,进入大明腹地。那样还可以抢到更好的东西。”

    “蠢货,这是明廷的坚壁清野的计策。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盛京离山海关。 平板电子书里,骑兵日夜兼程得走8天,这八天的粮草怎么办?总不能让我大清的士兵饿着肚子打仗吧。就算我们费心尽力,赶到山海关下,也是拿关城是没有办法的。你知道而山海关有多难打吗?那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一万蛮子士兵守在那里,我们十万大清勇士也无法打开。你以为我那么糊涂,放任孙蛮子在宁远、锦州修城哪,因为我知道,那边城池修得再好,也是替我们大清修的。城池越大,城池里的人就越多,粮食也就越多。我们打下来,收获才更大。宁远、锦州是孤城,四面受敌,极易攻下,而且这两城离盛京很近,我们可以派细作进城,四面佯攻,明军顾此失彼,细作趁机打开城门,我们就攻进城去了。可是山海关只有一面受敌,细作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在重重监视下打开关门。”

    “黄太极,父汗不是让你搜集蛮子朝廷的情报吗?为什么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奴儿哈蚩的第二个儿子代膳怒喝道。

    黄太极非常吃惊,自从有了,搜集情报就变成了非常轻松的工作。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人事调动,报纸上都写得一清二楚。他因此偷了一下懒,这几个月没有往明军那里放细作。因为明军吃得亏多,对细作非常提防,十个细作,有九个被砍了脑袋。既然很难派细作进去,再加上上各种消息都有,所以黄太极对于细作一事,便懈怠了下来,只是天天看报,从报纸上寻找明军行动的蛛丝马迹。想不到明军撤军的事,报上只字未提。

    黄太极只得向奴儿哈蚩认错,承认因为细作难以混入明军,未能得到第一手消息,再加上上又没有登出高第撤军的消息,所以不知道明军撤退,锦州城变成空城。

    奴儿哈蚩难得通情达理了一次,摆摆手说道:“这不怪你,怪本汗打错了主意。我本来想散布出征的消息,把蛮子士兵、百姓全部都逼到几座大城里,方便我们破城后搬运粮食和财物。没想到,恐吓的效果实在太好了,居然把明军吓得全部撤离了辽东。这个高第,一定是私自撤兵,蛮子朝廷还不知道消息。好你个高第,居然敢坏我大事,我饶不了你。老八,你派细作混入京城,一定要把高第逃跑的消息泄露出去。高第呀高第,你一仗不打,就吓得变成乌龟,躲在山海关里,蛮子朝廷能放过你吗?”

    黄太极低声应喏,阿败问道:“父汗,那我们还打不打?”

    “还打个屁呀,人都走了,打谁去?”

    代膳道:“那如何对士兵说呢?听说打大明,他们高兴坏了,兜里都装着抢战利品的清单呢。突然说不打”

    “别说了,”奴儿哈蚩无力地挥挥手,道,“军令发出之后,不能随意更改。大明打不了,就打别人吧,反正咱们的邻居多。对了,就选蒙古那群倒霉蛋吧,只不过他们也穷,捞不到什么好东西。”

    阿败插口道:“朝鲜怎么样?朝鲜的娘们虽然皮厚肉糙,但好在一白遮三丑,而且朝鲜可比蒙古阔多了。”

    “想都别想了,自从毛文龙蛮子占据皮岛,咱们的日子就难过了。要是毛蛮子打陆战,我们倒是不用怕他,可是他鬼得很,见势不妙,上船就跑。跑就跑吧,还放箭,真是一点公德心都没有。咱们要是远征朝鲜,他把水路一封,我们跑都没地方跑。”奴儿哈蚩的第四个儿子唐古代摇头叹道。

    奴儿哈蚩一家正在为没处抢劫而发愁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