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诚大怒,回头看看是那个多事鬼坏他的好事,却见王风对他抱歉地一笑,打马过来,拔出扎在叛军身上的钢枪。寻找下一个顽抗到底的倒霉鬼去了。

    战场上的顽抗者到底太少,五千兵骑兵哪里每人都能分到一个敌人,所以往往是一群骑兵对上一个步兵,把叛军简直欺负到家了。本来就比人家多一匹马,而且武艺还高,再加上人多势众,还让不让人活了?

    兵们可不理叛军的怨念,一番突剌,叛军就带着满身的血洞倒下去了。锦衣卫的枪术那可是长年累月练出来。那些扎在身上的血洞,无论哪一个都足以致命。扎出那么多血洞倒不是锦衣卫暴虐,而是大家都在争功。锦衣卫杀得凶残,叛军吓得胆寒,投降的人就更多了。

    清理完死硬的叛军,锦衣卫开始抓俘虏。对于俘虏,锦衣卫一向是不太关心的。他们把绳子丢给跪在地上的叛军,给他们一个疡。要么互相捆绑,要么。嘿嘿

    军不由泪奔,太欺负人了,就算锦衣卫天下无敌,也不能这样对待俘虏吧。让我们自行疡,那我疡不绑行不行?不过这些话,夷人只是在心理说说而已。看到雪亮的枪尖,他们咽了一口唾沫,乖乖地互相捆绑,而且捆得还特别结实,唯恐锦衣卫的大爷不满。

    处理完战场上的事。朱由诚看看天色,已经擦黑。再回营地,不太现实,半夜三更翻越山岭,危险系数很高。反正缴获的物资中,有扎营的材料,朱由诚便让锦衣卫就地扎营。

    战场统计人员前来汇报,锦衣卫死一人,重伤三人,轻伤六十七人。五千对两万,只付出这么一点代价,锦衣卫算是大获全胜了,但朱由诚还是心情沉重,因为又一条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丧失在战场上了。他挥挥手,让人去盛敛牺牲士兵的尸体,但侍卫禀报,尸体无法盛敛,因为那个锦衣卫算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他的面门中了叛军一箭,不小心跌落马下,后面的锦衣卫避之不及,那名士兵被乱马践踏,现在已经

    朱由诚浑身一颤,他最怕出现的情况出现了,士兵们虽然不怕死,但如此惨烈的死状,一定会给士兵强烈的剌激,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在士兵的心中埋下一根剌,影响今后的战斗。

    朱由诚命人速去营地,把何子宏道长请来,为牺牲的锦衣卫士兵做法事。当然,顺便还要把喻嘉言也一并请来,为受伤的锦衣卫治疗。

    果然,锦衣卫士兵听说自己的战友死得如此惨烈,都是脸色阴沉,似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直到何子宏的法事结束,他们才恢得正常。朱由诚心道,看来西方军队里面配牧师,还是很有道理的。

    锦衣卫有伤亡,叛军的损失更是惊人,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战斗里,叛军死亡数量达到三千,伤员也有两千多,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做了俘虏。对于叛军的伤员,朱由诚是没有什么同情心的,重伤员根本不用浪费宝贵的药物,直接砍下脑袋当作战功,而轻伤员也只是草草包扎一下。想用药?锦衣卫自己还不够用呢,怎么能浪费在你们身上?

    处理剩下的一万五千名夷人时,众人都犯了难。俘虏总数是锦衣卫人数的三倍,看守便成了大问题。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大的的问题是粮食问题。锦衣卫在铜仁府时,把粮草补充齐了,但这仅限于五千名锦衣卫。现在朱由诚的队伍暴增到两万人,剩下的粮草到哪里去找。如果是在别的省份还好,可是贵州本身物产就贫乏,再加上奢安之乱,把当地弄得一片糜烂,府库空得连老鼠也要搬家,能到哪里去弄粮食?

    与会的将领都心知肚明,其实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杀俘。杀俘很简单,比如说,把俘虏诓到山谷,然后堵住谷口,一把火就可以把他们解决;又或者在他们的食物里放入砒霜,同样可以轻轻松松地放倒一片。可惜将领们没有一个人是建奴或倭奴,没有养成屠杀俘虏的恶习。如果让他们在战场上放倒一万五千名敌军,他们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可是让他们干掉这么多放下武器的俘虏,他们下不了这个决心。

    倒是古龙直言不讳:“大人,即然俘虏这么麻烦,不如全部干掉算了。”

    所有的将领,包括朱由诚都悚然色变,以怪异的眼神盯着古龙。这小子心肠还真毒啊,杀本族人都杀得面不改色,以后倒是锦衣卫的一员干将。

    其他夷族青年纷纷附和,只有温瑞安说道:“大人,其实不用全部杀光。因为据我观察,那些夷人里面没有一个黑夷,全部都是娃子。娃子对安邦彦可没有那么忠心,参加叛乱不是家主的指使,就是想混个饱饭。大人不但不用担心那些人会叛乱,反而可以利用他们。他们心中积满了对黑夷的愤怒,只是碍于黑夷的爪牙众多,没法反抗而已。”

    夷族的社会结构其实非常原始,尤其是深山老林中的部族,还处于奴隶社会。奴隶主称为黑夷,而手下的奴隶则称为娃子,黑夷对奴隶采取了残暴、血腥的统治。奴隶大部分是本族人,也就是夷人,也有一些从外族抓来的俘虏。大明时期,夷人非常老实,不敢掠夺大明人口当作娃子,而到了螨清时期,由于建奴的挑拔与纵容,夷族人这才开始绑架汉人充作奴隶。

    在前世的记忆中,那时的政府正是利用黑夷与娃子的矛盾,才一举瓦解土司政权。看来,这次少不得要抄一抄后世的政策,把娃子解放出来,利用夷族斗垮夷族。

    至于粮食问题,朱由诚也不用担心了。这一带有许多夷人部落,相信那些夷族娃子非常乐意带锦衣卫去抄黑夷的家。只要抄上一两家,粮食问题应该就能解决了。

    朱由诚哈哈大笑,心里已经有了如何处理夷族俘虏的方案。

    要用好这批夷族俘虏,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起他们对黑夷的刻骨仇恨。如果这时候柳敬亭或凌濛初在这里就好了,可以把文宣任务交给他们。但现在朱由诚只好再作冯妇,重新操刀,鼓捣出一份文宣方案。

    娃子不识字,不通汉话,写评书给他们欣赏,那可定是不行的。朱由诚挑了一个老少咸宜,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戏剧。

    朱由诚写的剧本是白毛女。原来的故事情节是,喜儿饱受地主老财的欺凌,逃入深山,由于长年营养不良,一头乌丝转为白发。朱由诚把反面角色黄世仁的名字改成安邦彦,身份呢,也由普通的地主老财,改成黑夷。

    朱由诚带的马车中,有几辆是演出马车,只要把三面车厢板壁翻下来,便成了舞台。而演员也是现成的,就是医护千户里面的护士。医护千户里面的人都是多面手,行军的军粮由他们做,行军时唱歌的伴奏由他们弹,战斗后的伤员由他们来治,而休息时间的戏剧也由他们来演。

    不过医护千户里的护士虽然能干,却不会说夷语。四大侠客和夷人青年们主动要求帮忙,在戏中为他们配音,把大明官话翻译成夷人土语。

    戏剧公演后,俘虏们轰动了,眼中的怒火大盛,对黑夷的愤恨溢于言表。无耻的朱由诚的奸计,再一次得逞。

    ps:  (感谢书友66981314、立立之之的支持,在作者君更新不准时,不充足的情况下依然投月票。)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千军万马守龙里() 
ps:看明朝第一猛人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打开了夷人的仇恨之门,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那些隐藏在娃子中间的黑夷一个个被揪了出来,他们是夷人中的既得利益者,多半是安邦彦的死忠分子。

    由诚命人把这些黑夷打入另册,单独关押。到返回京城的时候,午门献俘,这些人就是献给天启皇帝的最佳礼物——不过现在,这些人没有用处。

    娃子们纷纷要求把那些黑夷用酷刑处死,不过被朱由诚婉言拒绝了。其实,这些娃子未必是被揪出来的那些黑夷的手下,但朱由诚在戏里说得好,天下娃子是一家。娃子与黑夷的对立,不是一家一姓的对立,而是两个阶级的对立。两个对立的阶级相遇;; 。。,自然是不死不休了。

    除了用戏剧让夷人叛军明白,谁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朱由诚还发挥了已经加入锦衣卫的四十多个夷人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

    由诚早就给以四大侠客为首的夷人青年洗了脑,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既也没有汉族,也没有夷族,只有大明人,所有说明文、习明字、起明名、守明礼、遵明法的百姓,即为大明百姓,受明军保护,而一切损害大明帝国和大明百姓利益的人,皆为所有大明人的敌人,必将遭受大明的严厉制裁。所谓汉夷共明,所有生活在大明领土上的人,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明人。

    四大侠客又拿这种思想给夷人叛军洗脑。结果叛军成员也倒向大明。说的也是,安邦彦妄想建立夷人帝国,不过就是为了更好地奴役、盘剥娃子。而现在大明改弦易张,插手夷人内部事务——不允许他们继续保留娃子,从而建立人人平等的地方政权。如果娃子们再支持安邦彦,那脑子一定是进了水。而且进的水量还不小——

    在大战后的第二天,客青青就带着留守军营的锦衣卫翻越山岭,与朱由诚会合。不过,他们用了足足一天的功夫,才全部到达。没办法,山路实在太窄太陡,在平原上给锦衣卫带来方便的马车,在山路上却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由诚又审问了几个叛军,知道接下来的路虽然难走。却也没有这道山岭这么险峻,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锦衣卫一边给俘虏做思想工作,一边继续前进。

    被俘的黑夷心里那个气呀,没有被俘之前,那些娃子走起路来,一个个有气无力,可是被俘之后,却一个个脚底生风;被俘之前。军队每天行进的路程只有区区20里,可是被俘之后。每天居然能走50里。这些娃子真是贱骨头。他们哪里知道,这是希望的力量——锦衣卫给了俘虏一个希望,未来有尊严活下去的希望。

    锦衣卫心里也挺不满意的,因为俘虏们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

    由诚心中焦急,可是又担心俘虏思想没有完全改造前,容易发生变故。所以坚持带着俘虏前进。一起走了七天,终于到达贵阳前面的龙里卫(今龙里县),离贵阳只有一天的路程。

    由诚自我感觉俘虏们差不多被改造过来了,虽然不一定会帮着锦衣卫揍叛军,但至少不会在他们后面捅刀子——

    龙里卫与大明其他地方的卫所略有不同。这个卫所不但管着军事,还代管着当地的民政。龙里卫的治所是一座比较大的城池,不过城墙高度只有两丈多一点。此时城池大门紧闭,城墙上密密麻麻全是军队,不动不摇,如同铁人一般,不由让人佩服卫指挥使治军有方。

    陈国齐是锦衣卫的先锋,第一个带兵抵达龙里卫。

    他派几名士兵前去叫门,城池里的卫兵坚决不肯开门。如果是以前,叫不开城门就算了,反正锦衣卫物资充足,露宿野外也没有什么。但龙里卫已经离叛军相当近了,野外扎营,容易受到叛军的偷袭。

    陈国齐见守军如此小心,便换上飞鱼服,带上绣春刀,亲自前去叫门。可惜龙里卫天高皇帝远,哪里见过这种高级货,卫兵在城墙上研究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不开门。

    他没办法,只好亮出锦衣卫千户的腰牌。陈国齐虽然已经升为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但还没来得及制做新的腰牌,只好拿以前的千户腰牌用一下。

    卫兵把提篮放下,陈国齐把腰牌放进提篮。篮子提上去后,城上半天没有反应。

    陈国齐大喊道:“喂,城上的,看完了没有?看完了就赶紧把门打开,锦衣卫指挥同知朱由诚朱大人马上就到。”

    城上飘下一句话:“城下的,这门肯定是开不了的。指挥使大人有令,任何人都不许进城。你的腰牌已经送给指挥使大人辨认去了,指挥使大人眼睛不好,看个几天再还给你。”

    锦衣卫的千户腰牌是黄铜打造,表面镀了一层金,城上的卫兵八成以为腰牌是黄金铸的,打算昧下来。可是这却大大触怒了陈国齐,因为在锦衣卫里,无论是东、南、西、北哪个镇抚司,丢失腰牌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守城的士兵如果没有拿走他的腰牌,或许陈国齐还会和他们好好讲道理。可是士兵却财迷心窃,拿走他重要的信物,这让陈国齐热血上涌,大吼道:“弟兄们,攻城!”

    陈国齐带领的是骑兵,虽然龙里卫的城墙不高,才两丈多,但也不是战马可以跳跃过去的。他除了过过嘴瘾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郊果。真的攻城,得等朱由诚的大部队赶来。

    他喊出攻城的命令后。才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不由面红耳赤,但羞刀难入鞘,他后退几百步,然后纵马向城池奔去。在距离城池二十几步的位置时,他把手中的铁枪用力地向城墙上掷去。正插中一个站得如标枪般笔直的士兵的身上。那名士兵随着铁枪一起掉下城墙,发出一声闷响。但城池上的守军真是铁军,尽管有士兵被铁枪击杀,但其他士兵并没有惊惶失措,甚至连惊呼也没有。

    陈国齐的部下刚开始听到攻城的命令时,有些不知所措,等看到陈国齐的动作,都明白了攻城的方法,便骑马飞奔。然后齐齐地把铁枪朝着城墙上的士兵掷去。

    锦衣卫士兵长年锻炼,膂力惊人,所有的铁枪都掷上了城墙。这番铁枪雨的气势看起来吓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城墙上有箭垛,铁枪又不能拐弯,守城的士兵只要躲在箭垛后就屁事没有。

    陈国齐心中暗暗叫苦,腰牌已失,这回又把铁枪扔进城里去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就在此时,只听“咯吱咯吱”的机簧声响起。城门居然打开了。几名士兵跪在地上给陈国齐请罪,其中一名士兵双手把陈国齐的腰牌高高举起。

    他们高声喊道:“不知天军驾临,未曾远迎,请将军恕罪。”

    陈国齐愣了一下,咦,城上明明是久经训练的士兵呀。怎么几根铁枪就把他们吓得投降了?难道其中有诈?

    他艺高人胆大,示意其他士兵注意警戒,亲自带着十几名侍卫飞奔到城门前。

    他没有下马,一名侍卫翻身下马,从士兵手里接腰牌。然后呈到陈国齐的面前。

    陈国齐把腰牌揣进怀里,问道:“就你们几个人吗?怎么不一起下来投降呢?”

    “大人,整个城池只有十名士兵守城,如果不是如此,我们又怎么会开城投降呢?”

    一名侍卫喝道:“你当我们是瞎子呀,我们在城外明明看见城墙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影。现在你说城里只有十名士兵,哄鬼吗?”。

    “大人,指挥使大人率兵去援救贵阳,把卫所里所有士兵全部带走了,只留下我们十个守城。我们没有办法,便在城墙上插满了穿上棉甲的稻草人。别说,这个方法还真好使,大约十天前,有一拨人数在两万左右的叛军途经龙里卫,见城墙上全是士兵,吓得绕城而走。哪知道您慧眼如炬,居然看穿了城墙上的布置,开始攻城。我们没有办法,这才开城投降。”

    陈国齐一挥手,两名侍卫下马,登上城楼。过了片刻,他们下来,告诉陈国齐,城墙上确实没有活人,都是稻草人。

    陈国齐哈哈大笑,这真是一场乌龙事件。这么点兵力,别说一千锦衣卫,就算是几百老弱病残也能把龙里卫打下来。

    他带兵入城,发现城里十室九空。看样子,人都逃得差不多了。

    没有居民更好,那城里每间房子都是士兵的宿营地。现在锦衣卫可谓兵强马壮,除了有五千多正规军之外,还有一万五千多已经成为编外人员的俘虏。如果城池里满满当当全是人,还真有点麻烦呢。

    过了一个时辰,朱由诚带着主力部队,来到龙里卫。

    听完陈国齐的介绍,朱由诚轻轻一叹,道:“真是处处有人才呀,别看这只是十个老兵,却顶得上千军万马。可惜后来气节有亏,否则还真是大明的柱石呢。如果不是后来开城投降,本官还想把他们召进锦衣卫。可惜,可惜。”

    十名老兵心里这个后悔呀,多么好的机会,就这么眼睁睁看它溜走了。早知道是这个结果,那就再坚持一下——估计也坚持不住,城下的锦衣卫太生猛了,根本扛不住。

    朱由诚又向他们询问龙里卫的情况。

    一名老兵说道:“大人,天启六年四月八日,贵阳有信使前来通知,信王殿下即将驾临贵阳,让指挥使大人率兵进驻贵阳,拱卫信王驻地的安全。据我们了解,贵阳周围六十里范围里,所有的卫所都接到了命令。指挥使大人不敢怠慢,把所有士兵都带走了,只留我们几个守城。四月十二日,贵阳被叛军围困,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