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猛人-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呀。”一个男子的声音,朱由诚正在专心喊痛,问话的想来是信王。

    “标下吴虎平,还有蔡复一、傅宗龙两位大人,我们有重要军情禀报。”

    “等一下。”这声音是朱由诚的。听到蔡复一和傅宗龙两位老古板也在,他不敢光着膀子见他们,否则这二位肯定调头就走。

    片刻过后,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朱由诚衣冠楚楚地出门迎接。

    看到门外三人好奇的表情,朱由诚有点尴尬地解释道:“建奴的弓箭真是厉害,我虽然没有受伤,背上却也被打红了,得搽些药酒。”

    蔡复一和傅宗龙两人眼中精光一闪,弓箭的杀伤力他们是知道的,建奴的弓箭更不是开玩笑的,想不到这么厉害的弓箭居然只是把朱由诚的背打红了而已,看来,朱由诚有神明护佑还真不是盖的。

    几人行礼过后,吴虎平把军情汇报了一遍。

    朱由诚微微一皱眉,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本来想好好休息一两天,再去掏安邦彦在水西的老窝,想不到现在又有麻烦上门了。不过,他又笑了,如果真是奢崇明也好,就在贵阳把他全歼,这样就不用去四川了。自古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用走崎岖坎坷的蜀道,也是件好事呀。

    看到朱由诚的笑容,吴虎平问道:“大人又有妙计了?”

    朱由诚摇摇头,说道:“也不是什么妙计,只不过有一个初步的计划。我准备把奢崇明聚歼于贵阳城下。”

    傅宗龙问道:“是不是又把他们放进贵阳城里,再用火攻呀?”

    “奢崇明一路行来,肯定碰上了不少败兵,我们关门打狗的计策,他早已了然于胸,怎么还可能上当呢?再说,奢崇明兵精粮足,不会像安邦彦那么急躁,定然不会急于冲入贵阳城。如果把外城墙送给奢崇明,到时他们居高临下,我们就麻烦了。我准备用锦衣卫的火炮,给奢崇明一个下马威,然后和驻扎城外的锦衣卫里应外合,就在贵阳城下全歼奢崇明的部队。”

    蔡复一有点忧虑地说道:“朱大人,陈将军带领着五千骑兵在外面会不会有危险哪?要不要快马把他们调回贵阳?”

    朱由诚自信地说道:“陈国齐跟我多年,已经有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如果连这点小事也应付不来,就不配再做锦衣卫镇抚使了。不过有备无患,虎平,待会儿,你派一名锦衣卫通知陈国齐,说有敌来犯,并把我的方略告诉他,让他相机行动。”

    几个人又详细地商议了一番守城事宜,然后一起步出房门,登上城楼,看看是不是奢崇明那个倒霉鬼前来送死。

    ps:  (一更求关注。)

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省总督(四)() 
城下的大缸虽然能够清楚地听到敌军行进的声音,但城墙上暂时还看不到敌军的身影,所以朱由诚和信王还有时间闲聊,至于调动炮兵守城,那是吴虎平的事情。

    信王有点疑惑地问道:“诚哥哥,你怎么对大缸能听到敌人的动静之事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呢?”

    朱由诚笑道:“本来这件事情,我应当放在童乐小学的科学课上说的,不过事情太多,科学课本一直没有重新修订,声音的知识暂时没有加进去。其实声音不光能在空中传播,还能在水中、土里传播。比如有人在潜水,我们喊他,他能听得见,这说明水里也能传播声音。而土石之类传播声音的能力更强。比如把一块石头贴着耳朵,然后轻轻刮擦石头,耳朵能听到巨大的声响,如果把石头稍微移远一点,声音明显小多了。这就是在土里埋一口大缸,能听到敌军行动的声音的原理。更妙的是大缸是圆的,有聚音作用,它能把声音聚拢在一起,相当于把声音放大了,这样便能听到远处细小的声音”

    蔡复一和傅宗龙听了不由连连点头。

    蔡复一赞道:“不愧为状元郎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居然知道大缸聚音的原理。我们二人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朱由诚这个伪君子少不得又得谦虚几句。

    正在这时,吴虎平说道:“大人,敌军出现了。”

    朱由诚端起望远镜向远方观瞧,只见那里旌旗招展,一只大军正迈着坚定的步伐向贵阳前进。

    “什么时候叛军也变得这么拉风了?还带着旌旗来打仗。”朱由诚有些奇怪地嘟嚷道。

    蔡复一和傅宗龙两人见朱由诚、信王、吴虎平、客青青每个人举着一个奇怪的黄铜做的物品向远方观瞧,不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急得抓耳挠腮,也不顾及朝廷重臣的体面。

    傅宗龙仗着自己年纪比较大,一把抢过朱由诚手里的望远镜,说道:“借老夫看看。”

    望远镜上面有根挂绳。套在朱由诚的脖子上,以防不小心打碎望远镜。傅宗龙抢望远镜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挂绳,这一抢。挂绳就紧紧勒住朱由诚的脖子,把舌头都给勒得吐出来,好险没有勒死。朱由诚是武状元,凭他的本领,来个漂亮的过肩摔。就能制服傅宗龙,把望远镜抢回来。可是傅宗龙一把年纪了,真要摔个好歹就麻烦了。所以朱由诚抢了很久,才把望远镜抢回来。

    傅宗龙小声嘀咕道:“借看一下都不让,真小气。”

    朱由诚先大口大口地喘气,然后指着自己的脖子红印说道:“本官没死在建奴和叛军手里,差点死在你这位大明忠臣的手里。想借就说一声,抢算是什么意思呀。虎平,把你的望远镜拿给傅大人——不,先给蔡大人看看。再给傅大人看,注意,只是借他看看,要收回来的哦。”

    朱由诚的报复心还是很强的,傅宗龙不是很着急看吗?偏偏最后给他看,急死他。

    蔡复一接过望远镜学着朱由诚的样子向大军来的方向看,却发现清楚倒是清楚了,景象却变得更小了,还不如不用望远镜呢。

    吴虎平小声提醒到:“蔡大人,拿反了。”

    蔡复一把望远镜翻了过来。再贴近眼前一看,不由说道:“傅大人,或许我们猜的不对。”

    说着,他把望远镜递给傅宗龙。

    傅宗龙接过望远镜。仔细瞭望了一阵子,说道:“是啊,不是叛军,倒像是大明的军队。”

    傅宗龙把望远镜还给吴虎平,然后对朱由诚说道:“朱大人,来军似友非敌呀。”

    朱由诚点点头。道:“我看见了。不过,也怕敌军换上我军的衣服,然后前来诈城,还是小心为上。”

    过了一会儿,大军越来越接近贵阳城,城墙上的人不用望远镜都能清楚地看见最前排将士的容貌了。

    朱由诚观察了半天,道:“军容严整,军纪严明,确实像大明的军队。不过,还是仔细盘问后,方能放他们进城。贵阳是贵州的首府,政治意义非比寻常,可容不得半点失误。”

    大家一齐点头。

    对方大军在贵阳城外布好阵形,一骑飞奔过来,走到城门口,便朗声说道:“大明兵部尚书,总督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四省军务朱燮元朱大人到,你们是什么人?”

    四省总督?朱由诚又一次改变了历史。历史上,朱燮元确实出任过四省总督和兵部尚书,不过这个兵部尚书是加衔,只是方便他调度西南的军队而已,并不表示他已经坐上兵部老大的位置。兵部老大还是李春烨,因为朱由诚的盛情挽留,李春烨没有走成,还留在兵部。

    使者的话乍听起来很奇怪,但朱由诚看看烧得焦黑的城墙和烧毁的城楼,不由苦笑一声,这样的贵阳城还真像是被人攻破的城池,难怪使者会问他们是什么人。

    信王抓起亲兵手上的铁皮喇叭,对着城下喊道:“大明信王和大明龙图阁大学士、大明翰林院掌院学士、大明行政学院司业、大明军事学院司业、大明锦衣卫指挥同知朱由诚朱大人在此。”

    听说来了个兵部尚书,信王争强好胜之心又起,把朱由诚的所有官职全都报了出来。

    朱由诚的官职太多,信王一口气念完,居然没有换气,看来他在京西皇庄锻炼后,身体素质好了很多。

    蔡复一和傅宗龙二人看到信王手里的喇叭,眼神里充满了羡慕。锦衣卫的装备实在太好了,有能看清远处的望远镜,还有能扩大声音的喇叭。可惜,看朱由诚那个小气样,这些东西又是只能看不能摸的。

    使者又飞奔回去,大概是去报告大军主帅。

    不一会儿,几匹马同时出列,中间的一位职位大概最高,只见他年约六旬,鬓角斑白,一部大胡子却黑得发亮。

    他来到城下,仰头朗声道:“本官就是朱燮元,可否请朱由诚朱大人出来叙话?”

    傅宗龙曾经见朱燮元,仔细辨认了一下,确实是朱燮元没错。

    傅宗龙的证明让朱由诚放心大胆地带着信王出城见朱燮元。

    贵阳城在提防朱燮元,朱燮元何尝又不在提防贵阳城呢?既然朱由诚已经确定来人就是朱燮元,自然要做得坦荡一些,如果引起对方的误会,那才划不来呢。

    朱由诚骑着黄膘马,信王骑着白马,两人一起出了城。

    朱燮元细一打量,嗬,两位翩翩美少年,确实像传说中的两人。他让出后面的一位面白无须的人。那人一见朱由诚便惊喜地说道:“朱大人,好久不见了,可想死咱家了。”

    朱由诚一看,乐了,果然是老熟人,御马监掌印太临涂文辅,看来天启皇帝又抓了他的差。

    朱由诚笑眯眯地问道:“涂公公,又是八百里加急吗?”

    涂文辅也笑道:“不错。皇上听说贵阳城被二十万叛军围困,担心你和信王的安全,特地派咱家到成都搬兵。这位就是朱燮元朱大人,成都保卫战的头号大功臣。就是他,挡住了奢崇明的进军步伐,保住了四川首府。皇上派他来协助朱大人剿灭叛军。”

    见涂文辅提到自己,朱燮元笑道:“不过,我看贵州城外没有敌人,想来是敌军听到我们来援,吓得远远逃遁了吧。”

    朱由诚还没有开口,信王抢先说道:“才不是呢。安邦彦这老贼的二十万敌军已经被诚哥哥击溃,就连这老贼也被诚哥哥抓住了。”

    朱燮元的马鞭掉到地上去了。

    他知道川贵两地的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过,质量虽然不行,但数量摆在那里,二十万,他对上了都有点心虚,怎么朱由诚这么轻松就打败了他们?难道安邦彦突然脑子进水,让全体叛军站着不动让锦衣卫砍?

    朱燮元不禁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由诚笑道:“朱大人,我们到城里聊吧。”

    他对朱燮元充满敬意,在没有他的历史时空里,正是朱燮元最终平定了奢安之乱,还西南一片安定。

    ps:  (书友们,周六早上好!开心的周末来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愤怒的秦良玉(一)() 
朱由诚和信王把朱燮元一行人迎进了贵阳城。

    不过部队里的将军进了城,而士卒们却留在城外。没办法,贵阳城是一个小城池,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如果把士兵全部放进城,估计城里就要人挨人,人挤人,连转个身都非常麻烦。

    士兵们在城外就地扎营。可惜火烧连营和烈焰焚城的时候把贵阳城内外的树木尽数焚毁,他们不得不到远处的小山上砍伐扎营的木头。

    当朱燮元和随他进城的将军看到内外城之间漆黑的地面时,他们都是大吃一惊,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了,地面都烧成这个样子了?有些聪明的将军看到内城墙,猜到大概是朱由诚把叛军放进城里,然后纵火焚烧,这才造成这种局面。他们不由暗暗佩服朱由诚的胆识,放敌军进城,非常冒险,一不小心便会使诈败变成真败;而纵火焚城则更要当心,万一风向改变,就会变成玩火自|焚。

    进了贵阳府大堂,朱由诚惊讶地发现王承恩居然已经摆好了香案,准备好了接旨的一切事宜。看来,王承恩果然是一个机灵的忠仆,知道皇上派天使过来,必定有旨意传下,先准备好,免得临时手忙脚乱。

    涂文辅看着准备好的香案,满意地点点头,高声说道:“有旨意!”

    大堂上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聆听圣旨。

    只见涂文辅展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很长,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大概是天启皇帝亲自操刀,可见天启皇帝对这两个困在西南的弟弟是如何的关心。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后世放进国语课本,成为小学生必背的一篇课文。看看这个朱由诚,害得小学生又多了一些负担,真是罪孽深重啊。

    圣旨很长。前半部分说的是皇上对两个弟弟的思念之情,抒情意味十分浓重,听得朱由诚和信王的眼眶都红了。不过其他人就没有那么感动了,如果不是接旨的时候有礼仪方面的要求。估计他们都要打呵欠了。

    圣旨的后半部分说的是西南平叛的事情。因为圣旨发布的时间太早,当时西南的局势很不明朗,所以皇上把西南平叛的指挥权交给了朱燮元,让朱由诚配合他的行动,但也没有明确说朱由诚一定要听朱燮元的指挥——这大概是皇上对朱由诚的爱护。天启皇帝知道朱由诚不甘屈居人下。万一他不服朱燮元的调度,私自行动,是罚他呢,还是不罚他呢?虽然圣旨在这一部分含糊其词,但天启皇帝不怕影响西南平叛大局,因为朱燮元是当世名将,他一个人也能平定西南。

    圣旨的最后是对朱由诚的封赏。朱由诚的职务由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升任锦衣指挥同知是因事而升,帮皇帝打理锦衣卫的战斗部队,并非朝廷的封赏。朝廷的封赏是赏金三万斤——别吓着了,古代所谓的赏金。指的是铜钱,三万斤铜钱,看起来很多,其实折合成白银,也不会太吓人。朝廷的意思大概是一个人头一斤铜钱吧。在职务方面,除了保留他原有的职务之外,加了一个职务——兵部右侍郎,连升两级,由从四品升为正三品。

    十七岁的正三品大员,这在大明还是头一位。朝廷中本来还有异议的。不过天启皇帝丢出一句:“不服你也去砍三万个脑袋。”所有的大臣都不敢说话了。砍三万个脑袋,实在太妖孽了,他们只是普通人——不,是普通大臣。没那么大本事。

    虽然看起来朱由诚这个兵部右侍郎归朱燮元这个兵部尚书管,其实不然,朱燮元这个兵部尚书是加衔,实际上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并不管理兵部。因为四省总督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并没有品级。四省总督是因事而设。并非常设官职,无品无级,所以朝廷用兵部尚书这个官职来确定朱燮元的品级。否则那些行省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们,看到一个无品无级的人爬到他们的头上发号施令,那还不得阳奉阴违呀。

    既然朱燮元和朱由诚两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朱由诚之前又以一万锦衣卫大破二十万叛军,立下不世奇功,所以朱燮元的话语比较客气。

    涂文辅宣旨后,朱燮元和大堂内所有人入座。

    朱燮元向朱由诚介绍了他带来的将军,朱由诚一一点头示意,当朱燮元介绍到女将军秦良玉时,朱由诚不由动容,站起身来,向她深施一礼。

    在没有朱由诚的时空,秦良玉是大明唯一的女将军,性情刚烈,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他的丈夫冤死狱中,但她没有记恨大明,而是接任丈夫的官位,继续镇守石砫。后来大明兵灾四起,她领着白杆兵东征西讨,立下累累战功,直到离世前还在为抗清事业做贡献。不过,在这个时空,朱由诚私心作祟,往锦衣卫里塞了一个客青青,现在也是正五品的千户了,算是女将军,秦良玉便不再是大明唯一的女将军了。

    秦良玉容貌端庄,身高过人,站在一群将军面前犹如鹤立鸡群。信王悄悄地挪到秦良玉的身边,踮起脚尖和她比高。可是无论他怎么踮脚,比秦良玉总是矮了半个头。踮了半天脚,始终没有超过秦良玉,信王垂头丧气地离开她身边,一副深受打击的模样。

    朱由诚不由暗自偷笑,秦良玉身高超过七尺(据考证,秦良玉的身高为一米九),和她比个子,不是自讨没趣吗?

    朱由诚终究是城府太浅,他心中偷笑,结果脸上不禁带着一丝笑意。可是,就是这丝笑意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秦良玉是女将军,长得美貎端庄,平时没少被其他将军歧视,以为她是靠不正当的手段才当上将军的。直到看到她的累累战功,其他的将军才认识到,这位女将军是货真价实的良臣猛将。

    刚才朱由诚的一揖已经让秦良玉非常不自在,凭什么他听到别人的名字都只是点头示意,唯独听到她的名字却突然站起,而且深施一礼?这不是表明他瞧不起自己吗?在长期恶劣的环境中,秦良玉的心灵变得非常敏感,所有与众不同的礼节都会被她认为是讽刺。现在朱由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