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遥想未来,朱由诚身死,锦州、宁远被攻破,他们冲进城里大肆屠杀、抢劫、强|奸的场景,不由悠然神往。
范文程道:“宁兄果然高才,两条计策,一条比一条更妙。不过眼前应当执行的是第一计,不知宁兄心中可有人选?”
宁完我一怔,旋即明白范文程的目的,心中不由破口大骂:“好你个范大绿帽,见我立功,竟然来阴我。谁都知道进京剌杀朱由诚是九死一生的任务,我点谁,就和谁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么卑鄙,难怪生出来的六个儿子,有四个不像你。”
宁完我假作皱眉苦思状,道:“刺杀朱由诚乃是扬我国威的大事,人选一定要慎重,我也在左思右想,总要找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宪斗是大清国的智囊,对我大清的人才可谓是如数家珍,不知你认为哪位大人去更合适呀?”
得,宁完我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范文程见宁完我没有上钩,心中大为懊恼,正在想辙把皮球再次踢回去,就听见黄太极说道:“宁完我说得有理。宪斗,还是你受累帮我选一个人出来吧。”
范文程心中哀嚎:“这回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了。”
他用眼睛扫视满臣,见他们一个个用充满血丝的眼睛瞪着自己,知道自己无论点哪一个,恐怕散朝后都逃不过一顿毒打。
他又回视汉臣,见他们一个个用哀求的眼神望着自己,有些还打恭作揖,似乎要他放他们一条生路。
决定了,宁得罪汉人,不得罪满人。
正当他想随便指派一个汉人时,心中突然灵光一闪,赶紧跪倒,说道:“大汗,去北京刺杀朱由诚是一项危机重重的任务,派的人必须有大福气、大运势,才能力挽狂澜,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
黄太极眼睛一亮,这种人,建奴里面还真有,那就是在营啸中幸存的尼玛哈。
说起这个尼玛哈,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不但在五千建奴士兵互相砍杀的大混乱中逃得一命,而且在撤退时,黄太极身边的人纷纷中铳倒地,偏偏他身上连点油皮也没擦破。
黄太极大声说道:“左右,去把尼玛哈给我宣来!”
黄太极不知道,他这次运气居然相当不错,尼玛哈真是个福将,不但完成了黄太极布置的任务,而且无意中和东林党余孽配合,几乎做成了个死局,让朱由诚险死还生。
第三百二十七章 刺客夜袭()
朱由诚对建奴的阴谋懵然无知,还是按照即订的计划行军。
大明天启六年八月十八日,锦衣卫终于抵达了北京的东大门――通州。
通州到北京不过四十余里,以锦衣卫的行军速度,夜幕降临时就能抵达京城。不过大军进京必须通报皇帝,朱由诚率领的部队足有一万多人,要是直接进北京,非被其他官员弹劾阴谋造反不可。
朱由诚在通州城外扎下了营寨,然后派人进京通报。
皇帝的旨意很快就下来了,命令朱由诚于明日正午时分由德胜门入京,所带士兵不论受伤与否,尽皆参加入城仪式。
这道圣旨足可以看出天启皇帝对朱由诚和信王两兄弟的信任。
一万多名士兵,特别还是见过血、打过恶仗的精兵,这可是足以改朝换代的军事力量。
不是天大的信任,能全部放入北京城吗?
朱由诚却不知道这一点,他正在盘算锦衣卫的行军速度。
算了一会儿,他终于放心地舒了口气。
锦衣卫的行军速度是每天八十到一百里,现在距北京有四十里,半天功夫,足以赶到北京城,耽误不了入城仪式。
要是天启皇帝来个辰时入城,那朱由诚就遭罪了,得带着部队连夜出发,还得重新安营扎寨。
看来,天启皇帝还是颇懂军事,没有乱指挥。
想起进入北京城后,得面对并非自己母亲的魏妈妈和并非自己外公的魏爷爷,朱由诚心乱如麻。
行军路上非常辛苦,朱由诚一向沾枕头就睡着,可是今天却夜不能寐。
勉强在床上躺到定更,朱由诚忽然听到外面传来轻叱声,接着有乒乒乓乓的兵刃撞击声。
朱由诚大喜,居然有刺客,太好了。
他心中正烦着呢,可是又不好找别人当出气筒。现在居然送上门来一个。
剌客就是敌人,不虐待他,还虐待谁呢?
他翻身而起,飞快地穿好衣服。来到兵器架前。
朱由诚是实用主义者,他的兵器架上没有放置十八般兵器来装饰,只放置了他常用的三种兵器:八棱铁锤、亮银梅花枪和后装膛线火铳。
朱由诚抓起八棱铁锤就向外冲。
早说了,他不是去杀敌的,而是去虐刺客的。让我们先为刺客的悲惨命运掬一把同情的泪吧。
朱由诚冲到营门附近,发现外面有两个人打斗正酣,一个是守卫的哨兵,另一个则是黑帽黑衣外加黑纱蒙面的黑衣人,不用说,这就是偷袭的剌客。
两个人都没有大声呼喝,一个是怕声音惊醒了战友的好梦,另一个则是不想引来更多援兵。
其实不用喊了,两个人的外面早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锦衣卫。
当然,锦衣卫的围观是与民众的围观截然不同。
他们早已握紧了手中的兵刃。如果那名侍卫不敌,他们便会冲上去,以众凌寡。
锦衣卫早就被朱由诚教坏了,他们从不与敌人比拼武力。只要能杀敌,他们什么阴损的招都敢用。
不过今天,锦衣卫却非常淡定,颇有侠客精神,让两个人一对一比武。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名黑衣刺客实在太肉脚了,在卫兵凌利的攻势下。他只剩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朱由诚低喝一声:“让开,让本官会会这个大胆的剌客。”
卫兵闻言,虚晃一招。跳出圈外。
朱由诚如恶虎下山,抡起八棱铁锤就冲向剌客。
他一出手就是刚猛无比的招数。
话说这对八棱铁锤还是几年前朱由诚参加乡试时打制的,只有六十斤重。
几年过去,朱由诚长大了,铁锤却没有长大,现在使起来更是得心应手。杀招如长江滚滚,连绵不断。
剌客左支右绌,险险躲过。
几招过去,剌客不支,往后急退,同时一扯脸上的黑布,嚷道:“是我,朱大人,别打了。”
黑布下是一张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丑脸,正是求球。
朱由诚本待一招力劈华山结果了他的性命,却发现他是求球,来不及收招,只得勉力把铁锤往旁边一偏。
铁锤重重地砸在地面上,把一块大石头砸得粉碎。
求球吓得舌头吐出老长,半天都收不回去。
朱由诚怒道:“求球,你搞什么鬼?难道你被人收买,想行剌本官不成?”
求球陪笑解释道:“朱大人,您对我有天高地阔之恩,我的良心就算让狗吃了,也不敢行剌于您呀。的确,有人要行剌您,但不是我。我侦知此事,特地前来禀报于您。
我来到军营,看到锦衣卫防守似乎非常松懈。我误以为大人连战连捷,有了轻敌之心,便想提醒提醒大人。我准备摸进帅帐,偷走你平常爱看的那本二刻拍案惊奇,全身而退。然后,我再求见大人,把此书献给您。
哪知道朱大人的军营是外松内紧,我才进营门,便被哨兵发现。我担心大人误会,便打算逃走。哪知道他们武艺高强,我被他们硬留在这里,想走也走不了了。”
求球说得合情合理,不过朱由诚生性多疑,不肯相信他的一面之词。
朱由诚问那位与求球交手的哨兵:“情况是这样的吗?”
“这个人入营的情况和他说的一样。而且交手时,我感觉他有留手,许多杀招都没有使出来。战斗时,他且战且退。如果不是我的武艺略胜他一筹,恐怕他早就远走高飞了。”
朱由诚这才放心,把求球带进帅帐。
这是场小型战斗,战况虽然激烈,但声音并不大,除了最后一下铁锤击石的动静稍大之外,其他时候,声音并不是很惊人。
连续四十几天的赶路,让锦衣卫的士兵都非常疲惫,除了少数几个人,基本没有什么人被这场战斗惊醒。
信王也在没有被战斗惊醒的人之列。
夜已深了,朱由诚不打算叫醒他。
一来信王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缺觉;二来,涉及到行刺的事,朱由诚不想让信王担心。
他认为,好哥哥就应该把责任承担下来,独力面对黑暗,让弟弟在明净的天空下生活。
进了帅帐,求球禀报道:“朱大人,据我侦知,建奴准备派人行剌你。派来的人名叫尼玛哈,但长相、身高都不太清楚。”
朱由诚大吃一惊,他倒不是惊讶建奴会行剌他。建奴对付战胜不了的明将,无非就是收买或者谋杀一套。比如,大明的名将李如松,就是死在建奴的阴谋之下。
他惊讶的是求球是如何查探到这些绝秘消息的。
要知道,求球虽然号称情报百户,可是手下无兵又无粮。他是怎么弄到如此秘密的情报,而且居然连剌客的名字都知道。
“是真的吗?这么绝秘的消息,你是怎么弄到的?”
求球洋洋得意,道:“大人,这可全是我的功劳啊。自从去年帮大人探听到不沾泥匪徒的消息后,我还指望着为大人再立新功,可是大人似乎把我丢在京西皇庄的事给忘了,连番大战都没用到我。”
朱由诚尴尬地一笑。
“可我求球是什么人?那可是绝对不肯吃干饭的人。凭什么其他锦衣卫将士在前线浴血搏杀,我在后方苟且偷生?当然,我也不能硬挤到其他千户里去打仗,大人也知道,我的武艺低微,溜门撬锁还可以,真刀真枪那可就是白给。
大人封我为情报百户,我自当从这个方面努力。我让人假扮成粮商,把粮食贩运到辽东,然后在贩运的途中,探听建奴的情报”
求球的话还没有说完,朱由诚大喝一声:“求球,你好大的狗胆,竟敢市米资敌?”
ps: 从五月开始,被房子腾得没什么时间。现在装修总算看到曙光了,但还是借住在亲戚家,所以更新时间肯定会有点问题。这本纲早就拟定了,所以绝对不会太监,哪怕只有一个人看,这本往下写。十月份尽量不断更,十一月争取能够双更。
第三百二十八章 求球的奇迹()
所谓的市米资敌就是把粮食卖给处于饥饿状态的敌人,维持他们的战斗力,属于严重的罪行。
饥饿是削弱敌人的最好方式,无论多么凶狠的敌人,饿上两天,狠劲也会不翼而飞,饿上七天,准得上西天。
如果大明把螨清围困在辽东,切断他们的粮食供应,无须动手,蟥清便会不战自溃。
要知道,现在正处于明末小冰河气候,冬天漫长而寒冷。
建奴是渔猎民族,漫长的冬天可会要了他们的老命。
求球吓得打了个哆嗦,结结巴巴地解释道:“大人,我知道把米卖给建奴是错误的。但建奴人粗鄙,不好文,只好武。我倒是想把大明的书籍、磁器、丝绸卖给他们,可是他们不要。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他们倒是想要,不过我敢卖吗?
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卖米给他们。大人明鉴,我每次只送近千石粮食去辽东,每个月一两次,一年下来也不过万余石,绝对供养不了建奴全族。而且,建奴贵族吃米,建奴百姓饿肚皮,这样他们内部的矛盾不就更深了吗?到时候,锦衣卫进攻辽东,必定马到成功。
再说,民间有句俗话,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媳妇抓不到流|氓。我要不给建奴点甜头,建奴又怎么肯把情报乖乖地给我们呢?”
朱由诚在帅帐里来回踱步,求球用可怜的目光看着他。
求球说得有理,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不给建奴紧缺的粮食,他们难道会因为你长得漂亮,而把情报双手奉上吗?
再则说来,建奴在辽东尽屠汉人,要剌探他们的情报,除了当汉奸之外,别无他法。
良久。朱由诚下定决心,道:“好吧,也只有这样了。”
求球放心地笑了,道:“大人。别担心。我走的是秘密管道,别人不知道幕后是我。而且,就算出事,我也会一个人扛下来,绝对不会连累大人您的。”
朱由诚点点头。道:“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若被朝廷里的那些腐儒们知道了,又是一场风波。你能替本官扛下来,我很高兴。不过你放心,只要本官在朝廷里,必定保证你的周全。”
求球道:“如此,小人就先谢谢大人您了。”
求球心中倍感喜悦,他倒不是为自己的安全得到保证而欣喜。
求球本来是一个地痞无赖,与陈小姐的一段孽缘让他头一次有了责任感,而朱由诚的帮助。则让他彻底改邪归正。
自从加入锦衣卫,他就有为大明牺牲性命的觉悟,可是武艺的低微最终让他选择退出锦衣卫。
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朱由诚为他指出了另一条为国奉献的光明道路。
可是当他走上这条道路,他却发现道路上布满荆棘。
荆棘就是亲朋好友的误解与鄙夷。
如果万一日后求球卖粮食给建奴的事情暴露,他倒不怕死,怕的是妻子儿女会遭受众多百姓的白眼,甚至是刁难,生活难以维系。
现在朱由诚答应替他周旋,即使失败。保不住他的性命,也能给他的妻子儿女安排好以后的生活。
朱由诚见求球大为感激,不由心中暗叹一口气,这就是大明的百姓。把奉献当作义务,把权利当成恩赐。
为了平复一下求球的情绪,朱由诚随口问道:“粮食不便宜,你的本钱从哪里来?”
求球一下子来了精神,说道:“本来我想到王承恩公公那里借的,不过他和大人一起去了辽东。再则听说他还很小气,不一定借得到,所以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正发愁呢,我的夫人发现我神情不对,问明情况――当然,我没有把实情完全告诉她。她一听,便把积蓄全部拿出来给我。
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为了凑够本钱,我的夫人又到外面去借高利贷,用三分的息借来了本钱。”
朱由诚叹道:“陈小姐真是深明大义。那高利贷还上了吗?高利贷利滚利,就算是沈万三也借不起啊。”
沈万三就是传说当年资助明太祖朱元璋修南京城的富贾巨商,家中藏有聚宝盆。(按:这一段是螨清对明朝的又一次恶意中伤,因为沈万三已经死于元末,根本没法资助大明。蟥清采信民间传说,妄顾史实,真是可笑至极。)
朱由诚的言下之意是求球基本上是生意的门外汉,不赔本就算好的了,就更别谈能还上高利贷了。
求球得意地说道:“朱大人小看我了。第二个月,我就把钱还上了。不仅还上了,而且还颇有盈余。”
“哦?”
“开始我也担心建奴会杀掉我们的商队人员,强占物资。没想到建奴居然对我们的商队热情欢迎,不仅派使女陪睡,而且还平价收购粮食,最后更是护送到大明边境才依依惜别。想不到建奴这么不是东西,对商人却如此照顾。”
朱由诚冷哼一声,道:“这就是建奴的阴险所在。如果他们劫掠商队,哪里还有人敢把东西卖给他?建奴抢金抢银,就是为了换取粮食。如果没有商队,再多的金银也是废铜烂铁。建奴虽然强占了辽东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不过是用来跑马而已,生产粮食?他们还没那个本事。”
求球一拍巴掌,道:“是这么个理儿。第二次运粮时,我就放心大胆了。我运去了更多的粮草,赚取了更多的利润”
听到这里,朱由诚心里一动,建奴能够入主中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商人勾结建奴。
他们一个抢劫,一个销赃,各自都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为了维系这种特殊关系,商人们做到了想建奴之所想,急建奴之所急。
建奴缺什么,商人就送什么,要粮送粮,要武器送武器。
他们成了辽东的最佳搭挡,为表谢意,建奴入主中原后。把其中的佼佼者封为螨清八大皇商。
朱由诚插口道:“辽东应该不只你们一家与建奴做粮食生意。你们除了刺探建奴情报之外,还要留心其他为建奴送粮的商人,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这些汉奸,总有一天。我要把他们斩草除根。”
求球应了一声,然后继续汇报道:“更多的粮食换来了更多的信任,第二次去沈阳――就是建奴说的盛京,他们不再限制我们的自由,允许我们四处闲逛。商队里的人都是机灵的细作。他们趁机刺探建奴的情报。
朱大人,您真了不起,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居然说反了辽东成千上万的汉人,特别是那些叛逃到建奴那里去的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