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诚叹道:“唉,想不到这个点子连顿饭也换不来,真可怜”
&后请你吃多少顿都可以,就怕你的小肚子装不下”
魏忠贤的笑骂声从院子外面飘来,看来他还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一大章哦,求推荐、求收藏,方阳在这里先谢谢了。)
第七十一章 非法出版集团的覆灭()
东林党出版第一期东林风声时,即匆忙又紧张,可是发现东厂并没有来找麻烦,不由得长舒一口气,第二期便从容了许多,不仅增加了版画,而且采取双色套印,报纸红黑交错,煞是好看。据雕版工人说,再给他们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把多色套印技术用在报纸上,再出来的报纸的精美程度将不亚于通政司印制出来的邸报增刊。
各级的东林党人对东林风声是欢呼雀跃,认为这是难得的胜利。不过除了东林党人,其他的人却兴味索然,因为报纸上面的文章,学究气太浓,一句话里有两三个典故,没有一点水准,还真看不懂,哪里比得上邸报增刊平易近人呢?
东林党人真有点得意忘形,文章的尺度越来越大,后来竟把东林党平日议论朝政的言论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东林风声上。他们忘了,白纸黑字是很难抹掉的,平时说话,错了可以立即更正,还可以否认,但印在报纸上,就没办法抵赖了。
&林风声销量不大,又艰涩难懂,刊登也就刊登了,本来没有什么事,但东林党四处派发,礼部左侍郎顾秉谦也得了一份。他上茅厕时喜欢看书,当天内急,随手从书案上抽了一叠报纸,以为是邸报增刊,谁知道是东林风声,心中不悦,想换份报纸,却已经脱了裤子,只好耐着性子看下去。
没想到这一看,就看到黄尊素写的文章,里面直陈天启皇帝的过失,不仅如此,连和东林党素无瓜葛的自己也被黄尊素点名大骂,气得几下把报纸撕得粉碎,丢进便桶。等到想起这份报纸可以大做文章,助自己仕途上再进一步时,报纸已被粪便玷污,不可再用了。
顾秉谦后来找到东林党,又要了一份当天的东林风声,并利用这份报纸扳倒了数位东林元老,为阉党立下不世奇功,成功地接替了因年高体衰而致仕的盛以弘,成为新任的礼部尚书。
东林党暗暗衔恨,送给顾秉谦一个净桶尚书的外号,并且在历史书上胡编乱造,说顾秉谦为了谋取官位,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口称:“我希望认您做父亲,但又怕您觉得我年纪大,不愿意,索性让我的儿子给您做孙子吧!”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顾秉谦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又被称为储相,一般都能进入内阁,成为首辅或次辅,又何必奴颜媚骨呢。顾秉谦是在崇祯年间寿终正寝,并没有被列为阉党,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虚假。
编造谣言犹嫌不解恨,东林党于崇祯二年煽动昆山百姓冲入顾秉谦的家,洗劫财产,纵火焚烧,让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家居无定所,在外漂泊,算是狠狠出了口恶气。
(明史载顾秉谦在崇祯初年卷入阉党案,论罪流放三年,花钱赎罪成为平民,后来寄居他乡,死在他乡。这一点和东林党洗劫顾秉谦的家互相矛盾,既然寄居他乡,为什么火烧顾秉谦的家的时候,顾秉谦却人在昆山呢。所以可以推测,在崇祯朝时,顾秉谦根本没有列入阉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再说顾秉谦,得到这份东林风声大喜过望,写了篇长文,连同证据,在第二天朝会就递给了天启皇帝。他知道天启皇帝知识有限,不一定看得懂黄尊素诘屈謷牙的古文,特意用红笔在旁边一句一句地翻译成大白话。
天启皇帝看了奏章火冒三丈,自己虽说喜好木工,但也算励精图治,每日朝会,处理朝政,只是散朝之余做了一下木工。而且做木工时,还叫魏忠贤念奏章给自己听,也算是边娱乐边工作吧,怎么在黄尊素的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荒唐行为,难道你们散朝之后,就从来没有娱乐吗?
天启皇帝脸色铁青,也不说散朝,直接回转后》
不一会儿,魏忠贤就快马通知朱诚和朱由检火速入宫。
一路上,朱诚还奇怪天启皇帝这次怎么不近人情,连一点准备时间也不给,就催自己速速入宫呢?
走进皇上的寝宫,发现天启皇帝正趴在书案前,后背一抽一抽的,张皇后正在一边温言安慰。
听到朱诚进来,天启皇帝抬起头,看了他一眼。
朱诚大惊失色,天启皇帝这是怎么了,满脸泪痕,他可是万人之上的皇帝,究竟碰到了什么难题,竟然如此失态。
朱由检看到哥哥伤心,冲上前,抱着哥哥问长问短。
天启皇帝哽咽着说道:“诚、诚哥儿,你说朕是个昏君吗?”
&说的,人人都知道,您是大明儿女的好皇帝、朱诚和阿检的好哥哥、皇后张嫣的好丈夫,而且是个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好皇帝。”
&看这个”天启皇帝把东林风声递给朱诚。
朱诚瞄了一眼魏忠贤,心道,不是让你先冷眼旁观,等东林党再蹦达得更嚣张一点再动手的吗?怎么这么沉不住气。魏忠贤不为人知地摇了摇头,意思是这不是自己搞的。
朱诚一头雾水,不是你,还有谁会那么多事,把东林风声送给天启皇帝看呢?
朱诚是文解元,有很深的古文底蕴,黄尊素的文章写得艰涩,他读得却非常顺溜,里面无非是明史中对天启皇帝的评价罢了,他已经耳熟能详了。
天启皇帝看着朱诚,问道:“诚哥儿,你怎么看?”
朱诚纵声大笑,张皇后和魏忠贤都侧目而视,这诚哥儿莫不是得了失心疯,皇上已然这样了,你还有心思笑。
朱诚一边用手擦去笑出的眼泪,一边说道:“皇上,之不过是一份非法出版物而已。里面几句荒诞不经的言论就让您伤心成这样,传出去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天启皇帝奇道:“非法出版物?”
&上,大明只有一份邸报,由通政司会同六科给事中一齐编撰,并没有授权给任何部门、团体、个人抄录、改编。您看这东林风声,这页刊登了礼部尚书盛以弘致仕的消息,不是邸报又是什么?这些人私刻邸报,祸乱朝纲,应该严厉打击,不能让他流毒天下。这样一本非法的出版物,上面有几篇胡攀乱咬的文章,纯属正常。皇上为此污言秽语伤心落泪,只能说明皇上天性纯良,未能体察一小撮人妄图以激烈言词邀名买直的心理。”
天启皇帝闻言,把眼泪一收,勿勿翻了一遍,道:“果然是私刻、改编邸报,这种罪行,不严厉打击,不足以震慑天下。魏伴伴,把东林风声的主编及黄尊素,一齐捉拿,以儆效尤!”
魏忠贤下跪启奏道:“皇上,此事如果交由东厂处理,难免留下皇上宠信太监,钳制言论的恶名。反正,他们罪行昭彰,不如交由大理寺处理,更显正大光明。”
天启皇帝细细思索,觉得魏忠贤说得果然有理,便笑道:“魏忠贤哪,朕原来一直以为你只剩忠诚而已,想不到你很有谋略嘛。”
魏忠贤眉开眼笑,道:“都是皇上领导有方,老奴才能一里千里地进步呀。”
&
转天朝会,东林党总算见识了什么叫天子之怒。
叶向高昨天仔细看了一下那期惹祸的东林风声,看到黄尊素的文章,心道不妙,谈天说地,犹可狡辩,白纸黑字,如何脱罪。他已经想出一套说词,看看能不能保下黄尊素,却不料天启皇帝根本不提黄尊素的文章,直接把东林风声定性为改编、私刻邸报》
叶向高如遭雷击,道:“皇上,这怎么是私刻邸报呢?这明明就是新的报纸啊,就像京城流行的邸报》
叶向高的话没说完,就想起了邸报增刊的名字。邸报增刊是邸报的加页,刊登朝会新闻算是它的本职工作,而东林风声和邸报没有任何关连,刊登朝廷人事变动,不是私刻邸报,又是什么呢?东林党人一直嘲笑邸报增刊的名字超级难听,想不到原因在这里呀。
大学士韩爌启奏道:“皇上,念在这些人都是初犯,请饶恕他们一次吧。”
天启皇帝怒道:“这些官员都是靠大明律吃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里跟明镜似的,难道不知道私刻邸报是犯法的事吗?大理寺卿何在?”
张五典出班应道:“臣在。”
&你捉拿东林风声的主编左光斗、副主编杨涟、时政版主编魏大中、评论版主编顾大章、社会版主编袁化中、文艺版主编周朝瑞,及欺君谤上的黄尊素,会同刑部、都察院三堂会审,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
东林党人还想求情,天启皇帝一甩袍袖,退回后殿。魏忠贤,大喝一声:“退朝!”
这次深深铭刻在东林党人记忆中的朝会就这么结束了。
随着天启皇帝的一道圣旨,这个东林党鼓捣出来的非法出版集团还没发展壮大,就灰飞烟灭。
这次事件不仅让东林党颜面尽失,几位中坚力量的入狱流放更使东林党元气大伤,与之抗衡在阉党终于发展壮大,稳定了明末的政局,为帝党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几十年后大明的朝政回到正确的轨道,阉党功不可没。
&一大章,、求收藏。这里关于顾秉谦的评论是方阳的一家之言,不要深究。不过明史确实被螨清和东林党改得面目全非,二十四史中有两本最不可信的历史书,一本是明史,另一本是清史稿。)
第七十二章 魏忠贤的末日(上)()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审理案件叫做三司会审,民间又称为三堂会审,一般用来审理重大、疑难案件,这次审问的是因私刻、改编邸报而落马的众多高官。
这次事件涉及官员之多,影响之大,都快赶上明世宗时期的大礼议事件了。拿下的从五品的官员有两个,一个是大理寺少卿左光斗,另一个是礼部员外郎顾大章;正七品官员五个,分别是兵科都给事中杨涟、户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吏科都给事中周朝瑞、两个监察御史——袁化中和黄尊素。
不过,天启皇帝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司法手段,利用三司会审来定案,让文官没有办法信口雌黄;而明世宗嘉靖皇帝则运用皇权,威压百官,导致文官以受罚挨打为荣,据说有一位官员的夫人还很细心地把丈夫被打下来的肉收集起来,做成腌肉,逢年过节就拿出来显摆。
&林风声因为诘屈謷牙的文风,颇受某些道学先生的欢迎,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药,大家纷纷把家里收藏的东林风声销毁。那些曾经在东林风声上发表过文章的官员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直到皇上为此案定调,“首恶必办,协从不问”,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左光斗、顾大章、杨涟、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黄尊素七人倒真是七条汉子,把罪名全部担了下来,没有牵扯别人。三堂会审的结果,七人罪名全部成立,左光斗、杨涟为首犯,秋后处决;顾大章、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四人为从犯,罪减一等,流放三千里;黄尊素欺君谤上,流放三千里。
朱诚劝道:“皇上,这些东林党人虽然触犯国法,但毕竟为恶不深,不如减刑一等,以示皇上的慈悲与宽宏大量啊。”
经过几天的冷静,天启皇帝的气也消了不少,于是法外开恩,左光斗、杨涟流放,顾大章、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黄尊素撤职,永不叙用,并削去功名,严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也就是说,即便回到故乡,他们也不能去东林书院讲学和参加书院组织的大小活动。
东林党人见皇上仁慈,不但没有感激,反而起了生命不止、斗争不息的雄心壮志。
在送别左光斗的饯行宴上,左光斗道:“诸公,我离开京城后,皇上那边就全赖诸位照顾了。”
叶向高哽咽着说道:“左公,你放心,我一定会让皇上回心转意,把你们重新请回朝廷。”
&不回朝廷没关系,但首先要把皇上身边的奸佞小人清除干净。”
&佞小人,你指的是朱诚吗?”
&诚当然是奸佞小人,不过他跟在朱由检的身边,我们很难抓到他的把柄,而且他奸滑异常,如果弹劾不成,反而容易把自己赔进去。高攀龙先生不就是死劾朱诚,结果事败身死吗?唉,现在高先生的坟头恐怕已经长满了青青的野草,空余碧血照丹青啊。目前,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
&为什么?”
&忠贤是天启皇帝的左膀右臂,有了魏忠贤,皇上就不需要我们这些东林党人。杀了魏忠贤就等于斩断了皇上的手臂,他就会发现,离开东林党,大明的朝廷运转不灵,于是朝政又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上。”
&忠贤好像没犯什么错呀?”
&忠贤是阉人,阉人就是一大罪状,俗话说得好,阉人无罪也该杀。再则,你们有没有发现,魏忠贤的黑手已经伸到了朝堂上了。崔呈秀、李春烨、顾秉谦已经和他结成了死党,他们就是阉党。还有,魏忠贤非常聪明,每一招都打在我们的软肋上,让我们疲于应付。假以时日,魏忠贤执掌大权,我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叶向高恍然大悟,道:“难怪这些时日,我总觉得诸事不顺,原来是魏忠贤在后面捣鬼呀。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把魏忠贤整倒批臭。”
&万别掉以轻心,重蹈谢迁的覆辙啊。”
当年明武宗正德皇帝在位时,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弹劾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正德皇帝被逼无奈,想丢卒保帅,牺牲刘瑾。时间太晚,正德皇帝说明天再议此事,大臣们见胜券在握,便同意了。当天晚上,刘瑾痛哭流涕,正德皇帝心一软,结果,弹劾无效,刘健、谢迁也因此致仕。
&公放心,我们不见到魏忠贤的人头绝不罢休。”
杨涟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这是我在狱中写成的弹劾魏阉二十四大罪状的奏章,现在我被流放,这奏章不能署我的名字,你们谁有胆子接下来?”
文选司员外郎周顺昌接过奏章,道:“我敢!”
周顺昌拿起奏章就看,看着看着,他一捂鼻子,问道:“杨大人,这什么味儿呀,臭死人了。”
杨涟有点尴尬地说道:“不好意思啊,我当时以为必死,怕奏章被人搜去,所以藏在靴底。我又是大臭脚,奏章难免沾到点脚臭味。唉,这又是阉党造的孽啊。”
估计魏忠贤听到了这话要悲愤地大喊,杨大臭脚,你的臭脚关我什么事?
&
左光斗离开京城的第二天,东林党对魏忠贤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朝会开始,群臣山呼万岁之后,周顺昌出班跪倒,铿锵有力地启奏道:“臣周顺昌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
天启皇帝一阵错愕,半晌后说道:“你把奏章递上来吧。”
魏忠贤走下玉阶去接奏章,周顺昌一把将魏忠贤推倒,展开奏章大声念了起来:“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肆无忌惮,浊乱朝常,如东厂太监魏忠贤者。敢列其罪状,为陛下言之”
奏章很长,其中所列的二十四条大罪大致如下:侵夺内阁拟旨的大权。大罪一;剪除顾命大臣刘一燝、周嘉谟,大罪二;曲意维护李选侍,大罪三;不容朝廷时有正色之直臣,大罪四;把持内阁,大罪五;玩弄权术,大罪六;肆意刁难获罪臣子,大罪七;杀赵选侍,大罪八;杀裕妃,大罪九;皇后流产,传闻是魏忠贤与客氏的阴谋。大罪十;杀王安及其他内监,大罪十一;逾制僭越,修建祖坟,大罪十二;滥封亲眷,大罪十三。诬陷国戚,动摇中宫,大罪十四;逼死开矿乡绅,大罪十五;掠夺士绅田产,大罪十六;擅停大臣升迁,大罪十七;罢免北镇抚司刘侨,大罪十八;擅改旨意,朝令夕改,大罪十九;提督东厂,假公济私,大罪二十;玩忽职守,致奸细入京,大罪二十一;在京西皇庄擅养私兵,大罪二十二;出行逾制,大罪二十三;陛下处罚魏忠贤时,他不认罪,反而颇有怨言,大罪二十四。
魏忠贤猝不及防,摔得好生厉害,半天爬不起来。李永贞慌忙跟下来,搀扶魏忠贤。
&力写作,努力求收藏,求推荐,方阳向热心的读者致谢!)
第七十二章 魏忠贤的末日(下)()
周顺昌念完奏章,把奏章塞到李永贞的手里,道:“阉寺,快去交给皇上。”
阉寺是对太监的蔑称,阉是描述他们失去男性|器官的过程,而寺是取笑他们只能过和尚一样的生活。
李永贞脸涨得通红,真想把奏章摔在他的头上,可是想想后果,又忍了下来。
李永贞忍气吞声,把奏章捧到天启皇帝面前。
天启皇帝接过奏章,并不打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