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市扎纸铺-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醒啦!醒啦!”屋子里的人顿时开锅了。不知道是谁开始领头鼓掌,瞬时间屋里掌声雷动,所有人包括秦戈都开始不由自主的拍起了巴掌。

    “孟先生,我要怎么感谢你!?”孙启林紧紧的握着孟老鬼的手,热泪盈眶。

    “孙老,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件事本来也是给我自己个积善德,您就甭提什么谢不谢的了。”说是这么说,但是孟老鬼对这帮有钱人可是从来不客气的,心里正琢磨着怎么敲这老小子一笔呢。

第248章 汉奸() 
华盛顿特区近郊,孙宅。

    由于孙亭卧床时间过久,全身肌肉都已经萎缩,所以按医生估计,恢复期至少要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期之中,孟老鬼自然是离不开的,按照孟老鬼的说法,孙亭的魂魄离体过久,随时都有再次丢魂的可能,所以自己得在身边守着。

    其实背地里孟老鬼是想等孙亭好了马上牵头去找《兰亭序》才是真的。

    这期间,石三也被孟老鬼骗到美国来了。

    当然,这石三来这,孟老鬼也花了点心思的,特意让艾尔逊亲自到中国找石三一趟,说自己在美国出大事了,让石三务必速到华盛顿。当时石三刚从山东回洛阳,屁股还没坐热乎呢,便见到了艾尔逊,听说孟老鬼在美国生死未卜,吓得二话没说,甚至来不及通知王胖子等人,独自一人就和艾尔逊飞美国了,到了孙启林家,刚好碰上孟老鬼在游泳池边上穿着最新潮的游泳裤喝茶,气得差点当场吐血。

    “我说师傅,你,你这事办的有点儿过了吧?”石三恶狠狠的看着孟老鬼,又气呼呼的看了一眼艾尔逊,心想这位老兄看着挺忠厚老实啊,不像是坏人啊,怎么一认识孟老鬼这人就变质了呢?

    “哎,三儿,你听我说,听我说,这事怪不着艾老弟,都是我的主意。”见石三真急了,孟老鬼竟立即端起茶碗上前陪笑脸。

    “来来,喝茶喝茶,三儿啊,这次确实有正事,来来,带你见个人。”

    拎着行李,石三让孟老鬼硬生生的拽进了屋子。

    “请孙少爷!”孟老鬼对着一个中国女佣道,“就说我徒弟来了!”

    不一会,女佣用轮椅推出一位年轻人,年纪大概与石三相仿,虽说是坐在轮椅上,但从其肩膀的宽度与大腿根子的粗细看,这人多少也练过,身子骨很是厚实,至于为什么坐着轮椅出来,可能是交通事故吧。

    “你就是三爷吧?”年轻人伸出手,“我叫孙亭,我父亲叫孙启林,可能秦教授向您提过,我也经常听秦教授提起您,听说您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很有兴趣,这次孟先生救了我的命,既然您是他的徒弟也是唯一的亲人,我很愿意帮您去寻找《兰亭序》。”

    石三都快崩溃了,自己莫名其妙的被骗来美国,又名其妙的对《兰亭序》感上兴趣了,还有个坐轮椅的哥们哭着喊着非得帮自己,不用问,准是自己这个宝贝儿师傅又两头骗来着。

    “孙先生,咱们之间可能有些误会,其实我这次来美国。。。”石三放下行李,想解释一下。

    “哎,哎,三儿,三儿,喝水喝水。”孟老鬼赶忙用茶碗堵住石三的嘴,尽量的把话题往石三兴许感兴趣的方向上拐。

    “孙少爷,其实我这个徒弟很喜欢那些东西,他很希望了解《兰亭序》的来龙去脉,你就把前些日子跟我说的再跟他说一遍吧,三儿啊,这《兰亭序》可是国宝啊!不亚于和氏璧啊!相传跟李世民陪葬了,现在的《兰亭序》实际上在缅甸,这其中的峰回路转,血雨腥风,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可谓是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啊!三儿啊,身为中国人,此事可不为,然不可不晓啊!”孟老鬼跟说书的似的,连孙亭自己都听傻了。

    石三还真让孟老鬼这通云山雾罩的话给喷晕了,说实在的,以孟老鬼的老奸巨滑,早就把石三喜啥好啥看透了,你要给他讲《兰亭序》藏在哪里他未必有多大兴趣,但要是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再卖几个关子,肯定能让他上套。

    “哦?此话怎讲?”石三自己对这《兰亭序》也有所耳闻,相传这是李世民生前最爱的宝贝,李世民驾崩之间,在遗诏上指名要《兰亭序》陪葬,但事后耀州刺史温韬盗了李世民墓,在出土宝贝的清单上,并没有这件传世珍宝的出土记录,于是便又有了《兰亭序》在武则天乾陵的说法,但时至今日,武则天的乾陵仍保存完好,怎么这《兰亭序》又跑缅甸去了?

    “三爷,请跟我来。”孙亭一咬牙,竟然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艾尔逊想上前搀扶,但被孙亭一摆手拒绝了。

    “孙先生!”石三也傻了,没想到这个人竟然不是残疾人。

    “孙先生,请不要勉强自己。”

    “请跟我来。”孙亭一瘸一拐的带着石三来到了一间古色古香的屋子,看装修像是个祠堂,屋子正中有一个非常讲究的香案,一上一下供着两个牌位。

    孙亭点上三炷香,非常恭敬的跪地三叩,然后把香插在了香炉中。

    石三并不知道这孙亭带自己来祖宗祠堂到底有什么用意,但看着这香案上两个牌位的摆放顺序,好像有点奇怪。只见靠上的牌位上书:“叔父孙克彦之位”,而写着“家父孙克勋之位”的牌位却摆在下面。

    叔父,应该是对父亲的弟弟的称呼,按照中原人的习惯,很少有供叔父牌位的,除非是被叔父养育或者受过叔父恩泽的,而且这孙家叔父牌位竟然在“家父”牌位之上,想必其中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而最奇怪的,就是从两个牌位的新旧程度上看,这个叔父孙克勋的牌位明显是新摆上去的。

    “卢婶,请沏一壶茶拿到楼上,谢谢!”走出祠堂,孙亭带领石三来到二楼的露台上,坐在了圆桌旁边,而艾尔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拎来了一个大皮箱子,箱子打开,全是旧社会的毛笔字书信、字条、黑白照片、旧书籍一类的东西。

    “听孟先生说,三爷师从茅山教?”孙亭亲自给石三倒上茶。

    “如假包换。”石三此刻不知道孙亭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哦,那你认不认识这个人?”孙亭拿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递给石三,照片上是一位道人与一个外国人的合影,从外国人一直连到胡子的大鬓角看,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是十八世纪。

    “不认识。”石三都快哭了,就算自己是茅山弟子,拿一张一个世纪前的照片让自己认也有些过火了。

    “这个人的道号是,云凌子。”孙亭叹了口气,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云凌子!?”一股强烈的似曾相识感立即涌上石三心头。

    “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一阵思索之后,石三猛然想起,当年马真人师傅提起过个人,对其修为非常肯定,甚至还略带几分崇拜,但对其所下的定论却是“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并斥之以“道门败类,有辱师祖”。

    不过当石三问及其前因后果的时候,马真人却一个劲的摇头,不愿意细说,只说其帮日本鬼子盗取国宝,引抗日将士莫名身死。

    “这个人好像是,汉。。。奸?我记得,好像是这么回事。”石三也不知道这孙亭口中的云凌子是不是和师傅说的那个云凌子是同一个人,因为看这张照片,大概拍于十八世纪,这道士好像还挺年轻,那阵子日本人好像还没对中国发动侵略。此时如果说错了一个字,那后果只有一个,就是丢人。

    “对,没错。”孙亭无奈道,“就是这个人,三爷你并没记错。”

    “哦。”石三长出了一口气。

    “这个人,我另一位师傅对他的评价。。。”一看对上号了,石三刚准备把当年师傅骂这个云凌子的话全盘端出来,忽然感觉孟老鬼一个劲的偷着用脚踹自己。

    “我师傅,对他评价不是很好。”石三也不傻,一看孟老鬼眼神不对,话锋就收了回来,骂人的话没怎么说。

    “没关系,我理解。”孙亭微笑,“但,三爷,有些事,并不是您和您恩师想象的那样。既然您是道门中人,我想趁这个机会给您讲一个故事,不知道您是否感兴趣?”

    “洗耳恭听!”这句话可正中石三下怀了,石三这人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打听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史,这种心态,若放在当今社会,可能应该算是比较“八卦”吧。

    “您知道‘炼尸窑’这种东西么?”见石三好像很有兴趣,孙亭也放松了很多,立即打开了话匣子。

    在湖北省施恩县星斗山附近,有一个叫常家营的小山村,全村一共四十八口人,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小山村了。平日里,村里人自己种点地,从山里挖点药材、采点山货去县城卖或直接跟别人换东西,也算是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这个常年自给自足的小村落里,甚至说货币意识都不是很强烈,看见金元宝,没有看见成麻袋的大米亲,村里见过元宝的人基本上没有。

    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用药材或山货直接换来的,村里根本没有所谓的地主,甚至连村长都没有,村里的大事都是村里辈份最大的人说了算,这个大辈份的人要是死了,就换个辈份第二大的主事,在常家营,只是辈份大,不管智商如何,只要不是傻子,总有一天能熬到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其实说白了,他们所谓大事,无非是婚丧嫁娶生孩子,四十多口人的小山村,还能有啥大事?

    然而有这么一天,真的出大事了,这件大事并不是谁家娶媳妇生孩子,而是来了一家人。

第249章 算命先生() 
道光廿一年年末(一八四一年),村里来了一架马车,赶车的似乎是个念过书的人,头戴瓜皮帽,身穿青缎长袍,车里坐的是一个年轻女子,怀里还抱着两个孩子,看起来和赶车的是一家子。

    这家人,到村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盖房,大件小件从车上搬下一大堆东西,有不少东西都是这个村最有见识的去县城次数最多的人连见都没见过的东西。

    旧社会,村里人都是很朴实很热情的,虽说不认识,但对这家新迁到村里的“见过世面”的人确是欢迎得很,当时村里主事的常老喜不但亲自摆洒给这家人接风,还打发村里的壮丁们给这家人盖了两间房,而且分文不取,这家人也是感动得很,从此这赶车的“老板”便在自家开了私塾,不但免费教村里的娃子们读书识字,还免费给村里人诊脉看病,代价是娃子们的家里给点粮食能让全家人糊口就行。

    据这个车老板自己交待,这家人姓丁,名叫丁一,因为其有学问,又懂得号脉治病,不出半年,在村里的威望很快就和主事的常老喜不相上下了,这常老喜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也不管自己一把年纪了,直接就和这个丁一拜了把子,从此,村里人便开始称呼这个丁一为丁当家,常老喜干脆就退居二线了,村里大事小情一律由丁一拿主意。

    道光廿二年年关(一八四二年),村里几个去集上换年货,忽然看见城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全是人,施恩县是个小县,交通闭塞,长年累月也没什么大事,现今这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莫非是县里又有招上门女婿的?几个人凑上前一看,原来是张画影图形的缉拿罪犯的布告,布告下面印着鲜红的大印,这几个人虽说不识字,但布告上的人可认得,这不就是自家村里的丁当家吗?

    这一下对于这几个朴实的山里人而言,可真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村里当家主事的人是朝廷钦犯!?我的娘啊!犯的啥罪?杀人放火?打家动舍?不像啊,那丁当家的就是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别说打家动舍,村里的山货天天就在当街晾着也没见少啊?

    这几个人里有个叫常四山的,胆子比较大,为人也豪爽,他爹娘得病都是丁当家给治好的,自己的儿子也在丁当家的那里念书,所以觉得布告上的人至多是长得像丁当家,肯定不是丁当家本人。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常四山便找了个看上去似乎有点学问的人问,布告上到底写的是什么,那个画影图形的钦犯姓什么叫什么,犯了啥大罪,这布告咋都贴到施恩来了。

    其实常四山问的这个人也不识字,但当着这乡下人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也不识字,便开始跟常四山胡编滥造,说布告上的人姓下,因为这丁字跟下字差不多,这哥们想了半天只想起了个下字大概是这形状,犯的是谋反的大罪,要斩立决,还要株连九族。

    常四山也不知道什么是斩立决什么是株连九族,但一听布告上要抓的人不姓丁,心就放下了,和几个人换了一些白面便一起回了常家营,但这常四山多了个心眼,回村后让这几个人先别跟村里人提布告的事,而是自己一个趁半夜偷偷摸到了丁一家,把这事说了一遍。

    而让常四山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丁当家一听布告的事,还要株连九族,脸色一下子就青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差点背过气去。这下可把常四山吓坏了,俗话说做贼才心虚,莫非布告上的人,真的就是丁当家的?

    喂了两口水以后,丁一渐渐的恢复了意识,扑通一声就给常四山跪下了,声泪俱下的哀求常四山千万不要把这件事说出去。当家的给自己下跪,况且人家还有恩于自己,这在旧社会来讲可是折煞阳寿的事,丁一这么一跪,吓得常四山马上跪下磕起了响头,连呼当家的不敢,当家的不敢。

    和常四山互相搀扶着站起来之后,丁一声泪俱下的讲述了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历史。

    原来这丁一,本是北京城最有名的算命先生,此人生性聪明,十三岁便学得洞彻阴阳之术,十四岁已经在天桥摆摊给人看相了,这丁一本不姓丁,丁一这名字只能算是个“窥名(所谓窥名,就是窥探天机时用的假名)”,至于自己的真实姓名,丁一从来没跟任何人说,除了爹娘和师傅以及几个密友以外,基本上没人知道,但整个北京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天桥有这么一位丁神相,看相测字百卦百灵。

    丁一看相,首先要给客人约法三章,第一不卦生卒,第二不卦子嗣,第三不卦恩怨,因为这三种问题,都属于一等一的天机,不论是不说还是瞎说,客人都会说你算不出来或算得不准,砸自己家牌匾,说了的话就折自己阳寿,所以丁一干脆就不算,用句现代的名词,应该算“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了。

    俗话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道光廿一年十一月的一天,丁一大清早一睁眼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本想给自己卜一卦,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算了,心想自己就是一算命先生,能有啥大事,这算命先生一般情况下不愿意给自己卜卦,就如中医都不愿意给自己号脉一样?

    穿上鞋,刚准备下地洗脸,忽然外边乱哄哄一阵脚步声。

    “开门开门!”敲门者的声音就跟债主可算找着了躲债的主一样,恨不得把这两扇破木头门砸烂完事。

    “谁啊?”丁一自己下地开门(当时媳妇刚生了孩子,还在月子里,所以不便下地)。

    “哎。。。,你们这是?”丁一傻在了当场,两条腿开始不由主的哆嗦。

    门外,清一色穿着明缎子短襟的差人(御林军)已经将丁一家团团围住,这丁一就是个看相算卦的,哪见过这阵势啊,吓得当场就跪下了,一个带顶戴的差人头头二话不说就让丁一赶紧收拾算卦用的家伙,然后让人把丁一架上了一乘密不透风的小轿子。轿子上,丁一偷着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算出了个“黑云蔽日,江河断流,野火焚山,白浪覆舟”的绝卦之象,吓得这丁一差点在轿子上大小便失禁,不过事已至此,无论如何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一个自己从来没见过的园子里,一个自称叫“坤亲王”的人号称自己刚入军机处,想就大清朝和英国人的战事让丁一卜一卜国运,说大清朝和英国已经打了两仗,均以失败告终,这第三仗到底打不打,还是认败赔款,皇上很是苦恼,所以想向丁一请一卦,算算若是继续打的话,这大清朝究竟胜算几何。

    丁一是干嘛的?看相的,眼前这人虽说以王爷自居,但在丁一看来,此人额宽斗甲,地角方圆,目若巷梭,九五之湘,明明就是当朝天子。

    这一来可把丁一吓坏了,当时,英国人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大兴兵闽粤,定海、闽粤两仗可以说是一边倒的结局,大清朝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英国人的伤亡仅为个位数,按这种悬殊的实力推算,第三仗若是打的话,结局是胜是败,基本上不用卜卦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人都有个毛病,就是好大喜功,丁一不是傻子,在当今万岁爷跟前说第三仗必败,脑袋八成就保不住了,况且国运为天机,泄此天机的后果可不是折寿这么简单,所以这一卦若实话实说,不论皇上高兴不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