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市扎纸铺-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类二流道士又怎么可能搞定?更何况是“二流道士”的徒弟了。虽说不知道当初那个王继是如何搞定的,但其既然给何永万留了“褒源己去,则无可束之焉”的条子,想必也是用的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办法,当时何永万有为其尊堂申冤之大恩,他以死相报倒也符合逻辑。而眼下自己跟那个大财主刘慰连认识都不认识,就算自己知道那种同归于尽的方法,也犯不上把命搭进去啊。

    “那怎办?把钱退给他?”郭芳儒战战兢兢的问师傅。

    薛老仙其实倒不在乎这二百两银子的香火钱,但是在道门而言有一则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收了钱就必须办事”,万没有退钱之说,要么不收钱干脆不接这单生意,只要收了钱,就算把命搭上也得硬着头皮上,否则在当地就不要混了吧,会被老百姓笑话死,而眼下的情况是:这所谓的“地眼之怨”就算真的把命搭上,也未必能搞定啊。

    《史记》中,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曾说过这么一段名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意思是说,今天逃跑是死,干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死得轰轰烈烈呢?

    而薛老仙的想法与陈胜吴广的有些类似,只不过意思是反的:今天退了银子是臭名,不退银子也是臭名,既然都是臭名,为什么不卷着银子溜之乎呢?

    想罢,薛老仙带上两个徒弟和徒孙以及所有能带走的贵重物品与银两,租了辆大车连夜离开了宝庆,等到刘慰第二天又派人到彤云观催促时,道观已经人去楼空了。

    得知这几个臭道士拿了银子溜之乎的消息后,刘慰简直被气了个半死,虽说是大户,但这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二百两银子也不少呢!盛怒之下,刘慰干脆开始找人搭架子装吊锁,准备自己把棺材挖出来弄走。

    十天之后。

    茅山二十二代监院刘兆通云游至宝庆,腰里盘缠用得差不多了,正好看到一家大户办丧事,便上前叩门想问问用不用做法事以凑点盘缠,但没想进到院子以后,发现灵堂里竟然同时停了五口大棺材,诺大一个院子竟然没几个人,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管家和两三个小书童忙来忙去。

    凭借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刘兆通感觉这家人似乎有些蹊跷,若非是传染病的话,一家同时死五口人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真是传染病的话,此地应当已经被官府封锁才对,怎么可能还有家丁在院子里忙活呢?

    找老管家问明前因后果后,刘兆通这才知道,原来这家人老爷姓王,前几天挖酒窖的时候挖出了几口铁棺材,起初想请道士,但城里的道士收了钱却跑了,老爷一怒之下便自己动了棺材,无奈因为棺材太沉,用吊索往外吊的时候绳子断了,棺材落下后便插在了土里,无论如何便再也吊不起来了。当天晚上,连老爷带家眷一下死了五口,其余的人觉得是鬼怪作祟,都卷包跑了,留下的这个老管家名叫周良,因为老爷曾有恩于自己,所以独自留了下来给老爷收尸守灵,这几个小书童也都是周良收养的孤儿。但晚上,即使是周良也不敢继续住在王家了,而是带着几个小书童外出住店。据周围老百姓反映,在晚上,王家时不时会传来好几个人同时嚎哭的声音,也分不清是男是女。为了这件事,周良也曾经去过甘虚观,但观中道人一听说是挖出了三口铁棺材,便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表示对这件事无能为力。

    这刘兆通本也是个不拘传统的人,听周良这么一说也是新鲜,便亲自到了铁棺材的发掘现场看了看。虽说身为茅山教监院,也算是见多识广,但这刘兆通也确实没见过这种铁棺材却为何物。无奈,刘兆通找周良讨了些路费后也来到了甘虚观。

    得知是茅山教的监院,甘虚观当时的主持陈观云当然也是客气有加,但却并不愿意提起铁棺材的事,然而这刘兆通却一直追问起来没完,为了不得罪名门大派,陈观云便把当年王继前往宝庆府的事说了一遍,直听得这刘兆通也是张口结舌。

    在道术的原理中,世间生灵大致分为三类,即人、畜生与恶鬼。

    “生灵”一词在道教上祖时期其实是分开解释的,即“生”与“灵”,生即人与畜牲这些活物,灵即恶鬼,而在这三者中,畜牲与恶鬼是最为接近的,甚至有的畜生能够显示出与恶鬼一样的特质,例如喜好阴气甚至本身能散发阴气等等。据陈观云形容,当年的王继似乎是突破了人、畜生与恶鬼之间的界限,但因为当时亲历现场的上任主持已经羽化多年,所以具体情况自己也不大清楚。

    听陈观云这么一说,刘兆通顿时也来了兴趣,便希望能看看当时那个王继炼“虬丹”的地方,但无奈的是,当初王继闭关的那个暗道早已经被上任主持下令封闭了,刘兆通只得又返回了宝庆。

    回到刘家后,刘兆通便向管家周良表述了自己想管这档子闲事的想法,周良当然是千恩万谢,但言明自己没多少钱,老爷因为死得突然,金银藏于何处也没来得及说便去了,家丁们作鸟兽散的时候也曾有几个人想趁火打劫捞点银子再走,但把这刘府上上下下都翻了个遍,连个一个钢蹦都没找到,所以此刻周良表示最多也只能给刘兆通凑些路费而已。但刘兆通此时早就不在乎钱了,就如同近现代的科学巨人们为了解开科学迷题,可以变卖家产倒贴经费去搞研究一样,这刘兆通作为“道学巨人”,搭点时间进去又有何妨呢?

    像当初三鬼仙人一样,刘兆通首先把宝庆府的“七关”摸了一下,发现这宝庆府的阴阳走向甚是怪异,完全不符常理,在该城“地眼”之处,亥子时交替之时以罗盘测之,竟然测不到半点阴气,而通过对城内的老鼠洞、蚂蚁洞的观察,刘兆通更是发现,以传统方法所定位的宝庆府阳气走向竟然是错的,也就是说,宝庆府真正的“七关”位置,已经不是以诸如“观星”、“冲九”这类传统方法所能确定的了。

    “莫非有人改了整个宝庆府的阴阳脉络!?”刘兆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推测,在七关上动手脚向来是道门大忌中的大忌、逆天中的逆天。单单把七关的脉眼短时间封住,便已够折煞几十年的阳寿了,若要把整个阴阳走向彻底改了,恐怕等不到施法结束,施法者便会暴毙。但让刘兆通更摸不到头脑的是,如果按传统的方法确定七关位置的话,七关中阳气出口,也就是阳气最强的“云垦关”的位置是没错的,就是刘家挖出铁棺材的地方,而其他六关的位置都不合常理。

第351章 不是人() 
一  “莫非是这三口铁棺材改变了七关的位置?改了宝庆府的阴阳?是巧合还是故意安排呢?”带着这些疑问,刘兆通又开始走街串巷打听。

    后来,在一个说书老先生的嘴里打听到了当年的“宝庆奇案”以及后来县衙搬家和三鬼仙人作法镇邪的事情,当然,在说书先生嘴里,这种故事是被当作“书”来说的,前因后果几乎都被夸张得神乎其神,平时说的时候老百姓也没几个信的,也就是当个乐儿听,但这段故事在刘兆通的耳朵里可不止是“乐儿”。

    得知县衙曾经搬过家的事情以后,刘兆通便又拉着管家周良来到了县衙,要说这周良跟当时的师爷还是有些交情的,毕竟是大户人家的总管,没费什么力气便借出了《宝庆县志》的原本。经过与县志上的地图对比,刘兆通发现,如果按照正常的方法确定宝庆“七关”的话,那么宝庆的“地眼”就应该在县衙的原址附近,结合着说书先生所说的“宝庆奇案”中陈巧儿冤死狱中之事,刘兆通大体推测出了事情的经过:

    陈巧儿冤死的地方就是宝庆府的“地眼”,“地眼之怨“是没办法根治的,所以当年王继也便用了个笨方法,就是改变了宝庆府的阴阳走向,“地眼”的位置也因此改变了。没有了“地眼”的阴气,原来“地眼”位置上的怨魂也便很好收拾了。

    想到这里,问题又来了,改变地眼是“殒命”的招数,道术再高明的人也休想一个人搞定,尤其是像宝庆这样人口达到几万人的大城,以自己这个水平计算,少说也得七八个人搞“死亡接力”才能完成,但按照甘虚观主持的说法,王继在宝庆施法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而且并没有其他的道人参与作法,年纪轻轻,怎么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这种浩大的工程呢?莫非真是霜怀子发明的“虬丹”在起作用?想到这里,刘兆通便又想到了刘家后院的三口铁棺材。

    来到了挖棺现场,只见三口黑糊糊的大铁棺材插在一个大坑里,上面还有挂着吊索的木架子没有拆。坑中,一口棺材是斜着插在土里的,想必这就是曾被吊起来又因为太重压断了绳索的那口铁棺,而在这口棺材旁边,还有一个大凹坑,形状大小都与棺材头比较一致,应该就是这口棺材原本埋葬时的位置。

    跳到坑中之后,刘兆通仔细检查了凹坑,并用铁锹往下挖了几锹,发现土中似乎有一些破碎的条状碎玉,看茬口应该是刚碎的,应该是铁棺下葬前埋下,后来挖棺材时棺材压断吊索掉下来时砸碎的。捡起碎玉刘兆通不禁恍然大悟,这些玉并不是什么随葬品,上面刻的花纹竟然是“冥渠”。又挖了几铲,刘兆通发现,这玉应当是呈环状,是由一些散玉拼起来,垫在这三口铁棺底下,而这三口铁棺应该也有缝隙或孔洞与这环状的“冥渠”相连,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棺材移位后刘家为什么会死人了:棺材压碎了玉制的“冥渠”,里面的东西出来了!

    既然在铁棺下面有“冥渠”相连,说明这铁棺虽然与外界是阴阳隔绝的,但三口棺材之间阴阳似乎是相通的,为什么要这么布置?棺材都做成铁的了,为什么三口棺材之间还要互通阴阳?

    想到这里,刘兆通不得不想起了“宝庆奇案”的另一位受害者,王家布庄的老板“王昆”。

    如果想推测三口棺材究竟装的是谁,那么最合理的解释便是王昆、陈巧儿与王继一家三口。按道教的说法,不论怨气多么重的恶鬼,都有最为惧怕的东西。比起宝刃符咒,恶鬼更惧怕其生前害怕的东西,比如某人死时身背债务,那么其魂魄最惧怕的就是生前的债主。同样道理,陈巧儿既然与那奸夫张超确有奸情,那她生前最害怕的肯定就是奸情被丈夫和孩子知道。因为其死时怨气太重且身着红衣,所以其冤魂是不能超度的。而身为亲生儿子,王继又不忍心将母亲的魂魄打散,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用自己与父亲的尸身去“镇”住母亲的怨魂,至于宝庆七关位置的改变,则要完全归功于这三口铁棺材与底下的“冥渠”。

    虽然铁棺材是与世间阴阳隔绝的,但下面的“冥渠”可是个“开放式”的环境,埋棺材的地方是宝庆阳气最大的“云垦关”,在“云垦关”的脉眼中放一个冥渠,任由巨大的怨气游走其中,势必会干扰阳气的走向。这么说来,宝庆府的七关位置发生变化倒也不足为怪。

    分析至此,刘兆通也不得不感叹王继的良苦用心,虽说到最后也没弄明白霜怀子所谓的“虬丹”是怎么回事,但这刘兆通也算是长了见识。

    但长见识归长见识,既然自己答应了管家周良处理刘家的事,那最起码也要把这几个棺材弄走才是啊,想到这里,刘兆通又发愁了,棺材里的东西是怨气冲天的,而且冥渠已毁,好在此处是“云垦关”,全城阳气最强的地方,也就是刘家死了五口人,倘若要是换个地方阳气弱了,说书先生嘴里那恶鬼作祟的一幕岂不是要重演?

    苦思冥想了半个月,刘兆通终于研究出了一个理论上可行的办法,便是后世所谓的“遽魂大阵”,其原理是用六十四个人,在铁棺周围摆出八个“八阳阵”,这八个小的“八阳阵”各自为阵眼,又构成了一个大的“八阳阵”,以此来震慑恶鬼。因为人是可以走动的,所谓这“遽魂大阵”就好比一辆装甲运钞车一样,能够把怨魂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而不惊动怨魂。但此阵要求阵中每个人的步伐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就像现代的阅兵式一样,如果阵中某一个人的误差过大,便会导致整个大阵的失败,如果阵中运送的真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妖怪,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石三和孟老鬼个个二目圆睁,也不知道这戴金双是从哪听来的这些八卦故事。

    “所以,你就确定那些山里人棺材里装的是你徒弟了?”孟老鬼问道。

    “我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才确定棺材里装的,不是我徒弟!”戴金双微微一笑。

    “不是你徒弟?”石三彻底懵了,“那群山里人不是说棺材里躺着的是葛神仙么?难道是巧合?那个葛神仙不是葛敏?”

    “就是葛敏!茅山乾元观的葛敏!”戴金双说道,“否则怎么可能会用茅山的阵法?”

    “那葛敏到底是不是你徒弟?”石三彻底懵了。

    “废话!当然是!”戴金双道。

    “那棺材里装的到底是不是葛敏?”孟老鬼感觉此刻三个人像是春节晚会演小品的。

    “棺材里就是葛敏!但不是我徒弟!”戴金双似乎在故作神秘。

    “就像我一样,我是戴金双,不是戴真云。”说罢,戴金双又摘下了墨镜,露出了两个黑幽幽的眼珠子。

    “真云师兄,你的意思,我不明白。”石三皱着眉头若有所思,“既然葛敏是你的徒弟没错,茅山乾元观的葛敏躺在棺材里也没错,那为什么你说棺材里的人不是你徒弟!?”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戴金双背过了身,一阵长叹,“葛敏和那王继一样,已经不是人了。”

    “不是人?那能是什么?”石三不禁一愣。

    “你看我像是什么?”戴金双回头一笑,孟老鬼不禁看了看手里的罗盘,只见罗盘的指针一直砰砰的乱跳,从刚进门的一刻起直到此时从没停过。

    “真云师兄,你不用再拐弯抹角了,我和三儿多少也经过一些事儿,没有什么可信可不信的,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孟老鬼啪的一声合上了罗盘。

    “刘兆通在找人运走铁棺时,也曾发现了一件蹊跷的事,那就是其中一口铁棺有阳气,”戴金双道,“埋了上百年的棺材还有阳气,用茅山的理论是解释不通的,从古到今也没人会信,包括刘兆通他自己都不信,但他还是忍住了没打开棺材!”戴金双的表情也看不出是哭是笑,“不过我可就没他那么好的定力了!”

    “你是说,葛敏的棺材也有阳气,而你把棺材打开了?”石三道。

    “我也不是因为好奇,当时我发现棺材里还有阳气,只是怀疑葛敏是不是真的死了!”戴金双厉声道,“我担心他只是休克,被那帮土包子当成死人活埋而已。”

    发现这群深居山里的农民竟然摆出了茅山绝学“遽魂大阵”,而且说阵眼处的棺材中装的就是“葛神仙”,戴金双也是满心的好奇,便默默的跟在了队伍的后面一直走到了水排村不远处的一处山旮旯。

    棺材下葬的位置和戴金双预料的一样,是山中的聚阳之位,就如同当年宝庆府埋藏铁棺的“云垦关”一样,也是方圆十里内阳气最强的地方。

第352章 不是仙() 
一  待到棺材下葬以后,戴金双便开始问这些抬棺材的山民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前不久有一个叫王大富的村民上山挖药材,不知从哪儿捡了几件玉器回家,结果这人当天就死了,整个毛桐村从此便邪事不断,死的死傻的傻,不出十天死了五六口人。尸体抬到镇上,医院说是心肌梗死,属于正常死亡,连立案都立不了,后来毛桐村的赵村长也坐不住了,亲自出面找的葛敏。

    当时,王大富出于自私,也没说玉器到底是从哪捡的,葛敏便自己上了山,一待就是一个多礼拜。这期间毛桐又死了人,赵村长便想组织点人上山找葛敏,没想到就在这时候葛敏自己出现了,跟村长密谈了几分钟后便走了。此后这赵村长就如同着了魔一样,天天组织一帮壮小伙子练习这个抬棺材的队形,当时这帮人还不知道这个乱七八糟的队形到底是干嘛用的,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是抬棺材,而棺材里装的就是葛神仙。

    当时的戴金双虽说没什么闲心,但多少也是有点好奇,历任掌教都没用过的“遽魂大阵”,竟然被葛敏这么个徒孙级的人物用上了,便也很想知道棺材里到底有什么蹊跷,便掏出罗盘来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一看反倒看出了问题──葛敏的坟明显带有阳气。从罗盘的反应来看,这种阳气显然不是天地间的阳气,倒很像是由生物发出来的,而且不像是畜生发出来的。从气脉的起伏来看,倒很像是奄奄一息的人,且不止一个。

    盯着手里罗盘,戴金双气得浑身哆嗦,心想这帮乡巴佬土包子,老子这次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