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啊?少爷…”

    “嗯……”他定了定心神,无意间瞥见刚才案上那几本劣质杂书……

    “你不是没备好见礼么~~”脑子里响起书生的戏谑,“那就拿这本杂言去吧,也正好、我近来要卖这书,你就当是给我踩个点了。”

    嘁~~

    他在这一堆烂书料纸里把那样本拣了出来……就当是还你个人情,想着往怀里一塞、趾高气昂的走了。后头庄舟有些不明所以的望了望少年的背影,摇了摇头,继续刷自己的雕版模子了。

第四十五章 盛世浮华(一)() 
正月十五日元宵,夜。

    宣德楼正对处绞缚山棚,彩灯结上,远望谓之鳌山壮景。面北横列出三门,各有彩结金书大牌,中曰“都门道”,左右曰“禁卫之门”,上有大牌曰“建中靖国与民同乐”。彩山左右的跨狮子白象,悉结彩筹轻缎,面前更有石玉水池做景,用辘轳将水绞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飞泻横流,有些贪玩的娃便偷爬进池子里玩水,结果还是被守卫的禁从、倒拔杨柳似得捉了出来,不过倒也没有多做为难。而左右门上,草把缚成戏龙的模样,用青幕遮笼、里边隐蔽的置了数万盏灯烛,辉煌起来、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这约百余丈的褥面散水街道上,均是用棘围绕,俗谓之棘盆,里边立两根数十丈高的长竿,上边糊有百戏人物的纸笼飞带,悬在竿上,晚风吹拂过来、宛若飞仙般律动。

    城门楼下两廊更是搭起连绵的乐棚,差衙遣乐人作乐杂戏,而其身后便是文武百僚休憩观赏的红罗彩棚场,面朝露台、背靠东西景灵宫,棚下搭起小腿高的漆红柚木台子,上铺绒毯,人坐于其上不受地面湿气影响,端的是奢侈享受。从城墙根延绵数百步而去,更是蔚为之壮观。而木台之上、锦座腊茶伺候,瓜果点心备齐,两步一婢、三步一仆,饶是要侍奉的妥当贴心。

    而这鳌山瀑布前头,是一座枋木垒成的歌舞露台,它独居于场地中央,栏槛彩结,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刀弋。教坊司今日算是唱了主角,遣坊中技艺卓群的官伶们上台抚乐,乐声清妙、如氤氲之仙气般令人心旷神怡。而寻常百姓则在露台之下观看,乐声**时、便能引起万众山呼踊跃。

    红罗彩棚里,士人官僚们走动在明灯彩光间问候佳节,一个个其乐融融的模样,脸庞上也映上边上辉煌的鳌山灯华,侍婢黄门端着食盆给一张张筵席上食,位次是按照官员品轶所排,倒不是为了显身份,只是不想现场过于混乱制定的规矩。不过很多时候,平日相熟之人宁可是不要自己那张桌筵席,也是要凑过来跟好友闲聊,或者是打几个灯谜。这灯谜可是上元节不可或缺的游戏,已故每个彩棚阁子里都挂有两三盏绢纱灯笼,这些灯笼与鳌山的略有不同,色浅、上赋有灯谜、编号及奖品,以供官员士子们猜玩,若是知了谜底,便可去露台那边的检事处领赏,笔墨纸砚、珍奇异玩,甚至有些灯笼上还明码标价,不过多是一两贯钱,但相比去猜州桥夜市里的灯谜,显然奖励已是丰厚,算是朝廷为了活跃气氛所做,也殊为不易。

    眼下东廊那列红罗彩棚中后段,李格非那片台席上,已是整整挤上了四人,食案上那一碟碟的食飨点心都被端到了隔壁少女的案子上,几个老头褪下木屐四围起这张案子谈笑风生…

    “荥阳先生快投子认输吧,你这大龙救不活了,还是我等玩会儿关扑比较有意思。”

    这边上有一深袍玉簪的老头探过头来,瞅了眼棋盘上的形势,便是面有戏谑的逗起了自己手上端着的鸟笼,“来,说一个,荥阳先生输了~~”里面的大绯胸鹦鹉拍了拍翅膀,扭过脑袋看宣德门前灯火辉煌的鳌山。

    “无咎莫要打岔,上次这局棋还不是因你没下完,你怎么就不能成人之美呢……”李格非与晁补之年纪相仿,说话到也就没那么多矫情,此时扶着大袖落下一白子,而后抬头朝对弈的吕希哲微笑……“荥阳先生…”这意思也是很明了了。那吕希哲捏着棋子再三考量了番棋局,而后只能摇头笑着将黑子丢进棋瓮里,“文叔棋力见长,老朽是不服老不行了。”……“哈哈哈~~”的两老头会意的笑了起来,只不过那晁补之就不乐意了…

    “你这话说的,难道那天没你家那宝贝才女的份儿?”他抓住手边一老头的衣袖理论,“我说李老头,你这胞弟可真是蛮不讲理,护短至极,你得好好管教管教……”他这边口吐飞沫,隔壁少女应该是听到声音了、将视线望了过来。而这老头正是李格非长兄李格业,今儿鳌山灯会也是受邀在列,不过却是被李格非拉到前头来坐,眼下既然这晁补之说起少女,李格业也是捋着须髯朝少女那边唤了声……

    那边少女两侧守着那两个贴身丫鬟,花细还好些,倒是很守规矩的看着中间露台上的歌舞表演,时不时羡慕两声舞的真好~~只不过另一边,就只有听到咔噗咔噗的脆响了…

    “唔唔~~小娘子,这碟水荷虾儿炸的好脆,唔~~小娘子也尝一个吧……”一只油黄生脆的卷虾递到少女嘴边,少女笑着放下手上的《天对》,刚想接过手来,却是听到隔壁彩棚里的大伯唤自己,“安安也一起过来坐吧,大伯可是好些时日没有找你说过话了~~~”少女笑了下,将那只虾儿推了,敛起兰白的裙裾走了过去。那胭脂赶紧往嘴里再塞了两只虾儿,结果被身后的花细袭了记后脑勺、喷了一只出来…“又没人跟你抢。”身后的声音。

    “花细你!”还来不及震愕,就感觉嘴里的另一只虾儿要跑出来了,赶忙闭上嘴、瞪她…“呜呜~~”的又不知道说了顿什么,而后提着裙摆追上前头的少女。

    ……

    “康非呢?今儿怎么都不见人影?”

    李格业问起了少女二兄李霁,今日鳌山灯会都不出来见见人面,心里面着实有些不喜。少女见了老头脸上表情,低了低头,“这个……二兄应该是去了潘楼,前儿看见潘楼有人来投刺,怕是如此了……今年矾楼那李姑娘临时摘了牌,所以不少文士转去了潘楼,二兄嗜好文辞,想来必是不会错过……”少女这么说着,身后的两个小丫鬟却是把脑袋低的足足的。

    “哦?”李老头撵着颔下胡须想了想,不过脸色随即一冷,“最好如此。”他脸上严肃,“…我李家虽非名门望族,但也是书香门第,若是再有那事儿生,他另一条腿、我这做大伯的就给他废了!”这话说的、倒是让这本来还算热络的场面一下子冷场起来,李格非有些尴尬的收着棋秤上的棋子,晁老头那活脱的性子这时候也只能装鸵鸟了,不过看情形越来越冷、也只能出来救场…

    “这个……李老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可都是半只脚进棺材的,就别整那没用的了……”他从袖子掏出一刀叶子大小的纸片…

    “叶子戏!一圈十个铜子儿,来不来?”

    “玩叶子戏你这人太赖,还不如打灯谜,不跟你玩。”对面李格非赶忙接过话茬,那晁补之却是早有准备的从怀里摸处一小囊袋的铜钱,跨啦铜钱响儿~~按在案面上…

    “这回几位应该放心了吧。”

    ……

    “安安,晏儿呢?不是说晚上在这边看灯会的,怎么现在都不见人影?”

    李格非手上纳着叶子牌,问了身边的少女。自己这小儿子生来性子就闹腾,家里基本上不见人影的,一天到晚跑京里的蹴鞠馆蹴鞠,岁数不大、倒也是什么都学的快。昨儿还听说被高阳正店的人抗出来丢汴河里去了,他这做爹的也煞是丢面子,所以今儿出来的时候,就交代他安安分分在宣德楼前看灯会,可不想转眼人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少女有些心不在焉,望了望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星云稀薄,倒是让它们的星光更为灿烂,耳边是那几个老学士打叶子牌的声音,“文钱、索子……三花白啊!”最后那声最为突兀的自然是晁老头的,而这时,耳边也传来自己爹爹的问话,少女有些无奈、阿晏那小鬼腿脚快的很,谁知道又跑去哪个瓦子耍去了…

    “来时看他是抱着蹴鞠出来,应该又是……”,“李老头,你到底要不要……”晁补之催着李格业出牌……“…去御拳馆踢鞠去了吧……”少女情绪微显低落,这耳畔却是突然一声童言,“你四花红还捏着干嘛,出啊!”忽然从李格业咯吱窝下探出一只小手来,抽出四张叶子牌“啪~~”一声干净利落的拍案子上……众人齐齐将目光望过去,见一头扎直角辫的小娃啃着一张葱油饼钻进了彩棚,他将咯吱窝里夹着的蹴鞠递给少女,“阿姊先帮我收好。”他上身圆领碎花袄,衣襟上沾了一大片油渍,此时歪歪扭扭的一定要挤在少女和李格非中间,“早说玩鹤格嘛~~那我不早过来了!”

    他窸窸窣窣的要把位子做舒服了,身边的少女却是轻咳了下,等他抬起头一看正对面刚才自己“仗义出手”的那斓衣桶巾的老学士……见老人微微皱起了眉心,登时把那不大的小眼睛睁圆了,一个咕噜从位子上起来,像是了癔症一般冲出彩棚,对着对面隔空就是一通大骂,“再看小爷我踢掉你命根子!!”然后狠狠的将手里才啃了半口的葱油饼甩了过去,转过身、安静的坐回了少女身边…

    其实这时候,连这几个老学士也是不禁停下手上的叶牌,朝对面望了望,还以为生什么事了……

    “阿姊,那几条人面蛀虫老是在那儿鬼鬼祟祟的偷看你,有机会我一定要替你教训他们一顿。”少年有些愤愤的从少女怀里将蹴鞠抱了回去,而后好似才现边上的李格业……“大伯怎么在这儿?”他诧异极了,“适才晏儿在相国寺前头看见大娘和素儿姐,还以为大伯是在那儿观灯呢…”小腿儿摆啊摆,无邪的样子。

    李格业先是一滞,而后解释说,“你大娘和你堂姐是去那儿拜了香,过会儿还是会来宣德门这边看烟花的。”……他上游的晁补之不满的拍起案子,“我说李老头,能不能快点,一索要不要?赶紧的!”……这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叶子戏,那少爷是赶紧侧过身子拍拍胸口,吓死了~~~不过忽然就觉得胳膊被人掐的生疼,回头小声喊饶命,“疼疼疼~~阿姊,你这是干嘛?”

    李清照蹙了蹙眉心,“你说大娘和素儿姐往相国寺拜香去了?”,“是啊~~怎么了?”……少女给他一记后脑勺,“那你又跑哪儿去了?”

    一说起这个,少年立马正襟危坐起来,清咳了两声,拿捏起了戏文里酸儒说话的腔调…

    “京里一直风传那遇仙楼头牌姑娘徐婆惜骄横自重、尖酸刻薄,凡是不入其眼的人物,皆是不假辞色、一拂长袖便去,绝不多予半分妄念痴想,那份当断则断的果勇、当是艺伶中的楷模也……”他像模像样的对着夜空夸起大拇指,“…小可神往风采已久,已故今儿上元佳节,便想去那遇仙楼的文酸会一探佳人,可惜身无请帖、又怀少金银,门人不准入,当时便是心思一转,仰天大喝三声李才女之弟也~~~”他这边信口雌黄着,后头花细胭脂两丫头倒是“咯咯咯~~”的笑……“…那门人当是惶恐不敢言,慌忙报入门庭,结果惊得那徐婆惜和一干的才子高士倒履出迎,大赞此子生得堂堂有威严……”他又是对自己伸出大拇指,戏子的腔调拿捏的倒也挺准,旁边几个老头当然不是聋子,都竖着耳朵听着,到这儿、也是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娃娃还在那儿卖弄皮相,那晁老头更是老顽童兴致,一个铜子儿抛过去,高唱一声、“看赏~~~”,吕希哲这叶子戏玩的也不顺溜,干脆是扣住牌面问起了少年,“那后边呢?”

    “恩恩、后边呢后边呢?少爷怎么样了?”少女后头的丫鬟往嘴里塞着水荷虾儿,咔噗咔噗的、完全是在电影场里的派头。

    少年吹了吹这枚铜子儿,收进袖子里,刚想再说、却被边上的李清照赏了个糖炒栗子,“就知道在这儿胡说八道,我说你没事去那遇仙楼做什么,你和那徐姑娘又不熟……”

    少年立马叫屈,“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我跟封宜奴还不熟呢~~人家不照样拿着梅帖跟我屁股后头巴结我……”摸着被炒两次的后脑勺,“…不过说来今儿元宵、撷芳楼生意不错呢,这矾楼没去成的人,都不知怎么跑去了给封宜奴捧场,把那徐八婆气的、嘴都歪了,嘿嘿~~~”

    “少爷少爷、那后边呢、后边呢~~~”后头丫鬟跳脚了,“那徐姑娘不是邀你上楼么,你怎么还来这边?”

    少年就喜欢别人追捧、又想唱戏了,不想他阿姊却不加润色插进一段白描的剧情…

    “那徐姑娘肯定说这是哪家的娃子走丢了,赶紧的、通知王府尹让衙差将孩子领去宣德门溜一圈,看看谁家的孩子丢了,过来认领一下,真是可怜了……亏得这孩子还知道借李家娘子的名声喊人……徐姑娘拿着素巾掩掩眼角,旁边的大才子们肯定是大赞徐姑娘宅心仁厚,于是纷纷让府里家仆一齐拥上将你捆了个结实,扭送到宣德门前放生……”

    “……”周围一片目瞪口呆,认领?溜一圈?放生?

    少年哭丧起脸,“阿姊~~你怎么知道?”

    ps:其实这个章节名大家应该已经意识到了,嗯……没错、这是要**的节奏,不过鉴于我的更新实情,还是建议大家养上一周,不然**戏断断续续的看、是较为不爽快的事情。

    还有对于更新的问题,其实还是老生常谈了,目前已经是个人极限了,再加就要崩盘,所以也是咬住一更不放松,但我会尽量写精彩,让大家看的舒服些。

第四十六章 盛世浮华(二)() 
正月十五日元宵,夜。

    宣德门前两丈余高的枋木露台上,四角分置金炉十数尊,黄檀木清香馥郁满台。扶手围护上结彩环灯,流光溢彩。教坊司的婀娜舞妓在其上翩跹起舞,轻纱慢拢间、随着歌声时起时落,下边人头攒动,嘈杂声切,喝彩欢呼声此起彼伏,而东西两廊的红罗彩棚内也有些许掌声传出……一切的物与事、尽数掩映在背后直逼天穹的鳌山灯华内。

    辉煌比昼、盛世如嫣。

    今日元宵事务最为繁杂的、除了总领京师治安的府尹王震,便是总管一切大小事宜的驸马都尉王诜了。此时他面朝巍峨高耸的宣德城门,鳌山盛景磅礴大气,两边百僚臣官赏灯观舞的气氛、让这里霎时蓬荜生辉起来,耳边的嘈杂声、眼里的红灯金樽……

    这可都是自己操持组织起来的~~

    这种成就感、令这位驸马都尉不觉豪情万丈……不过,很快代替的便是接二连三的状况,一个个衙差下属气喘吁吁到他这边报备,“什么相国寺的山棚架子倒了,那几百盏灯笼全烧了,场面混乱,急需调拨人手过去收拾残局……”还不带反应过来,便是另一边飞马报来,说是“郊社祭堂那帮戏班子把点上的元宵灯丢对面的大辽使馆里了,结果现在两边人打了起来…”……诸如此类的扫兴事如钱塘浪潮般一浪高过一浪、令人应接不暇,一下便将他忙的焦头烂额。这新帝即位新年,要是这个元宵灯会出大篓子,那可是大不吉利的事儿,以后就等着皇帝给你穿小鞋吧……鳌山露台这边歌舞刚上台,又是几个艺伶落了洞箫、断了弦…

    “曹立!赶紧带你人回去拿,给我上点心、有点谱行不行?”

    王诜真想给这教坊官一嘴巴,那人诺诺的就要转身,“等等~~回来!”又赶紧叫回他,“…来回一趟还得去批谱牒、又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这节目编排官家可都是过过目的,误了时辰谁都担不起,这样……你直接转去东街聿林巷那家甘记曲乐铺拿,我与那店家相熟,你拿我扇坠去将缺损的乐器先补上……”他拿扇坠锤了记他脑门,“你就不能给我省点心!!”……那人心中惶惶的领着一干教坊侍从“夺路而逃”,涌进了宣德门前的御街人海里……这小王都太尉可真是越老越惹不起……

    一帮废物!

    王诜心情正是不佳,这身后却传来一声“爹~~”的唤声……王诜连头都懒得回,顶着人声鼎沸的四周环境往前面露台走、身边五六名教坊司的从官紧步其后。

    “看着爹为这些琐事操劳,当真令儿唏嘘愧疚,此时方恨才之所限,不能为爹分忧。”

    这后头跟上来的乃是王诜二子王缙,其身后又是府里一干家仆,小心的在身后伺候着。由于长子彦弼早夭,其后长公主又无所出,所以这王缙自小受尽宠溺,性格方面、也是可想而知的……至于才干……其它没学会、倒把他爹那套放浪形骸的生活作风给学了个底朝天。流连烟花、盘眷软榻,如今已快而立之年,却只是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荫补了个开封尉,也就管管烟火缉盗之事,不过他个人倒是很满意这差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