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马世耀在马六甲的部队也被编为暂编第三军,加上暂编两个字,虽然编制是一样的,但火器、军力都是要差一截。只是马世耀有三万人,所以也是军长兼镇国大将军。
李过的另一个兄弟李强,管理着水师,地位军衔和马世耀一样。槽帮的海勇以及几个葡萄牙原舰队的舰长都辅助着。李过也把王铁口派到了李强的手下,王铁口坐了几回船,感觉不错,恳求李过让自己加入水师,李过便答应了。虽然现在王铁口的地位不高,但后来的很多战斗,使王铁口也成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驻守安南各地的行政军事长官,都是原来的孩儿兵,这些家伙都已经长大了。
除了这两个军,李过的那个骑兵快速纵队由张鼎带领,被称为骑兵军,编制和安排与步军略有不同,但大体一致。张鼎的职衔自然也不低,是骑兵军军长,也是镇国大将军。
骑兵军守护着李过,这一万人的火力是很强的,而且,一人两马的配置让他们具有强大的机动性和突破性。这是李过攥在手中的一个王牌。
有人会问,李过只有这两万匹马么?真正的战马确实只有这些。李过其实还有近五万匹马,只是那些马大多都是驮马,这些驮马反而成就了李过。
第一军和第二军每个军各有两万人,但每个军都有一万匹驮马的大车队,平均两个人一匹马。虽然他们是步兵,但大车队将粮草、武器、弹药都拉上了,使得步兵的行动速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其余的三万匹马,两万留给了牛的草,和赵幼斌,负责粮食生产、后勤保障、兵员训练以及守卫老营和安抚工作。他们有五万人,因为他们在后方,所以战力在李过的序列中排列最弱。牛的草和赵幼斌也是镇国大将军和平章政事。
还有一万匹驮马大车都留在了中军。
李过在中军,中军里,除了张鼎的一万骑兵,另有一万多人护卫李过。
这一万人统归郝千斤和孙登科带领,他们也是镇国大将军和平章政事的职衔。
其中,有五千人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儿兵以及抽调出来的年轻士兵,这一部分人是李过加重关注的对象,他们除了正常的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二梯队来培养。
其余的五千人有蒋法带领的卫队,以及军法队、情报队、通讯队和政工队。
李过整支队伍中,只有李过和聂心、刘体纯没有职位。
但所有人都清楚的很,聂心领政、刘体纯领军,而至高无上的便是他们心里真正的王者李过了。
职务分配与封衔之后,全军都处在一种激动之中,就连普通的小兵都能感受出来,这争霸天下的仗要开始打了!
这仗当然要打了,因为不打不行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没有钱,就打仗!()
李过选择现在开始打仗,除了因为现在军力的提高,对争霸天下有了把握。更是因为李过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是因为他快要彻底没钱了。
主管后方钱粮供给的赵幼斌每个月都会给李过算账,这一年多来,花费巨大,积攒下来的钱几乎快花光了。
要钱最多的当属现在被任命为工部尚书的宋应星、以及新任工部侍郎毕懋康,在李过的支持下,这两个人的创新和发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钱也花的不少。
光改造蒸汽机船就花了一大笔银子。另外,造船坞里还在建造的一艘同体积的大船,刚刚完工,这船的造价也不少。这艘船又有了变化,以前的那艘蒸汽机船是轮式的,而刚刚建好的却是螺旋桨式的蒸汽船,也就是在新建的战船在船尾处安装螺旋桨。
要知道,造船可是最费钱的了。据闻,在原时空的nan京,投入一千美元准备复原明朝时期最大的福船,李过看见过原时空的那艘船,小的很,跟真正的明朝福船和李过现在造的蒸汽机船根本没法比。即便如此,因为经费紧张,他们造了八年也没完成,停工了。
而李过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改建了一艘机轮船,又新建了一艘螺旋桨船,耗资极其巨大。
另外,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过造的的枪支弹药,耗费也多。铸造枪炮得需要大量的煤炭、钢铁。李过虽然开采了铁矿和煤矿,但更有一大部分需要购买。
生铁和煤炭是当时的军用物资,产量少。价格昂贵。加之大量的购买需要限制,所以,银子更是花的不少。这也是为什么虎式枪和虎式炮生产停止下来的原因,因为现有的铁和煤已经消耗殆尽,几万造枪造炮的工匠开始采矿去了。
像其余的硫磺、火药、橡胶、火柴等物资也进行了生产,都需要不少的钱,还有不少的研究发明实验。都是需要花钱的。
另外,工人、工匠的钱饷。士兵们的饷银,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李过认为这钱花的值!
只是,当赵幼斌向李过禀告说“虎爷。如果没有大的进项,咱们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了。”
李过这回真的有些发懵了。
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打仗!
纵观世界战争史,打仗是有两个极端的,第一极度的富裕,有足够的钱来打仗。第二,真的没钱了,打仗能够促进解决经济压力,用掠夺资源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李过现在的情形就是后一种,没有办法了。所以,打!
那么,第一仗打哪呢?广东!
广东毗邻广西。俗称两广,现在打广东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一日,李过和刘体纯、聂心、张鼎等中军将领正在商议攻打广州的进军计划。李过的兄弟,第一军的军长、镇国大将军李十二来了。
“十二,你来的正好,我们正商议如何占领广东。你也一起听听吧!”李过说道。
李十二心思却不在此,他笑嘻嘻的看着李过。
“怎么?有事?”李过察觉到了李十二的异样。
李十二当然有事。他是来劝李过称帝的。
李过并没有像手下将领期望的那样,早日登上大统,他依然没有高举造反的旗号,这是聂心的主意,深得李过心思。
但当时李过的手下都封官加爵了,这些将领们都热切的盼望李过称王,纷纷上禀,请李过自立年号称帝。
李过的叔伯兄弟李十二在众将的怂恿之下,便来找李过。
此刻,见李过问自己,李十二笑着说“哥,请您早登帝位,早继大统!”
李过清楚底下人的想法,不过他现在不急。
见李过不吭声,李十二接着说道“哥,最早你就吵吵着造反,现在咱们有了这么大的家业,应该名正言顺的称王了吧!我看时机成熟了。我这次来也是和大伙商量好了,大伙都希望你称帝呢!”
李过微笑道“都支持我称帝?”
“是啊!这还有假?再说了,从西口到广西,咱们的人谁不把您当皇帝一样的看呢?”李十二说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血书来。
李过心中好笑,接过名单,看了看,却并不答话。
李十二转向了聂心、刘体纯,说道“我们这些人文化低,再者我哥称帝也是个大事,所以请聂爷和刘哥也襄赞着,共同起一个年号!”
李过和聂心、刘体纯三个人都笑了。
李过便对聂心说“老聂,你最懂我的心思,你跟十二说说吧!”
聂心便捻须问道“十二,你可知至正十六年的典故?”
李十二摇了摇头“不知道。”
聂心便给李十二讲了起来。
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而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仅仅自称吴国公而已。
这是因为,朱元璋征求了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对朱元璋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华夏的帝业。
而李过现在,便也如当时的朱元璋一般。尽管朱元璋当时打着驱逐蒙元的旗号,名正言顺,但他还是不称王称帝,就是想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李过现在更需如此,毕竟大明的孝子贤孙众多,忠于明朝的腐儒、秀才更是不少,现在称王称帝,时机还是不成熟。至少,在军事行动上,受到的阻碍更多!
而且,李过即将扫荡江南,地盘会一步一步的扩大,那么占领的地盘全靠李过的亲信来治理是不现实,毕竟没有那么多的人。如果不称帝,便可以委派当地的官员或是德高望重的人继续治理,不必浪费李过的军力。
李过没有公开的造反,相信那些投降过来的人也有合理的理由为李过做事,对未来李过占领地区的安定大有好处。等时机成熟了,称帝只是瓜熟蒂落的事了。
所以,这就是李过不称帝的原因。
李十二听完后,这才真正的明白。
李过又说道“十二,这下你听明白了吧?当初咱们在西口,不就是想着高筑墙、广积粮和缓称王么?现在咱们的力量强大了,更需如此!”
“哥,我明白了,我这就跟大家解说!咱们扫荡江南,打着什么名号呢?”李十二问。
“这好办,咱们的名号就是‘人人吃饱饭,各个有钱花,扫荡不平事,处处是天堂!’”李过说道。
第三百三十九章 第一军的作战策略是抢粮()
ps:今天更的晚,还有一章。
说到李过要发动战争,就不得不说说李过现在的地盘广西。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
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
这就是说,基本上,广西四周环绕着大的山脉,山地盆地之间,水系众多,连绵不绝,那山脉便成了天然的屏障,众多的水系更是让人行动不便。
李过能在广西发展的如此迅猛,正是得益于当地的地形。李过屡屡违制,朝廷不是不想征讨,但广西地处偏远边陲,更加上复杂的地形让明朝对李过以安抚为主。
复杂的地形,也锻炼出李过的虎军能够迅速的应对、全地形的战争。
李过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包括中军以及后军老营,都有大批的驮马,驮马拉着的橡胶大车,除了运载军需弹药,更运载了组合式的浮桥零件。
对于浮桥的架设,虎军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当初在征讨安南的时候,就大量的使用零件架设浮桥。李过此次出兵的本意就是扫荡富裕的南方,南方水系众多,如今却难不倒李过了。
而且,李过准备发动战争后,把槽帮的帮主曹正调了回来,随曹正一同来的还有二三百船只,这些船只由长江到洞庭湖、在沿着湘江到永州、然后一直到达湖南与广西的边界。虽然这些船只都不是很大。但李过的目的不是在内陆水战。
李过将李十二的第一军两万人,开到了永州境内,曹正的几百条船归李十二调遣。但第一军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威慑!倘若攻占广东的战局一开,管理湖南湖北的湖广布政使很有可能统兵南下,或是增援广东,或是进入广西抄李过的后路,都是大大的不妥。
湘兵战斗力极强,明末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到近代的伟人都是湖南人。李过对此很是看重。
李十二开到永州后,直接就占领了东安县。没动用一点的武力,东安便降了。
一个县城,又是没经过战争的县城,军备松懈。城池破旧,再说连衙役在内都算上,东安也就有二三百人拿刀的官兵。猛然间,见了李十二如狼似虎的两万人,别说反抗,连反抗的想法都没有。
东安县令卢至诚不明所以,战战兢兢的侯在县衙外,恭恭敬敬的等着李十二前来。他已经接到了李十二的命令,在县衙等着!
县令卢至诚认识这些兵的来历。这是广西李过的兵。李过的兵来这干什么?难道是造反?因为离广西近,卢至诚摸着点影,一想到或许真是造反。卢至诚不觉擦着额头上的汗。但又不像,听说北方造反的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广西的虎军纪律严明,除了进城的一千多人维持秩序,其余的人马都留在了城外。
一会的功夫。李十二骑着高头大马来了。到了县衙,卢至诚立刻迎了上去。李十二对他一指,“来,你进来,我跟你说点事。”
卢至诚连忙屁颠屁颠的跟进了县衙的大堂。
李十二在县衙大堂上的太师椅上一坐,很是和气的对卢至诚说“卢县令,我是广西的李十二,咱们也算是邻居了,对你,我可是久仰大名啊!”
“哎呀,十二将军,您实在是过谦了,要说久仰大名,应该由我来说。”卢至诚站在堂下连连作揖。
李十二微笑道“你不用客气,我说的是真的,这一带的官员中,你卢永洲虽然算不上勤政爱民,至少没做过什么恶事!”
“过誉!十二将军过誉!”卢至诚赶忙拱手,随即问道“十二将军,您不在广西,怎么到了东安了呢?难道是朝廷有调令?路过这里么?”
李十二长叹一口气“唉,说句实在话,我们这是活不起了。”
“十二将军,这话是如何说起啊?”卢至诚没听明白。
“这你还不明白?”李十二的眼睛瞪了起来“好,老子就告诉你,今年广西的收成不好,跟你们借点粮食。”
“啊?”卢至诚这才明白,李十二这是来打劫来了。
“可这种事违背。。。。”卢至诚结结巴巴的想哭穷。
李十二咣当一脚,将县衙大堂的几案踢翻了“你娘的,啰里啰嗦的!老子告诉你,没粮吃,士兵就会哗变,哗变就得杀人!你也别磨叽了,告诉你,县衙里的粮食和银库老子早就接管了。你现在将县城里的大户的名单都给老子列出来,老子派人跟着你、一家一家的征粮!快点!不然老子剁了你!”
这卢至诚虽是大明的县令,却是没骨气的很,看到李十二拿出了刀,虎军的将士各个都跟吃人一般,当时就吓得身体发软了。
李十二一比划,几个虎背熊腰的虎军将士将卢至诚驾到厢房,命他把县城大户的名单都写出来,然后,命轿夫抬着卢至诚一家一户的征粮,当然都是那些大户。
令李十二感到意外的是,县衙里的粮食并不多,装稻米的袋子只有两千多袋。粮食都是统一的包装,一袋有一百五十斤左右,一袋也就是一石。所以,县衙的粮仓里,大约只有两千多石,也就是两千多袋。
而从县城里的大户手中夺来的粮食足足有一万多石,这还是李十二手下留情,并未将那些富户家里的粮食抢光,给他们留下了足够的粮食。
这样算下来,李十二一共抢了一万二千石,换算成斤,也就是抢了一百八十万斤粮食。
现在倒是不缺粮,但粮食多了,总是好的,这样,李十二的两万人又可以多支持好几个月了。
李十二不觉感叹道,还是这地方好,粮食可真多,只是在一个县城内,便得了这些军粮。
李十二的副手全之焕说道“那是,这是哪里?这是湖广!”
李十二点点头“不错,好地方,下一步,咱们该弄银子了!”
全之焕便问“十二,到哪里弄银子?”
“去永州啊!”李十二回答。
“可是虎爷命令,咱们到了湖南只是进行威慑,尽量不要打仗!咱们去永州,还不得打起来?”全之焕说道。
李十二微微一笑,低声对全之焕讲了起来。
全之焕听完也笑了,“好吧,那就这样胡搞吧!”
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军的作战策略是抢银子()
李十二在东安县城抢了粮食,县令卢至诚心想,好吧,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你们抢就抢吧!等你们走了非得上奏朝廷不可。
可李十二不但没走,又把卢至诚叫了去。
“卢县令,现在我们倒是有了粮食了,可饷银还没有啊!”李十二很客气的说。
卢至诚的脑袋忽悠一下子,赶紧跪倒在地,“十二将军,咱这个东安县小,哪里有什么银子啊!请将军体恤百姓,饶了我们吧!”
“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我又没说从这里要军饷。”李十二命人把卢至诚搀了起来。
卢至诚一听李十二这样说,放下了心,便问道“那十二将军要去哪里弄军饷呢?”
李十二笑了笑,说道“永州,你和我一块去,你将作为我的使者进城,跟永州知府要银子!”
卢至诚的身体又软了下去,在他眼里,李十二就像个魔怪!
于是,李十二在东安县留下一千人,裹挟这东安县令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