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只虎-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进忠和王喜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张二麻子愈发的疑惑起来,总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很深圈套了。

    但不容张二麻子多想,河曲的明军已经攻上来了,在无谓的抵抗之后,张二麻子被带到李过的跟前。

    李过笑眯眯的问张二麻子“你这个土匪?怎么敢如此大胆,竟敢把张进忠和王喜杀了,这可是杀害朝廷命官,那可是死罪啊!”

    “不是我!不是我!”张二麻子拼命的申辩、大喊。

    “哼!”李过冷笑了一下“不是你是谁?你还不认罪吗!”

    张二麻子猛的反应过来“我知道了,是你们,是你们干的!是你们嫁祸于人!”

    李过的笑容更加的灿烂了“你说的不错,是我们干的,只是你知道的太多了!”

    。。。

第六十章 三边衙门() 
府谷县闹匪乱,三边衙门也不是一点风声都不知道。不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至少三边总督洪承畴毫不为意。

    当时的大明,要说哪个地方没两个土匪,谁人也不相信。打家劫舍的强盗也好,揭竿而起的农民军也好,各处都是有的。所以,只要是土匪的规模不是太大,匪乱不是过于猖獗,各地的地方官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所以,当有人向洪承畴禀告说“大人,据说府谷闹匪乱,好像势头不小。”

    洪承畴正在闭目养神,眼睛都没睁“这信息从何而来?你可亲见?”

    那人顿了顿“大人,卑下倒是没有亲眼见到,不过卑下有一远方亲戚家住府谷,府谷匪事猖獗是他告诉卑职的。”

    “嗯,不过府谷县令并没有公文送达,想是那些土匪为祸不大,否则府谷的公文早就到了。”洪承畴却不知,李过防守的严,府谷派出求援的人都被咔嚓了。

    “但你关注此事,倒也是为民着想,也算是为国分忧了。”洪承畴睁开了眼睛。

    那人赶快弯下腰“大人谬赞了,小的只是追随大人日久,从大人身上学得些忠君爱国的想法罢了,与大人相比,卑职却是大大的不如,不过小人也要学着上进。”

    洪承畴站了起来,整了整衣冠,向天虚拜了一拜“我等自受天恩,自当忠君报国,鞠躬尽瘁而已。”

    那人见洪承畴表情肃穆,不觉佩服不已,果然是名将良相,举止气派果然不同凡响。

    正思索间,有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大人,急报!”

    洪承畴接过塘报,来自河曲,署名是河曲县令全之焕和千总李十二。

    洪承畴打开塘报一看,不觉一惊,原来府谷的县令张进忠被杀了。

    什么人竟敢杀死朝廷命官,难道是在山西南部的农民军回来了吗?洪承畴稳住精神,不动声色,继续看下去。

    两封塘报的内容大致相同,讲的是府谷的悍匪张二麻子联合府谷的土匪,鱼肉乡里,祸乱百姓,府谷县令张进忠率所部千总王喜进剿乱匪,不幸遇伏,以身报国。而河曲县知县全之焕与千总李十二听闻府谷匪乱,前往府谷协助剿匪,虽未能救得二人,但是却将以张二麻子为首的十六股土匪彻底扫平。

    洪承畴点点头,匪乱平了就好,洪承畴接着看下去。

    塘报写道,因匪乱,府谷军事政事俱废,故李十二发兵府谷后,县令全之焕委派团练江畅主掌府谷政事,李十二留驻百总牛得草主军。因事情紧急,暂与委派,先行告罪。待到朝廷委派官员到任,此二人及所辖官兵全部退回河曲,不留一人在府谷,以免相互掣肘。

    塘报的结尾是江畅和牛得草的履历。履历写的自然是很好的,当然将江畅和牛得草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府谷离此二人便不可收拾一般。

    嗯,这个全之焕和李十二倒还忠勇,倒是能干之人,府谷之事安排也很妥帖。

    那府谷之事该做如何安排呢?洪承畴暗自思筹。要说另行委派人员去府谷就任,可是府谷匪乱稍平,河曲的兵马一旦撤离,委派的官员未必能够弹压。

    塘报上江畅和牛得草等人倒是合适的人选,牛得草自不必说,履历上写着行伍出身,洪承畴可以到兵部备案,直接就提升牛得草千总又如何。江畅的资格却差了一些,倘若江畅是个举人也就罢了,倒可以提升他做个县令。江畅连秀才也不是,江畅是监生。

    监生,在明代后期很多。所谓的监生,其实说白了捐出一定的钱和物,也叫例监。当了监生也是可以做官的。

    但像洪承畴这等进士出身的人一向清高,对监生一向是瞧不起。因为士子十年苦读,经历几次大考,艰辛自是不必提了。所以,科举出身的人一向被视为正途。

    这就好比秀才是初中生,举人是高中生,进士是大学生,国子监的是博士一样。而监生说白了就是小学也不知道毕没毕业,反正是家长看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算了,花两个钱弄个监生算了。

    所以,监生的等级就好比,学挖掘,找蓝xiang一样,但是待遇要比学挖掘的好,可以做官。

    所以说,自古至今,文凭还是很受重视的。

    洪承畴倒也不是死板之人,什么事情也会变通。不过洪承畴还是有些想法。

    “来人哪,把赵师爷请来。”洪承畴吩咐。

    见要请赵师爷,身边的人知道有事要商量,便退下了。

    一会的功夫,赵师爷走进屋内。

    这赵师爷也是绍兴人,叫赵又廷,与赵幼斌和聂心等人是老乡,与赵幼斌更是沾点出五服的亲戚。

    李过早已经命令赵幼斌,以河曲师爷的身份给赵又廷来了书信,书信的内容不过是希望赵又廷帮助协调府谷之事,当然随同书信而来的还有银子。李过其实也没敢奢望自己的手下能够名正言顺的占据府谷,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但赵师爷接到白花花的一千两银子,不觉有些手软,他郑重的对送信的说道“去转告幼斌兄,但有机会,一定玉成。”

    送信的是十七岁的小将罗虎,罗虎笑笑“我们师爷说了,若能成就此事,还有重谢。”

    赵师爷刚刚听到洪承畴的传唤,便知道很可能是府谷的事情。因为此时三边无甚大事,也就府谷的乱匪算作大事了,一般有事情洪承畴一定会与他商量。

    “大人,可有事情吩咐?”赵师爷问道。

    “你看看。”洪承畴将公文递给赵又廷。

    赵又廷拿过公文,一看,正是府谷之事,但假作惊讶一番。但随后一番话说的有点意思了。

    “没料到府谷的县令竟然被杀了?不过这是坏事,但也是好事。”赵又廷一幅深思熟虑的样子。

    “好事?”洪承畴有些纳闷。

    “这其一,府谷县令和千总被匪所杀,说明其是酒囊饭袋。而河曲的全之焕和李十二能够主动剿匪,证明其忠勇。其二,他们的手下江畅和牛得草真如信中所言,想必也是能干之士。”赵又廷一阵白话。

    洪承畴点点头。

    “倘若提升了他们,其实对大人也是有好处的。”赵又廷接着说道“那河曲的县令弃城逃跑,本应定罪,但曹文昭大人放过了他,让他继续留任,他心中定会感激。而李十二更是曹文昭亲手提拔的,他更是对曹文昭感激不尽。”

    洪承畴点点头“你接着说。”

    “这些人是曹文昭的人,而曹文昭是大人的人!”赵又廷顿了顿“所以,大人提拔这些人,也就是提拔了自己的人。”

    “我洪某自诩忠君为国,不敢有半点私利在心,不过,倘若全之焕、李十二等一干人也能报效国家,实属朝廷的福分。”洪承畴说的大义凛然,心中却是完全认同赵有才的说法。

    “大人全无私念,卑下仰望不及。”赵又廷拍着马屁,心想,事情有可能成了,不知幼斌兄说的还有重谢是多少两银子呢。

    这时,有人来报,三边的监军大太监卢久明来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六十一章 洪承畴的到来() 
卢久明干什么来了?洪承畴和赵又廷觉得奇怪。

    “这群乱匪,真的是疯了,连咱家的人都敢杀!”大太监卢久明还没进门就开始嚷嚷。

    洪承畴和赵又廷互相望望,心里好笑,明白了。

    原来,三边运送军资的正是卢久明的人。卢久明派自己的人前去,自是大有用意,打打秋风。可是秋风没打到,人反而失去了,这不能不叫卢久明冒火。

    “九老,你可要为我做主。”卢久明气呼呼的走进来。因为洪承畴字亨九,故称他为九老。

    “别急,坐。”洪承畴并没起身“又廷,快去给监军大人倒杯茶。”

    赵又廷在一旁忙着沏茶。

    洪承畴将府谷的公文递给卢久明,卢久明看了看,说道“这些我有所耳闻,所以咱家才来的。咱家没别的毛病,只爱护个短。那些护送军资的兵们原本都是我的孩子,可是没想到!唉,也不必多说,九老,那些死了的都有些妻儿老小,你说说,他们的抚恤费该怎么办呢?”

    “公公,因战而亡者朝廷自有定例,你何必着急呢?”洪承畴回答。

    卢久明皱了皱眉“九老,咱不是外人,那几个钱能干什么呢!不行,要府谷当地出!”

    “可是府谷现在的政事由河曲兼着,虽说我也有意将河曲的官员留驻府谷,可还没正式委任官职啊。”洪承畴摇了摇头。

    卢久明拿起那封公文,看了看“那几个人若能精忠报国,倒也不是不能当官。”卢久明顿了顿,大有深意的说道“而且还得懂事啊!”

    “那我们不妨就到府谷去看一看,公公意下如何?”洪承畴问。

    “也好,我就随九老去一遭。要是真如信上所说,他们是有才干的,咱们两联名致函兵部和吏部,抬举他们一星半点的还不容易?”卢久明心里才不管别的,只要李过那些人懂事就够了。

    洪承畴笑笑“虽说有人把我当成东林党,与公公这边本不是一派的,但公公和我莫逆之交,实属可贺。”

    “哎呀,大人,高抬我这个废人了。不过一直能与九老成为朋友倒是幸事。什么东林党阉党的,我不忌讳,我只是敬佩大人的为人。”卢久明一副恭敬的模样,这是因为洪承畴确实文武双才,而且深得当今皇帝崇祯的信任。

    “那我们安排安排就去府谷,我要巡边!想必河曲的官员也会在那里等候。”洪承畴也想亲自去看一看。

    “公公,喝茶。”赵又廷将茶端了上来。

    洪承畴和卢久明准备来府谷的消息,李过早就知道了,当然是赵又廷先行通知的。

    李过在府谷的县衙不住的大骂“奶奶的,这些狗日的,又想打老子的秋风!”

    一旁的聂心不住的好笑“这也是虎爷您自己把人招来的,倘若您不到府谷来折腾,他们能来?”

    “我那个远房的表弟说了,看洪承畴和卢久明的意思,江畅和牛得草在府谷能当上官呢,当然,银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赵幼斌说道。

    一听花银子,李过就生气,跺着脚骂起了洪承畴和卢久明。

    “事情总是要从权的。”聂心劝道。

    李过何尝不知道,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不过既要发展,光讲气节是不够的,要想办成大事,是需要弯腰的,不是韩信且有胯下之辱么。但是以后绝不给这般龟孙子好果子吃。

    “好吧,那就准备迎接洪承畴和卢久明吧。李十二和全之焕出头,江畅和牛得草帮衬着,幼斌,你人头熟,负责联络各个方面。其余的刘体纯和聂心这些当头的,都跟着我率领大队人马潜伏到城外,要是洪承畴他们知道是我们在府谷闹匪剿匪,说不定要和他们干一仗呢。”李过安排着。

    且说,洪承畴和卢久明带领两千人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府谷。李十二和全之焕赶紧出城迎接。

    “大人一路车马劳顿,实在是辛苦。”全之焕和李十二赶紧上前请安。

    “你们也辛苦了,这些日子到府谷,也是立下些功劳的。”洪承畴点了点头。

    “但也不能说一点责任没有,府谷与河曲这么近,匪徒抢劫军资,杀害官员,你们怎么没能及时赶到?”卢久明阴着脸。

    “这位大人是?”全之焕问。全之焕虽是县令,却并没有见过卢久明。

    “这是三边监军卢久明大人。”一旁的赵又廷赶忙介绍。

    “监军大人,下官告罪。”全之焕一干人赶紧俯下身子。

    卢久明没有吭声,赵又廷赶紧低声说道“运送军资的有监军大人的护从,监军大人正在难过呢。”

    “明白,明白,各位大人先进城,我等早就给各位大人预备下了。”全之焕赶忙说道。

    要说全之焕也是个当官的料,很会说话。要是李过遇到这样的事,李过可能直接了当的问,你说吧,要多少。但凡要的多了,李过一时火气,说不定剁了他狗日的。

    于是,进了府谷城,洪承畴简单询问几句公事,便和卢久明各自到了准备好的寓所。

    寓所不大,也并不精致,但却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寓所中的杂役丫鬟也都服侍体贴,饭食也很可口。

    洪承畴吃罢饭,用汗巾摸了摸嘴,对一旁伺候的赵又廷说道“又廷啊,临进城的时候,我看见城门口悬挂了很多人头,可能是乱匪的,咱们去看一看。”

    “好,大人,那我多安排些人跟着。”赵又廷转身要出去。

    “不用,带上三五个人去就行了,天色尚早,我们换上便装,不要惊动了人。”洪承畴说道。

    于是,洪承畴和赵又廷带着几个人向城门走去。

    洪承畴一出门,李十二、全之焕等人就知道了。

    李十二对全之焕说道“可以按计划安排了吧。”

    全之焕点点头。

    于是,洪承畴去往城门的路上,多了些人,这些人都是普通人的装扮。大多身边都带着孩子,有半大的小子,也有十四五的丫头。

    这些人虽然衣着普通,可是若要仔细的看去,发觉这些人的眼中透着机敏和精干!

第六十二章 目的达到() 
谁人也没去理会街上多出来的人,洪承畴一边走,一边停住脚,观望着四周的行人、和街道两边的店铺。

    一个鞭炮店的门口聚集了很多人,不时的有人买上一挂鞭,也有买上些二响爆竹的人。

    洪承畴觉得好奇,便走到了临街的鞭炮店“店家,我看其余的商铺生意虽然不错,可是远远不及贵店。怎么?是什么节日到了么?我却怎么不知呢?”

    那店家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似乎一愣,反问道“这事你都不知道?明天是府谷的节日!”

    “哦?”

    店家扯着嗓子说道“这不是么,府谷匪乱闹的太不像话了,老百姓们遭了秧。多亏了河曲全县令和李千总他们,扫平匪乱。明日要将城门口的土匪脑袋都烧了,让他们下辈子也不能祸害百姓!你说,这算不算是大好事,算不算是府谷的节日?”

    “算,算,”洪承畴微笑道。

    “这不,听说三边总督衙门来人了,也不知来的是不是洪承畴。想必要封赏有功人员,现在朝廷,像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太少了。”店家接着说道。

    身后的护卫见店家直呼出洪承畴的名讳,刚要发怒,洪承畴摇了摇头,对店家笑着说“即是河曲的官员像你说的这样好,想必那洪承畴一定会奖赏他们的。”

    走出鞭炮店,洪承畴笑容满面的对赵又廷说道“看来,全之焕他们搞的不错。”

    赵又廷收了银子,自也是替河曲的官员说话“民心所向啊。”

    不知不觉,走到了城门口,城门口已经聚了很多人看热闹,洪承畴等人也仰头望着悬挂在空中的人头。那些人头已经被撒上生石灰,所以还未腐烂。

    一个人头下悬挂着一个条幅,上写道“匪首张二麻子。”

    洪承畴望去,那人头的脸上果然有不少的麻子。

    这时,一个老者疑惑的说“这个张二麻子的麻子好像少了些,不像进府谷城时的模样。”

    身边的一个中年汉子一惊,立刻反驳道“一样的,一样的,那天我就在街上看。”

    那中年汉子身边的半大小子接道“模样是没有变的,你看,这个人的嘴唇边有一大块黑痣,我记得清清的。”

    那老者挠挠头,笑道“也是,当时我也没敢多瞅,想必老眼昏花了。”洪承畴望过去,只见悬挂条幅的头颅有些脱水,不够那脸上的麻子还是能看得到,而嘴边的黑痣也看得清。

    哦,洪承畴心中暗道,他就是匪首了,果然有些恶相,看那睁着的眼睛,似乎死不瞑目的样子。

    张二麻子恶行甚多,死有余辜,但说他是杀害官员的罪魁祸首,倒是冤枉了。

    洪承畴回到寓所,心情很高兴,河曲的这些官员还是肯办些事的,府谷的民情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