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潇湘风云-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都参加过哪些战役?”

    “我参加过(中国内战时期的)海南岛战役。”

    “你是中国的朝鲜人吗?”

    “不是,我是汉族人。”

    白善烨完全能够肯定,这名俘虏讲的都是实情,因为在审讯过程当中,他既没有自吹自擂,也没有躲躲闪闪。根据他所提供的情报来看,眼下的局势无疑相当危险。当然,他们早就知道,至少有30万中**队驻扎在鸭绿江边,随时听候调遣。唯一的问题是:当北京向全世界宣布要出兵支援朝鲜时是不是危言耸听?米尔本立即把这一最新情报上报给第8集团军司令部,然后再由该部通报给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查尔斯/威洛比准将。但是,威洛比一向都对中国人不会介入战争的判断深信不疑,因此他认为朝鲜境内不可能存在中**队,至少不可能存在大批足以制造“事端”的中**队。这一所谓论点与他的上司不谋而合。而对于麦克阿瑟来说,军情部门的唯一工作与第一要务,就是要证明他的决策有多么英明。美军、韩军与联合**之所以胆敢以有限的兵力深入朝鲜北方、直捣鸭绿江畔,正是建立在朝鲜境内没有中**队这一前提之上。如果这时麦克阿瑟的总部突然对外宣布,美军已经与中国方面发生正面交火,那么此前一直不得不在后方静观其变的华盛顿恐怕就要趁机主动出击了。届时东京总部不仅会丧失其主动权,而且再也不能一举到达鸭绿江边了。这肯定不是麦克阿瑟想要听到的消息,而他想要听到的消息就是,威洛比的情报要能够向所有人证明,他的决策有多么英明。当第一次有报告说有大批中**队在鸭绿江北集结待命时,威洛比只是嗤之以鼻。“这很可能是一种外交讹诈。”他向总部报告说。而现在,当韩军捕获第一个前来“投敌”的中国战俘时,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证据,威洛比的情报很快便传过话来:这名俘虏是一名中国的朝鲜族人,而且他是自愿参战的。这一说法相当古怪,其真正意图就是为了尽量淡化这名俘虏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就是说,这名俘虏不仅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与国籍,而且对自己所属部队与该部队的兵力更中一无所知。然而,这个结论却让中国的最高统帅部大喜过望,因为这正是他们想要美军所持的态度。美方越是对此漫不经心,援朝志愿军将美军一举包围、大获全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2卷:第六十九章-云山伏击战(之三)() 
在接下来的数周里,不断有美军或者韩军抓获了受伤或者躲避敌机轰炸的“俘虏”,这些逃兵(即战俘败类)不仅指认了他们所在的军队,而且还承认已经有大批中**队跨过了鸭绿江。然而,对于这些来自前方战地的最新情报,威洛比一次又一次轻描淡写地搪塞了过去。至于这些中国俘虏是否真的就是中国士兵,他们是否真的来自于某个师、集团军或者集团军群、以及这一事实对于那些趾高气扬的联合**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一旦让美军各个师、军、集团军以及远东司令部就这些问题争执不休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绝不能让这一消息走漏到美军各部队之中。尤其是正在从平壤向云山进发的美第8骑兵团始终坚信,挡在他们前方的只是朝鲜人民军的一些散兵游勇,他们很快就可以抵达鸭绿江畔,然后对着鸭绿江撒尿以庆祝“胜利”。。。。。。

    在美第8集团军的高级将领当中弥漫着一种极其危险的盲目乐观情绪。就像麦克阿瑟本人一样,他们没有对此进行认真反思。既然美军身经百战的最高统帅部(毕竟美军中多数是经过二战的老兵)都坚信他们的未来一片“光明”,那么各个师与军的高级将领同样应当感到信心十足才对。尤其是在东京总部,这些将领的军衔越高,对战争盲目乐观的情绪就越发盛行。在他们看来,现在剩下的唯一任务不过是收拾残局而已。

    实际上,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从很多事情当中都可以窥知端倪。10月22日,也就是韩军抓获第一名中国俘虏(逃兵)的3天前,第8集团军军长沃尔顿/沃克中将曾经请求麦克阿瑟批准,将所有装有军火的货船从朝鲜转运至日本,麦克阿瑟不仅批准了这一申请,而且还亲自下令,让6艘载有和榴弹炮的船只转运到夏威夷。。。。。。

    11月25日,在第8集团军的防区内,久负盛名的第2步兵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绰号碧眼荷兰人),召集所有部下参加了一次特别军事会议。当时,第37野战炮兵营的前方观察员拉尔夫/霍克利中尉记得十分清楚,在朝鲜战争中拿下最多硬仗的第2步兵师将要撤离朝鲜。凯泽神采飞扬地说:“我们要回家了,我们要在圣诞节之前回家了。”他告诉这些军官,“我们已经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当有军官问他们会派往哪里时,凯泽回答他不便透露具体地点,但是绝对是一个他们想去的地方。于是乎,人们纷纷猜测:东京、夏威夷或者美国本土,甚至是欧洲的某个军事基地。

    美第1骑兵师第8团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了云山。郝伯特/米勒中士(绰号黑面糊)听说,上级之所以让他们离开平壤北上云山,是为了稳定韩军的军心。米勒是8团3营l连某排的副排长。他本来倒是还想在平壤多待上几天,但是军令如山,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收拾韩军留下的烂摊子。对于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韩军能够一路遥遥领先便抵达鸭绿江边,他一直都感到大惑不解。米勒不怎么担心中**队会参加战斗,他担心的是这里寒冷的天气,因为大家穿的还是夏装。当他们还在平壤的时候,就有人说冬装快要到了,已经装进卡车了,再过两三天就能发下来。。。。。。尽管大家纷纷传言说美军要在圣诞节前回家了,但是米勒固执地认为,除非你已经站在了家门口,否则就还没有回家。

    据说“黑面糊”米勒来自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二战结束后,他从美42师退伍还乡,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又在1947年重新入伍,成为3师7团的一员,随后又并入美骑1师。杜鲁门政府插手朝鲜事务后,1950年7月便随军派往朝鲜参战。二战期间,米勒一直觉得诸事顺遂,但在朝鲜战场上每件事都磕磕绊绊。7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他们连队抵达朝鲜,随即风风火火地赶往前线的关键结合部(大田附近的一个村庄),一开始就要面对强敌。从那以后,他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这就是“黑人连”里的士兵给他起了个绰号“黑面糊”,尽管他只有25岁。第一天,在向大田前线进发的途中,许多只在电影上见过行军打仗的年轻士兵们夸夸其谈,扬言要给朝鲜人来一个下马威。米勒这时却一言不发。因为在他看来,夸夸其谈最好等到战斗结束以后,而不是战斗之前。。。。。。由于他们毫无防范,而朝鲜人民军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经验丰富,因此刚一交锋他们就败下阵来。第二天全连的人数从160锐减为37人。“我们几乎是在**之间就被敌人全歼。”米勒愤愤地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说要给朝鲜人来一个下马威了。

2卷:第七十章-云山伏击战(之四)() 
不是因为美军士兵们仗打得不好,而是他们骄横轻敌漠视天下,此外,朝鲜人民军利用敌人准备不足,即完全没有进入状态打你个措手不及;此外,朝鲜人民军毕竟熟悉地形,他们会深入敌人的后方而切断敌之退路,然后包抄敌之侧翼。这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前两批发起进攻的朝鲜人民军可能还带有步枪,而后面那些没有步枪的士兵会捡起前面倒下的同胞的武器,然后继续战斗。米勒认为,要对付如此众多而英勇善战的朝鲜士兵,美军连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配备自动武器才行。。。。。。他想:朝鲜人民军开着先进的俄式a-34s型坦克,而美军那些二战时期的反坦克火箭筒根本连它的皮儿都擦不破。在二战的战场上,美军不仅目标明确,而且防守得当。然而,在朝鲜战场上,他们遇到强敌时却乱打一气,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侧翼有没有人进行掩护,因为那些韩军士兵似乎早已闻风丧胆而不见踪影了。

    到达云山后,米勒所在的美军士兵对驻地方圆5英里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巡逻,途遇一个朝鲜老农。这个农民告诉他们,在这一带有成千上万的中国援朝志愿军队,其中不少还是骑兵。老农的话虽不多,但却言之凿凿,因此米勒深信不疑。于是他把这个农夫带到了营部,但是营部里美军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眼前这位农夫是不是朝鲜人民军派出探听美军虚实的细作:中**队?成千上万的中**队?哪里有中国人的踪影?还有骑兵?真是荒谬至极。最后不了了之。好吧,他们可都是中情局的情报专家啊,如果真的有中**队出现,他们一定会心中有数的。近来这位美军中士感到有些惶恐,因为本部队的左右两侧都无人掩护,从而极度增大了易受攻击程度。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由于美军节节胜利,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因此他的不安即一闪即逝。至少在他们抵达云山之前,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然而到了云山之后,用米勒中士的话说,他们团却形单影只、孤军奋战,只要有人稍加留心便会发现,这三个营的美军士兵不仅来得不是时候,而且驻扎的也不是地方。

    10月31日这天米勒正在营部时,曾任8团3营营长、上周刚刚晋升为5团团长的哈罗德/约翰逊中校想要在离开之前检阅一下自己的旧部。据说约翰逊是一个美军老兵。二战期间,他在巴丹岛被日军俘虏,然而却在巴丹死亡行军与3年的铁窗生活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般来说,战俘的经历无助于一个军官的晋升,然而约翰逊却最终成为第8军的参谋长。当他逐渐熟悉了中**队的战术后发现,当时美军5团的部署过于分散,很容易成为中**队首先的攻击目标。

    在中**队发起进攻之前,包括约翰逊在内的军官们其实知道,美军司令部正在就此事争论不休。8团团长哈尔/埃德森上校想将本团撤离该区域,不仅因为美军8团位置过于暴露,而且已经有太多征兆引起了这位美军军官的警惕。11月1日,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森林上空浓烟滚滚,埃德森和其他一些美军军官都怀疑,这场大火很可能是敌军为了迷惑美军的空中侦察力量而故设的**阵,对于该地区已有中**队出现的报告,美骑一师师长哈普/盖伊要比他的上级更为警觉,甚至感到战斗很有可能一触即发。11月1日那天,他在云山以南的龙山洞设立了师指挥所,在他看来,麦克阿瑟一直狂妄轻敌,自以为“一只手捆在背后”也能打败朝鲜军队,实际上却犯下了兵家大忌。盖伊觉得,那些东京坐镇指挥的美军高级军官完全不了解敌军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而且似乎也根本不愿意去了解。总部甚至还派出一名军官,专门负责定期往返于东京与盖伊师部之间,据说是为了及时了解美军骑一师的需求。这样一来,美军就丧失了挽救骑8团尤其是3营的最后一次机会。接下来的这场战役几乎在顷刻之间就胜负已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两个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的精锐师,与一支美军装备最精锐的骑一师等进行了第一场正面交锋。

    美骑5团在约翰逊的率领下,在北上云山展开救援行动的途中被中**队的阻击部队困在了半路。实际上,美骑5团不仅难以解救出受困的骑8团,而且就连自身是否能够从这场鏖战中顺利突围脱身,免遭全军覆没的命运都不知道。10时30分左右,中**队发动猛攻。这真是兵败如山倒,志愿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迅速突破美军薄弱的防线。美军看似防守严密的营指挥所顷刻之间就被夷为平地。各个排的一些残存美军士兵想要临时构建一条防线,但很快就被攻破而土崩瓦解。到处都是美军伤兵,慌乱之中,载着美军士兵的坦克及装甲车队拚命往南突围,但遭遇中**队异常猛烈火力的节节阻击。这时,被包围的美骑8团3营指挥部一片混乱,身受重伤、目瞪口呆、麻木迟钝的美军士兵散乱地从不同方向赶往这里。到达这里以后,攻克指挥所的志愿军战士和美军残兵混战在一起。

2卷:第七十一章-云山伏击战(之五)() 
志愿军后续部队很快拿下了美军营部指挥所,一部美、韩残兵败将在先前的美8团指挥部200码内建立了环形防御带,然后匆匆忙忙在松软的河床上挖出了几道战壕,把数辆从沿途公路上败退下来的坦克推了进去。这样一来,他们具备了一点儿有限的火力,另外捕捉到了一些微弱的无线电信号(这数辆美式坦克的无线电台那时还能正常使用)。那天晚上,美军一直在开火。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虽然中**队(当时38军曾错误地判断云山镇隐藏着美军一个黑人团从而失去了追歼逃生之敌的战机)完全可以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却没有再次全面出击。那天晚上,约翰逊上校认为,那天晚上援朝志愿军战士和美军一样都感到十分困惑。不过,约翰逊上校还记得,志愿军战士的困惑没有持续到第二天。破晓时,美军稍稍松懈了一口气。他们熬过了中**队的第一次攻击。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很少在白天进攻。即使这是美中两军的第一次交锋,美国人也觉得中**队与朝鲜军队大不相同。这里似乎仍然还抱有一线希望。从他们收到的最后一条无线电信息看来,美援军骑5团已经上路了。

    当米勒等被困在战壕里的时候,美k连的其他士兵正在手忙脚乱地转移该炮兵连的6辆榴弹炮车。他们迅速关上窗户,想要挡住志愿军的炮火。然而,当他们制定好突围路线,临时拼凑起一支残存的护卫队(约有17部车辆,由卡车拖着榴弹炮,美式吉普车运送人员与给养)时,一切为时已晚。志愿军战士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切断了敌军通向南逃的道路,并且埋伏在道路两旁守株待兔。其中许多士兵都配备有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手中缴获或者购买的汤普逊冲锋枪。尽管美军早已淘汰了这种枪支,但是此时它们大派用场。

    中**队先是堵住了美军的去路,然后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汉克中尉是该连指挥官之一,他曾经在二战中参加过登陆冲绳岛战役;当天晚上,他也是护卫队成员之一,并且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后来他告诉米勒,他们本来没有一点儿突围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连被志愿军战士消灭。就在那天早些时候,米勒曾经向上级请求开始撤退,得到的答复却是要等候命令。米勒说:“我们等不来什么命令,因为我们完全失去了联系,所以只能尽快突出敌方的重围。”包括炮兵连长杰克上尉在内的少数几个人率先登上了吉普车,并且设法突出重围。当时中**队突然停火,大概是想等那辆拖着榴弹炮的大卡车过来时再集中攻击,因为这个战利品不仅更加惹眼,而且还可以顺便制造路障堵住美军的退路。最后,该连大约180名士兵逃生的屈指可数。这是美军最后一次试图逃出云山地区。奉命前来救援的美骑五团也已经土崩瓦解。米勒、神父卡朋等35名美军士兵都成为俘虏。。。。。。

    美骑8团1营的官兵对中**队的伏击大吃一惊。实际上,此前他们曾经与中**队有过一次小规模的交火,却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是何许人也。1营d连(重机枪连)的一名19岁下士雷/戴维丝还记得,那是一次漫无目的的乱射--这种事情好像经常会发生。10月31日,他们已经抵达云山镇。当他和一支连级规模的队伍穿越一片稻田时,附近的几座山头上突然传来了枪声。戴维丝记得,枪声刚刚响起的时候,他们显得漫不经心,许多人甚至边头盔都没有戴。接着,双方都后撤了。真正的激战在一天半之后才到来。戴维丝隶属于一支重机枪分队。他们驻扎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在的山头位于一条通往东南方向道路的南端。这条道路十分狭窄,一次刚好只能通过一辆牛车。然而当时美骑8团的车辆却一辆接着一辆,磕磕碰碰地难以顺利通行,好像美军离开了汽车就不会行军一样。在敌军看来,他们显得十分无能。中国士兵徙步行军,轻而易举就穿过那条道路直达高地;而美军士兵的命运似乎和那些机动车辆连在了一起,全都被困在了低地。

    刚过子夜,中**队发起总攻。在过去的4个月里,无论是参加哪场战斗,戴维丝总会遇到敌众我寡的状况,但这一次对于他的班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机枪因超负荷使用而失灵。戴维丝早就预料到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刚到朝鲜的时候,对于这种必须由两人操作的武器,他负责背负弹药,接着负责装弹药,最后才成为一名重机枪手。。。。。一开始,美军士兵使用的是步兵最为常见的武器-么武器,对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来说都远远不够。有一次,营长鲍勃/凯恩中校对他说:“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