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收获不小,但张毅却并不开心,而他不开心的原因,是出现在他眼前的二人,这二人他都认识,但二人却不认识他。
“嗯?”看着站在张毅身后的关羽三人,徐晃愣了,他差异的看着旁边的白面将军,问:“主公,他们三个”
什么叫一脸懵逼,看看徐晃的脸就知道了,什么叫郁闷不已,看看张毅的脸就知道了,只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58章 错认()
为什么张毅很郁闷,徐晃很懵逼呢?原来徐晃见到白面将军之后,错以为关羽三将是白面将军的部下,所以对白面将军很是感谢,因为若不是有支援的话,徐晃肯定就挂了,不但徐晃要挂,整个涿郡都会被黄巾军屠戮。
徐晃很感谢白面将军,白面将军也很欣赏徐晃,立刻就开始用言语招揽徐晃,而早有投靠之心的徐晃顺势也就答应了白面将军,成为了他麾下的武将,所当徐晃看到关于三人站在张毅身后的时候,才会一脸的懵逼,不过张毅却不是因为白面将军收了徐晃,他才很郁闷,他郁闷的原因是白面将军抢先他一步进了涿郡,那救援涿郡的功劳就会被他夺走一半儿。
听了徐晃的问题,白面将军笑了笑。
“这三位将军我也很想认识,”笑罢,白面将军向前走了两步,冲张毅拱拱手问:“请问将军可是平北将军定平候张毅?”
“没错,正是本侯,”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张毅一脸不爽的说:“孟德兄,你可真是兵贵神速。”
没错,这个抢先一步入城,并且招揽了徐晃的人,正是曹操曹孟德。
听到张毅直接就叫出了自己的字,曹操愣住了,因为他知道张毅的名字,是因为张毅现在再朝中很有名,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收回四郡这种功绩,已经很久没人能做到了,虽然后来又被夺了回去,但足以让张毅名噪一时了,而且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洛阳城中的大小官员,都把张毅当成了救世主,认为能平定黄巾之乱的人唯有张毅。
在曹操看来,自己能认出张毅这并不奇怪,因为张毅的战旗上都写着呢,但张毅一见面就叫出了自己的字,还口称孟德兄,这就让曹操很莫名了。
曹操很不解的是张毅好像认识自己,而自己印象中却没见过张毅,自己更不是什么名动一时的人物,所以他才很莫名,而张毅现在也很不解,他不解的是曹操这老小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了。
曹操会在涿郡现身,这是张毅万万没想到的,因为按照历史,曹操现在应该还在洛阳,即便是上一世,曹操也是按照史书上记载的那样,一直在洛阳等待命令,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去支援豫州的皇甫嵩,怎么现在却出现在这里了?不过现在张毅没工夫纠结那些问题了,因为他从刚刚徐晃的神态和言语中,听出了一些让他更郁闷的事。
瞥了曹操一眼后,张毅越过他问徐晃:“这位壮士,是徐晃徐公明吧?你和他是刚认识的?”
对于张毅直接越过自己去和徐晃说话,曹操是没有半点脾气和不悦的,因为在他看来,张毅能直接叫出自己的名字,已经是他莫大的荣耀了,毕竟他现在仅仅只是一个校尉,自己出身本来也不高,而张毅现在可是名人,爵位职位都比他高出一大截,张毅刚刚正儿八经的唤了他一声孟德兄,他就已经喜不自胜了,只不过他一时间没明白张毅后半句话的意思。
张毅现在也顾不上搭理曹操,与什么功绩功劳相比,张毅现在更在意的是徐晃和曹操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正是,”点了点头,徐晃面色有些僵硬的说:“我其实其实也没什么。”
徐晃的话听起来很难理解,至少张飞和典韦听了,感觉一头雾水,他们两不明白徐晃到底想说什么,不过在场其他人却听懂了,尤其是曹操和张毅。
“哦”恍然大悟的曹操一拍额头,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张毅,然后问徐晃:“公明原来是把我当成定平候了,这就难怪了,既然是错认了,那公明现在见到侯爷本人了,你若是想要追随侯爷,我曹孟德绝不拦你。”
“啊?”曹操的话让徐晃愣了一下,随即徐晃急忙摆手说:“主公,公明不是这个意思”
“孟德兄严重了,”没等徐晃把话说完,张毅也开口了,他笑着摇了摇头:“既然公明已经追随孟德兄了,自然不会朝秦暮楚的,孟德兄切勿多疑。”
张毅这货也是越来越奸猾了,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自己不说这话或许还好,自己一说这话,曹操不疑心徐晃都难,当然,张毅也知道曹操有另一只奸雄之眸,能看出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忠心,但张毅坚信一句话,只要锄头抡的好,没有墙角挖不倒,他有信心逐步的把徐晃逐步从曹操身边给挖过来。
果然,听了张毅的话,曹操立刻皱起了眉头,不过他那怀疑的表情也是转瞬即逝,连张毅都没有察觉。
就在张毅想询问曹操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时候,涿郡太守刘焉现身了,一见到张毅,刘老头就跟看到解放军叔叔一样,一边拉着张毅的手千恩万谢的,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自己这些日子有多悲惨,弄的张毅都不好意思了。
说起来张毅之所以选择先支援涿郡,一方面是因为张飞的缘故,毕竟张飞是涿郡人,自己家乡闹起了黄巾贼,他自然很着急了,张毅上一世也在涿郡生活过,自然不忍涿郡百姓遭受荼毒了,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刘焉。
上一世张毅不是做了涿郡的太守嘛,他顶的就是刘焉的缺,而刘焉被张毅顶了之后,却没有丝毫的恼怒,还帮了张毅不少忙,后来他升迁冀州刺史后,还给过张毅不少的援助,所以张毅很感谢刘焉,虽然这一世刘焉并不认识张毅了,但张毅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自然不会任凭涿郡城破了,只不过张毅没想到,会在涿郡碰上曹操和徐晃。
在刘焉的盛情邀请之下,众人都被邀请到了太守府,虽说是大战刚刚结束,但刘焉还是倾尽所有,给张毅他们摆下了较为丰盛的庆功宴,席间与曹操痛饮三杯后,张毅也不再计较之前的不愉快了,开始和曹操攀谈了起来,也问清了曹操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不过曹操并没有和张毅说实话,他只是说自己是奉命行事,可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曹操身边有个玩家,那个玩家告诉的他,去涿郡能找到良将。
又一个玩家出现了,不知道张毅了解这些情况后,会作何感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59章 宴请()
酒过三巡之后,刘焉又各自敬了张毅和曹操一杯,然后便以不胜酒力为由先退席了。
刘焉退席张毅也挺理解的,毕竟刘焉上了岁数,大战期间也好几天都没好好休息了,现在战事一过,自然就撑不住了,所以也未过多挽留,只是很客气的起身目送了刘焉离开。
刘焉退席后,庆功宴上也就剩曹操和张毅了,席间,曹操不时向关羽三人举杯称赞三将勇猛,想借故和关羽三人攀谈,可三人对他的态度却很冷淡,张飞就没拿正眼看过曹操,典韦更是理都不理,只管埋头吃肉,只有关羽出于礼节和他举举杯,可也只是浅酌,弄得曹操好不尴尬。
曹操的举动和三将的反应,张毅都看在了眼里,心道:这老曹操还真是奸诈,当着老子的面就想挖老子的人,臭不要脸的,你也不想想,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功劳,被你捷足先登抢了一半儿,他们会理你才怪。
虽然心里在腹诽曹操,但张毅嘴上却笑着说:“孟德兄莫怪,我们定平军有军规,征战在外不得饮酒,庆功宴上酒过三巡,已经算是破例了,因此我们不会在多饮了,再加上我们定平军从未得过朝廷一点钱粮,因此伙食不好,他们已经很久没见到过这么好的宴席了,所以还请孟德兄见谅。”
张毅说的是实话,他自己都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更别提关羽他们了,要不是有曹操他们在,关羽和张毅需要顾及颜面,不然他俩也早就和典韦一样大快朵颐了。
听了张毅的话,曹操叹了口气,有些伤感的说:“连侯爷这样的有功之臣尚且受到这种待遇,哎奸臣当道,民不聊生,黄巾贼起,天下将乱也!”
曹操的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说起来曹操一开始是想匡扶汉室的,这一点史书上也有记载。
174年,19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正式进入仕途,不久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县令一级,说起来一开始就能做到县令,已经不算小了,但由于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因此他的官可以说是小的不得了。
虽然官小,但曹操却并没有懈怠,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言明: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只是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不敢真把他怎么样,却把曹操调至了远离洛阳的顿丘,任顿丘令,后来曹操因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至此曹操才明白,东汉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匡正。
因此曹操在张毅面前的感叹,完全是出于真心的,不是故作戚然。
“哎”同样长叹了一声,张毅也伤感的说:“时局如此,你我为臣者,只能尽心尽力,除此之外,也别无它法了。”
“我就是不明白,”越说越伤心的曹操,一拍大腿痛心疾首的说:“皇帝陛下是怎么了?他就看不出忠奸,看不出谁有治世之才,谁是尸位素餐?像窦武和陈蕃这样的忠臣居然会被正法,像侯爷这样的有功之人,居然没有一个公正的待遇,而朝堂之上那些溜须拍马,无恶不作的奸佞之徒,却能受到重用?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越说越痛心的曹操,猛的灌下杯中的酒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讨论起了时局,而张毅则一直在静心细听,时而点头称是,时而痛心疾首的附和曹操,反正是把一个倾听者能做的都做了。
滔滔不绝的说了半个小时后,曹操说累了,开始反问张毅对时局的看法,但张毅却没有正面回答他,依旧是再说“时局如此,你我为臣者,当尽心竭力”之类的话,直到酒宴散了,张毅都没有说一句评论时局的话。
看着张毅等人走出县衙的背影,曹操暗自皱起了眉头。
感觉有些看不透张毅的曹操,转头问身后,一个刚刚才走进大堂的人问:“宋业,对于此人,你怎么看?”
这个宋业,就是曹操身边的玩家,说起来他跟随曹操也是无奈,因为他在这一世的身份就是曹操家的家奴,要想出人头地,也就只有追随曹操这一条路了。
略微的冲曹操欠了欠身,宋业恭敬的说:“主公,此人,将来必会成为您成就霸业的绊脚石。”
“成就霸业,成就霸业”反复沉吟了几遍那四个字,曹操有些迷茫的说:“我真的能如你所说,成就一番丰功伟业吗?”
“主公若问业,业还是那句话,”躬身向曹操行了一礼,宋业肯切的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主公也!”
宋业那肯切的语气,让曹操虎目一亮,心中不禁豪气顿生,要不是顾及四周还有旁人,曹操肯定要发表一些宏论了。
曹操和宋业谈论张毅的时候,关羽也在询问张毅对曹操的态度,他不明白为什么张毅一直不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
与张毅并马而行,关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大哥,小弟愚钝,为什么你不把平时对我们说的话,讲给那个曹操听呢?”
平时给关羽他们洗脑的时候,张毅没少抨击时局,关羽本以为在曹操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张毅会说出一番让曹操折服的话,可没想到张毅却缄口不言,这让关羽很是费解。
关羽心中有疑惑,张毅早就看出来了,就等他问呢,所以听完关羽的话之后,张毅想都没想,立刻反问关羽:“云长,你说在洛阳那些人的眼中,我是什么人?”
“是收复撕郡的大功臣啊。”
想也没想,关羽立刻就说出了答案。
“错,”直接否决了关羽的回答后,张毅笑着说:“在洛阳那些人的眼中,我就是十常侍的一条狗,我想不光那些人这么认为,十常侍自己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就连那些你们认为昏庸无能的皇帝,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
关羽心中对汉朝还有期待,这一点历史上就有很多证据,比如所有人都在劝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却一直沉默,以至于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后人一直认为有刘备的责任。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杀,有没有刘备的责任,张毅不知道,但张毅很清楚关羽匡扶汉室的心愿,所以张毅一直在不断的通过言语来抹掉关羽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像现在这样,他提到了汉灵帝。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关羽心中对汉朝的期待,无非就是对皇帝的期待,因为关羽曾经说过“清君侧”之类的话,这就说明关羽对汉灵帝一直还都抱有很高的的期待,他一直都以为只要把那些奸臣都扫荡干净了,汉灵帝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所以张毅现在就要在关羽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果不其然,当张毅提到汉灵帝的时候,关羽那一对卧蚕眉立刻皱到了一起。
“皇帝也这么认为?”皱着眉想了想,关羽摇摇头说:“不会吧,皇帝一直都在被奸人蒙蔽,应该不知道这些事吧?”
“云长你太天真了,”笑着对关羽摇了摇头,张毅把马头朝关羽靠了靠,然后低声问:“陛下最宠信的是十常侍是吧?这点从他吧禁军交给十常侍来统领就能看出来,可他为什么又把京城卫戍交给了何进呢?为什么把北军交给倒向何进的卢植呢?因为他怕十常侍权利太大,他的皇位不稳,所以才要平衡双方的权利。”
“可要是皇帝知道大哥是十常侍的人,为什么还要把北军交给大哥呢?”
关羽也是一个有智谋的人,张毅的话一说完,他立刻就想到了疑点,但张毅早就把话都编排好了,哪里会被他问住。
“因为他别无选择,”目光直视着关羽,张毅言辞凿凿的说:“他为什么别无选择,我三言两语跟你说不清楚,但黄巾之乱一起,他马上拜何进为大将军,同时解除党锢,推行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只是不想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因为做好皇帝累,但做一个昏君却能轻松。”
听了张毅的话,关羽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脸上也漏出了思索的表情。
看到关羽开始考虑自己的话了,张毅趁热打铁继续说:“从他平衡双方权利,这说明他懂得为君之术,从黄巾之乱他推行的措施,说明他懂得为君之道,懂为君之术和为君之道却让天下大乱,说明他就是不想做一个好皇帝,皇帝,天子,是上天之子吗?不是,是天下万民之子,一个人,却要做天下万民的儿子,要让天下万民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该有多累?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昏君要比明君多的原因了。”
张毅的话说的通俗易懂,不到关羽听懂了,连张毅身边的几个亲兵都听懂了,典韦听完更是拍着大脑袋说,自己给一个人当儿子就够辛苦的了,皇帝要给天下人当儿子,还真不是人干的。
张毅的话是说完了,但他不确定关羽能体会多少,不过这也不是着急的事儿,所以张毅也没在多啰嗦,而是加速赶回城外的大营。
回到城外的驻地,张毅看到的是大批的黄巾战俘,这让他很头疼,因为这些战俘不同于鲜卑战俘,鲜卑战俘张毅可以劝降或者逼降,而这些战俘说起来都是普通百姓,虽然他们附逆黄巾,跟着黄巾军一起造反,烧杀抢掠也干过不少坏事,也很可恶,但让张毅用对付敌人的手段来对付他们,张毅真有点下不去手。
看着蹲在地上那些因惧怕而瑟瑟发抖的人,张毅转头问关羽:“云长,你觉得他们该怎么处置?”
听到张毅说要处置自己了,那些黄巾战俘立刻抬起了头看向了他,而此时关羽也顺着张毅的手看向了那些战俘,从那些人的眼中,关羽看到了恐惧和惊慌,也看到了憎恨和怨毒,但更多的却是迷茫,因为那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