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五年七月十六那天,京师青衣卫的回信终于传回到陕西巡抚衙门,许梁捏着厚厚的一封信件,花了足足两刻钟,才看完,然后长叹一声:“孙承宗啊孙承宗,你怎么也跳出来了?!”
青衣卫的报告里写得很详细,原本朝中上下对于是否满足陕西巡抚衙门提出的追封秦王等无理要求,都是存在相当大的争议的,然而长期蛰伏在辽东的内客大臣孙承宗忽然驾临京师,然而进宫与皇帝谈了好一会,然后第二天便宫里便连下几道圣旨,一道是封许府大夫人冯氏为正四品诰命夫人,联读慈庆宫。另一道是关于原本西安府知的人选调整,再有一道,便是关于追封秦王朱存枢为秦亲王的旨意。
短短一天时间,崇祯皇帝连下三道圣旨,而且都与许梁有莫大的关系!
这种做法,令许梁一直心神不宁。许梁直觉,崇祯皇帝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转变,都是因为内阁大臣兼辽东总督孙承宗进宫一趟坏了大事。
然而由于那次君臣之间极为保密,至到今日,许梁的人依旧不能查探出来,崇祯皇帝到底在搞什么阴谋!(。)
第六百八十一章 经济特区()
除了命令京师青衣卫严加查探之外,许梁也没有别的办法。
只是冯素琴虽然封了四品诰命,却陪读在慈庆宫内,想要离开京师,一时半会却是做不到了。
许梁只有命京师青衣卫加紧往皇宫里渗透,争取在慈庆宫内安插人手。
这天,许梁带领按察使邓水清,布政使何准,齐楚,课税司罗百贯,参政王启年等人一道视查长安千户所的屯田储粮情况。
几名陕西最有权力的官员查看了千户所的仓库之后,看见堆积了一大半仓库的粮食,许梁缓缓点头,对于按察使邓水清的办事能力表示认可。
“邓大人,千户所改制屯田之后,原本千户所里的士兵有什么意见没有?”许梁笑呵呵地问道。
邓按察使想了想,肯定地摇头,道:“巡抚大人,去年都挥使司名下所有千户所,百户所改制屯田之时,下官按照巡抚大人的意思,将那些不愿意继续留守在所里的人都发放盘缠,放任他们自谋出路了,眼下留在这里的人每人几乎都能分到两三亩田地,经过两季的种植,每家每户除了上交划定的粮令之后,其他的都留给了自己。这些人尝到了甜头,现在是赶也赶不走了。”
“不仅如此,原先那些离开了的人听说这种情况之后,不少人又跑回到下官这里,要求重新归入兵籍。”邓按察使笑笑。
这种情况,许梁想想也是必然的,便问道:“对于那些离开之后又想要重新返回的人,邓大人是如何安排的?”
邓水清道:“大人,说起来这些人原本都是所里的士兵,他们想要回来,只要所里还有空置田亩,能够安置,下官都会尽量安排。”
许梁点点头,然后朝课税司提举罗百贯说道:“罗百贯,虽说都指挥使司和巡抚衙门不分彼此,但军队用粮,从都指挥使司提取粮食,还是要按照商定的价格,足银支付。”
罗百贯道:“是,下官与邓大人一直便是这么做的。”
邓水清又道:“巡抚大人,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虽说梁军再次扩军,兵力大大增涨,然而都指挥使司屯积的粮食每年便足够供给二十万军队之用。眼下陕西官兵尚不足十万人,即便军队的粮令全由都指挥使司供应,依旧还有大量的粮食没地方消化。”
许梁看了邓水清一眼,淡然问道:“邓大人想说什么?”
邓水清嘿嘿讪笑,咧嘴道:“下官是想,这些多出来的粮食放在仓库也是放着,不但要花费大量人力去打理,还易招惹老鼠光顾。与其这样,倒不如把这些粮食对外销售,转化为现银子。”
许梁赞许地道:“邓大人这想法很好。回头本官把梁记掌柜伍思德叫来,他与你一道商量着如何外销这些粮食。”
邓水清听了,原本冒到嗓子眼的话便咽了回去,其实邓水清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的本意,只要许梁同意外销这些粮令,邓水清便打算由都指挥使司直接对外销售处理。然而许梁却一口咬定了梁记的伍思德,邓水清便再有想法,也只能忍着,顺应许梁的意思。
许梁又视察了另几个仓库,便满意地离开,回到巡抚衙门,便命人把梁记掌柜伍思德叫了过来。
“大人。”伍思德进来,恭敬地拱手。
随着许梁手中的权力日益稳固,伍思德自己都说不清楚,打什么时候起,自己面对许梁时居然会有敬畏的感觉。
“唔,伍掌柜来了。”许梁将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落到了伍掌柜身上,对于这位资深的梁记掌柜,许梁把蜂窝煤,皂膏,井盐等许府的大项生意都交到他手上,而事实证明,这位伍掌柜把几项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
许梁打量着伍思德,沉吟着说道:“上午我去看了都指挥使司的几处仓库,邓水清主持卫所屯田还是有些成绩的。如今都指挥使司的屯粮仅靠陕西官兵是无法全部消化的。邓水清想把这些多余的粮食外卖处理。但是本官不想邓水清和他的都指挥使司再插手粮草生意,上午我便对他明说,将由梁记全盘接手都指挥使司的余粮外卖业务。回头你便与邓水清联系一下,谈妥这些事情。”
伍掌柜点点头,道:“属下知道了。不知道大人对于都指挥使司粮食的价格方面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许梁微微一笑,随意地摆手道:“虽然是都指挥使司的粮食,倒也没有必要特殊照顾,一切就按照梁记的采买价格来就行了。”
伍掌柜点点头,站在原地沉思了半晌,才为难地说道:“大人,恕属下直言,陕西省内这一年来在大人的治理下,各府百姓生活都趋于安定,基本温饱能够保证。属下想来,都指挥使司的粮食数量想必不少,如果全部在陕西省内消化恐怕有些难度。而如果运回南方的话,卖出价格便没有任何优势。”
许梁鼓励地看着伍思德,“说下去。”
伍思德咬咬牙,拱手道:“属下是想,既然本省和南方都不好处理,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这些粮食卖到西边去?土鲁番的赤斤城和沙州城已被我军占领,能否把这些粮食运到赤斤和沙州,卖给那些西域人。”
许梁听得,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伍思德的话让许梁不由地记起,如今赤斤城和沙州城已落入自己手中,而且看土鲁番速檀的样子,三两年之内也没有力量再把赤斤城和沙州城收复回去。与土鲁番接壤的西域势力,尚有亦里巴里,叶尔恙,土默特部,鞑靼等。这些势力向来都羡慕大明朝的丰富物品,如果把赤斤和沙州打造成为与西域势力贸易往来的特区,用大明的物资赚取这些势力的钱财,以此壮大许梁本人的财力。
这等美事,何乐而不为呢?况且与赤斤和沙州连接的肃州关还在梁军的控制之中,从大明内部往赤斤和沙州运输物资,一点难度都没有!
许梁越想越觉得可行,当即哈哈大笑,倒把伍思德笑得一愣一愣的。
许梁畅快地笑了片刻,才忍着笑意对伍思德道:“伍掌柜方才的话倒提醒了本官。如今赤斤和沙州已落入梁军手中,那两座城可是尚未开发的市场。伍掌柜,你的想法很好,就把这些粮食运到赤斤城和沙州城去,卖给土鲁番人,赚他们的钱。”
伍思德见许梁没有反对,便放下心来,当即朝许梁拱手,然后出去找邓水清商谈如何接手那些库存粮食了。
许梁随后又兴冲冲地把课税司提举罗百贯叫了过来,兴奋地道:“百贯,巡抚衙门课税司的税种只有地税和商税在征收,以后还要在边关开征关税。首个关税征收地点,就设在肃州关内。课税司拟个章程出来,十天之后,要正式在肃州关实行。”
罗百贯听得一愣一愣的,面对许大人突然冒出来的主意,有些无所适从,不禁嘀咕道:“土鲁番境内又破又穷,风沙还大,谁会带货物去那种地方做生意”
许梁笑了,纠正罗百贯,认真地说道:“百贯哪,你要是这种想法,便大错特错了。我告诉你,往后赤斤和沙州,可就是陕西的经济特区!”
“特区?这是什么东西?”罗百贯挠头问。
许梁轻咳两声,道:“特区嘛,就是特别的区域的意思。赤斤和沙州位置特殊,实在是设立特区的不二选择。”
许梁决定了的事情,恨不能立马就实现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写画画了一阵,连晚饭都是在里面吃的。
第一晚如此,第二天依旧没有出门,待到傍晚才重新开启书房的人,当即兴冲冲地命人把陕西高层都叫到巡抚衙门里来开会。
会上,许梁当众拿出了自己花费两天时间制定的赤斤和沙州特区的概念。面对着一众属下茫然地眼神,许梁便又费尽可舌,一再解释,直到众人都没有什么疑问了,许梁才一锤定音:“那么,从现在开始到来年,诸位的任务一是维持好陕西的安定,加快集训新兵。第二嘛,便是尽快将赤斤和沙州推到经济特区的道路上去。”
诸位属下虽然没有什么疑问,但却对许梁的所谓特区,持怀疑态度。
陕西参政王启年轻咳一声,道:“大人,虽然下官等人也极为支持大人建呃,经济特区,只是,下官听这意思,要想建立两个经济特区,好像需要大量的商人,商铺入主赤斤和沙州城吧?呃,眼下赤斤和沙州刚刚经历战火,正处于恢复期。局面还不够稳定,这种时候,下官怀疑,没有多少商人会同意去那里做生意的。而一旦没有商人出没,只怕赤斤和沙州很快便会萧条下来。”
许梁思虑片刻,也不得不承认,王启年说得是大实话,既然是经济特区,没有商人还怎么谈经济?
商人?哪里去聚集这么多的商人呢?许梁沉思着,猛然想到中华总商会。虽然中华总商会的会长冯素琴依旧远在京师的皇宫里,然而陕西省内还有一位副会长,那便是泾州的梁隐先。
许梁想着,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看来,中华总商会是该开一次年会了。”
三天之后,远在平凉府泾州老家休养的梁家老爷子梁隐先忽然接到陕西巡抚许梁的亲笔书信,邀请梁会长到长安城巡抚衙门一叙。
堂堂陕西巡抚亲自邀请,梁隐先一大把年纪了,倒也不敢怠慢,急忙由其子,梁子期陪着,火急火燎地赶往长安城。
当梁隐先赶到长安城巡抚衙门的时候见到陕西巡抚许梁后,许梁很是客气,拉着梁老爷子的手虚寒问暖,很是热情。
梁隐先一大把年纪了,被一个年轻后生如此亲切地拉着手,时间久了也有些受不了,便尴尬地讪笑着,悄悄抽回了手,然后真诚地问道:“许大人,老夫和子期与许大人相交已久,大人急着把老夫叫来,肯定是有要紧的事情要老夫去做。您也甭跟老夫客气了,有什么事情尽管开口便是。”
梁子期也跟着说道:“就是,许大人,我与家父都视许大人为梁家最忠实的朋友。朋友之前,太见外便不好了。”
许梁听了,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然后招呼梁隐先父子喝茶。自己为掩饰尴尬,抿了好几口茶水,抬头见梁隐先和梁子期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便讪讪地一笑,道:“原本本官还想安排梁老爷子和子期好好的在长安城玩上几天,待葛乔从南方赶过来之后,再一道说这件事情。”
“大人是说,葛副会长也会赶过来?”梁子期惊讶地问道。中华总商会有一正两副会长,通天下物流的葛乔便是另一名副会长。听闻许梁也把葛乔也叫了过来,梁隐先父子交换个眼神,顿时明白,许梁接下来要吩咐的事情,绝对不简单。两人都坐端正了身姿,认真地看着许梁。
许梁无奈地叹口气,道:“既然梁老和梁兄都这么着急,那本官便提前说了罢。”说罢,许梁便将要在土鲁番的赤斤打造成经济特区的想法与两人说了。起初许梁是想把赤斤和沙州两地一齐建设成经济特区,然而经过王启年的提醒之后,许梁觉得还是先搞定赤斤城,待赤斤城形成稳定的规模之后,再着手建设沙州。
梁隐先和梁子期认真地听着许梁的解说,待半个时辰之后,许梁终于把经济特区的概念和设想解说完,梁家父子便陷入了沉思当中。
要说梁家父子的理解能力就是不一般,一盏茶的功夫,梁家父子便双双抬头,看着许梁,梁隐先钦佩地道:“许大人,如果事实真如大人设想的那样,通过赤斤城这个地方,将大明和西域诸国的贸易往来恢复起来,这将是何等的壮举!不说别的,仅凭大人如此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老夫便心悦诚服。如今许大人把老夫叫来,想必是担心大明内地的商人不敢,不肯到赤斤城去设点经商,要老夫和葛会长出面,说服中华总商会的商人们,消除顾虑,大胆地将店铺开到赤斤城去!”
许梁抚掌,道:“本官正是这个意思。”(。)
第六百八十二章 大建设()
梁隐先自然无不应许,当即在长安城里留了下来,先是联系了一批陕西省内的商人,先在陕西省内商人圈里通了气,有了陕西巡抚这块金字招牌,陕西省内的商人对许梁提出来的赤斤经济特区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梁隐先在茶楼了约了几批商人喝茶,便定了七家商号愿意前往赤斤城。
由于葛乔的到来仍需要时间,许梁便决定先往赤斤城一趟。泾州梁家的梁子期带了梁家的两名老掌柜也随许梁一道前往。
梁家和许府两家商号筹备了一批货物,随许梁出发。
队伍经过固原城的时候,许梁记起被软禁在固原总督府里的三边总督洪承畴,便喝令队伍进固原城,在城内歇息片刻,而许梁本人,却去了三边总督府。
固原知州贺齐亲自陪着许梁进了总督府,许梁问起三边总督洪承畴近来的状况,贺知州神色复杂地道:“大人,洪承畴自从被软禁在总督府之后,倒也没怎么闹腾,最近他好像迷上了书法,每日里都要写了几幅。”
“哦?”许梁讶异,“难道洪承畴准备不当官了,改行卖字?”
贺知州便笑笑,不好接腔。
总督府内,几名留下来的总督府参谋远远地看见许梁进来,都面有惧色地远远退开,一众奉命驻守总督府的巡防司官兵见了许梁,纷纷恭敬地行礼。
许梁和贺齐进了总督府后院,便看见三边总督洪承畴一袭白衣,手里捏着只毛笔,正对着一张石桌上铺好的白纸大肆挥墨。
许梁和贺齐走上前,便见洪承畴写的是一幅对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笔遒劲有力,笔锋凌厉,有如刀锋。
洪承畴写罢,自己先仔细地端详一阵,才意犹未尽地收了笔,然后抬头看着许梁,语气平淡:“巡抚大人日理万机,今儿怎么有空到老夫这里来?”
语气虽然平淡,但许梁和贺齐都听得出来,洪承畴如今权柄已失,对许梁还是有很大怨气的。
然而许梁并不以为意,看了默迹未干的字迹一眼,赞赏道:“总督大人书法日见精进了。可喜可贺。”
洪承畴嘿嘿冷笑:“老夫堂堂朝庭正二品大员,三边总督,不能震慑三边,号令三军,却只能躲在这里挥笔洒墨,身隐牢笼,何喜之有!”
许梁明知道洪承畴是暗自讽刺自己尽夺了三边总督的权力,没有总督之名,却行使着总督的权力。
话不投机半句多,许梁便不再废话,淡然道:“总督大人,本官这就要前往赤斤城了,路过固原,特意来看你一趟。”
洪承畴冷笑道:“老夫听说,巡抚大人扬言要把赤斤城打造成什么经济特区?大明自太祖以来,便一直限制与外邦的商业往来,通过物资限制控制周边国家的发展。巡抚大人此例一开,便把大明两百余年的努力尽数付诸东流!日后边关不宁,巡抚大人便是千古罪人。”
许梁听洪承畴这意思,便明白洪承畴是坚决不同意建经济特区的。然而把赤斤城建成特区,是许梁心中坚定的想法,当即也不想与洪承畴多说,轻笑道:“总督大人这可是说笑了。本官要把赤斤城建设成经济特区,这事可是经过总督府批准的。总督府发往赤斤的公文还在本官的马车上呢。公文上面可是有三边总督府的大印!”
对于许梁利用三边总督府的名义行使总督职权,洪承畴又气又无奈,长叹一声,恨恨地道:“是非曲直,朝庭自有公论。”
许梁便不再理会他,与固原知州贺齐交代了严加看守三边总督洪承畴之后,便回到马车上,队伍继续往赤斤城进发。
一路经过肃州,过肃州关,便进入土鲁番境内。过了肃州关之后,再往赤斤城的上百里地,一路便是尘土满天的碎石路,许梁和梁子期坐在马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