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3年的围攻,在2085年时,波特卢攻下乌尔奇的洛特地,获得通往布托克西半岛的通道,当时波特卢充满对布拉亚松的轻视之心,因此主将佩尔纳斯不顾军队疲惫和波里斯在迈拉米半岛的攻势,将自己的冒进行军称为是出乎意料的奇袭,在没有取得库图马特宫同意的情况下,继续进攻马丹妮。
马丹妮的飞速沦陷给了佩尔纳斯更多的自信,据说他曾经对自己的侍从说道:“有人说古之名将运筹帷幄,如今看来我也差不多了吧?”然后继续向前进攻,即使军粮紧张佩尔纳斯也毫不在意,说只要打到曼克艾努,什么补给都会有。
结果在度过福莱斯地峡时,佩尔纳斯的军队遭到布拉亚松埋伏已久的奇袭,佩尔纳斯所率领的军队由于前后皆被封锁,除了少部分人跳海逃亡以外,剩下的全军覆没,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波特卢军队的鲜血一度染红了福莱斯地峡附近的海域。
最糟糕的地方在于,佩尔纳斯本人更是被直接俘虏,由于害怕回国之后的审判,佩尔纳斯接受了布拉亚松的劝降以后被布拉亚松放回马丹妮,回到马丹妮的佩尔纳斯诈称自己是逃回来的,结果进城以后引发暴乱,使得布拉亚松迅速收复马丹妮。
以上就是2086年时的福莱斯战役,可以说是波特卢开战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役,波特卢对于佩尔纳斯十分恼怒,在国内将他缺席审判为死刑,此外他的亲人也受到波连,不得不暂时退出议会。
尽管波特卢在布拉亚松战场上有“福莱斯战役”这样的惨败,而在迈拉米半岛更是被波里斯占据多个港口城市,以至于不得不内迁那些毫无防备的乡村,但是双方的实力摆在那里,这些只能延迟而不能阻拦波特卢的前进。
因此在2091年时,乌尔奇所有的城市都已经沦陷,乌尔奇空域王德强四世被迫流亡到布拉亚松。而到了这一时刻,波特卢也必须与布拉亚松做出最后的抉择,不能继续含糊的拖延下去。
波特卢派出的使节给布拉亚松的条件确实很宽松,波特卢的使节宣称:“我们可以原谅布拉亚松这些年实行的一些政策,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可以理解。可是波特卢的原谅也就到此为止,布拉亚松必须悬崖勒马,才能保证不遭遇更大的祸事。”
“战争已经进行了快四十年,我们的公民都已经十分疲劳,所以如果布拉亚松愿意交出乌尔奇可鄙的叛逆者的话,波特卢愿意承认布拉亚松与布托克西现有的领土变动,并让我们三国都不再遭遇战争。”
而布拉亚松使节的回答是这样的:“波特卢的使节啊,收起你们虚伪的嘴脸,放弃你们虚伪的行动,这是无用的,我们知道我们与你们终将要有一战,而我们认为,这时候开战是最好不过的时机了。”
这一次的谈判破裂,是彻底的破裂,波特卢终于将布拉亚松认定为敌国并正式发动入侵,而波特卢在乌尔奇加入海岛关税同盟时隔9年后,也正式加入了海岛关税同盟,与波里斯站在同一阵营。
在布拉亚松加入海岛关税同盟时,还有一则曲折,即泽易迪尔家族问题。泽易迪尔家族是乌尔奇的前王朝,曾经率领乌尔奇抵御波特卢,最后被现任约书亚王朝推翻,然后流亡到布拉亚松。
在泽易迪尔家族的流亡时代,布拉亚松一直将泽易迪尔家族作为制衡约书亚王朝的奇货,即使与乌尔奇联合作战以后,布拉亚松也没有放弃庇护泽易迪尔家族,直到此时才正式结束泽易迪尔家族的庇护,将泽易迪尔家族转移给约书亚王朝。
但是泽易迪尔家族早在几年前布拉亚松与乌尔奇联合起来时,就已经预感到不妙,所以当布拉亚松放弃对泽易迪尔家族庇护时,一些早有准备的族员就立刻再次流亡,他们逃到海边幸运的碰上布托克西的劫掠船,因此流亡到布托克西中。
众所周知,当时间进入90年代以后,波特卢就已经开始想和谈了,毕竟按照往常的惯例,战争进行二三十年之后就应该和谈,而这次战争已经进行了快四十年,也确实应该和谈,国内的群众也陷入疲惫。
波特卢陷入疲惫时,波里斯却强撑着发动了两场大规模的攻势,当然结果也众所周知,两路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败的很惨,在这两次失败以后,波里斯也开始想要和谈,不管能不能和谈,至少应该先休战再说。
所以从那波利卡七世上台以后,两大阵营的大规模冲突开始减少,和平使节来往频率增加,双方是真的认真想要和谈——或者休战的。
第五百一十七章:波旁的海最终一战(二十九)狂澜的间歇曲()
《波旁的海战争史·第十三章·休战岁月》
【译者导读:这是修德罗斯有写完稿以后重新修改的最后一章,在这一章的开头修德罗斯别出心裁的将和谈从战争中摘出来,特意描写了波旁的海诸国3年的和谈经历,展现出诸国的尔虞我诈,然后一直写到战争再次爆发。】
【这一次“波旁的海战争”,尽管此时战争期限尚未超过过去已有的战争,但是在战争烈度上却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战争,这期间死伤的军队、损耗的财力,也皆是过去战争所不能比的。】
【并且随着战争到了后期,整个波旁的海的贸易体系全部被打乱,过去还从未有一次战争能对商贸网产生如此大的破坏,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最恐怖的是此时双方都没能压倒对方,所以从正常途径来说,结束战争的日期还遥遥无期。】
【也正是因此,从80年代开始,各国之中都出现了所谓“温和派”、“妥协派”,他们要求结束这场战争,归还波旁的海和平。而随着战争的进行,这批人在各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进入90年代以后,商讨和平已经不再是卖国而是爱国的行为。】
【正是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波里斯在2093年第一次对波特卢派出了和平使节,去欧利(波特卢首都)商讨和平。当然这批使节迎来了可悲的失败,但是无疑给温和派打了一剂强心丸,他们继续推行自己的主张。】
【温和派的主张受到了几乎所有下层民众的支持,不单是市民、平民,甚至连在贫民窟中的贫民都走出来要求和平——不少城市在急疯了以后,派恶棍们去贫民窟强征兵役,把贫民拉去填炮灰。】
【这些“和谈”一直没能取得突破,直到那波利卡七世上台以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那波利卡七世是这么阐述他的看法的:】
【“有些人说要让波旁的海重归和平,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因为和平是可贵的,如今许多人都支持和平,但是因为一些分歧与冲突,和平条约遥遥无期。本着真正解决和平的想法,我有一个新的主意,以休战代替和平。”】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们即将签署的条约,不是带给波旁的海诸神见证的和平条约,而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休战条约,战争暂时停止而已。先停战十来年,让波旁的海重归和平,等停战期限满了以后,视停战的效果来决定究竟要不要和平。”】
【“我听说有些人曾经在这里演讲,说人们一但享受和平以后,就不会再抛弃和平,那么就用这次机会来检测一下吧,到底是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而我的演讲也只是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一个铁血的战争狂,我也想追寻和平。”】
【那波利卡七世的提议得到了许多“温和派”的支持,在温和派看来,既然没法让国家完全停战,那么较为宽松的休战条约也未尝不可,并且用后退一步的休战条约来代替和平条约,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中间派。】
【事实上整个波旁的海的“温和派”确实为那波利卡七世的提议而激动,在他们看来那波利卡七世提出了一条通往和平的新道路,所以他们激动的将那波利卡七世称为当代和平使者,并以此在自己的国家推动以休战代替和平。】
【在这股狂潮之中,有些有远见的人明显的看出了不妥,他们是这么说的:“休战,意味着矛盾只是被掩盖而不是被解决,所以在休战结束之后战争是必然再次爆发的事情,不存在什么享受了和平就不愿意离开。”】
【然而饱受战争之苦的狂热民众是不愿意听从这些富有远见的话语,他们以拒服兵役、拒缴赋税作为自己的对抗,还得到了许多试图用这种不用流血就可以出名的贵族的支持,一时间这一运动风起云涌,尤其是秋收后几次拒服兵役的激烈对抗,最终让各国纷纷同意了参与休战会议。】
【休战会议最先争论的话题并不是如何休战,而是休战会议的地点应该在哪里召开,而备选地点其实也就两处,波里斯的首都皮斯和波特卢的首都欧利,最后因为双方互不相让,只能在波旁的第一个首都,老航道的波里斯城召开,作为这个争论的结束。】
【对于这一次和谈会议的始末,我觉得我必其他人都要有资格来描述,因为我就是波里斯派遣去波里斯城代表波里斯和谈的使节之一,尽管我并非全权使节,但是由于处于会场之中,可以较清楚的了解到当时的会议。】
【我记得当时还没进入波里斯的会场时,第二个争论就争吵了起来,即波埃米人、波旁与波莫西问题,他们是否应该被承认是一个可以参与会议的角色。】
【在波里斯看来,波旁已经被自己吞并,波利首都洛恩的那个流亡政府是伪政权,无权参与会议;在波利与波特卢看来,波莫西和波埃米人都只是自己的叛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印安地也对波埃米人要求作为国家参加会议非常恼火。】
【要知道在2078年印安地决定反对波特卢的时候,其中一个可以说服国内贵族的理由,那就是波埃米人将携带波埃米卫所重新回归印安地,结果如今波埃米人居然要独立,这让印安地感觉到自己又遭到背叛。】
【波旁与波莫西的问题,最终以波里斯与波利的互相妥协为告终,即波里斯同意波旁以流亡政府的身份参与会议,而波利同意波莫西以叛乱的莫西征服卫所的身份参与会议,而两国之后的身份将在会议中进行讨论。】
【波旁与波莫西的问题解决以后,最棘手的就是波埃米人的问题,波特卢拒绝承认波埃米人是一个国家,而印安地也以2078年的《波埃米卫所自愿回归印安地协定》宣称波埃米卫所是印安地的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波埃米卫所大执政官莱索诺敏锐的抓住问题的关键,波里斯,于是他亲自去见了那波利卡七世,向那波利卡七世陈述他自己的理由。】
【“尊敬的那波利卡七世啊,我知道你对我们波埃米人突然要以独立国家身份参加会议而产生波折带给你苦恼感到非常不快,但是就我来说,我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那么是什么理由呢?因为如果不在这时候以独立政权的身份参加会议,之后再想独立,就需要先和印安地进行战争。你可能会想,波埃米人的事与波里斯有什么关系,我因为波埃米人的私利而打扰了你真是过分,可是要我来说,这对你并没有什么损伤。”】
【“那波利卡七世,在这场战争中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印安地与波特卢的仇恨无法化解,他们必将作为死敌继续打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盟主的波里斯你,只要继续站住对抗波特卢这一大义,不管在其他地方做什么,印安地都只能忍耐。”】
【“这个意思就是说,即使你支持我们波埃米人独立,哪怕是像以波莫西那样的方式进入会场,印安地也只能忍下来,还不敢报复,毕竟他们与波特卢是无法解开的死仇,只能配合你们来行动。”】
【“在前面,我向大人你说了支持我们对印安地的影响,对波旁的海战争的影响,那就是没有影响,接下来我将说明支持我们的好处,那就是腾龙均势。”】
【“波特卢为何能如此强大?不就是因为昔日波旁的腾龙均势体系崩坏了吗?被波特卢变成他的腾龙均势?我听说贤明的人在做出事情之前必须要考虑做成事情以后的原因,这就是我来劝说你的理由啊,你应该考虑战争之后的腾龙均势!”】
【“波里斯是正义的国家,是高尚的国家,所以这一场战争必然是以波里斯的胜利为告终,但是考虑到波旁的海如此广大,波里斯即使在强大也不可能完全统治,所以必须要构建新的均势。”】
【“所以如果没有我们波埃米人的话,一但战争以后波特卢衰败,北迈拉米地域将再也没有国家能制衡印安地——除非你能拉来哥尼格塔地域那边的国家,可是这次战争不就证明了他们是不可靠的吗?那时候,即使波特卢倒下,印安地也将接踵而至。”】
【“这就是我劝说你扶立波埃米人的原因啊,扶立波埃米人而非印瓦特人,一是波埃米人是你们的同族,一千年前是居住在一座城市的同胞,二是扶持了波埃米人,就可以防止印安地吞下波特卢在北方所有的领土一家独大,成为你们新的挑战者。”】
【莱索诺的劝说奏效了,于是那波利卡七世传令给波里斯的使节,命令他支持波埃米人进入会议议场。】
【随着波里斯转变态度,就如同莱索诺所说的一样,印安地虽然愤怒但是不敢与波里斯决裂,波里斯和印安地都支持以后,波特卢只能暂时退让,先让这个会议进行,让波埃米人也可以像波莫西一样,以叛变的卫所身份加入会议。】
第五百一十八章:波旁的海最终一战(三十)中场休息时间()
《波旁的海战争史·第十三章·休战岁月》
【在讨论完入场国家问题以后,会议的第三个话题,是讨论休战的期限,这一点没有过多争论,最终各国一致选择10年这个整数年份作为休战的期限,因为整数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前三个议题都只是佐料,而第四个议题才是这场休战会议的重头戏,也是各国争吵最激烈的地方,那就是达成休战时,以及在休战期间中,各国的领土应该如何安排,或者说对于现有变动保持什么看法。】
【在战争中处于劣势的国家,比如布托克西、南波乌图这几个国家,他们要求恢复战前边界;然而通过战争吞并很多领土的国家,比如埃多楠、布拉亚松这几个国家,他们则是要求以保持现有领土作为休战条件。】
【而领土变动也牵扯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即对波旁、波莫西和波埃米人的身份地位安排,这一议题是与领土变动有着息息相关的干系。】
【在这个议题中,最为重要的国家无疑是波里斯和波特卢,可以说他们的态度左右着议题的商议,那么这四个国家最开始的态度是如何呢?】
【波里斯认为这一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无疑是自己占据的领土全部被承认(主要是波旁岛部分的),自己被占据的领土全部归还(主要是埃多楠半岛部分的),而盟友最好也跟自己一样。】
【当然,对于这种想法,连给我们表明态度的使节都知道是异想天开,波里斯要是能达成这一目标,那还打什么战,所以这一目标只是提出来给我们努力的方向,使节真正给我们透露的底线,是可以牺牲埃多半岛的利益去保证波旁岛的利益,以及接济自己的盟友。】
【那么波特卢的态度是什么呢?波特卢认为自己占据的城市一个都不能丢,并且试图对布拉亚松施加压力以使布拉亚松对布托克西让步,争取盟友的权利。】
【议题的开始,是以波旁、波莫西和波埃米人的身份确定而开始的,因为要先确定住这3个未定身份势力的具体安排,才能进行其他的领土确立。】
【第一个被提出来的是波旁,对于波旁这一问题,波里斯的态度十分强硬,宣称自己允许波旁以流亡政府身份进入波里斯就是最大的让步,对于老航道的领土,波里斯是不会有任何让步。】
【波里斯之所以对老航道如此强硬,是因为此时老航道是支援波埃米人的最佳通道,如果波里斯失去老航道的话,不但前往波埃米人的航程要大大延长,还有可能会随时遭到敌对国家舰队的拦截,而波埃米人一旦失去波里斯的支援,覆灭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而此时波旁岛东线战况对波里斯来说颇为不利,随着哈迪斯全军覆没以后,波康的军队踏入了芬缇娜航道,双方围绕着芬缇娜航道的城市反复争夺,将这片土地打成了一片焦土。】
【除了芬缇娜航道问题以外,波旁岛西线的巴提斯也是一个大问题,此时巴提斯是波里斯在西线唯一的据点,波利对这个钉子欲处之而后快,而波里斯坚决不愿意放弃这一个钉子与前进据点。】
【与波里斯有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埃多楠问题,此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