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我大概了解了,只是你翻墙进来的理由是干什么呢?”多凡何止是被套话啊,他的嘴匣子从打开就合不拢,以至于赫尔斯不得不提醒这个年轻人回归主题。
“赫尔斯大人,我虽然只是来自乌尔多奇的交换生,但是每年寒暑假我还是有回家的,正是每年的回家,让我意识到了迪马与外界的不同。”
“迪马是一片开放的土地,一片自由的土地,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有韵律,美的让我陶醉,我最喜欢听的声音,就是水力纺纱机那吱呀作响的嗡嗡声,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
“可是这只有在迪马才能出现,乌尔多奇,那里的行会已经被迪马吓成了惊弓之鸟,叱责所有的‘创新’,这个单词是这么说吧?那些行会厌恶所有的创新,认为创新毁灭了美丽的过去社会,我呸!”
“除了乌尔多奇以外,连贝哈拉我也去过,等到了贝哈拉以后我更是明白,贝哈拉现今人口虽然比迪马多,但是各方面却是远不如迪马的,迪马是朝气蓬勃的,贝哈拉是死气沉沉的,如果说有变化,也不过是因为迪马而惊醒了些许人。”
你那所谓的惊醒了些许人,是大批大批被剥夺地产、被迪马货挤压而失业的手工业者的怨恨啊,而你这个只会在上层市区游玩的贵族,如何能看到这一切,赫尔斯心中发出悠长的叹息,脸上却仍不动声色的听着多凡的话。
“所以我来拜访你,虽然我不是迪马人,但是等我毕业以后,我肯定要居住在迪马,”多凡掏出了一张纸,纸上有许多鲜血写成的字体,“我和我好多同学联名上书请求你,坚定地回绝乌尔多奇,不要让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个生机勃勃的迪马!”
望着这个20岁的人却仍有如此孩子气的举动,赫尔斯维持不住面容的笑了,在笑声中赫尔斯问道:“那你有多大的决心呢?要知道你们只是嘴上说说,我们可就要用我们的鲜血与尸体去铺路啊。”
“那么流下的鲜血与尸体不会只有你们,如果开战的话,我,还有头三名,自愿加入迪马,与那些死气沉沉的堕落城市作战!”多凡做了标准的军事礼节,如今迪马学院1年级和5年级都要举行军训,多凡做的倒也像模像样。
“如果你之外还有4个人,为什么只有你来了?”
“他们说4个人一块来的话,像是来打劫的。”
你一个人来就不像是偷窃的吗?赫尔斯心中如是说道,并且也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你来指挥这场战争,如何?”
“是!”多凡没听清赫尔斯的话语,还以为赫尔斯同意自己参军,结果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传出不可思议的“啊?!”
第六百四十四章:恶兽初鸣(三)反击,迪马战争()
“你说我一个悉耐克人,怎么就突然成了迪马起义军的领袖呢?这不符合常理的吧?”
“帕尔森·多凡大人,你也不要推脱了,经过赫尔斯大人的钦定与迪马议会的一致决定,起义军的领袖就是你了,至于悉耐克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统治菲氩的瓦雷洛西诺王朝不也是悉耐克人王朝吗?”
(瓦雷洛西诺家族还真不是悉耐克人家族,身为西菲力人的他们只是很早就移民到悉尼,然后被悉耐克化了。)
乌尔多奇的贵族们很快就得到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迪马拒绝了他们的提议,并发动起义军来防御国土。贵族们对此早有等待并且跃跃欲试,在他们看来,迪马虽然发达,但仅仅一座城,如何能抵御得住有菲氩支持的全悉伯?
况且,比起通过条约温和的掠夺财富,乌尔多奇的贵族们更感兴趣的还是直接带兵杀进迪马,抢劫能得到的利益可大的多呢,而迪马这些年来也积累了让各地贵族眼热的财富,正好掠夺一波。
不是没有贵族反对进攻迪马,比如那些与迪马纠葛很深的贵族,但是在大势面前,他们只能默不作声,唯一能做的心动不过是磨洋工不出力罢了。
这都是在战争推动者预料之中的是,唯一出乎他们意料的事情,是迪马叛军的领袖不是赫尔斯或婆利古或他们的亲随,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帕尔森·多凡。
帕尔森家族也是在乌尔多奇的家族,他们得知消息以后,立刻宣布将多凡开除出族籍,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暂时的。
而在迪马内,贵族们对赫尔斯突然推出多凡这个连迪马人都不是的来当起义军领袖早就不满,只是这并非致命关键性的冲突,赫尔斯和婆利古都明确表示不会当起义军领袖,那既然如此给一个毫无根基的外人来当领袖也未尝不可,所以赫尔斯用威望压下了不满。
那么赫尔斯为何要推举多凡来当起义军领袖呢?这还是要追溯到婆利古当初与赫尔斯的谈话,有关于“钢铁雄心”第五步的谈话。
“悉尼人和其他地区人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被东西两个大国撕扯开来,如今内部至少分成了5片,悉尼,悉尼的非贸易线;悉伯的贸易线,悉耐克城,迪马,更要细分的话南道和北道都有冲突。”
“这些冲突是菲氩故意而为,以便于他对悉伯的掌控,可是这对我们统一悉伯却造成了大大的不利,内部撕扯太严重了。”
“而钢铁雄心虽然确实会将各地城市联络在一起,但那要到一种可以高速移动并可以携带大量物体的新式运输工具出现才可以,否则如果推行贵族共和制的话,只会造成各地撕裂越发严重。”
“所以你得选一个‘王’出来,要是非迪马的‘王’,毕竟你不可能没有注意到,迪马高傲情绪越来越浓重了,没有一个非迪马的‘王’来制衡,很快他们就会像南方的奥雷蒂亚那样,硬生生的在奥迪人中分出奥雷蒂亚人,即在悉尼人中又分出悉迪马人。”
“所以我们不但要选一个非迪马人,还必须要选一个悉耐克人,这样才能让悉耐克人重新回归悉尼人的集体,让悉伯有收复悉耐克人的理由。”
正是婆利古的这些话语,再加上多凡正好是一个悉耐克人,还如赫尔斯弟弟一样冲动,这一切的一切才让赫尔斯决定选择多凡作为领袖,以及将来的高山之王。
然而婆利古的劝诫,其实只是冷弈感到好玩而已,菲氩有个悉耐克人王朝,那悉伯也有一个悉耐克人王朝,岂不美哉?
总之,迪马就这样起兵了,而帕尔森·多凡这个年仅20岁的悉耐克人,则被迪马推举为起义军的领袖。
迪马起义以后,最快到来的并非其他城市的讨伐军,而是菲氩的使节,菲氩使节到来是要与迪马商讨赫尔斯问题,以及滞留贵族问题,虽说此时正是暑假,但是还是有不少像是多凡这样滞留在迪马的贵族。
经过不到一周的商讨,《2440年迪马协议》就此达成,赫尔斯不亲自参与战争,且不大量破坏迪马的土地,则菲氩不会派兵干涉悉伯与迪马的战争,此外滞留在悉伯的侨民则根据他们自身的选择,回家亦或是留在迪马参军。
结果那些留在迪马的非迪马贵族中,十分之一的人自愿加入迪马的军队,五分之一的人既不愿意与家人作战也不愿意与迪马作战,结果选择去悉尼侨居,剩下的人则返回到他们的故乡。
战争就此爆发,天界将这次战争定名为“迪马战争”,因为战争的起因是围绕迪马这座城市,不过天界也说了,一但菲氩参战的话,战争就会改名“第三次悉伯战争”。
在乌尔多奇的贵族看来,这次战争相当的容易啊,不要看迪马人口占了悉伯全国的三分之一,可是那大多数都是实力不强的平民,打仗还是要看效忠你的贵族有多少,由于能打进迪马分羹,乌尔多奇这边的贵族相当的多,更别提菲氩还派遣了些许志愿军。
不过虽说嬴是赢定了,但迪马再怎么也占了悉伯三分之一的人口,为了确保一击得中,最快速度的结束战争,乌尔多奇还是动员起了全国的力量。
既然是大军,那就只能通过官道进军迪马,而迪马这些年出于商业的需要,不但扫光了境内的“三害”,还将联通自己城市的官道修建的无比平坦,几乎都比得上贝哈拉了,在乌尔多奇的贵族看来,这样倒是方便了自己的入侵。
“神界有句话怎么说来的?辛辛苦苦二十年,到头来却为他人做嫁衣裳,说的就是迪马吧,”那些觉得已经胜利在望的贵族,发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声。
联通迪马的官道一共有两条,西迪马道与北迪马道,这两条官道原本不是叫这个名字,但是随着这三四十年来迪马越发繁华,无数人通过这两条道路,往西边走去迪马,往北边走去迪马,所以官道也成了这个名字。
西迪马道是从洛夫到迪马,洛夫是悉伯最穷的城市,也是悉伯最北边的城市;北迪马道是要先从格奇往西出发,与悉尼国境线上的巴蒂罗斯擦肩而过,接着向北走才能到迪马,这就是去迪马的两条路线。
为了表现出狮子搏兔亦尽全力的态度,乌尔多奇决定两路出兵,从格奇和洛夫同时出兵,必要让迪马措手不及。
“迪马人口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是不值一提的平民罢了,真正能战斗的军队只需要考虑贵族,最多算上雇佣军,这么看来迪马可以出动的军队不过只有一万出头。”
“而我们把农奴也征召上,洛夫放五万,格奇放五万,然后来年一并进军,必能摧枯拉朽,十万大军汇聚于迪马城下,这时候最多围几年的城,让迪马屈服就可以了。”
于是乌尔多奇的作战方案就被这样确定下来,只是十万大军虽然说的爽,但是征召也得费不少功夫,再加上还需要筹备粮食,所幸悉伯并不像菲氩那样地阔万里,即便乌尔多奇用封建时代的调兵速度,来年春天差不多就可以布置到预定地点。
乌尔多奇的作战计划很轻松的就被迪马所知道了,并非迪马的间谍有多出色,而是乌尔多奇贵族在征召闲人的时候,把作战计划给反复吹嘘,声称十万大军包围迪马,必可一战而下云云,于是迪马轻易的了解到大致的作战计划。
此时迪马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动员,在婆利古的号令下,迪马开始了“第一次战争动员令”,所有的人员、物资都要服从迪马议会的调令。
其实这种调令,即便婆利古身为大贤者,即便只是针对迪马一座城,没有一个正规化参谋部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婆利古虽然没有参谋部,却有冷弈,而冷弈有系统,系统会自动规划出迪马最佳的人员调配模式,可以尽可能减轻对生产的损害而征召军队。
在冷弈系统的辅佐下,迪马有着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动员实力,因此其韧性和可动员的力量,将会远远超乎乌尔多奇贵族们的想象。
而在迪马开始动员的百忙之中,婆利古还抽空去了一趟吉大,这也是婆利古知道乌尔多奇不可能将今年内就进攻的底气,如果是小规模进攻,迪马足以击退。
婆利古去吉大的原因,是要商讨迪马后勤供应问题,战争爆发以后,迪马位于郊外的原料产地能保持多久谁也没信心,因此二十多年前放在悉伯的原料产地,就成为迪马可以继续交战下去的底气。
此时,悉尼的宗主国菲氩早在3年前,即2437年时,就因为对瑞麦邱人的迫害举动,引发了“第二次光明战争”,这一次支援瑞麦邱人的不再是术士始祖格罗斯,而是奥迪,奥迪试图以支持瑞麦邱人的理由向北扩张。
奥迪如今可不是过去数百年间那个小受了,它如今几乎占据了南疆大陆全部的西海岸,也是一个不比瑞英麦邱差多少的庞然大物,这是一场两个怪物之间的交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这时候瑞英麦邱自然不希望东边菲氩闲下来,要是菲氩闲下来和奥迪夹击自己,那瑞英麦邱必定割地赔款,所以在得知悉伯又发生动乱以后,瑞英麦邱真是感觉有如神助,直接对悉尼发来要求,尽全力支持迪马与悉伯的作战。
由于有着瑞英麦邱的死命令,婆利古这一次出访非常顺利,悉尼各大城市不但不会趁火打劫,反而还会听从婆利古的指令,依照迪马的要求来进行生产。
除此之外,悉尼销售给迪马的原材料将会得到极大的优惠,而迪马出售给悉尼的产品将会免关税,可以说由于瑞英麦邱的死命令,悉尼这次是下了血本在支持迪马。
第六百四十五章:恶兽初鸣(四)衰竭魔法!()
在冷弈通过系统的调配下,迪马有条不紊的进行战争的动员,这也多亏了迪马在全世界都鹤立鸡群的识字率,才使得调配比较容易。
迪马中不是没有试图背叛的,比如几个迁徙来不久的,还有许多年前和赫尔斯有仇的,这些人通常都具备脑子不好使的特点,婆利古声称通过占卜预知出了他们的叛国,几次砍头的惩戒以后,起码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做这事了。
迪马针对乌尔多奇的战争计划也很快布置出来,在扣除掉必要的生产人员、教育人员、劳动障碍人员以后,迪马组建了4个军团,前3个军团每个军团各3千人,3千人中有2千贵族与1千市民,第四个军团是虚设的辅佐式军团,全由平民组成,人数不定。
是的,迪马没有征召农民,因为此时没有必要,再有不能说的原因,就是冷弈试图利用这次战争,也让迪马伤筋动骨一番,免得山头主义过于盛行。
接着,迪马下达了第一道军令,将迪马河对岸的田地、农舍全部摧毁,人员全部撤回到河的另一端去。
迪马河,原来并不叫迪马河,只是这三四十年来迪马通过这条河逆流而上,将迪马货运往上游的格奇和乌尔多奇,慢慢的这条河在一些人口中就变成了迪马河,而迪马也采用了这个称呼。
迪马河从南方流淌过来,经过了迪马的北部而入海,其中一条支流构成了迪马的护城河,迪马管辖地域在迪马河的对岸还有一些田地和几座村落或城镇,婆利古断定这些地方守不住,所以统统放弃。
所幸冷弈当初进行工业革命时,就已经预料到今天会与外界作战,所以迪马河对岸本就没开发多少的土地,这一损失并不巨大,再加上系统的合理调配与迪马的高识字率,不到几个月河对岸的人口就全部撤回来,田地与工厂也全部破坏。
迪马的军事计划,是用第二军团借助迪马河,拖住从洛夫来袭的敌军,而第一、第三军团则南下先行消灭从格奇来犯的军队,最后再与第二军团汇军,击退洛夫的军队,将敌军驱除出迪马境内。
迪马的战争机器从秋收后就开始动员,选入军团的士兵进行军训,甚至连辅助军团的士兵也要军训,而能参军入伍的平民,他们的子嗣将可以免费进入迪马学院学习。
这一举动使一些迪马贵族颇有微词,不过还是有些贵族同意这一举措,毕竟也得吸引市民为自己而战,最后部分贵族的反对被赫尔斯凭借自己的威望给压制下来。
不过平民的入学客观上使迪马学院的学生数目增多,于是赫尔斯将迪马另一处“恩惠学院”给临时修建成“迪马第二学院”,然后调来一批倒是,来让这些市民子嗣入学。
除此之外,最为诡异的就是商贸,尽管双方在夏季就已经相互宣战,但是在战争爆发的半年中,双方商贸不但没有停止,数额反而还超乎从前。
商贸继续,是婆利古大胆定下的主意,而既然迪马敢发船,各地贵族就敢接货,他们已经预料到战争正式开打以后,由于迪马货的断绝,各地物价肯定会部分回升,所以这时候贵族开始收购迪马货并囤积。
正是在这些贵族的撑腰下,开战之后的几个月中,去迪马和来迪马的商船仍然络绎不绝,各个港口的码头官只能看着敌军商船来往而干瞪眼。
不过这种诡异的现象到秋后开始时就戛然而止,迪马的商船不再向各城运货,转而向巴蒂罗斯湾诸城运货,并且拒绝其他城市的商船再来迪马。
直到这时候,一些市民才真正的意识到,战争已经开始了,不过凭借着刚刚秋收和惯性,今年的秋季各地物价仍然不需要发愁,甚至明年也不需要,因为当听闻迪马居然遣散了雇佣军以后,很多人都认为,迪马必败。
雇佣兵,大的数千人,小的数十人,是这个世界冲突势力中的一份子,原本凭借迪马雄厚的财力,肯定是能雇佣起一支数目不小的军队,然而迪马却对其不感兴趣,甚至发出通告,雇佣军要么离开迪马,要么入籍迪马并以市民身份参与战斗。
雇佣军大多是桀骜不驯之人,凭借钱财加入迪马还行,要真把自己绑在迪马这艘船上,大多数人可都不干,于是除了寥寥数人以外,大多数雇佣军都离开了迪马,更有甚者还加进乌尔多奇的军队。
这个政策依旧是婆利古(根据冷弈指示)下的,迪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