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瞬浮
张萌的父亲不愧是历史系教授,果然是个行家,刚接过地图,还没打开,眼睛里就放出了光,赶忙带上老花镜,问道:“你们从哪儿得到这个东西的?很难得呀。”
“这个来历太复杂,您就别问了,您帮着看看这上面画的什么东西,那些文字标注的是什么。”张萌说道。
小胖在一旁补充道:“伯父,据我看,这卷东西很像北魏时期的人皮地图,您老给鉴定一下。”
伯父抬眼看了看小胖,点了点头表示赞许,然后慢慢打开人皮地图,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我、小胖、张萌在旁边伸着脖子、屏住呼吸也跟着看着,只见伯父一看到画卷中的东西就不由得楞了一下,露出吃惊的表情,把头和放大镜往前靠了靠,都快贴到人皮地图上了,时而皱眉,时而瞪大了眼睛,看了足有一顿饭的工夫才慢慢抬起头来,放下放大镜,摘掉老花镜。
“您看这到底是什么?”我、张萌、小胖迫不及待的、几乎异口同声的问。
“正像刚才这个胖同学说的,这的确是人皮地图”,伯父喝了口茶。
我心里好笑,看伯父是有职业病呀,管小胖叫胖同学。
“但这是一卷仿制品,并不是人皮的,而是南美狒狒皮制成的,据我看,年代应该不早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伯父说道。
听伯父这么一说,我和张萌、小胖都泄了气,弄了半天是个赝品。
但随即伯父的话锋一转,说道:“虽然是仿制品,但上面的内容却令人吃惊。”
听伯父这么一说,我们哥仨立马又来了精神。
伯父接着说道:“这个胖同学刚才说的没错,从风格看,这卷东西模仿的是北魏时期的手卷。”
小胖看伯父夸奖他说的对,有些得意,帮着补充道:“手卷就类似咱们现代的口袋书,方便携带。”
伯父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这卷手卷记录的是北魏时期的西域地图,上面标注的文字是西域的吐火罗文,这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现在对这种文字还在研究阶段,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这种文字是古楼兰国创造和使用的文字。”
伯父一提到古文字又滔滔不绝了起来:“古时所指的西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新疆,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在古代,新疆除了汉文外,还有二十余种语言文字,说明这里曾经存在过的丰富多彩的文明。比如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像佉卢文,表达的是犍陀罗语言,公元初为贵霜王国的官方语言,二世纪传入于阗,五世纪逐渐被弃用,成为死文字,也被人称作‘西域死书’,是新疆地区最早的文字之一,在斯坦因的考古行记里,常常提到他所发现的佉卢文。再有就是吐火罗文,这种语言分为两种方言,一种是焉耆语,一种龟兹语,这个语言和印欧语系西部的语言更加接近,说明说这种语言的人来自欧洲,这已经为楼兰等地的考古挖掘证明。还有于阗文……”
伯父还想往下说,张萌赶紧打住:“老爸,您又讲开课了,这些我们不关心,快说说这地图里那个双鱼图案代表什么?标注的是什么地方?”(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楼兰手卷(2)()
伯父抿了一口茶,不紧不慢的说:“刚才我初见这幅画卷的时候有些吃惊,虽然这是个仿制品,但是它的内容却是大大的有名,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听导师给我讲过关于这卷手卷的故事。”
“那您快给我们说说。”
“嗯,你们看”,伯父说着,指了指那个双鱼的图案:“这个图案是古楼兰国的图腾,楼兰古城的所在位置就是罗布泊白龙堆。”
“罗布泊?那可是个神秘的地方。”小胖在一旁插嘴道。
“没错,罗布泊顾名思义,是个湖泊,而且曾是我国第二大的内陆湖。然而在20世纪中后期因为流入湖泊的塔里木河流量减少,罗布泊沙漠化严重,迅速干涸,到70年代末已经完全干涸。”伯父接着讲道:“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1℃。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
“罗布泊本身神秘莫测,就类似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很多人和探险队都在那儿神秘的失踪过。”小胖补充道:“另外,罗布泊在干涸前会移动,湖水有时偏南,有时偏北,不停摆动,对于这点,不少科学家和探险家都给出过自己的观点,但都缺乏可靠的证据,罗布泊会动之谜仍未解开。再有就是罗布泊的形状是一只人耳朵,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令人惊悚的是,这只耳朵相似的不仅仅是轮廓,更包括细节。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张萌在一旁瞪着两只大眼聚精会神的听着,听到小胖说罗布泊像一只恐怖耳朵的时候,张萌有些不太相信,插嘴道:“胖厮,真的假的?你又夸张呢吧?”
小胖道:“不信可以去搜一下google earth,罗布泊大耳朵之怪异恐怖,可以说是世界绝无仅有。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特别惦记这里的原因之一。国内专家教授对此的解释是,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
“国内那些鸟专家教授从来不干正事儿,肯定是胡勒……”张萌说到这儿,想起说漏了嘴,他自己的老爸也是这些专家教授中的一员,看了看伯父,吐了吐舌头。
伯父狠狠瞪了张萌一眼,说道:“这位胖同学说的没错,罗布泊确实有这些不解之谜,但最大的一个谜团是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楼兰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静立在沙漠中,引发后人很多的遐想。”
“楼兰古国为什么会神秘的消失?后人发现它了吗?”我问道。
“学术界关于楼兰古国的突然消失有很多观点,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过楼兰古城却早在十九世纪初就被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的发现颇具有戏剧性。赫定一行抵达罗布泊北岸后,来到一处看来可打出淡水的地方,决定掘井取水时,发现唯一的铁铲丢失了,随同的一名向导被派回原路去寻找。 不料路上狂风大作,漫天的风沙使他饥肠辘辘无法前行。沙暴过后,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高大的泥塔和层叠不断的房屋,一座古城奇迹般地显露出它的面容。向导将这一发现做了汇报。斯文?赫定立刻来到这里。当他亲手从遗址中找出了几件精美的木雕时,他异常兴奋,断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古城遗址。赫定后来回忆说’铲子是何等幸运,不然我决不会回到那古城,实现这好像有定数似的重要发现,使亚洲中部的古代史得到不曾预料的新光明!’”
伯父津津有味的讲着,就好像他亲历了楼兰古城的发现过程一样,我们也听得入了神。
“那么说,这幅手卷就是楼兰古城的地理图?手卷上终点位置的图腾标明的就是楼兰古城的位置?”小胖问道。
我和张萌也同小胖的想法一样,猜测这幅手卷就是标识楼兰古城的位置图,但伯父却摇了摇头,说道:“这卷手卷的确叫做‘楼兰手卷’,但它标识的并不是楼兰古城的位置。”
伯父的回答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张萌说道:“老爸,您讲了半天楼兰古城合着都是白说呀,这手卷里不是标识的楼兰古城您讲那些干吗?这不浪费感情吗?”
伯父又不紧不慢的抿了口茶,解释道:“虽然这手卷的内容不是楼兰古城本身,但与楼兰古城却有很大的关系,我先说说关于这楼兰手卷的来历。”
“您这铺垫也太长了吧”,张萌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和小胖、张萌一听伯父讲到正题了,都聚精会神的往下听。”
“大概是1957年到1962年之间,我国大西北地区发生了一些事情,据说当时罗布泊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一些青年想去淘些古物,后来不知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青年死的死,疯的疯。据说那些疯者看起来像是鬼上身,但又不是。那些疯者行为异常活跃,最后全都筋疲力尽而死。这些疯者脚部已经磨烂,由此可见他们毫无知觉,否则不会在双脚由于过度摩擦以致腐烂的情况下仍然不知疲倦地疯跑。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带回来了一些拓片和一些古代装饰品的碎片还有一卷手卷,当时已经开始对此事进行了一些不够充分的调查。但随后文革爆发,此事只得就此搁置。”
我们听得毛骨悚然。
“这些疯掉的年轻人带回的就是‘楼兰手卷’?”我问道。
伯父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直到1979年,几个东北考古学家在罗布泊的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发现了一个古墓群,这个古墓群的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这些古墓被命名为太阳墓。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由此在罗布泊地区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文明,被命名为罗布泊文明,据研究,罗布泊文明与楼兰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布泊文明很可能是古楼兰国的母文明,但罗布泊文明和楼兰文明之间近2000年的断裂却是一片空白,很多人相信,在这个空白期间,还存在一个古国,称为太阳古国,在罗布泊的某个地方存在一个神秘的古城——太阳城,太阳城正是楼兰古国的发源地,而楼兰古国是太阳古国的一个分支。这个推测则被那几个青年带回的‘楼兰手卷’所印证。”
说着,伯父指了指楼兰手卷上那个下面是水波纹,上面是太阳,太阳中有双鱼的图腾说道:“双鱼的图案是楼兰国的图腾,水面上升起太阳的图案是罗布泊文明的图腾,两个图腾合二为一正是太阳古国的图腾,因此,手卷中标明的位置被推测为太阳古城所在的位置。而楼兰手卷被鉴定为北魏时期的文物,楼兰古国是在唐时消失的,这一点也印证了楼兰手卷是在楼兰国之前,罗布泊文明之后那个空白期间的产物。”
原来如此,我们这时才知道这卷手卷的内容是什么,但几十年前报纸中的那个人为什么费尽心机指引我得到这卷手卷?他到底有什么目的?我还是不解其中的缘由。
只听伯父接着说道:“学术界普遍相信,太阳古国是比楼兰古国更加神秘的一个文明,如果能找到太阳古城,也许不但能解开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之谜,还能破解古代西域文明的很多谜团,因此,在1980年,国家组织了一支考古队,依照‘楼兰手卷’标识的位置,去考察寻找太阳古城,领导这支考古队的,就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然而,这支考古队进入罗布泊后的某一天,彭加木却神秘失踪了,与他一同失踪的还有‘楼兰手卷’的真迹,因此,那次考察以失败告终,而彭加木的失踪成了考古界著名的悬案。”
“彭加木?这个名字我听说过”,小胖说道:“关于他的失踪之谜有很多离奇的说法。”
伯父点了点头:“对于楼兰手卷,我知道的就是这么多了,我可以帮你们翻译手卷上标注的文字,但你们千万不能因为好奇而去按照手卷寻找太阳古城,那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说着,伯父看了一眼张萌,意思应该是绝不允许张萌干这种傻事。
张萌赶忙说道:“老爸,您放心吧,哪能呢,我们绝不会去干那种傻事,请您帮着翻译手卷上的文字也是觉得好奇,这不,这位胖同学也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想研究研究这手卷才哭着喊着求我让您帮着翻译。我向我爷爷保证绝对不会按照手卷上的标注去找那个什么太阳古城。”
我还真是佩服张萌,这话是随口就来呀,说谎时总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小胖也够可以的,赶忙顺着张萌说道:“伯父,我这求知欲特强,要弄不清这手卷的来龙去脉,睡觉都不踏实,您就给帮帮忙吧。”
我一看这张萌和小胖一唱一和,就跟早排练好似地,心里暗暗好笑。
伯父听张萌下了保证,就没再在意,又看了看小胖,点了点头,找了张白纸,为我们依次翻译了手卷上标注的文字。
“另外,虽然这卷楼兰手卷是仿制品,但它是迄今为止唯一能为发现太阳古城提供线索的东西,非常具有学术价值,我劝你们把它捐献给国家。”说着,伯父看了看我和小胖,因为这东西是我们的,伯父不好勉强,只能劝告我们。
还没等我说话,小胖抢着说道:“您放心吧,伯父,我们留着这东西也没用,很愿意为祖国的考古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过些日子就把这东西给捐了。”说着,赶紧收起手卷,重新装到纸筒里放进包里。(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录像带()
我心说,小胖真能忽悠,能捐才怪。
伯父冲我们点头微笑着说道:“你们两个应该多向这位胖同学学习,年纪轻轻,不但喜欢钻研,还能舍小利而顾大义,难得,难得。”
小胖听伯父夸奖他,美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冲我和张萌一个劲的摇头晃脑,把我们俩的鼻子都气歪了。
从张萌家出来后,小胖咳嗽了两声,模仿着伯父的口气说:“小张、小郭,你们两个年轻人应该多向王钰同志学习,学习他那刻苦钻研学术的精神,以及他那高风亮节的先进思想。”然后冲我们得意的笑了笑,我冲张萌使了个眼色,一起上去把小胖按倒在地一通暴捶,打得小胖一个劲的告饶。
正闹着,小胖的手机响了,是他的一个主顾打来的,找小胖有一些急事。干私家侦探这行的,虽然时间分配比较自由,但很多时候接新活儿都需要依靠老主顾的推荐,因此信誉很重要,小胖挂上电话后就急匆匆的走了。
小胖走后,我和张萌也分手了,张萌回我们店里照料生意,而我则开车去了国家图书馆。
自打从西安回来后,我就一直想去一趟国家图书馆,我虽然是个平时不怎么爱看书的人,但也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据说国图有我国现有可供公众查询的最大的文献、档案资料库,我相信在那里可以得到一些我想知道的事情的答案。
来到国图后,我上到位于南区三楼的馆藏数字查询区,由于没有专业部门开具的查询证明,只能在公共文献资料区进行查询,虽然无法查询到一些保密性的文献资料,但这里也涵盖了比互联网上能查询到的更多的专有资料。
我出示了身份证,进入了查询区,坐到一台电脑前,说也奇怪,虽然之前我心中有各种各样的谜团想通过查询资料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当真正坐到电脑前时,却感觉头脑里一片杂乱,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查些什么。
想了半天,想起干脆先查一下关于楼兰手卷和彭加木的资料,但令我失望的是,在这里查询到的信息并不比在伯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多多少,甚至关于楼兰手卷的资料在这里都无法查询到,只是关于彭加木这位科学家的一些事迹和他失踪的具体情况比从伯父那里了解到的要详细一些。
我记录了一些感兴趣的信息并使用手机拍下了一些相关的图片,我相信那张特殊的老报纸上和我长相一样的人不会无缘无故费那么大周折把楼兰手卷交给我,也许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希望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我破解整个事件的真相。
之后我又查询了一些关于巫术、山海经记载的奇异动物,以及玉泉山、天罡墓,甚至幻觉和灵异事件等与我之前遇到的离奇事件相关的一些信息资料。虽然这些信息资料内容很全面,让我对一些以前不太了解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也增长了很多知识,但毕竟它们之间都是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独立的事物,而我需要的则是如何从它们之间找到相关性,从而分析出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这种漫无边际的查询对我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查了两个多小时,没查到什么对于我特别有用的东西,看来我这次国家图书馆之行又是白来一趟了。
正当我感觉有些失望的时候,我闻到从附近飘来一股香气,这种香气很特别,让人一闻就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我抬眼一看,从我电脑前面走过去一位美女,说是走过去,不如说飘过去更合适,这股香气就是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水的味道。
这位美女长发飘飘,皮肤白皙,身材亭亭玉立,一席白裙,气质优雅,再加上这特别的香水味道,把我看得也是有些醉了。虽然我平常自恃并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