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是九月初一,转眼间,徐晋已到户部履职五天了,而这几天徐晋除了熟悉事务,就是大量地翻看这些黄册和鱼鳞图册。

    话说明朝立国至今已经一百五十余年,从洪武十四年开始,明朝便编修了黄册,此后每隔十年重修一次,到现在一共修了十三次,堆在户部库房中的黄册和鱼鳞图册多达几十万册。

    所以徐晋想全部看完是不可能的,他只是粗略性地翻看了十几本全国的总册,还有北直隶的总册,具体到州县的分册则没有看,实在是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必要。

    因为只要看一遍总册,很多问题都一目了然,说实在的,徐晋现在的心情颇有点沉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根据洪武二十四年编造的鱼鳞图册记载,当时整个大明登记在册的田地超过八百五十万顷,然而到弘治十五年,鱼鳞图册登记的土地只剩下四百二十多万顷,足足少了一半有多。

    要知道封建社会,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还要是田地赋税,这赋田少了一半,赋税自然也得减少一半,偏偏朝廷的花费却是越来越大,为了维持收支平衡,自然得加重征税,如此一来,百姓自然苦不堪言,这也难怪明朝中后期,各种民变起义层出不穷。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朝已经病入骨髓了,若不大刀阔斧地开革,扭转这种入不敷出的糜烂局面,最终只会走向毁灭。

    徐晋双手抚着窗台暗叹了一口气,他记得明朝史上,一代明相张居正便是个有识之士,他显然也意识到大明的这个弊端,所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新丈量土地,实行一条鞭法,着实在短时期内扭转了财政危机,让大明的国库日益充盈,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明续了几十年命。可惜张居正死得早,万历皇帝在他死后,很快就将老师留给他的大好江山弄得一团糟。

    徐晋倒是想把张居正那套做法搬来用,不过徐晋也明白,以自己目前的地位,根本没办法和张居正比。

    万历帝登基时才九岁,屁事都不懂,什么事都托负给内阁首揆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手握大权,说得粗俗一点,张阁老放个屁都要比万历帝管用。正因为张居正独揽朝纲,这才能够无视庞大的阻力,顺利地推行改革。

    所以说,徐晋想照搬张居正那一套很难,弄不好还会把自己搭进去了。即使是张居正,在他死后的下场也十分凄惨,利益集团猛烈反扑,张最后被追论削职,张家也被抄没,家眷亦死散殆尽。

    徐晋可不想步张阁老的后尘,假如真要山寨张阁老的做法,徐晋也会事先给自己和子孙后代想好退路。比竟平安着陆,要比飞上天万众瞩目更难。君不见史上多少风云人物,曾经叱咤风云,到头来却是晚景凄凉!

    徐晋在窗上站了一会,又返回案后,继续翻看北直隶的鱼鳞图册,毕竟他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清田庄,很有必要弄清直隶地区的田地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约莫下午三时许,还有半个时辰就要下班了,这时一名小太监却进了徐晋的办公室,谄笑着行礼道“小的见过靖安伯!”

    徐晋认出这小太监乃朱厚熜身边侍候的小黄门,站了起来客气地道“小公公请坐,来找本官可有事?”

    正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这些小黄门虽然地位低下,但终究是皇帝身边近侍,你可以不巴结,但绝对不能得罪,弄不好那天在皇上面前说你几句坏话就够受的。

    尽管以徐晋和小皇帝目前的关系不是随便可以离间的,但正所谓三人成虎,积毁销骨,不得不防啊。所以跟这些小太监打好关系没有坏处。

    这名小黄门见到徐晋如此客气,不禁有点受宠若惊,要知道现在文官集团势大,太监集团被整得惨兮兮的,宫中的大太监在文官面前都得夹着腚装孙子,就更别说那些虾毛杂鱼了。

    小黄门陪笑着道“坐就不必了,皇上诏见,请靖安伯随小的进宫一趟。”

    徐晋点头道“那便请小公公带路吧。”

    小黄门连忙道“靖安伯客气了。”

    两刻钟左右,徐晋跟着小黄门进了皇宫大内,来到乾清宫养心殿,皇帝平时便在这里起居饮食。乾清宫后面就是坤宁宫,乃皇后居住的地方。

    话说朱厚熜所册立的皇后姓陈,才十二岁,徐晋只是在朝拜时见过一次,确是个小美人胚子,只是才十二岁,绷着小脸端坐在凤座上故作老成,实在有些无趣。

    徐晋进了养心殿,只见朱厚熜那小子穿着一身常服,已经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小男人,看上似乎成熟了一些,而且神采飞扬的,估计还处在婚后生活的甜蜜期中。

    “臣——参见皇上!”徐晋前腿迈进殿,远远便拉长声调喊了一嗓子。

    “嗯,平身!”正啃着红薯的朱厚熜随口回了一句,于是刚弯下腰的徐晋顺势便站了起来,跪礼也省了。

    朱厚熜鄙夷地睨了徐晋一眼,他早就习惯了某人这种无耻滑头的伎俩,随手在碟中拿了一条红薯丢过去。

    徐晋敏捷地接住,剥掉皮咬了一口,笑道“谢皇上赏赐,皇上的午点居然只吃红薯,如此节俭,实乃我等臣子之楷模,明君在朝,国家之福,百姓幸甚啊。”

    朱厚熜撇嘴道“徐卿拍马屁的样子虽然很无耻,但朕很是喜欢,希望徐卿再接再厉,朕可考虑封你一个马屁王。”

    “谢皇上,臣会努力的!”

    朱厚熜哈哈大笑,指着徐晋道“徐晋,你越来越无耻……呃!”

    朱厚熜这货吃着红薯大笑,结果噎着了,笑声嘎然而止,像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徐晋急忙上前倒了杯茶递去,前者喝了一口大水才缓过来,拍着胸口爆粗道“奶奶的,朕差点就成为第一位噎死的皇帝。”

    徐晋暗汗,倒是不敢再逗笑了,岔开话题道“皇上的午点真的就吃这个吗?”

    朱厚熜叹了口气道“徐卿有所不知了,朕本来就穷,这次大婚又花去了五十万两银子,都快揭不开锅啊,只能吃红薯了。”

    徐晋一边啃着红薯,瞥了这小子一眼,戳穿道“是不是皇庄的红薯收获了?”

    朱厚熜嘿嘿笑道“倒是被你猜中了,这些红薯是管庄太监前天送入宫的,足足三万斤呢。朕给各宫和大臣都赐了一些,回头你也带十来斤回去给小婉姐姐她们尝尝吧。”

    徐晋笑道“谢皇上赏赐!”

    朱厚熜打了个饱嗝道“徐卿,话说这些红薯还真是高产,朕只是在京郊的皇庄中试种了五十亩,竟然收获了十多万斤,太惊人了。”

    徐晋笑了笑,后世的红薯亩产6000斤正常,甚至过万斤的都有,五十亩收获十万斤,也就亩产两千斤左右,实在算不得什么。

    “这么多红薯,朕吃是吃不完的,要不搞一顿红薯宴,让文武百官一起享用?”朱厚熜拍着肚皮,一副暴发户的嘴脸。

    徐晋好想踹这小子一脚,提醒道“皇上可以制成红薯干的,要不派发给百姓,既能彰显皇恩浩荡,同时也能达到推广红薯的目的。”

    朱厚熜眼前一亮,喜道“徐卿这主意甚好,回头朕便吩咐尚膳监照办。嘿,朕听孙交说,今年宛平县的红薯也丰收了,朕决定明年便在北直隶、山西和陕西推广,到时便有更多的大明百姓能填饱肚子了。杨卿,这都是你和小婉姐姐的功劳啊!”

    徐晋连忙谦虚道“那是因为皇上圣明!”

    尽管知道徐晋是在拍马屁,但朱厚熜还是蛮高兴的,又拿起一块红薯咬了一口,喜滋滋地道“今年的夏税已经陆续押解入京,尽管今年的赋税减免一半,但幸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所以国库的收入估计不会比去年差太多!”

    徐晋闻言笑道“恭喜皇上!”

    朱厚熜耸了耸肩,有点苦恼地道“尽管如此,还是入不敷出啊,这夏税估计也只够拨给边军欠饷。对了,徐卿到户部履职也有一段日子了吧,感觉如何?”

    徐晋苦笑道“皇上不问还好,这一问起臣就头痛,臣这次算是掉坑里去了。”

    朱厚熜愕了一下,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

    话说朱厚熜本来是想徐晋官复翰林侍读的,奈何内阁通不过,后来第二次内阁决议擢升徐晋为户部郎中,朱厚熜虽然不太满意,但也勉强同意了,毕竟这职位也不错,而且户部是钱袋子,徐晋擅长的就是理财,正好才尽其用。

    徐晋也不隐瞒,把自己这几天在户部掌握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朱厚熜听完顿时坐不住了,皱眉道“我大明的赋田竟比太祖时期减少了四百多万顷,这到底怎么回事?”

    “皇上,根据户部的记载,仅京畿内的皇庄就占地四万倾,还有各路勋戚、藩王、官绅、内官名下的田地三万五千余顷,这些……都是不缴纳赋税的!”

    朱厚熜不由脸上一红,皇庄可是他名下的庄园,当然,这也不关他事,他自登基以来还没增设过皇庄,现在的皇庄都是前任皇帝留下的,他只是受益者罢了,嘀咕道“那加起来才七八万顷啊,还不够四百多万顷的零头。”

    徐晋微笑道“皇庄不只是京畿才有,据臣所知,全国的皇庄有二百多处,总计占地不下十万顷,如果再加上内官借皇庄名义多占的土地,恐怕远不止这个数。”

    朱厚熜脸上有点挂不住了,瞪了徐晋一眼道“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那好,就当朕的皇庄占了二十万顷地,那剩下的哪去了?”

    徐晋淡然道“皇上稍安勿躁,那些消失的土地自然都是被各地的士绅地主隐匿了,这正是清田庄需要解决的问题。”

    朱厚熜怒道“岂有此理,朕以前也听说过,一些狡猾的奸民为了逃避赋税,把田地投献到士人名下。原以为只是疥鲜之疾,没想到竟可令我大明赋田减半,这些王八蛋委实可恨。”

    徐晋轻咳一声道“皇上,律法有漏洞就怪不得别人钻空子,其实百姓投献土地只是赋田锐减的次要原因,最主要还是乡绅地主肆意侵吞田地,并且勾结地方官吏舞弊,在黄册和鱼鳞图策上做手脚,隐匿田地,转嫁赋役,明明是上田,却只纳下田的税等等。”

    朱厚熜皱眉道“那该怎么解决?”

    徐晋坦然道“很简单,重新丈量全国土地,重新编造黄册和鱼鳞图册。”

    朱厚熜顿时沉默了,清田庄的阻力已经非常巨大了,若是重新丈量土地,无疑是彻底损害全天下士绅阶层的利益,阻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徐晋……这个可行吗?”朱厚熜神色犹豫地道。

    徐晋直言道“现在还不可行,但势在必行。”

    “为何?”

    “皇上根基未稳,所以现在不宜推行,但这事关乎大明国祚延续,所以势在必行。”

    朱厚熜不由露出深思之色,低声道“那徐卿的意思是过几年再推行?”

    徐晋赞许地点了点“皇上也可以先在京畿推行的,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这样阻力自然少很多。”

    朱厚熜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问道“对了,徐卿负责的是北直隶,如今清田庄效果如何?”

    徐晋摊手无奈地道“就目前为止,清退的田地不足一万顷,其中还有三千顷是皇庄。”

    小皇帝顿时不爽了,朕都退了三千顷,你们这些大臣勋贵竟然想拔根毛就算了,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愤然地一拍桌面道“徐晋,给朕大胆干,放手干,一切有朕作主,谁若敢阻挠,你告诉朕!”

    徐晋等的就是这句承诺,立即正气凛然地道“臣领旨,不过皇上能不能下一份圣旨,授予臣便宜行事,丈量畿内所有田地的权力?”

    朱厚熜爽快地一挥手道“行,回头朕便让内阁拨一份圣旨,尽管放手去干,朕的江山又岂容这些家伙败坏。”

    徐晋不由暗喜,尚方宝剑请到手,接下来便好办了。

    君臣两人又聊了一会,这时已经是到点下班了,朱老板也十分体贴“员工”,命太监给徐晋装了一篮子的红薯,然后着人送他出宫。

    。

第509章 强买不成() 
徐晋从左安门出了皇城,准备返回六部所在的官署,因为小舅子谢三枪一般会在下班的点,赶着马车在六部官署外面等候。

    正当徐晋准备穿过长安街时,竟然正好遇到从国子监散学的那群勋贵纨绔,武定侯世子郭守乾,还有寿龄侯长孙张瑞也赫然在列。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不良学渣散学后并不急着回家,听他们高谈阔论的话题,估计是准备到哪家青楼喝酒耍乐。

    “哎哟,这不是靖安伯徐伯爷吗?”张瑞那货见到徐晋,立即语气嘲讽地大声道。

    端午节那次,由于寿宁侯和建昌侯入宫告状,最后徐晋被“削掉”了翰林侍读一职,张瑞便把这当成自己的光辉事迹,在纨绔圈子中吹嘘了很久。瞧瞧吧,咱们张家人可不是好惹的,皇帝身边的红人又咋了,照样整他一个灰头土脸。

    因为这件事,张瑞在一众纨绔中的“威望”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所以此时见到徐晋也是得意洋洋的,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徐晋也懒得理这群闲得蛋疼的纨绔子弟,招呼了一声后面提一篮子红薯的小太监,径直穿街而过。

    这在张瑞看来,自然是徐晋怕了他,得意地嘿笑。郭守乾见张瑞出风头,心里十分不爽,但谁叫人家有太后撑腰,郭家自是比不得的,更何况自己父亲还被降爵为武定伯,那就更加不能比了。

    郭守乾上次被徐晋设局打断一条腿,现在虽然好了,但一到刮风下雨还会隐隐作痛,再加上父亲被降了爵位,所以对徐晋恨之入骨,是故对着徐晋的背影唾了一口,骂道“我呸,见到这家伙老子就无名火起,严德球,赶紧再想一条妙计整他,最好是往死里整的那种。”

    严世蕃脸皮抖了一下,谄笑道“郭少,一时之间也难有妙计,在下慢慢想好再告诉你。”

    徐晋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严世蕃本来不想得罪的,上次也是被郭守乾催得急了,再加上琢磨过不会连累自身,这才给郭张二人出了个主意。

    当初徐晋被太后逮进宫,严世蕃本以为徐晋不死也得脱层皮,结果最后人家只是辞了翰林侍读的官职,连一顿揍都没挨上,圣眷之隆可想而知了。

    严世蕃虽然长得短项体肥,经常跟着一帮无所是事的纨绔厮混,但却是个狡猾的家伙,智商远在那帮纨绔之上。

    张瑞郭守乾这些纨绔只看到徐晋被“削职”而洋洋得意,而严世蕃看到的却是徐晋深得圣眷,连太后和杨廷和联手也没把他咋样。

    所以严世蕃早已打定主意,再也不去主动招惹徐晋,一次侥幸没被对方察觉,再来一次就难说了。而且,刚才严世蕃还注意到,徐晋身后跟着一名小太监,那小太监提着一篮子东西,估计是皇上赏赐的,这也充份证明了徐晋深得皇上宠信,给自己树一个这样的敌人,非常不智。

    ……

    徐晋回到六部官署外,小舅子谢三枪已经在等候,灵活地从车驾上跳下来,叫了一声“姐夫!”

    话说小舅子谢三枪自从年初进京,已经在京中待了七八个月了,岳父谢擎已经来了几回信催他回去了,不过谢三枪这小子不愿意,打算再大些便参加武举。

    凭小舅子谢三枪的本领,徐晋估摸着考武举是没问题的,说不定还能拿一个武状元呢,所以便去信向岳父说明,最后谢擎也同意了。于是乎,谢三枪便在京中长住下来,大部份时间跑到五百营和那帮军汉一起训练,偶尔也为徐晋赶车当保镖。

    “这是皇上赐的红薯,拿着!”徐晋把那一篮子红薯给了谢三枪,然后径直上了马车

    谢三枪虽然才十五岁,但是个头都快赶上徐晋了,膀大腰圆的,轻松接过那篮子红薯,随手便搁到车上,然后便挥鞭赶马离开。红薯府里多的是,他根本不稀罕。至于皇帝赏赐……还是算了吧,他当年可是踹过小奴儿屁股的,自然不会把皇帝给的几条红薯诚惶诚恐地供着。

    ……

    琼林楼是小时坊中最上档次的酒楼,当谢三枪驾着马车从琼林楼前经过时,大门内突然蹿出了数名家丁打扮的男子拦住去路。

    谢三枪浓眉一挑道“你们想干嘛?”

    为首那名家丁双手抱胸,好整以暇地道“我家侯爷让靖安伯上楼一趟。”

    谢三枪撇了撇嘴“你们猴爷是哪位?”

    家丁傲然道“我家侯爷乃建昌侯,张太后的亲弟弟。”

    徐晋撩起车帘淡道“三枪,你且在这里稍候。”说完弯腰钻出来下了马车。

    为首那名家丁见到徐晋如此上道,眼中闪过一丝轻蔑,竟然径直转身先行,嚣张可见一斑。

    徐晋也不以为意,神色平静地往琼林楼内行去,他上次在寿康宫中见过建昌侯张延龄,此人水平一般,所以并未放在眼内,只是奇怪这家伙为何突然找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