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晋微笑道:“一个倭国女人!”
第779章 出使倭国()
第779章出使倭国
倘若一名出使别国的使臣率领的不是使团,而是一支强大的武装舰队,那这名使臣是外交大使,还是三军统帅呢?反正,此时徐晋便怀揣着大明嘉靖帝遣责日本天皇的诏书,而身后还跟着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大明舰队。
这支大明舰队由五百艏三桅以上的大船组成,总兵力过万,配备了佛郎机火炮五百门,传统火炮五百门,燧发枪三千杆,西洋火绳枪两千杆,老式火铳五千杆,几乎全员火器。另外还搭载了一千匹战马,强大得让人窒息。
该舰队的兵力分别由五百营、狼兵和定海卫(王直部)组成。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的五百营已经扩营为三千人,并正式更名为神机营,依旧由王林儿、谢二剑、戚景通三人统率。
舰队是八月下旬从长江口出发的,趁着北风还未刮起横渡东海,直扑日本国南部的九州岛,经过十天的航行,舰队终于在九月初一抵达大隅岛附近海面。
此刻正值旭日东升,天边霞光万道,浩浩荡荡的大明舰队出现在大隅岛的西南海面,迎着朝阳,帆影旌旗遮天蔽日。大隅岛上的倭国人都惊呆了,恐惧就像瘟疫般迅速蔓延开来,人们狼奔豕突四散躲逃,要么就是紧闭门窗,躲在屋里瑟瑟发抖,祈求日照大神保佑平安。
大隅岛主辛太郎此刻亦是惊恐万状,当初他借钱借船给徐海复仇,还派出弟弟辛五郎协助徐海,刚开始时确实尝到了甜头,弟弟辛五郎把从大明沿海抢掠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回来,结果好境不长,短短半年不到,徐海就被明军剿灭了,就连他的弟弟辛五郎也被明军斩杀。此刻大明的舰队竟然出现在大隅岛附近海面,试问辛太郎哪能不害怕?
可是,害怕有用吗?说句时髦的话,早干嘛去了?招惹别人的时候就得做好被干趴的准备!
徐晋一声令下,明军舰队便呈战斗队形在大隅岛附近海面散开,猛烈的炮火随即往岛上倾泻,短短半个小时便把港口的防御工事,还有船只都炸得稀巴烂。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明军便成功登陆了。
全员配备火枪的明军强大得让人绝望,大隅岛的武装队伍几乎是一触即溃,那些倭国武士要么被射杀,要么扔下武器哭爹喊娘地四散逃命。
很快,岛主府便被攻陷了,大隅岛主辛太郎被五花大绑着,像死狗般扔到了徐晋的面前。
眼下已经是九月深秋,天气转凉了,徐晋一袭玉色的长衫作文士打扮,猩红的披风迎风猎猎,居高临下地审视着辛太郎。
“跪好了,这是我大明天朝的使节,靖海侯徐晋徐大人。”毛海峰厉声喝道。
毛海峰即王直的义子,接受招安后,现任定海卫的指挥佥事,此前便提到过,此子在日本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是个精通倭语和葡萄牙语的“海归”。正因为如此,徐晋这次出使日本才特意带上毛海峰这个日本通。
辛太郎听闻这位唇红齿白,气质儒雅的年青男子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明战神”徐晋,吓得脸色又白了几分,急忙以头抢地跪伏,用生硬的汉语颤声道:“大隅岛主辛太郎叩见徐大人!”
徐晋去年出任直浙总督,率明军荡平了贼寇,杀得倭寇闻风丧胆,大内宗设、细川武殊、织信美子等全栽在他手中,仅织信美子一人率残余侥幸逃回了日本。所以如今徐晋在倭国可谓是“凶名”赫赫,还被冠以大明战神的名头。
徐晋冷冷地喝道:“辛太郎,你可知罪?”
辛太郎以额触地,屁股撅得高高的,像只把脑袋埋进沙子的鸵鸟一般,战战兢兢地道:“辛太郎知罪,在此向天朝请罪,向徐大人请罪!”
徐晋凛声道:“既然知罪,来人,就地正法!”
一名神机营悍卒立即跨步上前,抽出腰刀飞起一脚把辛太郎踹翻,后者惊恐地大叫:“大人饶命啊!”
卡嚓
但见刀光如同匹练般挥落,辛太郎当场身首异处,血浅五步,死于非命。
太史公曰: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这句话放在倭国人身上最贴切不过了,倭国人无疑是个狼性民族,你越跟他讲仁义道德,他反而越觉得你软弱可欺,相反,你如果把他打痛打怕了,他反而对你俯首帖耳地遵从。君不见二战时期,米国佬往倭国扔了两枚核弹,倭国自此便乖乖地当了大半个世纪的狗,至今还唯米国马首是瞻。
作为穿越者,徐晋对这个民族的本质看得太透彻了,所以刚抵倭国便毫不手软地宰了一名岛主立威,好教那些倭国人得知,大明不是好招惹的,犯强明者,虽远必诛!
徐晋宰了辛太郎后,立即下令占领全岛,收集物资,重新修筑防御工事,并宣称此岛为大明领土,倭国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登岛,否则格杀勿论。很明显,徐晋是要把大隅岛打造成明军的基地,作为日后控制倭国的桥头堡。
徐晋一边加紧修筑大隅岛工事,一边派出使节传檄九州岛,令九州岛诸国大名十天内赶到大隅岛迎接天朝使臣,同时勒令大内氏、细川氏、织信氏家族首脑,必须半个月内赶到大隅岛向大明请罪,另外,还限令日本天皇和幕府将军一个月内赶到大隅岛迎接天朝圣旨,否则明军舰队将挥师东京。
徐晋这道檄令一经传出,日本举国上下皆为之大震。
话说倭国目前正处于战国时期,地方大名割据称霸,彼此征战不休,说是一盘散沙也毫不为过,不仅天皇名存实亡,就连室町幕府也名存实亡了,幕府将军促利义晴完全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地方武士集团空前强大。
不过,徐晋这支大明舰队的到来,很快便引起了日本国内局势的变化,譬如九州岛的地方大名便迅速地达成了联盟,准备团结起来对付明军这支外来势力。
而幕府将军促利义晴也趁机收回了一部份权力,号召全国团结起来,为天皇而战,为荣誉而战,全力以赴赶走大明入侵者。
在倭国众多的地方军阀中,最紧张的自然就要数大内氏、细川氏和织信氏了,毕竟徐晋点名要他们这三个家族的首脑到大隅岛领罪。
嘉靖三年九月初八,正是我花开后百花杀,距离大隅岛最近的九州岛诸国联军,率先向大隅岛上的明军发动了进攻。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倭国大体上分为三个部份,分别是南部的九州岛、中部的本州岛、北部的北海道岛,而京都就在本州岛。
且说这次的九州岛联军兵力有三万余,对外号称十万大军,由大内氏和细川氏两家率领,浩浩荡荡地杀向大隅岛。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780章 掌控九州()
孙子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项条件缺了任何一项,即使暂时取得胜利,也必将留下隐患。孟子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和才是三要素中的关键。
何谓人和?人和即是人心也,这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无论是两国交兵,还是起义造反,敌我双方都会挖空心思抢占道德的制高点,标榜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而对方则是邪恶无道的。
现在的徐晋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手了,自然深知人心的重要性,所以他占领了大隅岛后,立即传檄倭国各地,历数倭寇侵犯大明沿海的种种罪状,严厉斥责日本天皇和室町幕府不作为,纵容海盗和军阀抢掠大明沿海,令到大明百姓生灵涂炭。同时,又郑重声明大明这次出兵日本,完全是为了惩戒日本的掌权者,并不针对任何平民。
如此,既可削弱倭国平民阶层的敌对心理,又能让己方占据道德制高点,令大明的军士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别国的领土上挥起屠刀,义无反顾地扣动板机。
另外,徐晋这份檄文还有激将的意思。因为明军虽然装备强大,但终究是劳师远征,无论是兵力和后勤都处于劣势,倘若主动出击的话,一旦战线拉得过长,到最后必然会吃不消,当初蒙古兵远征日本失败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徐晋故意发檄激怒日本各地的军阀,让他们主动来攻打大隅岛,明军便可占据地利以逸待劳了。
结果呢,那些倭国军阀果然中计了,九月初八这天,由大内氏和细川氏所率领的三万九州岛联军,悍然发兵攻打大隅岛。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应仁之乱”后,倭国便进入了战国时代,全国各地的军阀多如牛毛,彼此混战不休,人口锐减,生产停滞,物资极度匮乏。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军队,都穷得像叫化子似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倭人出海为盗,跑到大明沿海劫掠为生了。
所以,这支临时组织起来的九州岛联军真不是一般的寒碜,三万人只有一半配备了正规武器,而且相当一部分武器都是老掉牙的货色,士兵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大部分都赤着双足,甚至不穿裤子,简直让人不忍直视。试问这样一支队伍又如何是装备精良,而且占据地利的明军对手?
轰轰轰……
双方舰队在大隅岛附近海面刚刚交上手,九州岛联军便被明军猛烈的炮火轰得晕头转向,数波狂轰滥炸之后,九州岛联军的舰队更是残了一半,但见海面上全是碎木和浮尸,仿佛修罗地狱一般。
剩下的联军船只哪里还敢恋战,掉头亡命逃往九州岛。徐晋一声令下,明军舰队立即咬尾直追,正是炮弹和子弹齐飞,鲜血共脑浆一色,直杀得倭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叫海海要命!
这一战,九州岛舰队几乎全军尽墨,三万人超过半数葬身大海,部份被明军俘虏,最终仅得三千人侥幸活命逃回了九州岛,而大内氏和细川氏的统军首领均在这一战中丧生。
九州岛联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后,倭国上下再次剧震,其他跃跃欲试的地方军阀都吓得偃旗息鼓了,包括之前叫嚣着要为天皇而战,为荣誉而战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晴都沉寂下来了,并且加紧巩固京都的城防,以防明军舰队乘势杀过来。
然而,徐晋一举歼灭九州岛联军后,并没有乘胜登陆九州岛,而是命令舰队退回大隅岛休整,继续修筑加固岛上的工事,同时再次传檄,勒令九州岛诸军阀五天内到大隅岛领罪,并且言明,凡在期限内前往大隅岛请罪的军阀都可以免罪,不过大内氏和细川氏两家除外。
九州岛那些军阀们本来就貌合神离,只是逼于明军的压力才联合在一起的,结果三万联军只是跟明军较量了一回合便全军覆没了,这些军阀自然都吓尿了,顿时陷入了浑乱之中,惶惶不可终日,生恐明军会打上岛来。
所以徐晋这份檄文一经传开,九州岛上那些军阀便开始各怀心思了,统一战线也随即分崩离析。很快,便有几个小军阀跑到大隅岛上向徐晋请罪了,徐晋也依诺免了他们的死罪,不过,前提是要交上其领地内的十分之一财产,作为对明军的战争赔偿。
交出十分之一的财产就能买平安,对这些军阀来说并不是不可以接受,而且,徐晋还给这些投降请罪的军阀许诺了好处,那就是允许他们旗下的商队到大明的通商口岸自由贸易。
要知道这些军阀现在最缺的不是银子,而是物资,所以得到徐晋的通贸承诺后,一个个欢天喜地地离开大隅岛,返回各自的领地后,立即就爽快地派人送来自己的十分之一的财产。
就这样,陆陆续续有地方军阀跑来大隅岛向徐晋请罪,并且主动奉上十分之一的身家,以换取与大明通商的机会。于是乎,徐晋不废一兵一卒便捞了几十万两银子,还化解了九州岛的军阀联盟。
两国交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还有软实力也是关键,譬如徐晋目前就充份地利用了大明的软实力,以通贸为诱利,分化瓦解了九州岛上的地方军阀。
大内氏和细川氏乃九州岛上势力最大的两伙军阀,他们见到其他军阀都纷纷向明军投降请罪,简直如坐针毡,于是两家的首脑人物坐在一起紧急商议对策,最后决定联合织信家族与徐晋斗争到底。
织信氏亦是实力不俗的地方军阀,不过织信氏所统治的尾张国并不在九州岛,而是在日本中部的本州岛,所以大内氏和细川氏决定派出使者向织信氏求援。
然而,大内氏和细川氏的使者刚离开了九州岛,明军的舰队也驶离了大隅岛,在九州岛某处港口登陆后,三千名全副武装的神机营悍卒直扑大内氏的领地。
由于沿途其他军阀都投降请罪了,所以明军一路上如入无人境,一日之内奔袭百里,直接杀到了大内氏的领地,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拔寨,把大内氏家族给一窝端掉。
与此同时,谢二剑和岑蓝率领的狼兵也奇袭了细川氏的领地,细川氏的实力明显要强上不少,但面对狼兵的利枪重炮,终究是饮恨当场,显赫了百年的细川家族最终被狼兵给连根拔起。
徐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灭了大内氏和细川氏这两伙实力最强的军阀,九州岛上的其余军阀无不噤若寒蝉,更是无人敢再直视明军的锋芒。
至此,九州岛便等于落入了明军的掌控之中,徐晋也终于可以松口气。因为寒冬马上就要来临了,当东北风刮起时,明军就很难再得到国内的支援,如今控制了九州岛,明军便能以战养战,获得稳定的补给来源了,倒是不用再担心后勤跟不上的问题。
掌控九州岛,是徐晋出使前便制订好的战略第二步,第一步自然就是占领大隅岛了,大隅岛是座小岛,只合适作为军事据点,而九州岛是个超大岛,约占日本国土的十分之一,能为明军提供以战养战的物资。
徐晋并不打算征服整个倭国,毕竟光靠着一万明军,即使打下了倭国也守不住,当然,要守住九州岛还是可以的,接下来就该施展外交手段了。
第781章 家族内讧(上)()
尾张国位于倭国中州岛的中西部,距离京都只有三百里许,亦即是现在的名古屋一带,是一座海滨城市,就座落在伊势湾边上,面积只相当于我国常见的一个县面积。
织信家族是尾张国的统治者,织信美子的父亲织信田长乃现任的织信家族家主,亦是名义上由天皇所封的尾张国守护大臣。
傍晚,尾张国的城头上西风猎猎,深秋的夕阳余辉尽然洒落在身上,却没有了丝毫的暖意,反而秋凉直透衣襟。织信美子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宽大的武士服,稍稍露出了前翘后挺的诱人曲线。
尾张城距离大海并不远,站在城头上能看到远处的伊势湾海面,此刻,织信美子便出神地看着夕阳下金蛇乱舞的伊势湾,一柄半人高的倭刀就搁在她身前的墙头上。
织信美子虽是女儿身,不过却长了一颗男人的心,而且这颗心的志向还不小,关键此女确实有一身过人的本事,其父织信田长便曾自豪地向别人夸耀,自己有女不输男儿,并且表示,要是织美子是个男孩,他一定会让织信美子接任家主,这让织信美子的其他兄弟和堂兄弟都感到妒忌。
然而去年,优秀的美子小姐却在大明沿海遭遇了滑铁卢,尽管一开始很顺利,为家族抢得了大量的物资,但最后却被明军杀得丢盔弃甲,差点便全军覆没,就连她本人都险些丧生大海,愣是在吕宋(菲律宾)一带的孤岛躲了好几个月,直到四五月份西南季风吹起,这才得以侥幸逃回日本。
话说织信美子当初和细川武殊出发到大明沿海抢掠时,一共率领十艏大船和千余人,结果回到日本时仅剩一艏大船和二十一人生还,真不是一般的惨。
然而,对于织信美子的惨败,她的兄弟和堂兄弟们都暗暗窃喜,家主织信田长亦是十分不满,但是依旧对织信美子委以重任,甚至把尾张城的城防交给了她,因为织信田长觉得,女儿经历了这次惨败还能活着回来,方方面面都应该有长足的进步。
对于父亲的信任,织信美子感激涕零,并且暗暗发誓将来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再次到大明一雪前耻,为织信家族获取更多的物资,为家族争得更大的地盘。
可惜,愿望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织信美子的舰队还没开始打造,徐晋便率着强大得令人发指的舰队找上门来了,并且轻松地拿下了大隅岛作为基地,还点名勒令大内氏、细川氏和织信氏三家前往大隅岛领罪。
对于徐晋的狂妄,织信田长一开始是愤怒的,织信美子的那些兄弟和堂兄弟也是愤怒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请缨,要求率舰队杀去大隅岛灭了明军,斩下徐晋的人头当夜壶。
然而仅仅过了八天,九州岛联军三万人全军覆没的消息便传来了,愤怒的织信田长沉默了,织信美子那些兄弟和堂兄弟更是心胆俱寒,